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游子吟音乐教案

游子吟音乐教案

来源:华佗小知识


第 一 课 古 风 新 韵

教学内容:

演唱 歌曲《游子吟》

《花非花》

聆听 古琴曲《关山月》

歌曲《但愿人长久》

学吹竖笛

双吐音 三吐音

教学目标:

一、能饱含深情地背唱歌曲《游子吟》,表达自己对母爱的感激之情并能说出两段不同的旋律在音区、旋律上的不同。能用轻柔、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花非花》,在吟诵中感知词曲之间的紧密关系。

二、聆听两首古诗词歌(乐)曲,体会作品所表现的意境。知道歌曲《但愿

人长久》在乐句结束音运用上的特点,以及所表现的情景和情感。在聆听古琴曲《关山月》的过程中,认识民族乐器古琴,并记住古琴的音色。

三、学习竖笛双吐音和三吐音的吹奏方法,能与同伴合奏竖笛曲《大鹿》。

教学重、难点:

一、 通过聆听与学唱,让学生在时间的跨越中,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经

典。在不同的风格中感受民族文化的多样,拓宽文化视野,提高人文素养。

二、竖笛的学习与实践,双吐音和三吐音的学习。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音乐书、竖笛

课时分配:

4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

1、起始课,复习上学期的内容,给学生一个回忆、巩固的时间。

2、编创活动

[教学目标]

1、 回忆上学期学习的内容,使学生找回音乐课的感觉,能够以快乐、轻松

的心态迎接新学期的学习。承前启后,达到起始课的目的。

2、 开动脑筋,为诗歌编创不同的节奏,并能分小组进行表演。

[教学重难点]

经过一个假期的休息,学生的一些演唱姿势、方法,课堂常规等有所松懈,要在第一节课就尽量的进行要求、纠正。

用正确的姿势,好听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具、学具、电教媒体]

电子琴 多媒体课件

[课 型]

综合复习课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 回忆复习,激发学生的兴趣

师: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得很多好听的歌曲吗?你们能演唱出来吗?比一比,谁记得最多?唱得最好

(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演唱的过程中及时地纠正学生的声音和演唱姿势,在学期开始就打下良好的基础。还可以鼓励学生边演唱边加上动作表演,用小演唱会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对音乐学科的爱好。)

三、 编创活动

师:同学们都表演得太棒了,有的唱歌、有的跳舞、有的还扮演小乐手,连我都想来唱首歌了呢,想听吗?

1 、演唱歌曲《国歌》

纠正学生节奏: 三连音 附点音符

2 、演唱《校歌》

纠正歌词和节奏

四、 总结

师:希望同学们在新的学期里,每天都能高高兴兴的背着书包来上学,做爱学习、爱劳动的学生。

板书设计:

复 习

课后反思:

第 二 课 时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歌曲《游子吟》,并从中感受母子情,得到爱的教育。

2、认识前倚音,并学会演唱。

教学重点、难点:

充分感受、体验、表现母子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系统、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师:母爱是天底下最伟大的爱。其实自古以来妈妈给予自己孩子的都是无私的爱。今天我想给大家介绍以为古代的妈妈,请大家看衣服图片(课件),清同学们告诉老师,在这幅图片上描绘了什么?

生:

师:同学们都回答的非常棒,这幅图片啊,主要描绘的是一位母亲为自己的孩子缝衣服的场景,图片上的儿子就是我国唐朝的著名诗人孟郊,他为了表达对母亲深深的爱和感激之情,写下了一首千古流传的诗歌——《游子吟》

二、吟读古诗,体验母子情。

课件出示《游子吟》。

1 、 教师有感情地朗诵。(播放背景伴奏音乐)

2 、 同学们有感情地吟诵《游子吟》。

3 、 “谁来说说看,你最喜欢哪一句?它表达了什么意思?”说说自己最喜欢的诗句,更深入地体会古诗的含义。

师:慈爱的母亲一针一线为即将远行的儿子缝制衣服。她担心儿子迟迟难归,因此,细针密线把衣服缝的结实耐穿,但心里却盼着儿子早些平安回来。象小草似的的儿女,怎么也报答不了春天阳光般伟大的母爱。

(谁说做儿子的这颗象小草一样稚弱的孝心, 能报答得了母亲像春天阳光一样的慈爱呢?

其中,“寸草”,指小草,象征子女,“春晖”指春天的阳光,象征母亲的慈爱。比喻父命的恩情深重,难以报答。)

4 、师:“大家对这首古诗都有着深刻的理解,让我们再次深情地将它吟诵。”再次深情地朗诵

《游子吟》。

三、 导学训练,唱出母子情

1 、 范唱歌曲

师:看来大家被诗歌深深的打动了,其实被打动的不光是你们,还有许许多多的儿女们也同样被打动。有一位作曲家为了让我们更好地表达这种情感,为这首诗配上了优美的旋律,使它成为一首动听的歌曲。请听…….(课件出示歌谱,范唱)。

2 、 再听歌曲,用哼鸣跟唱。

3 、 用wu轻声哼唱歌曲。

4 、 前倚音教学

①、师:在这首歌的学习中,出现了哪些我们之前很少见到的音符呢?(引出前倚音)

②、师:前倚音像什么?它应该怎么唱?(教师示范)

生:

师:像是妈妈牵着自己的孩子,紧紧挨在一起时的样子。

③、师:让我们把所有的前倚音都找出来吧。(学生用圆圈圈出所有前倚音)我们把它们唱一唱,唱时要注意,两个音应该紧紧相连。

④、师:谁来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前倚音呢?(因为要体现母子情)

师:既然前倚音在我们这首歌曲里起到了这么重要的作用,那我们一定要把它唱得更好,对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唱唱前倚音。

⑤、学唱歌词

a、范唱,在心里默唱歌词。

b演唱歌曲。

⑥、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师:这是一首表达母子深情的歌曲,我们应该带着什么样的情绪来唱呢?(深情地)

师:那就请大家带着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深情地演唱这首歌。

四、 为歌曲创编舞蹈动作

1、师示范,全体同学一起跟着老师有加上优美的动作,有感情的演唱唱歌曲。

2、请同学们开动脑筋根据对妈妈的感情,还有什么更加好呃舞蹈动作能够融入歌曲之中,让学生自由发挥。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不仅学习了《游子吟》这首歌,并且还为它编上了舞蹈。老师希望同学们在母

亲节的时候能够为自己的母亲献上这个节目,表达一下你们对妈妈的感激之情。

板书设计:

游子吟

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

1、发声训练

2、学习歌曲及对作品的处理

教学目的:

1 情感目标:学习并演唱《花非花》,体会歌曲的艺术气息和朦胧美。

2、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此歌,加强学生对发声、吐字重要性的认识。

3、能力目标:灵活渗透歌唱的姿势与歌唱的气息知识,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状态和歌唱习惯。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引导学生充分理解歌曲内涵,恰如其分的表达。

2、歌曲字头的“软”表达。

教学方法:讲解、分析、启发的教学法

教 具:钢琴、教材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内容

二、发声训练

1、哼鸣练习

目的与要求:体验头腔共鸣和声音靠前的感觉,使其获得声音的高位置。a、身体自然直立,两肩放松,吸进适量气息并注意深的呼吸支点。b、嘴唇微闭,舌自然平放舌尖轻靠下牙根,下腭放松,上下牙稍分开不要咬紧。c、哼唱时感到声音集中在鼻腔上方,两眉之间感到明显振动,象擤鼻涕时的感觉。d、不论音的高低,都始终保持这种高位置的感觉,这对上下声区的统一很有益处。

2、U母音及带a母音练习

目的与要求: 练习打开头腔共鸣,获得高位置,打开喉咙形成管状,上下一致,声区统一,较好地带动a母音的练习,嘴唇微闭成“撮口”,上唇要拢住,唇尖用力,喉咙打开,上下畅通好似一根管子。

三、歌曲学习与演唱————《花非花》

1、作品简析:

白居易(772—846),唐代大诗人。字乐元,晚年局香山,自号香山居士。原籍山西太原,生于河南新郑。出生于小官僚家庭。少时因避战乱“衣食不充,冻馁并至”直接体验了民间疾苦。公元800年考中进士,以后做过一些小官,但因直言敢谏被贬。后又任杭州,苏州刺史,管至刑部尚书。晚年闭居洛阳,75岁去世。终身主张“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他的诗作《卖炭翁》《新丰折臂翁》《缚戏人》《忆江南》等因形象鲜明,主题深刻而成为传诵名作。感伤诗中《长恨歌》《琵琶行》更是曲折生动,文彩精致的大作,显示了诗人卓越的艺术才能。

黄自(1904—1938)字今吾,江苏川沙(今属上海市)人。早年在美国欧柏林及耶鲁大学音乐学校学作曲。1929年回国,先后在多所大学任教,培养了不少音乐人才。同时,从事音乐创作和著述,写下了各种体裁的音乐作品近百首。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其作品结构严谨,线条分明,层次分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白居易的诗大都以言语浅近,意境显露见长(相传老妪也能听懂)。但这首《花非花》却颇为“朦胧”。第一句“花非花,雾非雾”,就首先给人一种非花似花,非雾似雾的捉摸不定的感觉,可毕竟又似花还是非花,似雾还是非雾。第二句从“夜半来,天明去”的叙写,似在说短暂易逝的梦。但第三四的“来如春梦”“去似朝霞”,即告诉我们“春梦”与“朝霞”也是比喻。这种如行云流水,环环相扣的一连串的比喻,只喻体(用作比喻的物体),而不喻本(被喻之物),确实诗的意境蒙上了一层“朦胧”色彩。但这首诗的诗意又不是晦涩到不可捉摸的地步,从他同期的,甚至为同一目的而作的《渐简吟可知,《花非花》可能表现的是对一种生活中存在过的,而又很快消逝了的美好的人与物的追念与惋惜。该诗节律规整,奇丽缠绵,为千古传颂之佳作。

2、艺术处理:

歌曲抒发了诗的意境,节奏平稳,旋律委婉、含蓄、带叙述性。结构为四句体单乐段形式。第一

句的动机,强调“非花”的“非”字,后半句上四度模进,再强调“非雾”的“非”字,一开始就描绘出这覆盖着一层薄纱的意境,第二句结束在属音上,是进一步的叙咏,那逐级下行,后为平叙的音调,具有谜底色彩,也增加了问的期待。第三句转折,由低向高婉转上扬,好似春梦,并非春梦。第四句由高而低趋于平稳,看似朝云,却非朝云。最后恬淡的结束,其追惜、思念之情,溢于言表。

3、演唱要求:

要蕴涵原诗的意境,字头可软些,同时“花”“非”“雾”这些字唱起来有些绕口,方言区有f-h不分的情况,还要注意字音的准确、清晰。此外,由于歌曲是舒缓的平稳节奏,要控制好气息运用,切记不要唱“爆”了,唱“火”了或唱“热”了,这都将有悖愿意。

四、总结新课:

教师进行本课小结,对学生的演唱作出评价,指出优缺点,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更好的完成作品。

五、作业:

课后用正确的歌唱姿势、准确的呼吸方法,认真体会歌曲的含意,准确诠释表达作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