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关于军事科技新闻报道

关于军事科技新闻报道

来源:华佗小知识
第35卷第2期 2014年4月 国防科技 NATlONAL DEFENSE SCIENCE&TECHN0LOGY Vo1.35,No.2 Apr.2014 关于军事科技新闻报道 邹倚岚,王雪宇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政治部,湖南 长沙410073) 【摘要】信息时代下的新闻媒体正以全新的形态全方位展示着科技事件,而军事科技新闻报道也愈发因其针 对性强、关注度高而成为军事新闻的重要分支。文章就如何写好军事科技新闻报道,从知晓军事科技新闻内涵、将军 事科技新闻写成老百姓的日常读本、严控新闻报道中的军事秘密三个方面谈了一些自身体会。 【关键词】军事科技新闻;全媒体;军事秘密 【中图分类- ̄-1E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1671—4547(2014)02—0037—03 21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着世界新军事 变革,国防科技领域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尖 件、科技成果、武器装备、科技人物及其活动等重 要事实的报道。 (二)理清发展脉络 新中国成立至今,每一个重大军事科技事件 的发生都被一种或几种特定的方式记录下来.从 端技术。与之相应的是信息时代下的新闻媒体以 全新的形态全方位展示着科技事件。 在当今国际形势整体相对和平、局部频现动 荡下,军事实力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军事新闻的巨 大影响力。而军事科技新闻的报道与传播也愈发 因其针对性强、关注度高而成为军事新闻的一个 重要分支 最初1964年l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时的 一则新闻公报,到如今2013年12月2日发射嫦 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时的全方位立体式全程直播、 微博微信平台互动,以新闻的方式记录我军重大 科技突破经历了一段从封闭走向开放的曲折过 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知晓军事科技新闻的基本内涵 新中国成立之初,碍于时局的、保密的需 要写好军事科技新闻。首要的便是了解并熟 知军事科技新闻的内涵.理清其发展脉络,掌握其 对于国家和的重大意义。 (一)知晓定义内涵 要,无论是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第一颗氢弹爆炸, 还是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我们如今 都只能搜寻到一则简单的公报。 从2003年航天英雄杨利伟的问鼎苍穹,到 2008年9月27日16点45分17秒.亿万观众守 候在电视机前直击航天员翟志刚在太空中挥舞五 “所谓科技新闻.是指对科学技术方面的新成 果、新发现、新动态的报道,是科学技术领域或自 然界新近发生的、具有认识价值的事实。”湖南大 学科技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李浩鸣教授认为 “科技新闻就是新近发生或发现的科学技术及其 与社会相互关系的重要事实f或事件)的报道”。 星红旗,全国人民一同见证五星红旗第一次飘扬 在太空。我国重大军事科技的新闻报道方式已经 发生了质的飞跃,全过程与事件同步、全方位对外 界透明使“最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变成了“正在 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带来了一个信息透明的时代。 (三)掌握重大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广大受众和 而军事科技新闻,依据这个定义再加上军事 新闻的特点,我们可以这样简单说:军事科技新闻 主要是指军事领域内新近发生或发现的科技事 【收稿日期】 2014—3—21 【作者简介】 邹倚岚,女,1二程师,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政治部宣传处。 38 国防科技 2014年第2期(总第285期) 军营官兵对前沿军事科技及其转化成果的了解欲 望与日俱增。而军事科技新闻不断地深入官 兵和地方民众。走人寻常百姓家,成为普通民众喜 闻乐见的焦点。这对于提高我国战斗力,普及 国防科技知识。加强公民科学素养,增强全防 意识都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不断扩大我事 科技新闻的影响力.还能在提兵科学文化素 质的同时增强他们的荣誉感、自豪感。 二、将军事科技新闻写成老百姓的日常 读本 军事科技新闻这类“专业读本”对于绝大多数 受众来讲是“生涩难懂”的,一篇优秀的报道需要 作者从专业的角度去深挖、从普通受众的角度去 阐述,用朴实易懂的语言、紧接时代的传播方式将 事件报道为老百姓能轻易接受的日常读本。 (一)注重贴近群众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这三个贴近 是党对加强和改进文化宣传工作提出的一个 重要原则,也是对新闻宣传工作提出的具体要求, 将此用在军事科技新闻上再合适不过了。军事科 技事件新闻传播面向世界,受众十分广泛,如果新 闻文本深奥艰涩,必定会陷入“脱离群众”的尴尬 境地。 要让军事科技事件新闻贴近群众,通俗易懂, 富有影响力,主要是做好“翻译”这项工作,要着力 从技术细节和专业术语中跳出来,用通俗的语言 写作军事科技新闻,以生活为基点,从衣、食、住、 行人手,用比喻、注解等形式,让枯燥的科技语言 不再生涩难懂。把术语还给专家,把知识传给读 者。2009年1O月29日,国防科技大学成功研制出 峰值性能为每秒1206万亿次,内存总容量98TB 的“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每秒1206万亿次”、 “98TB”对读者来说意味着什么?这是一个相当抽 象的数据,丝毫没有说服力。但是经过记者一个巧 妙的描述:“它的计算量相当于58000多台微机1 天的计算量.相当于l台主流微机不间断计算160 年,其存储量相当于4个国家图书馆(藏书量为 2700万册1之和.可以为全国l3亿人每人存储l 张高清晰照片”,专业概念瞬间变得通俗易懂,让 读者直观地感受到“天河一号”的神奇所在。 (二)采用多种角度 从1983年学校成功研制第一台“银河”亿次 巨型电子计算机,到2013年l1月18日国际 TOP500组织公布“天河二号”以比第二名“泰坦” 快近一倍的速度再度登上榜首的例子不难看出, 一项重大军事科技成果领先于世界必定是经历了 长时间的钻研攻关,凝聚着众多科研人员的心血, 传统新闻报道的“就事论事”、平铺直叙已很难反 映其全貌。这便需要我们运用多种思维模式、多角 度、全方位的来观察、了解、透析事件。 如今很多重大事件的报道所运用的“人物”、 “环境”、“背景”等多个角度,从不同层面对事件注 入了不同的解读,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比如 电视台“人物”栏目播出的纪录片《“天河一号”总 设计师杨学军》,用大量笔墨描写了杨学军同志从 青年时代投身于巨型计算机研究事业,到如今成 长为我国巨型计算机领军人物的过程,以对他的 深入了解巧妙地带领受众走进了“天河一号”诞生 的背后故事。 (三)运用全媒体技术 随着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新媒体技术不断更 新.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接受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 的变化.全媒体的传播理念受到青睐。在对重大军 事科技事件进行宣传时,将科技新闻与科普文章、 科普图片、影视片、微博空间、微信等结合起来已 经屡见不鲜,几者互为补充、交织融合,效果出奇。 就连央视每晚《新闻联播》的结尾,主播也会加上 一句“欢迎关注央视新闻的微博、微信客户端,获 取更多的咨询”。 2013年12月2日l时30分00.344秒,“嫦 娥三号”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在央视全 程直播的同时,大家最关注的“玉兔号”月球车在 新浪微博上“创建”了属于自己的账号,以“玉兔” 的身份实时发布相关消息,朴实近人的语言瞬间 吸引了一大批网民,粉丝数量很快突破了“10万” 大关 2014年1月25日。“玉兔”发布一条“啊…… 我坏掉了”的微博,当天累积转发量突破8万次, “加油玉兔!”、“挺住玉兔!”等微博话题迅速占据 热门话题榜首,众多网友留言关心“玉兔”的情况, 鼓励支持科研人员攻克难关。表达对国家航天探 月工程的祝福。这种与时俱进的传播理念和方式 越来越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和巨大的影响力,值 得每一位新闻人借鉴和学习。 三、严控新闻报道中的军事秘密 邹倚岚等:浅析军事科技新闻报道 39 对于新闻工作者,特别是军事科技新闻报道 者而言.“新闻保密”与“新闻发现”一样属于头等 和造成极大的损失和危害。每一位新闻从业 人员都应该坚守职业道德,严格遵守宣传报道相 关规范和审批程序,特别是在报道军事科技成果 时,一定要注意掌握好报道的范围、报道的深度、 报道的时机。 (三)防范非主动泄密 在加强新闻从业人员自身修养、建立健全保 大事,这不光是报道者对自己负责的体现,更是对 国家、对负责的行为。提升自身修养、严格遵 守相关制度.严控新闻报道中的军事秘密.这是对 军事科技新闻工作者的基本要求。 (一)认清严峻形势 近年来因为新闻报道而泄露国家重大军事秘 密的案例已不在少数,从新闻报道中搜集情报,是 各国情报部门惯用的一种公开、合法的手段,许多 国家的情报部门都设立了专门的机构,负责搜集、 整理、分析各国的新闻报道,从中获取需要的信 息。 密工作机制的基础上,还需防范记者在采编新闻 过程中及事后的非主动泄密发生。如今科学技术 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发展的“双刃剑”效应13渐 凸显.美国的“棱镜门”事件给世界敲响了防范非 主动泄密的警钟。 采编军事科技新闻时一定要妥善保管有关涉 密材料,并按规定及时进行上交、销毁。与此同时。 严格遵守“网络禁令十不准”,做到“上网不涉密、 涉密不上网”,让有涉密内容的电脑、介质等和互 联网物理隔绝。如今的互联网上已没有绝对的安 20世纪8O年代时期,我国首次用一枚火箭成 功发射三颗卫星.引起国际社会关注。而就在发射 成功后不久,国外情报部门便轻易从北京某报刊 登的一篇报道中获取了卫星运行轨道、遥测频率 等大量信息。相关人员戏称:“花大力气收集不到 的情报,只花几分钱买份报纸就搞到手了”。 全,黑客的技术手段已远非我们所能预料,提高安 全保密意识,配合技术手段,才是防范泄密风险的 有效手段。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闻的传播速度越 来越快捷.传播范围越来越广泛.军事科技新闻领 域泄密事件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因此,军事 科技新闻从业人员应认清形势,将保密工作作为 常备不懈的头等大事。 (二)杜绝主动泄密 参考文献 [1]李建明,胡钰.科技新闻传播理论[M】.北京:科学出 版社2001. [2]刘建明.传播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 做好保密工作,首先要加强自身修养,决不能 主动泄密。许多记者为了增强新闻的“爆炸性”,为 了“上头条”,没有原则的追求新闻报道的“速度” 和“深度”,擅自播发未经审查的敏感新闻、涉密内 [3] 汤书昆.科技传播与当代社会【M].北京:科技出版 社。2001. [4]唐秀颖.重大军事科技新闻报道的特点[J].军事记 者,201l(05):2l一22. 容,采访中索要涉密文件资料,并且未经批准,擅 自摘抄涉密内容。还有少数新闻记者在处理涉密 稿件过程中.违规扩大知悉范围。 记者为图短时期自身的利益,可能会给国家 【5】张晓琪.莫让“秘闻”流街小巷【J】.军事记者, 2011(O1):26—27. News Reports of Military Technology ZOU Yi-lan,WANG Xue-yu (Division ofthe Politics,National University fDeofense Technology) Abstract:In the information age,news media are giving an all-round display to science and technology.Military technology,because of its focus and the attention it gets,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an important areaof military reports. This article,drawing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discusses the definition of news of military technology,the popularization of military technology news,and keeping military secrets SO as to shed some light on how to write good military technology news. Key words:military technology news;whole media;military secrets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