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期
烟台主办 2008年5月6日
关于我市农业品牌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烟台市农业局 梁传松
当前,我市农业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随着大量国外品牌农产品涌入国门,农产品国内市场国际化竞争日趋激烈;消费者对具有较高质量安全水平的品牌农产品,需求越来越强烈,农业品牌竞争时代已经到来。顺应新阶段农业发展新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品牌化建设,全面提升我市农业整体竞争力,已成为我市农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急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推进农业品牌化建设是实现我市农业新发展的必由之路
1
首先,农业品牌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推进农业品牌化建设可以有效地引导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优势产品聚集,充分挖掘资源优势,加快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由数量型、粗放型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从世界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看,都无一例外的把培创品牌产业、名牌产品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通过实施农业品牌化发展战略,优化配置农业生产要素,加快现代农业发展进程。如法国的葡萄酒,荷兰的花卉,澳大利亚、新西兰的畜牧业,美国的柑桔、蛇果,不仅在国际上具有较高知名度,也是本国现代农业的标志。
第二,农业品牌化是农业整体竞争力的核心。一个产业、一个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高低关键看产品,核心是品牌。只有集中力量对优势产业和优势产品进行培育,打造强势农业品牌,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攻城拔寨”,从根本上提升我市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能力。寿光市立足当地优势,通过加强品牌建设,蔬菜产业不断膨胀壮大,产品几乎覆盖长江以北所有大中城市,堪称中国蔬菜第一品牌。
第三、农业品牌化是参与国际竞争的致胜法宝。农业发展国际化、农产品市场国际化,已成为我市农业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我市农产品的出口,一方面要与国内其他地区进行激烈竞争,另一方面还要努力应对发达国家层出不穷的“绿
2
色”贸易壁垒。面对挑战,必须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核心,大力推进品牌化建设,靠品牌战胜对手,靠品牌跨过国外“绿色”壁垒的高门槛。龙大集团培创的“龙大”品牌,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先后通过日本、欧盟、美国等一系列国际质量认证。2006年日本实行肯定列表制度,在大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出口受阻、效益下滑的情况下,龙大集团“一枝独秀”,对日出口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大幅度增长,2006年和2007年出口创汇分别达到2.03亿和2.2亿美元,成为我市农产品出口的“龙头”。烟台格润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培创的“卧龙”牌大樱桃,2007年被评为“中国名牌农产品”,是全国目前唯一的国家级樱桃名牌,今年5月份将首批出口韩国,成为第一个进入韩国市场的中国水果。
第四、农业品牌化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金钥匙。品牌具有高附加值的特性,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应。同是一件衬衣,“皮尔〃卡丹”就能卖到几百元甚至上千元,而一件质量不相上下的国产衬衣,最多也就百十元钱。农业品牌也是如此,同样也具有超出其自身功能效用的高附加值特性。同是红富士苹果,在市场上日本红富士价格就比我们高出好几倍。青岛平度市“马家沟”芹菜,去年春节时卖到70元一斤,而普通芹菜才卖3、4元钱。海阳市梨园后村种植的“海阳白黄
3
瓜”,春节时最高卖到30多元一斤,是普通黄瓜的6倍,仅此一项就为农民增收近千万元,每亩平均收益超过2万元。
二、加快推进我市农业品牌化建设已具备“四个优势”尚需解决“三个问题”
我市各级对农业品牌建设认识较早,1994年、市提出率先在果业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各级把推进农业品牌建设与大力实施农业国际化、产业化、标准化结合起来,相继实施了“质量兴市”战略、农业产业化百强龙头企业建设工程、烟台苹果和大樱桃产业发展规划,开展了“创建中国食品名城”、以果品为重点的农产品推介促销等一系列重要活动,全市农业品牌建设具备了四个优势:
一是形成了一批优势产业区和产业带。通过大力实施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势产业区域布局规划,我市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围绕粮油、果品、蔬菜、水产、畜牧五大优势支柱产业,形成了一批规模化、专业化程度较高,特色鲜明的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全市已建成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乡镇26个,专业村0个,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达到350万亩。以栖霞、龙口、招远、蓬莱、牟平为主的果品,以海阳、莱阳为主的蔬菜,以开发区、长岛、莱州、蓬莱为主的海珍品养殖,以莱州、莱阳、蓬莱为主的畜牧养殖和加工,以牟平、栖霞为主的食用菌养殖,以招远、龙口为主的粉丝加工等六
4
大农产品生产、加工、出口产业区和产业带基本形成。
二是培创了一批名优农产品。目前,全市农产品注册商标1975件,获中国驰名商标7个,山东省著名商标44个;中国名牌农产品11个,山东省名牌农产品50个;烟台苹果、烟台大樱桃、烟台葡萄洒、龙口粉丝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莱阳梨”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全市通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的农产品达到614个,认证生产基地面积达到201万亩,“三品”年总产量90万吨。
三是壮大了一批品牌龙头企业。目前我市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1000多家,其中亿元以上的86家、出口创汇1000万美元以上的55家、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分别发展到9家和36家,发展各类农村农民合作经济组织452个,已培植起粮油加工、果品加工储藏、蔬菜加工、畜牧加工、水产品加工、葡萄酒酿造等六大产业集群。
四是拥有了一批领先的科技成果。我市拥有领先于全省、全国的农业科研队伍,科研力量雄厚。近五年来,共取得各类农业科技成果85项,其中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20项、丰收奖14项,推广应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120项;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水果良种覆盖率达100%,全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6%,比全国、全省分别高出8个百分点和4个百分点。烟台选育的烟农系列小麦、烟富系列苹
5
果、登海系列玉米杂交种、丰抗系列大白菜等农业新品种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总体上看,我市农业品牌化建设起步较早、成效显著。但是推进农业品牌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不断的探索和长期的努力。要进一步推进农业品牌化建设再上新水平,必须重点解决“三个问题”:
一是品牌意识淡薄。一方面,一些地方尚未把农业品牌建设提升到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在制订规划、引导等方面缺位。部分经营主体满足于注了册,有了商标,对于如何做大做强品牌没有长远谋划。在2006年国家和省级首批农业名牌评选活动中,我市有的企业其产品各个方面均符合申报条件,省、市有关部门多次催报,却以种种理由推脱,放弃了争创国家级和省级名牌农产品的大好机遇。另一方面,有的地方和企业虽然拥有不少品牌,甚至在各项评比中“获了奖、成了名”,却将其束之高阁,未能借奖壮牌、借牌抢市。烟台苹果早在几年前就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但是我市相关企业对此却并不重视,在100多家果品企业中,仅有14家企业在使用这一标志。
二是品牌多、名牌少。我市农产品注册商标1975件,但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只有7个,中国名牌农产品也仅有11个。象“张裕”、“鲁花”等在国内外市场上有较高知名度和
6
市场占有率、产品消费者耳熟能详的大品牌更少。2007年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前10强销售收入总和为232亿元,仅相当于一个蒙牛集团。我市农产品呈现出品牌较多,名牌较少的局面。
三是无序竞争严重。一些农业品牌在培创、管理及市场开拓方面,攥不紧“拳头”,形不成合力。同类品牌的不同生产地域和经营企业之间缺乏组织联合,无序竞争,内耗严重。我市的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龙口粉丝近年来的境况就很能说明问题。前些年我们的浓缩果汁生产企业为扩大出口,互相压级压价,诱发中美浓缩果汁反倾销案件。事后,浓缩果汁生产企业痛定思痛,在国家浓缩果汁协会的统一协调下利益均沾、风险共担,抱团闯市场,目前我市浓缩果汁出口量占全国对外出口的40%,在国际果汁市场上也享有很高的话语权。泰国为加强“泰国香米”品牌的保护,拨出专款为香米在主要出口国注册一个商标,符合出口标准的米商,统一使用该商标对外出口,使其大米贸易成为国际米市的风向标,有效地保护了本国稻米产业的优势地位,这一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三、做好三篇文章,推动农业品牌化建设再上新台阶 (一)统筹规划,做好“整合”文章
一要整合行政资源。农业自身的弱质性和农业品牌化建
7
设的社会性,决定了推进农业品牌化建设,必须建立健全各级组织协调、有关部门配合联动的工作推进机制,形成“推动、企业主动、市场拉动”的良性互动格局。一方面要制定好规划。要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和优势产品,建立农业品牌储备库,按照扶强扶优的原则,加强指导和扶持,努力打造我市农业品牌的群体优势。另一方面要加大资金的扶持力度。要充分发挥财政、税收、金融等的导向作用,激励企业、行业组织积极培育和发展农业品牌。对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在技术改造、科研立项、银行贷款等方面优先安排。在名牌奖励和补助等方面,农业名牌应享受与工业名牌同等待遇。
二要整合品牌资源。农业品牌,特别是一些地域性传统品牌,其形成过程不同于工业品牌,它不是由单个企业在短时间能够培育成功,一般具有悠久的历史、特殊的地理区位和气候条件、优良的品种和生产工艺以及特定的人文环境等几个缺一不可的要素。这种特性决定了传统农业品牌必须在整合资源、品牌共享的基础上才能做大做强。烟台苹果1871年由西洋传教士约翰〃倪维氏从美国引入,开创了苹果在中国的栽培历史。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和几代烟台人的辛勤培育,造就了烟台苹果“外形美观、口感绝佳”的优良品质。早在20世纪30年代,烟台苹果就远销海外,风靡全球,目
8
前已出口到6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量占中国苹果出口的2/3。烟台苹果这块百年“金字招牌”已成为我市农业对外开放的名片。近年来,我市一些主要苹果产区立足做大苹果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开展了一系列的宣传推介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由于受行政区划局限,各地在宣传活动中突出了自己所辖地域特征,而“烟台苹果”百年品牌的特定称谓被逐渐淡化,削弱了“烟台苹果”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黑龙江省五常市强力整合米业机制和大米品牌,规定凡是五常市所产商品大米,只打“五常大米”一个品牌,2004年凭借整合后的“五常大米”品牌,一举拿下“中国名牌产品”殊荣。要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对烟台苹果、龙口粉丝、烟台海参等传统农业品牌资源加大整合力度,攥紧“拳头”,形成合力。
三要整合市场资源。农业品牌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使品牌农产品进入市场,在流通中获取高额利润。寿光市依靠做大批发市场打造蔬菜品牌的成功经验证明,“名品”形成“名市”,“名市”催生“名品”。因此必须把市场建设作为农业品牌化的重要环节,牢牢抓在手上。首先要整合产地市场。要因势利导,对现有的规模小、基础设施差的地头市场、马路市场加大整合力度,尽快形成一批设施完备、辐射力强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同时采取倾斜、加大投入力度,
9
不断改善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打造品牌市场。其次要拓展“窗口”市场。要不断巩固和扩大我市连年来农产品促销活动的成果,在国内的大中城市,依托大型批发市场和大型超市,建立烟台名优农产品“一条街”和品牌农产品销售网点、名品专柜,进一步提高烟台品牌农产品的市场覆盖面。第三要建设网上市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搞好农业品牌的网上促销,使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两个市场一起动,进一步拓宽品牌农产品的销售渠道。
(二)多措并举,做好“培育”文章
一是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打牢品牌培育基础。农业品牌的核心是品质,而优良的品质必须以标准化生产为基础。从我市情况看,推行农业标准化要着重在建立健全“三个体系”上下功夫。一是农业质量标准体系。要认真借鉴国家标准和国际通行标准,特别是进口国标准,高起点制定和修订主要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使农产品的生产、加工等环节尽快采用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二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要逐步增加对市县两级检测中心的投入,提高装备水平,增强检测能力,打造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区域性农产品检测机构,建立农产品质量例行检测制度,逐步实现对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管理。要
10
积极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三是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要建立奖励激励机制,鼓励开展农产品“三品”认证、商标注册和名牌评选认定以及国际认证。对我市的一些传统和优势品牌农产品,要积极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争取加入国际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组织,打造农业产地品牌。
二是纵深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做大品牌培育主体。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是农业品牌经营的主体。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我市的实践证明,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方式,不可能培创出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业品牌,必须要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发展专业合作组织。要继续实施农业产业化百强龙头企业建设工程,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努力在全市培植起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带动力和品牌优势的大型龙头企业集群。要在市场准入、融资条件、支持等方面创造更为宽松的环境,扶持和引导行业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充分发挥其桥梁和纽带作用,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通过健全和完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将农业的品牌经营理念渗透到各个环节,逐步打造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业品牌。
11
三是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强化品牌培育支撑。品牌是先进科技的结晶,推进农业品牌化建设必须依靠科技创新。以色列这个农业资源禀赋较差的国家,凭借蔬菜育种方面的领先技术,占据着世界蔬菜新品种市场的绝对优势,其番茄种子在我国市场每克卖到近100元。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健全完善市级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整合各类科技资源,突出加强主要农作物优良品种选育引进、优质高效安全生产、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关键技术攻关。特别是要加强农业新优品种的研发,我市农科院在创新苹果传统育种方式,加强种质资源创新与改良方面有了一定进展。要继续加大投入,争取在短时间内取得新的突破,尽快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优势,为农业品牌化建设提供科技支撑。积极引导和支持农业产业化骨干龙头企业加强自主创新,通过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及高科技企业开展联合开发、联合培养人才,共建工程技术中心、中试基地等形式,加快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提高企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培育开发知名品牌。
(三)拓展空间,做好“利用”文章
首先要重视品牌宣传。品牌农产品要成长为影响力大、附加值高、市场认可、消费者青睐的的名牌产品,必须依靠
12
强大的宣传推介。“好酒不怕巷子深”、“皇帝女儿不愁嫁”的传统观念都是要不得的,必须坚持“王婆卖瓜、就是要夸”。一方面要重视广告宣传,我市鲁花集团年投入广告费用上亿元,“鲁花花生油”成为国内食用油第一品牌。要引导品牌农产品生产企业,加大广告宣传力度,扩大市场知名度。我市曾拿出专门资金,对“烟台苹果”等传统农业品牌,在国家级媒体开展广告宣传,当前要抓住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有利时机,搞好烟台品牌农产品尤其是果品的宣传推介,塑造烟台农业品牌强市形象。另一方面要搞好展会宣传,法国、智利等农业品牌强国的成功经验之一就是搭台,举办各种形式的展会,对品牌农产品进行推介促销。我市近年来开展的以果品为主的农产品推介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要继续搞好这项活动,不断创新形式,增强宣传效果。要充分利用烟台国际果蔬食品博览会暨葡萄酒节、烟台(北方)果树苗木交易会等国际国内展会,大力宣传推介我市品牌农产品。
其次要营造品牌文化。农业品牌是人类创造的一种文化符号,具有特定的标志意义,还有丰富深刻的象征性和文化内涵。提起法国葡萄酒,人们想到的是法国悠久的历史和浪漫高雅的生活方式;提起澳大利亚的畜牧业,人们想到的是这个“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旖旎的自然风光和兼容并蓄的民
13
族文化特征。推进我市农业品牌化建设,要把打造强势农业品牌与宣传我市传统优秀的地区文化结合起来,营造品牌文化。要注重培育品牌农产品区域“特”、市场“特”、文化“特”的艺术精品系列,使消费者在获得物质享受的同时,也充分领略到黄金海岸、人杰地灵、历史悠久、文化独特的烟台风情。栖霞苹果艺术节这几年办得很有成效,如果市里能整合力量,办起烟台苹果艺术节,提升规模档次,丰富文化内涵,对擦亮“烟台苹果”这块金字招牌将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第三要加强品牌保护。创农业品牌难,保农业品牌更难。依法保护品牌,维护品牌的质量、信誉和形象,是保障农业品牌化工作健康发展的关键。一方面,品牌主体要强化自律意识,切实加强品牌质量保证体系与诚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依法经营品牌,自觉维护品牌形象。另一方面,部门要通过组织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专利法》、《商标法》等法律法规,充分发挥市场监管职能,运用法律手段保护品牌产品和知识产权,规范市场竞争,形成企业自我保护、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三位一体的品牌保护体系。
14
15
发:各、常委,市主任、政协,副,
各秘书长,市秘书长,市纪委、、、 政协办公室,各县市区委,开发区和出口加工区工委, 市直各部门,存档。 共印190份 编辑:烟台研究室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