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三下语文《5.守株待兔》优秀教学设计精选合集-微课教案合集)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三下语文《5.守株待兔》优秀教学设计精选合集-微课教案合集)

来源:华佗小知识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5课《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2、 会认、会写本课所要求的生字,能读准字者,认清字形,理解

某个生字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创造美好的生活。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懂得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创造美好的生活。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古时候有一个人农夫,有一次,他在种田的时候看见一只野兔撞死在树桩上死掉了。农夫很开心,把野兔捡回去饱餐一顿。这本是一件好事,可是最后农夫却落得被众人笑话的下场。这是为什么?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来寻找答案吧。 观看《守株待兔》视频 二、 朗读课文,基础积累

1、 范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 生字学习,重点指导会写字的书写。如:左右结构的字应注意

书时要左窄右宽,加一加和换偏旁方式学习生字。 3、 指导易写错,指导重要生字含义理解。

三、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题的意思。 2、 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 细读课文,并深入理解课文

1、朗读第一句话,思考:课文中的主人公是哪国人?他是做什么的? 2、种田人怎么会白捡了一只兔子呢?自由朗读第二、三句话。 3、一只兔子撞到树桩死掉,这种事情是不是天天都有呢?种田人对这件事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读一读第四句话。

指导朗读“因释其耒而守株”,注意语调要慢一点,表现出种田人的喜悦。

4、齐读最后一句话,思考:那个农夫为什么被宋国人笑话? 5、学了这个故事,你知道《守株待兔》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吗? 6、说说种田人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7、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和守株待兔的农夫类似的人呢? 板书设计

偶然得兔

守株待兔 冀复得兔 不劳而获、为人耻笑

不可复得

《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待、宋”等5个生字,会写“守、株、待”等9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待、宋”等5个生字,会写“守、株、待”等9个生字。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它事物。该词最早见于《庄子》,在春秋战国时代兴起,后来成为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这节课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寓言故事,也就是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守株待兔》。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停顿 1、字词教学,读准字音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读准字音。 2、朗读教学

(1)自读,读准字音

(2)指名读。确定多音字的读音 (3)再读课文,读出停顿

教师范读,学生感知文言文的读法。 (4)生练读 (5)教师指名朗读 (6)生齐读 三、指导生字书写

1、教师组织学生认读生字,观察生字结构

2、教师讲解生字

重点讲解“耕、释、其”的书写。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抄写“守、株、待、宋、耕、触、颈、释、其”9个生字。

5.守株待兔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能结合注释把句子读通顺,读懂课文,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3.引导学生能结合生活实际,感悟出寓言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课前准备:

关于寓言故事的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认读字词。

1.同学们,寓言故事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用简练的语句告诉我们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能从《守株待兔》这则寓言故事中懂得什么道理呢?学习课文,找一找答案吧!

2.幻灯片出示会认字: 宋 耕 释 冀 (1)指读并领读。(2)学生自读。(3)师生互相检查认读情况。 3.幻灯片出示会写字:守 株 待 宋 耕 触 颈 释 其 (1)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理解词语并熟记生字。 (2)书写。教师指导难写字的笔顺。 二、结合词句,理解课文。

1.导入:同学们,本课是一篇文言文,和我们平时学到的课文是有区别的,文言文中的词语和我们现在的语言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那么我们就通过课文中的注释来理解课文内容。

2.课件出示注释。

①[株]露在地面上的树的根和茎。②[走]跑。③[因]于是。 ④[释]放下。⑤[耒]古代用来耕田的一种农具。⑥[冀]希望。 3.出示问题:

(1)结合注释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事情的开始、过程和结果各是怎样的?。 4.学生讨论交交流。 5.老师组织,交流收获。 ( 1)对语句的理解。 ①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

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 ②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 ③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于是,农民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 ④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的,而他自己也被后人所耻笑。 (2)对事情过程的认识。

导语: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事情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3)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读了这个故事后的收获。 学生讨论后,老师进行归纳:

形容人不作主观努力,只是存在侥幸心理,想获得意外成功。 三、课堂小结,讲述故事。

1.导语:《守株待兔》这篇古文我们学完了,篇幅极短,文言文就是这样简练。同学们是否可以发挥想象,再加上平时积累的好词好句,把这个故事讲得更具体,更生动些呢?

2.教师提示:根据对每句话的理解,加上一些修饰性的词语,如对种田人动作、心理、神态等的描写等。

《5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宋、耕”等4个生字,会写“守、株”等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借助注释读懂课文,说出农夫被宋国人笑话的原因。

3.能说出“阅读链接”中乘车人所犯的错误。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借助注释读懂课文,说出农夫被宋国人笑话的原因。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宋、耕、释、冀”4个生字,会写“守、株、待、宋”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文,背诵古文。 3.度理解文意,探索学习古文的方法。

教学过程:

板块一 猜图激趣,指导书写

1.谈话激趣。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会讲故事的人,哪位同学愿意起来读一读呢?课件出示韩非子的资料。

课件出示:

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战国末期哲学家,法家代表人物。出身韩国贵族。与李斯同师承荀子。

2.看图猜故事。韩非子写了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自相矛盾》《滥竽充数》《郑人买履》《老马识途》《守株待兔》的故事插图,让学生对照插图猜故事。

3.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守株待兔》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寓

言故事。(板书:守株待兔)

4.解释题意。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猜想一下题目是什么意思。(株,树桩;守株待兔,守候着树桩等待兔子再来)

5.指导书写。学生书写“守、株、待”,注意“待”字横画之间的距离要分布均匀。

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正确读文,把握节奏。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会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学生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正音。点拨“释、耒、冀”的读音。 (3)教师范读,学生根据教师的范读划分课文朗读节奏。 (4)教师相机指导读好课文中的长句子。 ①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A.学生尝试自己断句。

B.标出朗读停顿: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C.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②而身/为宋国/笑。

(5)全班有节奏地齐读课文。

(6)教师引读,感悟课文。故事是用来读的,更是用来讲的,让我们一起来讲讲这个故事吧!教师进行引读。(课件出示故事)

课件出示:

在很久很久以前,(宋人/有/耕者)。耕者有田,(田中/有株)。忽见一兔,(兔走/触株,折颈/而死)。耕者(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可是,(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7)全班齐读。

2.多种方法理解课文意思。

(1)学生再读课文,画出不常见的汉字。

(2)识记“耒”:在课文插图中找到“耒”,课件出示“耒”的字理图。 (3)识记“耕”:在文中还有一个字跟“耒”有关,大家一起来找找。“耕”即耕田、种地,而种地用的工具就是“耒”。

(4)指导学生书写“耕”:明确“耕”字左窄右宽,“耒”字的末笔是点。 (5)理解“耕者”:“耕者”是做什么的?那“记者、作者”呢? (6)古文言简义丰,一个字常常有几种意思。我们已经基本了解了文中字的意思,那么接下来,又该怎样读懂古文的意思呢?(可以借助注释,也可以借助课文插图)

(7)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课件出示:

借助课文插图和注释,尝试读懂小古文的意思。 同桌合作,一人读古文,一人说意思,再交换说一说。 (8)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9)解读重点语句。

①出示“兔走触株”图文,“走”在古代字义为“跑”。

②出示“因释其耒而守株”图文,请学生解释。明确:这个种田的人丢掉了耒。(课件出示故事)

课件出示:

早上,太阳刚刚升起来,种田人就坐在树桩旁边等着,他一边等一边想:________________。别人都已经在田里辛苦地干活了,种田人还是坐在树桩旁边等着,他一边等一边想___________________:。太阳落山了,种田人还是不肯离开树桩,他一边等一边想: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师:种田的人就在那儿等啊等啊。学生齐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④那他等到兔子了吗?为什么?学生齐读“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⑤他等到了什么?(等到了别人的嘲笑)

板块三 总结拓展,熟读成诵

1.探究原因,总结拓展。 (1)课件出示课文中的插图。

师:你看到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如果你是农夫,此时,你会想什么? 课件出示:

农夫悠然自得地坐在树桩旁,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

(3)农夫为什么会被别人嘲笑?他究竟错在哪里? (4)学生交流。(农夫以为偶然发生的事情会经常发生)

(5)那你打算怎么劝说农夫?请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句型练习) 课件出示: 句型练习:

如果让我劝劝这个农夫,我想对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熟读成诵。

①配乐朗读,读出古文的韵味。 ②摇头晃脑学古人读文。 ③反复朗读,背诵古文。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耕、触、颈、释、其”5个字。 2.理解《守株待兔》的故事寓意。

3.阅读“阅读链接”,了解《南辕北辙》的故事内容,知道乘车人犯的是什么错误,与同学交流。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导入,引入知识

1.背诵课文,引入学习。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守株待兔》这则寓言,下面我们一起来背诵这篇课文。

(2)课件出示要求会认的字和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指名认读,齐读。 课件出示:

宋国 耕地 释放 希冀 守护 一株 等待 2.温故知新,复述课文。

(1)借助注释和课文插图,结合生活实际,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2)课件出示原文,指名逐句说一说故事内容。

课件出示: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板块二 感悟主题,读懂故事

1.感悟主题。

(1)耕者为什么会被别人嘲笑呢?

(2)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3)教师归纳:不能将偶然发生的事当成必然,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做事。

(4)联系实际: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跟守株待兔类似的事情?能分享给大家吗?

2.古今对照,感知异同。

(1)课件出示现代文《守株待兔》。 课件出示:

宋国有个农夫正在田里翻土。突然,他看见有一只野兔从旁边的草丛里慌慌张张地跑出来,一头撞在田边的树桩上,便倒在那儿一动也不动了。农夫走过去一看,兔子死了。因为它奔跑的速度太快,把脖子都撞折(shé)了。农夫高兴极了,他一点儿力气没有花,就白捡了一只又大又肥的野兔。他心想:要是天天都能捡到野兔,日子就好过了。从此,他再也不肯出力气种地了。每天,他把耒放在身边,守在树桩跟前,等待着第二只、第三只……野兔自己撞死在树桩上。世上哪有那么多便宜事儿啊!农夫当然没有再捡到撞死的野兔,而他的田地却荒芜了。因为没能再次得到兔子,农夫自己也沦为了宋国的笑柄。

(2)对比阅读,说说文言文的《守株待兔》和现代文的《守株待兔》的不同之处。

板块三 阅读链接,拓展延伸

1.默读材料,读懂故事。课件出示《南辕北辙》。

(1)学习了《守株待兔》这个故事,我们进一步感受到寓言故事“小故事,大道理”的魅力。请大家默读《南辕北辙》。

(2)用自己的话跟同桌讲一讲这个故事。

(3)全班交流故事内容,教师相机指导。 2.理解《南辕北辙》的道理。

(1)小组讨论:故事中的坐车人错在哪里?

(2)小组选出代表交流。(故事中的坐车人错在把去楚国的方向搞反了) (3)读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4)学生交流,教师总结:方向错了,一切的有利条件和努力都白费了。 3.结合情境,活学活用。 课件出示:

情境:有位同学,学习不认真。有一次数学考试,选择题特别多,他不会做,就随便蒙,竟然蒙对了大半,考试及了格。从那以后,他更不认真学习了。同学劝他,他说:“没关系,我能蒙对!”

你会怎样劝说这位同学?

通过学生自学,理解课后“阅读链接”中《南辕北辙》这个故事的寓意。将在课堂上学到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进行迁移实践。 板块四 发现规律,指导书写

1.复习生字。

(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指名读,全班齐读。

守 株 待 宋 耕 触 颈 释 其

(2)观察字形,思考怎样记住它们,同桌之间说一说。 (3)反馈指导。 2.写字指导。

(1)观察并说说字的各偏旁的位置,注意笔画的变形、退让、延伸等。教师引导总结:“释”字左边“”的首笔是平撇,第五笔竖贯通上下,一笔写成;“其”字中间有两横,两竖左低右高。

(2)教师范写,学生描红。 (3)学生反馈评议。 (4)评价修改,再练写。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