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纬・实践前沿 语文课堂导入的问题及对策浅析 江苏如东县掘港镇天一学校(226400)樊林霞 语文课堂教学最需要的是“先声夺人”,但是,有很 多老师忽视了课堂导入的重要性,往往以一种简单直 白的方式切入,这样的课堂自然是单调而乏味的。那 么,语文课堂导入究竟存在什么问题,应该从何人手呢? 一、剖析语文课堂导入存在的问题 1.目标不明。每堂语文课都应该有明确的教学目 标,有的可能偏重于知识性或工具性的把握,有的可能 偏重于过程f生或体验性的尝试,有的可能偏重于情感 性或感受性的体悟。作为教者,在导入课堂的时候.应 该围绕这些重中之重,有效地把重点突出来。 2.基础不牢。学生学习要有一定的心理准备。有的 教师在导入的时候,学生也许还没沉浸到学习的环境 之中,这样的导入就剩下纯粹的形式了。 3.主体不清。有的教师在导入时过分地夸大自己的 作用,把导入变成了个人的展示舞台,学生看得欢,但 理解的内容实在是有限。 4.学生不懂。有的教师教学风格比较开放,尤其喜 欢跟学生开开玩笑、卖卖关子,可却有故弄玄虚的味 道,使学生一时很难适应,让课堂效果适得其反。 二、解析语文课堂导入遵循的原则 1.鲜明的针对性。导入设计要“有的放矢”.要与教 学内容、教学重点、学生的心理特点保持同步,导入要 有明确的指向性、针对性。 2.巧妙的预设性。导入设计要为下一个教学步骤作 铺垫,要有意识地启发学生运用原有的知识。调动已有 的情感去学习和体验新的知识体系;要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快速启动学生的思维,使其实现知识的迁移, 达到情感的共鸣。 3.一致的连贯性。导入设计应与下个环节自然连 贯、无痕联结。切不可生搬硬套、牵强附会,使学生的认 知被误导,偏离正确的轨道。 4.清晰的简明性。导入设计要言简意赅,时间把握 要有“度”,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承上启下、点睛显旨 的任务,绝不可拖泥带水。 5.必要的灵活性。教无定法。如果教学新课前碰到 了可变因素,适时利用它更能彰显学生鲜活的个性。 三、分析语文课堂导入实施的策略 1.入境激情式 叶圣陶先生在他的《语文教学二十韵》中说:“作者 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教师 如果能够创设并引导学生进入教材所描绘的情境,无 疑会对优化课堂教学起着重要作用。例如,教学《寻隐 者不遇》一诗的导入: 教师在学生一边观赏幻灯片,一边欣赏音乐时导 入新课:“瞧,青青高山,层峦叠嶂;悠悠白云,缠绵缭 绕;郁郁青松,苍翠挺拔。景色宜人,美不胜收。有位隐 者,不愿为官,于是,他便在眼前这深山老林之中隐居。 有一天,隐者的好友——一位诗人去深山中拜访他,来 到山前,驻足眺望。那么,诗人找到隐者了吗?经过怎 样?结果如何?同学们想知道吗?今天,我们共同学习 古诗《寻隐者不遇》,让我们一起到诗中去找答案。” 2.提问质疑式 教师在导入新课时,运用提问质疑的方法,能够有 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 《聂将军和日本小姑娘》一课时,教师一连抛出两个问 题:一个是大名鼎鼎的将军,一个是普通的小姑娘。他 们怎么会联系在一起?一个是抗日英雄,一个是侵略者 的后代,他们怎么会联系在一起?然后再进行导人,学 生自然会带着问题去读课文。 3.回忆联想式 为了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 以适度提出思考的问题或提问旧知,启发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丰富感性认识,展开联想, 从而引出新课。如《泊船瓜洲》一诗的导入,教师可以让 学生充分回忆一下小学阶段以来所学习的关于思乡的 诗歌,在一一背诵的基础上,让学生再去思考一下这些 诗是如何表达出思乡情调的,然后再导入对这篇课文 的学习。 4.寓乐激趣式 一般来说,学生都是喜欢听故事的。故事以情节取 胜,能激发学生迫切想了解故事人物的心态,具有很强 的吸引力。因此,以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或小型竞赛 等趣味性较强的活动来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浓厚 的学习兴趣.井把学习兴趣迁移到对新知识的学习中 去。但由于儿童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持久性差, 因此.所讲故事要短小精悍,人物、事件要高度集中。 5.释题直入式 释题,就是引导学生从分析理解文题人手,由题目 生发开去,激发阅读兴趣。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的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揭示文章的主旨,有的能引 起联想,内涵极为丰富,具有统摄全篇的作用。例如《桂 林山水》一课的导入,教师可以这样说:桂林真是个好 地方,这里有山,神奇秀美的山;这里有水,碧绿清澈的 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荡舟漓江,一起去欣赏桂林的 山水。 (责编侯艳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