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贵州主要气象灾害对旅游的影响及防治对策

贵州主要气象灾害对旅游的影响及防治对策

来源:华佗小知识
2010年第3期 第34卷 贵州气象 Journal Of Guizhou Meteorology VoL 34 N0.3 4秋风天气的防御对策 4.1统一规划,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在海拔1 000m以上的地区,秋风灾害较重,并 且望天田多,灌溉条件较差,故又是干旱较严重的 地区,因此建议改水稻为旱作,如玉米、烤烟、辣椒 等,或统一规划,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种植一些 文章编号:1003—6598(2olo)03一O027—03 贵州主要气象灾害 对旅游的影响及防治对策 中药材、果树等经济作物,也是保证农民增收、农业 增效的有效措施。 4.2 培育和选择生育期较短、抗寒能力较强的水 稻品种 因地制宜培育和选择生育期较短、抗寒能力较 强的水稻品种是防御秋风灾害,保证丰产的有效措 施。湄潭立体气候显著,水稻布局不宜单一化,应 根据不同地形、不同海拔的温度和光照条件进行选 择,特别是在海拔较高地区因水稻生育期较长,应 选择生育期短,抗寒能力强的品种,保证在8月上中 旬抽完穗。 4.3抓住季节,适时播种 在海拔700—1 000m的地区,播种期应选择在 4月中旬左右,在海拔1 000m以上的地区播种期应 选择在4月上旬播种,播种时虽然气温较低,但目前 湄潭县普遍采用温室育秧,因此提早播种期是可 行的。 4。4改善农田气象条件 在秋风出现时,可采取灌深水保温、人工熏烟、 造雾等措施,以改善农田气象条件,防止或缓和降 温,从而减轻秋风的危害,保护水稻不受损失。 5 小结 ①秋风天气出现时间越早,危害越大;出现时 间越晚,危害越小。出现在8月上中旬对水稻产量 危害最为严重。 ②秋风天气与地形地貌密切相关,海拔越高, 危害越大,海拔越低,危害越小;山坡向阴的地方危 害较大,山坡向阳的地方危害相对较小。 ③掌握秋风天气的特点和出现的气候规律,有 助于对水稻生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选择适宜的 品种进行适时播种,从而减轻秋风天气的危害。 参考文献 [1]岑士良.贵州省灾害性天气及预防[M].贵阳:贵州人民 出版社,1985. [2]史勋凤.施秉县2002年秋风天气对水稻产量的影响[J] 贵州气象,2003,27(6):18—19. 汪义洋 (贵州省开阳县气象局,贵州开阳550312) 摘 要:贵州省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平均气温在15℃左右。由于纬度较低。贵州冬无严寒,夏无 酷夏,气候 人的气候条件是发展贵州旅游的一大亮点。但 贵州也是气象灾害严重的省份之一,每年因气象灾害造成的 经济损失约占全省国民生产总值3%。随着近年来气候大 环境的恶化,气象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有所增加。如何有 效减少和控制贵州省气象的灾害,建立完善和科学的防治对 策,特别在金融危机时期和社会经济转变发展方式的角度来 说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贵州地区;旅游;气象;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42文献标识码:B 1 贵州气候资源概述 贵州位于我国亚热带西部,云贵高原斜坡上, 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东半部在全年湿润的东南季 风区内,西半部处于无明显干湿季之分的东南季风 向干湿明显的西南季风区的过渡地带。由于地处 低纬度、高海拔,离海洋较近,境内中部隆起,向东、 南、北三个方向逐渐降低,横亘于四川盆地、重庆山 地、丘陵和广西丘陵之间,山脉纵横,河流交错蜿 蜒,地形地势甚为复杂,从而形成了气候的复杂性 和多样性。虽然大部分地区气候温和湿润,但在山 地、河谷的气候垂直变化特别明显。冬半年由于北 有秦巴山系阻挡,南下冷空气多半绕道两湖盆地由 偏东北方向入侵,常在中部和西部形成静止锋,西 部威宁、盘县一带经常处于锋前位置,故冬季多晴 朗天气,省的中部、东部正好处于锋后,故冬季多连 阴雨天气。夏半年由于副热带高压控制,往往在东 部连晴干旱,而西部却暴雨频繁。在副热带高压北 跳的同时,雨带也随之北移,此时省内旱涝交替 发生。 收稿日期:2010—01—11 作者简介:汪义洋(1968一),男,工程师,主要从事行政管理 及农业气象科研工作。 ・27・ 2010年第3期 第34卷 1.1气候特点 贵州气象 Journal Of Guizhou Meteorology VoL 34 NO.3 东、西部之间的海拔高差在2 500m以上,故随着从 ①全省大部分地区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 酷暑,四季分明。高原气候或温热气候只限于海拔 较高或低洼河谷的少数地区。境内包括省之中部、 东到西的地势不断增高,各种气象要素有明显不 同。如西部的威宁较中部的贵阳海拔增高1 163m, 年太阳辐射较贵阳多96MJ・ITI一,年平均气温低 4.8℃,年平均绝对湿度小4.Og/m。,故威宁气候高 寒,贵阳则气候温和。再将东部的铜仁与中部的贵 阳相比较,前者比后者海拔降低787m,年太阳辐射 比贵阳少234MJ・m~,年平均气温升高1.6℃,7月 北部和西南部在内的全省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 在l4—16℃之间,而其余少数地区,包括省之南部 边缘的河谷低洼地带和省之北部赤水河谷地带,为 18—19℃,省之东部河谷低洼地带为16~l8℃,海 拔较高的省之西北部为10—14"C。各地月平均气 温的最高值出现在7月份,最低值出现在1月份。 就全省大部分地区而言,7月平均气温为22—25 ̄C, 1月平均气温为4—6℃,全年极端最高气温在34.0 —36.O ̄C之间,极端最低气温在一6.0~一9.0℃之 间,但其出现天数均很少,或仅在多年之中偶尔出 现。全省大部分地区的气候四季分明,中心部位的 贵阳市在四季划分上具有代表性,四季以冬季最 长,约105d;春季次之,约102d;夏季较短,约82d; 秋季最短,约76d。 ②常年雨量充沛,时空分布不均。全省各地多 年平均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区在1 100~1 300ram之 间,最多值接近1 600mm,最少值约为850ram。年降 水量的地区分布趋势是南部多于北部,东部多于西 部。全省有3个多雨区和3个少雨区。3个多雨区 分别位于省之西南部、东南部和东北部,其中西南 部多雨区的范围最大。该区的晴隆县,年降水量达 1 588mm,是全省最多雨量中心。3个少雨区分别在 威宁、赫章和毕节一带,大娄山西北部的道真、正安 和桐梓一带,湃阳河流域的施秉、镇远一带。各少雨 区的年降水量在850—1 lOOmm之间。因此,对全 省绝大部分地区而言,多数年份的雨量是充沛的。 从降水的季节分布看,一年中的大多数雨量集中在 夏季,但夏半年降水量的年际变率大,常有干旱 发生。 ③光照条件较差,降雨日数较多,相对湿度较 大。全省大部分地区年日照时数在1 200~1 600h 之间,地区分布特点是西多东少,即省之西部约 1 600h、中部和东部为1 200h,年日照时数比同纬度 的我国东部地区少1/3以上,是全国日照最少的地 区之一。各地年雨Et一般在160—220d之间,比同 纬度的我国东部地区多40d以上。全省大部分地区 的年相对湿度高达82%,而且不同季节之间的变幅 较小,各地湿度值之大以及年内变幅之平稳,在同 纬度的东部平原地区很少见。 . ④本省地处低纬山区,地势高差悬殊,天气气 候特点在垂直方向差异较大,立体气候明显。由于 ・28. 平均气温升高3.7℃,1月平均气温升高0.3℃,故 铜仁的气候特点是冬暖夏热,贵阳则是冬暖夏凉。 在水平距离不大但坡度较陡的地区,立体气候特征 更明显,广为流传的“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 说法,充分说明了贵州山区垂直气候的差异性。 1.2气候种类 特殊的地带造就了贵州特殊的气候。贵州气 候从北至南跨越了2个大的气候带,温带、亚热带, 它具体又可分为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和 暖温带4个类型。南亚热带主要分布在贵州南部的 罗甸、望谟及北部的赤水等低热河谷。≥1O℃积温 >6 000cI=;最冷月平均气温>10℃;年极端最低气 温>一5℃。中亚热带主要分布于≥10℃积温4 500 ~6 O00 ̄C;最冷月平均气温4~10℃;年极端最低气 温一1O~一5 ̄C。北亚热带主要分布于≥1O℃积温 3 500~4 500℃;最冷月平均气温2—4oC;年极端最 低气温一2O~一10℃。暖温带主要分布在西部的高 海拔地区及梵净山、雷公山等山区。≥lO。【=积温< 3 500oC;最冷月平均气温<2℃;年极端最低气温< 一20℃ 2贵州主要气象灾害综述 贵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南侧的低纬山区,气候多 变,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且危害较为严重,其中贵州 气象灾害主要是春旱、夏旱、暴雨、洪涝、倒春寒、秋 风、秋季绵雨、冬季凝冻、高温、寒潮等9种。本文主 要对这9种气象灾候逐一分析。 春旱出现在每年3月,对于春旱的认定标准基 本是指任意连续5d的逐日降雨量<0.5mm,且5d 累计雨量<2.5mm。或4—5月任意连续5d的逐日 降雨量<2.Omm,且5d累计雨量<5.0 mm,则把这 5d的第1d,定义为春旱人旱日。这一时期也是一个 旅游的旺季。春旱对于旅游的影响虽然没有暴雨、 洪涝及近年来出现的冰雹那么影响面大,但对于生 态环境的影响是直接的,这必然会造成旅游景观的 破坏。夏旱出现在每年6—8月,任意连续5d的逐 日雨量<5.Omm,且5d累计雨量<10.Omm.则把 2010年第3期 第34卷 汪义洋:贵州主要气象灾害对旅游的影响及防治对策 VoL 34 NO.3 这第1d定为夏旱人旱日。暴雨和洪涝,如果降雨量 的降雨时间集中,即雨强较大,就较易引发局地洪 涝灾害;如果暴雨区的范围较大或暴雨持续时间较 长,则更易引发严重的洪涝灾害。每年5—1O月是 贵州暴雨的主要发生季节,其中以夏季6_8月的暴 雨发生次数最多,强度最大,并最易造成洪涝灾害, 外要增大城市下垫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能力,减小 下垫面增温的幅度。 3.3建立防灾减灾有效措施 在贵州自然旅游资源中,有一些峡谷或者山 涧,非常狭窄,当有暴雨出现时,河水下泄能力减 弱,水位上涨迅速,因此,各旅游景区应建立有效的 这对于旅游业来说有着致命的打击。贵州旅游主 要集中在山水,以突出生态和民俗民风。而暴雨和 预防措施。第一,要建立暴雨洪涝灾害的预警系 统,阻止游客在暴雨洪涝期间进入山谷等景区;第 洪涝在下半年多发,正好有几个重大节假日,在这 个时期发生暴雨洪涝对于旅游业的打击是巨大的。 另外几种倒春寒、秋风、秋季绵雨、冬季凝冻、高温、 寒潮,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贵州的 高温天气有所增多,虽然对旅游业的影响不大但是 需要引起重视。另外冬季凝冻和寒潮也都需要进 行针对性的防治,特别是制定相应的对策来预防气 候灾害对于旅游业的影响。 3 预防贵州气象灾害的相应措施 3.1 绿化造林从城市开始 有效扩大城市绿化覆盖率。贵州省城市绿化 率不高,这跟贵州山区的生态形成了一定的反差。 把改善城市的绿化放在首位,是考虑到城市作为旅 游的中心,特别在夏季炎热的气候状况下,可在城 区周围营造数千米宽的环城森林带,使都市旅游区 成为茫茫林海,从而产生景区与城市间的局地热力 环流,周围郊区的凉风向旅游中心输送,给城区带 来凉爽的空气。另外要扩大城市公用绿地面积,要 加强市区的公园、动物园、森林公园、街道广场的绿 化力度,也要将斜坡陡坎等难利用的土地绿化起 来,提高绿化覆盖率。要加强城区附近风景游览地 的建设,以便调节城区赤日炎炎的盛夏气候,也为 旅游者提供消夏避暑的旅游环境。近年来暴雨洪 涝对我省生态环境的破坏,与乱砍乱伐造成绿地面 积减少有关。因此,要封山造林,退耕还林还草,扩 大绿地覆盖率,做好水土保持工作,这是防御洪涝 灾害的主要措施。 3.2减少人为热和温室气体的排放 要适当调整城市的能源,改变城市的能源 结构。贵州省人均用煤量在全国位居前列,煤的过 多使用,对于大气环境的破坏是非常明显的。因 此,要控制煤炭用量,大力提倡使用天然气、石油等 清洁能源,提高油、气在燃料消费中的比例,提高水 电能的利用比重,提倡以发展太阳能等新型能源来 代替煤烟型能源,增加城区喷水、洒水设施,使城市 下垫面的蒸发量增多,耗去地面与空气污染物,另 二,峡谷两岸应适当建有后退的平台,给遇到突发 性暴雨洪涝灾害的游客提供安全的避难地。第三, 旅游管理部门应有遇到突发暴雨洪涝灾害的具体 救助设施和能力,避免旅游事故的发生。第四,在 山地旅游景区,当暴雨产生时容易发生滑坡、崩塌、 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应避免在山地陡峭、有地质灾 害隐患的地方建观景台以及其他建筑物,禁止游客 在这些地方逗留,并应设置警示标志。 3.4 提高旅游者的安全意识与自救能力 对旅游者而言,要树立起安全防范意识,特别 是在峡谷危险旅游景区地段。同时,要培养旅游者 在遇到暴雨洪涝灾害时的自救能力。如要保持沉 着冷静的态度,利用各种尚能使用的通讯工具报警 的能力。扎制木排、漂浮材料等救生设备的能力; 在灾难环境下生存的能力;注意保存火种以及医药 用品的能力;对溺水者急救的能力等。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年鉴2002[M]. 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 [2] 陆亚龙,等.气象灾害及其防御[M].北京:气象出版 社,2001. [3]林肇信,等.环境保护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 版,2000. [4]许炳南,张弼洲,等.贵州春早、夏早、倒春寒、秋风的规 律、成因及长期预报研究[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9. ・2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