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童年》整本书导读课教学设计

《童年》整本书导读课教学设计

来源:华佗小知识
《童年》整本书导读课教学设计

【内容简析】

高尔基的自传三部曲,艺术地再现了主人公阿辽莎成长历程的三个阶段,真实深刻地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罗斯民众的生活,反映了小市民阶层的庸俗、自私和空虚,揭露了沙俄的黑暗与罪恶,被视为俄苏自传体小说的里程碑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伟大成就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三部曲的第一部,讲述的是高尔基幼年丧父、母亲改嫁,跟随日渐破落的、脾气暴躁的小染坊主外公外婆生活的童年时光。《童年》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独树一帜的艺术特色在俄苏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具有不可比拟的艺术价值。

高尔基的《童年》,有助于我们了解沙皇那个时代的风貌,了解一代文学大师高尔基童年时的社会环境。在叙述童年生活的过程中,阿辽莎遭遇的每一件事情, 几乎都会引起他一种意识的觉醒,这在作品中的表现就是每一件事情的叙述之后都紧随一句或一段阿辽莎的哲理性语言。我们读者从中也更能感受到高尔基虽然出身社会底层但依然坚强生活、不屈进取的品格。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童年》一书的特点,借助名家推荐,挑选适合自己阅读的版本。

2.运用“预测”教学策略,通过试读感受交流、选读、链接视频、片段朗读等形式,激发阅读期待。

1

3.通过“阅读计划”“阅读记录单”“阅读疑难问答”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展开《童年》阅读活动。

【教学过程】

一、关注名家推荐,根据需求选版本 (一)跟着名家读《童年》 在俄罗斯的文学中,我们从来没有读过比《童年》更美的作品。 ——罗曼﹒罗兰 只有读过高尔基的《童年》的人,才能正确地评论高尔基惊人的历程——他从社会的底层上升到具备当代文化修养、天才的创作艺术和科学的世界观这样一个阳光普照的顶峰。在这一方面,高尔基个人的命运,对于无产阶级来说,是有象征意义的。 ——罗莎﹒卢森堡 《童年》为什么长久地、永不泯灭地留在人们心田并激发人们为美好的明天去奋斗呢?这里最好用高尔基自己的话来回答:“文艺的任务是要把人身上最好的、优美的、诚实的也就是高贵的东西表现出来,激起人对自己的自豪心和责任感,需要英雄人物的时代已经到来了。人们要从英雄的灵魂和躯体里汲力量……” ——戈宝权 (二)根据需求选版本 1.美绘插图版

2

2.青少年版 3.全译本

二、运用 “预测”策略,激发阅读期待 (一)关注目录,找最感兴趣的章节 (二)试读感受交流 1.老师谈读《童年》的感受。 2.读过《童年》的学生交流感受。 (三)片段选读 1.老师推荐片段选读。

2.学生看目录,选最感兴趣的片段读一读。 (四)链接视频交流 1.看电影《童年》片段。 2.师生交流观后感。 (五)片段朗读体会

1.老师推荐《童年》片段,师生朗读。 2.学生自由选择片段朗读。

3

三、思考阅读目的,按照计划来阅读 (一)制定阅读计划 1.思考阅读目的。

2.分小组讨论阅读计划,绘制阅读计划表。 (二)指导填写阅读记录单 交流如何有效地填写阅读记录单。 四、学会质疑问难,带着问题来阅读 (一)学会质疑问难 1.思考阅读时遇到哪些问题。 2.学会判断问题的价值。 3.交流如何聚焦阅读疑问。 (二)阅读疑难小妙招 交流如何解决阅读疑难问题。 1.查阅资料找答案 2.与人交流想明白 3.标上问号待解决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