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媒体的范畴

新媒体的范畴

来源:华佗小知识
新媒体的范畴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向用户提供视听内容服务的传播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博客、桌面视窗等。新媒体与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的最大区别在于:信息网络能够提供用户与传播者之间的互动能力,因此能够构造起“双向”、“互动”、“即时反馈”式的新一代媒体传播形式。

新媒体在公众的追捧和疑惑中前行,有无数的解读和判断,什么是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区别在哪里?新媒体意味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和机遇吗?

广义的新媒体与传统的区别,在于其以数字方式进行制作、发布、传播。但独具商业价值并且为投资界所看好的是通过互联网/无线方式来承载媒体功能的一切新形态,包括了IPTV无线音乐、流媒体、手机报、网络广播等等。在互联网以及移动平台下,几乎一切传统媒体所能覆盖的形态都已经以全新的方式出现了。

不过,单纯的将传统媒体数字化并不能真的将人们带入新媒体时代,新媒体最重要的属性在于其公众效应、互动性以及原创性。这些特质脱胎于日益普及的互联网服务,而这些正是新媒体对传统媒体最大的威胁。显而易见,所有我们仅仅凭借直觉就认为能够代表“新媒体”的新兴事物,几乎都源于隐藏在各处的原创力量,无论是文字、图片还是音视频,这些全新的冲击人类感官和心灵的东西恰恰来自于以前不能进入主流媒体的民间力量。

从技术角度来看,新媒体实则是传统媒体在不同传输介质上的延伸,从时问角度来看,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是相对某一个发展阶段而言的不同业态,两者之间的界线终将模糊;从产业角度来看,传统媒体在新媒体领域的拓展,实质是自身内容、品牌和资源的产业辐射和整合。

从新媒体的产业链的角度来看,新媒体将由内容提供商、网络承载商、业务以及应用提供商、终端用

户等组成。

新媒体典型的形态:

(1)手机媒体

如今的手机已不再单单是通讯工具,它还担当起了‘第五媒体’的重任”。

利用GPRS、EDGE或CDMA 1X网络数据服务,在支持流媒体格式播放的手机上观看直播电视频道,下载视频、音频节目。未来3G网络的传输速度更快,能提供更高质量的音视频节目服务。

还有研究者则着重在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广告互动上进行了一些探讨,认为无论从技术上还是上来看,手机媒体成为新广告媒介具有一定的可能性。

(2)IPTV

IPTV即交互网络电视,一般是指通过互联网络,特别是宽带互联网络传播视频节目的服务形式。

互动性是IPTV的重要特征之一。有人指出,“IPTV用户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可以根据需要有选择地收视节目内容”。

网络电视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制度上的弊端。业界人士提出,“网络电视不仅是电信运营商的一场盛宴,对节目制作商而言,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机会。”然而,“在新媒体产业领域,广播电视已不再享有原先的保护和市场垄断优势,与市场接轨的企业制度安排至关重要”。

数字交互电视是集合了电视传输影视节目的传统优势和网络交互传播优势的新型电视媒体,它的发展给电视传播方式带来了革新。有学者指出,数字交互电视“了电视观众的‘受众’定位与电视传媒的‘传者’定位”,“数字交互电视的互动传播,使传播者与接收者之间的位置不再是固定的或先在规定的,

而是不断在互相共享的、移动的。数字交互电视的发展还使得“大众传播研究的重心”转移到了“信息使用者”身上。

(3)数字电视

作为新媒体之一的数字电视同样在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广电总局正式将2004年定为“数字电视年”,并计划2005年完成3000万用户的目标。2005年对数字电视的研究依然集中呼吁加快完善广电的制定,以有利于数字电视产业链的增长。有人指出,“可以预见,快速增长的数字电视用户将推动传媒产业价值链的快速发展,虽然要实现市场意义上的盈利仍需要一段时间的培育,但作为作用的体现,传媒产业的放开、数字电视产业的推进为传媒企业指明了发展道路,提供了新的发展平台。”

(4)移动电视

作为一种新兴媒体,移动电视的发展迅速是人们所始料未厦的,它具有覆盖广、反映迅速、移动性强的特点,除了传统媒体的宣传和欣赏功能外,还具备城市应急信息发布的功能。

对于公交移动电视来说,“强迫收视”是其最大的特点。有学者认为:“公交移动电视的强制性传播使得受众身在公交车上,没有选择电视频道的余地。这种受众被动接收状态,无疑会降低公交移动电视的收视率,然而目前尚无良策改变这种状态。

但也有人持相反的看法,他们提出:“传播内容的强制性有利于拓展‘无聊经济’巨大利润空间”,“移动电视正是抓住了受众在乘车、等候电梯等短暂的无聊空间进行强制性传播,使得消费者在别无选择时被它俘获,这对于某些预设好的内容(比如广告)来说,传播效果更佳”。

(5)博客(互联网)

从2002年博客正式在中国兴起以来,学界对它的研究就没有中断过。2005年对博客的研究依然方兴未艾,较之于以前的研究更加深入,而且考量的角度更加多样化。博客的发展使得有的研究者对其充满了

信心,“信息爆炸的互联网也的确需要具备信息收集、阐释、整理能力,同时提供个人想法的信息收集者,无论是否走向商业道路,无论是否代表个人或机构或组织,博客们有望成为公众的网络信息代言人。”博客实现了多重的传播效果,“即横跨人内传播、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3种类型。”

对于博客的自由问题,有学者认为,博客的即时性、自主性、开放性和互动性为人们提供了一定程度的话语自由,这种自由了“把关人”的概念,但事实上,博客世界里的自由同时也带了很多负面的东西,需要网民有自律的意识。

(6)播客(互联网、电信增值)

“播客”是“通常指把那些自我录制广播节目并通过网络发布的人称为播客。”对于“播客”的研究始终避免不了与“博客”的对比。“如果说博客是新一代的报纸,那么播客就是新一代的广播。”

播客实现了从文字传播向音频、视频传播转化,增加了娱乐成分。播客还满足了人们自我表达、张扬个性的需求,同时还加强了媒介汇流与互动。并且,播客将来会从业余走向专业,从免费走向收费,免费与收费播客共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