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趋于新常态

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趋于新常态

来源:华佗小知识
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趋于新常态

有外媒近期报告称,中国是世界头号经济体,你相信中国是世界真正意义上的霸主么?

中国社科院近日发布的《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4年秋季报告》预计,今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将维持在7.3%左右,比今年春季预测下调了0.1个百分点,比上年回落0.4个百分点,继续保持在经济增长的合理区间。与此同时,报告还对2015年我国经济增速进行了预测,2015年我国GDP增长速度将进一步下降至7.0%左右。

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连续放缓,引发国内外观察家的种种关注,其中不乏有人担忧其潜在的长远影响。而沉寂一段时间的中国经济崩溃论、危机论、硬着陆论、滞胀论等种种说法,也开始浮出水面。这些担忧有没有道理?如何正确看待增速放缓?为何会出现增速放缓?未来我国经济发展趋势怎样?

过去20年来中国生产率增长,主要来源于市场化改革和制度的改进,而现在这两方面的增长潜力已逐渐消失殆尽,随之而来的负面影响确实越发突出:环境污染、资源枯竭、收入差距扩大等,我们也可以看到身边正在发生着的三件事情:暴力拆迁、过度投资、债台高筑。

今年以来,房地产投资增速明显下滑,但是投资基础设施和房地产,已不是提高产出的可持续方法。国家领导人也意识到,要保持过去GDP的高速增长将会越来越困难,所以也在积极探索新的模式,以促进经济长远的增长。

比如,尽管经济增长速度下滑,但是还是多次强调不会实行任何新的刺激计划。在新一代领导集体看来,增长放缓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实现包容性增长的契机。只要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物价涨幅能控制在一定的区间内,就会着力调结构、促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中国经济结构的扭曲催生了长期的高经济增长水平,要想调整结构,实现经济再平衡,绝非易事。有关经济增速放缓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国进民退。虽然李克强总理,一直强调要为民营经济营造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但现实却是民营经济投资增速持续下滑,“跑路潮”涌现。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主要动力来源是国内投资。如今,房地产、重工业

等已产能过剩。所以,提升国内消费者在经济中的比重,已成为保证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主要手段。中国的投资增速必须连续多年下降,居民收入占GDP比重才可能达到足够高的水平,进而使消费取代投资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这就要求中国居民收入增速连续多年超过GDP增速。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有效的控制下,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不仅不会引发社会动荡,而且世界的其他经济体也乐见于此,因为比起中国高水平的经济增速,他们更希望获得更多来自中国市场的订单。

与此同时,还需要减少对出口的过度依赖。尽管我国出口还在增长,但受生产成本以及人民币升值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出口优势已大不如前,因此扩大内需,激活消费拉动增长,全面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已成为现实的选择。

目前,继续控制影子银行业的规模,而过热的房地产市场仍处下滑趋势,预计今年剩余时间及明年中国数据将继续疲弱。中国的增长模式已经开始发生变化,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未来还会延续调整经济,为增长率放缓和宏观经济再平衡做好准备。可以说,经济增长的放缓将会减小经济对环境和社会的压力,增大转方式调结构的操作空间和回旋余地,使未来经济的增长变得更加稳定。

中国会不会因为经济增长放缓,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呢?可能性很小,经济增速放缓已成新常态,中国经济在2020年会到5%至6%的增速,这样的水平明显高于过去20年的全球和亚太区域的增长速度。如此看来,中国陷入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属于小概率事件。

现实告诉我们,国内房地产和信贷市场的高涨已经结束。即便经济再平衡的过程可能会导致经济增长率略微下降,但这是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中国经济增长由两位数高速增长变为一位数的中速增长,是理性的回归,也是今后的常态。对此,我们需要做好足够的思想准备。

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前三季度国家外汇储备余额突然结束了连续上涨的势头,未能突破市场预计的4万亿美元大关,反而环比出现下降0.1万亿美元,这或许预示着国内金融正处于积极转型之中。随着贸易顺差占中国经济的比重不断下降,中国经济对出口的依赖在减弱,但是近来出现的投资上升情况有可能阻碍结构调整进程。

“新常态”作为中国高层对经济形势的重要定义和清醒判断,对未来的中国经济导向和走势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当下中国在经济结构调整上依然任重道远,经济增速放缓也将趋于“新常态”,新常态下,高层对经济增速不再过分执着,看重的一定是发展质量。而未来中国发展内生经济和外资大举并购将成为两大主流内容。

(一)内生经济将是救命稻草,均衡发展将成为发展主题。

中国正处于产能过剩、产能成本高与产能消化市场萎缩的矛盾境遇中,资金和技术缺口严重。中国既不能马上扩大市场,也不能立刻创新升级,所以按照当前形势变化判断,未来5~10年,中国只能也不得不依赖内生经济,转身定位国内市场,激活并释放国内消费潜能,同时借助有条件放开国内市场的契机,壮大国内实力同时逐步扩张国外市场,最终实现解套和突围。

(二)外资大规模进入中国,大举并购中国企业。

由于中国未来消费市场的诱惑、中国对资金和技术的极度渴求、外资经济入侵中国的战略策划,从明年或后年开始,外资将全面进入中国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领域,增加对中国经济的参与、主导、控制程度。当前,所有外资都在观望和等待中国经济的恶化和探底,如果国际环境和国内形势出现长期恶化苗头,外资将倾巢而动。正所谓“福祸相依”,危险也是机遇,外资进入能带来资金和技术,也能逼迫国内企业加快改革创新步伐,物价也能得到有效降低,中国正确利用好本次机遇将对中国带来重大发展机遇。

最终,中国会根据资源供给关系、产业集聚度、经济辐射度、地域交通等因素而自发形成新的经济区划,新型经济区将遍布全国,引领并带动全国经济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