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润物无声,传统企业顺势而为
作者:暂无
来源:《网印工业》 2015年第4期
自2015年3月人代会上李克强总理在工作报告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后,“互联网+”概念一夜之间火爆全国。做O2O项目的互联网创业者无不欢欣鼓舞,对这些创业者而言,O2O就是“互联网+”,能受到国家战略层面的认可,对行业的发展是件里程碑式的大事。与此同时,还处在艰难转型中的传统企业却变得更焦虑了,2014年的“互联网思维”还没搞明白,互联网的野蛮人正在向各传统行业渗透,今年又冒出了“互联网+”,到底加什么如何加却浑然不知。在此番互联网大潮之下,传统企业该何去何从?
“互联网+”战略是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众所周知,“互联网+”最大的价值就是连接,将企业与用户拉到了同一水平线上,企业和用户不再需要跨越维度的沟通。特别是2014年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更是将原来在PC上的8小时无缝连接到了每天的24小时,这种连接是无界的。理论上来说,只要你愿意,你的客户可以在全球任何角落。此外,互联网也给了企业与消费者更加高效、更加低成本的连接机会,它规避了传统商业社会以空间为纽带对于资源的损耗和低效利用。
传统企业在互联网大潮下,一些弊端日益凸显:产品线过长、研发不够极致、缺乏核心竞争力、产品卖不出去;渠道空间依赖性强、渠道构建耗时较长、效率低、渠道功能弱化;传统业务流程设计变得极其低效、部门依附性太强;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员工素质跟不上时代等。
其实,互联网在产品营销过程中担任着产品经理的角色,削减冗长产品线,运用互联网即时了解市场信息,及时反馈,增强核心竞争力;线上的渠道更集中更聚焦,聚焦于几个主要的渠道,砍去那些占用大量资源和时间成本、人力成本的渠道;建立一种适合互联网的全新组织架构形态,建造专业高效的运营团队,不依附于原有的渠道和业务体系;消费者的决策主导权越来越强,向消费者提供个性化或一整套解决方案,而不单纯是某个产品,这是这一模式的主要方向,加服务也一定会成为传统企业在互联网平台竞争的主战场。
在互联网席卷各个行业的趋势下,可以看到,一方面传统产业正在管理以及产品上向互联网转型,另一方面,互联网企业也在通过向传统产业渗透从而推动其实体化落地。“互联网+”不是一个新词,不管你加不加,互联网都在那里,传统企业唯有顺势而为,才能亲身体验它带给企业的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