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试卷
一、积累运用(共29分)
1、古诗文默写:(10分)
(1) 峨嵋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_。(李白《峨嵋山月歌》) 班(2)_________________,行舟绿水前。(王湾《次北固山下》)
级 _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 (4)______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5)子曰:_____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论语》十二章) (6)遥怜故园菊,_________________。(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姓名 默写《夜上受降城闻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分)
号 庭院上空是一架纵横交织的葡萄藤。早春时节,昏睡的葡萄藤醒了,它们先是悄 然睁开了一粒粒紫红色看似xīng忪的叶芽,那些叶芽便很快毛茸茸地伸展开了。 它们很快就把庭院里的阳光剪得 A(乱七八糟,密密麻麻,斑斑驳驳)。不到 半月,院子的上空就一片摇 yè 的苍翠,连一片金黄阳光也 B(泻,漏,坠)
不下来。清风缓缓地一摇,几片碎碎的阳光偶而从叶缝间掉落下来,但那是稍纵即逝的,像梦的碎片一样。
1.给加点的字注音,按照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悄( )然 xīng( )忪 摇yè(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它的正确写法是“ ”。 3.文中横线处应填写的适当词语别离是:A ,B 。
4.这段文字运用 、 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画了积蓄一冬力量的葡萄藤在早春时节生命苏醒的状态。
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4分)
(1)《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 卧冰求鲤、__________、________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种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看成有趣”,“诬蔑了前人,教坏了后人”.
(2) 作者在《琐记》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_______ 。《五猖会》中,父亲让我背_____,让我感到痛苦。
4. 某学校开展“我和青春有一个约会”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活动设计】
学校将围绕“我和青春有一个约会”的主题举行系列主题活动,已设计出“活动一”和“活动二”,请你再设计出“活动三”。(6分) 活动一:举行“青春最美”演讲比赛 活动二:举行“我的青春”征文比赛 活动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演讲素材】
学校举行演讲比赛,有同窗搜集了以下一组故事,准备以“只有勤奋才能成功”为主题写一篇出色的演讲稿。这组故事中不符合主题要求的两项是________(只填序号)。
①高手流水 ②孙康映雪 ③车胤囊萤 ④宋濂抄书 ⑤岳母刺字 ⑥苏秦刺股 (3)【偶像介绍】
偶像是成长的心灵力量。下面三个人物都是同窗们心中的青春偶像。请选择其中一个,用简练的语言从人物所处的时期、人物的精神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备选人物:①诸葛亮 ②文天祥 ③袁隆平
示例:苏轼——宋朝词人,虽屡遭挫折但仍然豁达乐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
A①没必要说碧绿的菜畦,滑腻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没必要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突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②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穷的趣味。③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抚琴。④掀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利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⑤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⑥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连累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
见过一块像人样的。⑦若是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比桑椹要好得远。…… B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
C ①冬季的百草园比较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②拍雪人和塑雪罗汉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③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④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____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_______些秕谷,棒上_____一条长绳,
人远远地_____着,______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索一_____便______住了。⑤但所得的是麻雀占多数,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留宿的。
1、C节文字横线空白处填上适当的动词,并谈谈这些词的特点和作用。 备选词:
A. 顶 B. 支 C. 撒 D. 拴 E. 系 F. 拉 G. 牵 H. 拽 I. 罩 J. 盖 K. 看
特点、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节文字描画百草园的生活着重突出哪两方面?这表现出“我”什么本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A节文字的描述顺序有哪几种?(至少写出三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中B段省略的内容是属于记叙当中的_______,叙述这一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结合选文谈谈作者对百草园什么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没必要说……也没必要说……单是”句式有什么特点?仿照例句,你也造一个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遗漏一句“有人说,何首乌有像人形的,吃了即可羽化”应放在何处?插入这一句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1)C节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①②为归纳部份,①的作用是________,②引出_______事件,③~⑤为分述部份,③交待捕鸟的______,④捕鸟的_______,⑤捕鸟的__________。 (2)给C节分层次。
(3)作者描述雪地捕鸟,采用了_________写法,先说百草园的冬季__________,再说下雪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写C节文字的目的,也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A段段意正确表述的是( ),这段文字表现了百草园确实是我的乐园,
也表现了儿童天真、好奇的心理。
A.百草园自然景物丰硕多彩 B.百草园的生活五光十色 C.百草园的动植物五彩缤纷 D.百草园中有趣的植物,动物
10、A段文字描述“泥墙根一带”的动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等四种,描述的植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三种。作者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四个方面进行描述的。
《一件毛衣的温度》(15分)
①19岁那年,我第一次去北京,为了拯救濒临死亡的爱情。事情终究仍是发展到了那一步。任我在他校门口一直等着,他始终没有出现。暮秋的夜静得出奇,孤单的路灯把我的影子拉得老长。我流着泪,无奈地准备打道回府。
②等我到火车站,去南京的火车已走了。幸运的是,去上海的还有一班,半夜的时候,我坐上了去上海的列车。车箱里人很少,也很冷。心急来寻男友的我,竟忘记带件外衣,只穿了件薄薄的长袖。一会儿的功夫,身上的鸡皮疙瘩像好斗的士兵一样整整齐 齐地站出来。我把长袖拉得牢牢的,希望能将自己尽可能多地装进去。不知从何时 开始,鼻子开始发痒了,喷嚏一个接着一个地喷涌而出,还带着黏黏的液体。
③我四下寻看着,抱着一丝希望看看可否找到什么东西来御寒。当头转到左前方的 时候,我发现45角处一个二十三四岁的男生在看着我。当我俩眼神交汇的时候,他赶忙将头低下,我没再理会,继续寻觅着。再看到他的时候,发现他还在看着我,眉目微蹙着,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我感觉奇怪,便仔细端详起他来。这是个长相不错的男孩儿,挺拔的身材,眉宇间透出一股英气,因为瘦,身上那件洗得发白的外衣显得空荡荡的。
④可能感觉到我一直看着他,他微微抬起头盯着我,嘴微微蠕动了一下,又没了声响。随即,又低下头去。顺着他的眼睛看下去,我发现他一直盯着手中的袋子看,从我的位置处,可以辨别出袋子里装的是衣服。是衣服又怎么样呢?莫非我要向他人借衣服吗?可是,酷寒一阵阵袭来,我愈来愈感觉冷,身上的温度越发的低了。心里的两个念头在不断地打架,“借”仍是“不借”,抗争愈来愈激烈。最后,仍是“不借”败了!
⑤拿定主意后,我借着去茅厕的名义,回来的途中,通过他的位置前,小心地问他一句:“袋子里的衣服可以借我穿下吗?等下车我就还你。”他猛然抬起头,瞪大了眼睛,又有些欣喜地看着我,拿出袋子里的毛衣。他红着脸说:“毛衣上有个小洞,你不介怀的话,就穿上吧!”道了声谢谢,我拿着毛衣疾步回到位置上,
立刻就将它套在身上。有了大大的毛衣,身子马上暖了起来,一个个鸡皮疙瘩也像败军一样急急撤退了。等身子暖和起来,我才注意到毛衣的袖口处的确有个小洞,不大,但在一整片灰色中仍是显得很扎眼,像个自卑的小孩子一声不响地躲在角落里。我看着那个手指般粗细的洞,翻然醒悟过来为何他一直看着我又欲言又止的样子了。他必然早就觉察出我的处境,想借衣服给我,却又碍于衣服的不完美不好意思将衣服递上。刹时,一股热热的东西在我心里来回翻腾起来…… ⑦到南京的时候,他将毛衣留给了我,我没有拒绝,因为有毛表的相伴,我再也不感觉到寒意。
⑧至今,我还留着那件毛表。虽然它旧了,还有一个小洞。
⑨人生就是如此奇妙。一个陌生人与你相遇,只占你生命中短短的一寸光阴,有时却又显得如此珍贵。不知道,远方的他是不是还记得自己的一件带着破洞的毛衣,给那时失恋的女孩儿带来多大的宽慰与温暖。
(选自《读者丛书》,有改动)
14.用简练的语言归纳选文的主要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从修辞方式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②段中画横线的。(2分)
一会儿的功夫,身上的鸡皮疙瘩像好斗的士兵一样整整齐齐地站出来。 16.选文第⑤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描述方式?有什么作用?(3分) 17.选文第段中那件毛衣虽然旧了,还有一个小洞,可为何至今“我”还要留着它?(3分)
18.结合选文的内容,简要分析男孩儿是个如何的人。(3分) 19.选出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 )(2分)
A.第①段中的环境描述渲染了冷清、寂静的气氛,衬托了“我”接受了失恋这个事实后安静的心情。
B.选文第③段和第⑥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彼此照顾。
C.选文第④段中“他微微抬起头盯着我”中加点的“盯”字传神地写出男孩儿特别想把衣服借给“我”的心理。
D.结尾段写出了“我”对人生的感悟,表达了“我”对男孩儿的感激和赞美之情。
《论语》十二章(节选)(12分)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不亦说乎 (2)人不知而不愠(3)吾日三省吾身 (4)不逾矩 ......6.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7.“吾日三省吾身”从 、 、 三个方面检讨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超级重视 的修养。(4分)
8.通过了两千连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请从当选择一则,谈谈对你的启发。(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