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 技 术 规范
乙方签字盖章: 日
1 / 28
甲方签字盖章:
年日年月目 录
1 电缆结构示意图及尺寸
2 电缆技术参数表
3 持续( 100%负荷率)运行载流量计算书
4 短时过负荷曲线 5 导体和金属套热稳定计算书
6 电缆绝缘厚度计算书 7 牵引头及封帽结构图 8 电缆安装使用维护说明书
9 原材料一览表 10 生产实验设备一览表 11 主要生产设备清单 12 主要实验设备清单
13 电缆制造工艺说明 1 电缆结构示意图及尺寸
(1)结构示意图
2 / 28
(2)JKLGYJ1× 50mm2 结构尺寸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结
导电线芯 导体包带 导体屏蔽(挤制) 绝缘 外屏蔽
半导电阻水带 (近似值) 皱纹铝护套 防蚀层 外护套 外半导电层
构
— 0.14 1.0 17.0 1.0 2.0 2.0 0.25 4.5 0.5
标称厚度 mm
标称外径 mm 26.6(-0.1,+0.1) 27.2 29.0
63.0(-0.5,+1.5) 65.0 71.0
84.5(-2.0,+2.0) 85.0 94.0
95.0(-3.0,+3.0)
2 电缆技术参数表(卖方应填写的工程和数据)
JKLGYJ1× 50mm2
序号 1
制造工艺概要
3 / 28
工程 单 位 卖 方 保 证
1.1 1.2 1.3 1.4 1.5 1.6 1.7 2 2.2 2.3
交联方式(VCV、CCV、MDCV 或其它) 内、外半导电层与绝缘层挤出方式 有无内应力消除装置
PE 原料纯度(杂质含量径向最大尺寸) 可制造最高电kV 级等压可制造最大绝缘厚度 可制造最大导体截面积mm 技术参数
kV
1.26
mm 三层共挤
VCV 有
1kg中杂质微粒大于 100μm数为0 50
2
50
2.1额定电 Uo/U ) (压
最高工作电 (压Um) 基准冲击耐压水平( BIL)
0./1.26 kV kV
126 2
2
2.4电缆芯数和体标导称截面积芯数× mm
l ×50 铜 60根、圆形紧压 ≮ 0.90 mm
26.6 半导带 龙尼电
mm
0.14(标称) 超光滑交联型半导电屏蔽料
mm
1.0
超净交联聚乙烯绝缘料
mm mm
kV/mm
5.69
超光滑交联型半导电屏蔽料
mm
1.0
屏蔽外绕包 4层半导电阻水缓 绝缘
冲带 由金属套代替 /
mm
/ 17.0 16.15
2.5导体
a.材料
b.根数及其组合形状 c.紧压系数 d.标称外径
2.6
半导带电 a.材料 b.厚度
2.7挤出导电屏蔽
a.材料 b.厚度
2.8绝缘
a.材料 b.标称厚度 c.最小厚度
2.9额定下导体屏蔽处的最大场强 2.10挤出绝缘屏蔽
a.材料 b.厚度
2.11衬向阻水构造 纵和垫2.12
金属屏蔽 a.材料 b.形式
2.13
金属套或综合防水层
4 / 28
a.材料和形式电工铝、挤包皱纹铝套 b.标称厚度
2.14
外护层 a.材料 b.标称厚度 c.导电层挤制半 层电导
2.15电缆总外径及公差 2.16电缆重量 2.17
允许最小弯曲半径 a.敷设中 b.运行中
2.18导体最高额定温度
a.正常运行时℃ c.暂态
2.19 2.20
20℃导体最大直流电阻 90℃导体最大交流电阻
20℃导体与金属屏蔽或金属套间绝缘电
阻常数
20℃金属屏蔽或金属套对地绝缘电阻常 数
90
℃ ℃ Ω/km Ω/km
μF/ km
105 250 0.0366 0.0485
b.短时(每次不超过72h)
mm mm
1900 1400
mm kg/m
95.0(-3.0,+3.0) 10.38(近似) mm
防鼠、防白蚁PE护套料 4.5
mm
2.0
2.21导体与金属屏蔽或金属套间设计 容电2.22 2.23
0.165
MΩ· km ≮ 3670 MΩ· km ≮ 36.7
2.24载流能力(参考值)
正 常 运 行时( 品 形 敷设,电缆间距
2.24.1
250mm)
a.空气中敷设A 空气温度 :40℃
b.直埋敷设(见敷设示意图)埋深
1M
A
829
962
土壤温度:25 ℃,热阻系数为1.2℃ .cm/w c.管道敷设A
土壤温度: 25 ℃(管道温度 35℃)
2.24.2 短时过负荷
679
5 / 28
在过负荷前以 60%、80%、100%的持续 额量工作条件下的过流载定负荷允值 许(或关系曲线) 体导
3 秒钟允许通过最大电流
A见过载曲线图
kA kN kN/m
5 kg/mm 年
41.3 35
9
2 5. × 10
2.24.3电使用最大张许允缆力 2.25电最大侧许允缆力压 2.26电缆弯曲度 刚2.27电缆设计使用寿命 3电缆结构 3.1导体 3.1.1 技术 格规3.1.2绞线层数与每层根数 3.1.3 外层扭绞方向 3.1.4导线单根直径
a.最大 b.最小
3.1.5弹性模量 3.1.6线膨胀系数 3.2导体屏蔽 3.2.1 技术 范规3.2.2 半导电带厚度 3.2.3挤出半导电层20℃电阻系数 3.2.4标称外径及公差 3.3绝缘 3.3.1 技术 格规3.3.2 偏心度 3.3.3单位长度重量 3.3.4 比热容 3.3.5 20℃体积电阻系数 3.3.6 最小工频平均击穿电场强度 3.3.7 最小冲击平均击穿电场强度 3.3.8 相对介电系数
3.3.9 90℃、 kV 介质损耗角正切( 3.3.10绝缘外径
a.标称外径 b.最大外径
≮ 30
GB/T3956 5/1+6+12+18+23
左向 3.4 mm mm Mpa 1/ ℃
3.43 3.37
-6
63000 2.3 × 10 GB/T11017
mm mm
0.14 29.0 ± 0.2 GB/T11017 %
≯ 5
Ω· cm <100000
g/cm 23.22
15
J/g. ℃ 2.58 Ω.cm kV/mm kV/mm tg δ)
mm mm > 1× 10
≮ 30 ≮ 60
2.3 ≯ 0.001 63 .5
6 / 28
c.最小外径
3.3.11线膨胀系数
3.3.12绝缘层含有杂质的最大尺寸 3.3.13绝缘层含有微孔、杂质
a.微孔最大尺寸 b.微孔单位体积数量(
25以μ 上m )
μm
1/ ℃
mm 62.5
-6
330× 10
160 μm 个/10cm
3 3
≤ 50
>25μm,≤ 50μm微孔数量不超过18 >50μm,≤ 100μm杂质数量不超6 c.不透过
明杂质单位体积数量 d.半透明杂质最大尺寸
3.3.14绝缘层与半导电层界面
a.突起的最大尺寸 b.含微孔的最大尺寸
3.4绝缘屏蔽 3.4.1 技术 范规3.4.2标称电压下最大场强电度 3.4.3 20℃体积电阻系数 3.4.4标称外径及公差 3.5衬向阻水构造 纵和垫3.5.1 材料 3.5.2 厚度 3.5.3 20℃体积电阻系数 3.5.4标称外径及公差 3.5.5 比热容 3.3.6单位长度重量
3.5.7 阻水带阻水性能概述 3.6
金属屏蔽
个/10cm
μm
160 μm μm
76 50 GB/T11017
kV/mm
2.62 Ω.cm mm
≤ 50000
65.0(-0.5,+1.5)
半导电阻水冲带 缓
mm Ω.cm mm g/cm
2.0
6
<1.0 × 10 71.0± 2.0 2.34
膨胀速度:≥ 8mm/ 第 1 分钟。膨胀 高度:≥ 12mm/第 3 分钟。表面电
阻率< 1500 Ω /cm 由金属套代替 /
J/g. ℃ 2.12
3.6.1 材料 3.6.2 厚度
3.6.3 金属屏蔽等值截面 3.6.4 金属屏蔽秒钟允许最高温度 3.7
金属套
mm mm mm g/cm
16.9 2.0
2
mm
2
/ /
mm kA
/
/ GB/T11017
502
3.7.1 技术 格规3.7.2标称厚度
计算截面
3.7.3单位长度重量 3.7.4 比热容
J/g. ℃ 0.93
7 / 28
3.7.5暂态电流作用下允许最高温度 3.7.6 金属屏蔽 3 秒钟允许短路电流 3.7.7 20℃直流电阻 3.7.8 波纹金属套
a.波谷内径 b.波峰外径 c.波纹深度 d.波纹 距间
3.8
外护层
3.8.1 技术 格规3.8.2颜色红色
3.8.3 1 分钟工频耐受电压 3.8.4 耐受冲击电压kA 3.8.5 20℃体积电阻系数 3.8.6热阻系数 3.8.7单位长度重量 3.8.8 比热容 3.8.9 防蚁构造特点 3.8.10 阻燃性能
3.8.11 硬度(邵氏硬度) 3.8.12 耐酸碱度 3.9
外护套表面导 层电
3.9.1 材料及颜色 3.9.2 20℃体积电阻系数 3.9.3 与外护套附着方式 4牵引头和密封套 4.1牵引头
4.1.1 材料铝制牵引头 4.1.2 允许使用最大张力
4.1.3 与金属套的密封方式焊接 4.2
密封套
4.2.1 材料热 套缩
4.2.2 与金属套的密封方式热缩密封 5电盘缆 5.1 5.2 5.3
直径 中心孔距 外宽尺寸
37.5
℃ kA
220 27.4
≯ 0.0605 73.0 84.5(近似) 4.0~5.0 20~25 GB/T11017
Ω/km
mm mm mm mm
kA 25
14
Ω.cm g/cm
≥ 10 12.4
添加环保型防蚁剂 一般 ≮ 60 优 石墨/ 黑色
℃.cm/w 3.5
J/g. ℃ 1.9
Ω.cm <100 涂敷
kN 35
mm mm mm
8 / 28
≯ 380 50 ≯ 2350
5.4 最大重量 a.空盘
b.带最长段电缆(以 900M计算)
kg kg 年
140
10(近似) 30 /
Ω/km Ω/km
0.0485+j0.2144 0.19+j1.7335
6 7
质量保证期
卖方补充的工程(如配套终端、接头的
供货厂商及其形式) 正负序阻抗 零序阻抗
3 持续( 100%负荷率)运行载流量计算书
1. 基本条件 1.1 电缆结构
2
标称截面 导体直径 导体屏蔽厚度 导体屏蔽直径 绝缘厚度 绝缘直径 绝缘屏蔽厚度 绝缘屏蔽直径 缓冲层厚度 缓冲层直径 铝套厚度 铝护套平均直径 铝套直径 防蚀层外径 PE 外护套厚度 PE 外护套直径
1.2 电缆敷设方式、环境条件和运行状况
运行系统:三相交流系统 敷设条件:空气中,平行敷设 导体运行最高工作温度 环境温度:空气中 规范环境温度
1.3 计算依据
Sc= dc= t 内屏蔽 = D 内屏蔽 = t 绝缘= D 绝缘= t 外屏蔽 = D 外屏蔽 = t 缓冲层 = D 缓冲层 = t 铝护套 = Ds= D 铝护套 = D 防蚀层 = t 外护套 = D 外护套 =
500 26.6 1.2 29 17 63 1.0 65 2.0 71 2.0 80 84.5 85 4.5 94
mm mm mm mm mm mm mm mm mm mm mm mm mm mm mm mm
θc= θh= θ0=
90 40 20
℃ ℃ ℃
9 / 28
电缆额定载流量计算,即 IEC-287
2 导体交流电阻
电缆单位长度导体工作温度下的交流电阻与导体直流电阻和集 肤效应及邻近效应有关,各参数计算如下。 2.1 最高工作温度下导体直流电阻
已知:
20℃导体直流电阻 R0= 0.0000366 导体温度系数
α= 0.00393 电缆允许最高工作温度
θc=
90
最高工作温度下导体直流电阻由下式给出:
R'=R0[1+ α(θc-θ0)]
各参数值代入,计算得: R'= 4.667E-05 2.2 集肤效应因数
电源系统频率
f= 50 Ks= 1 Xs 2= 8· π· f ·-7·10Ks/R' Xs
2
=
2.6927
集肤效应因数 Ys 由下式给出:
Ys=Xs 2/ ( 192+0.8 · 4X
)s 各参数值代入,计算得: Ys= 0.0367
2.3 邻近效应因数
Kp=
1 电缆间距 S=
250 Xs 2
= 8· π·f· 10-7· Kp/R' Xp
2
=
2.693
邻近效应因数 Yp 由下式给出:
对于三根单芯电缆:
Yp=
Yp=
0.0016
2.4 交流电阻
导体工作温度下交流电阻
R 为:
R= R'(1+Ys+Yp) R=
4.85E-05
3. 介质损耗
10 / 28
Ω/m
℃
Ω/m
Hz Ω /m ·Ω/m
mm
Ω/m Ω/m
Hz
电源周期
对地电压(相电压) V 绝缘材料介电常数 绝缘材料介质损耗角正切 电缆每相单位长度电容
ω= U0= ε= tgδ=
2· π·f 2.3 0.0008
kV
C=
电缆每相单位长度介质损耗
1.65E-10 F/m
2
Wd= Wd=
4. 金属铝护套的损耗
护套中的损耗因数由金属护套(屏蔽)功率损耗(λ
1
ω·C· U0 · tgδ 0.1695
W/m
)和铠装层损耗(λ 2)
λ1 是由环流(λ1')和涡流(λ1'')所引起的损耗,故总功率损耗因数为:
λ1=
由于电缆结构中没有铠装层,则λ 2=0 4.1 金属铝护套电阻的计算
20℃时铝护套电阻率 电阻温度系数 护套工作温度 护套平均直径 护套截面积 金属护套厚度
AS=
ρs= αs= θs= Ds=
π× Ds× t
t= AS=
工作温度下铝护套的电阻
Rs:
Rs=
各参数代入式得:
4.2 金属铝护套的功率损耗λ 1
电缆导体轴间距离 皱纹铝护套平均直径 金属套厚度 角频率 电缆直径
S= Ds= t= ω= De= β1=
0.25 0.08 0.002 2· π·f 0.094
[(4· π· ω)/( ρs× 10
7)]1/2 118.185
-3-1.6) 1.74 1+(t/Ds)
· (β 1Ds×10
λ1'+λ1''
2.82E-08 0.00403 70 80.0
Ω· m
℃ mm
2
m
2.0 5.027E-04
mm
2
m
ρs/As[1+ αs(θs-θ0)]
Rs=
6.76E-05
Ω/m
m m m
m
β1=
gs= gs=
1.0128
11 / 28
-7
m= m=
三根单芯电缆水平形排列
λ0=
ω /Rs ×10 0.4650
6[m
2
/(1+m 2)](Ds/2S)2
λ0= △1=
0.0273 0.86m
3.08
(Ds/2S)(1.4m+0.7)
△1= △2=
涡流损耗由下式给出:
λ1\"=
0.0065 0
Rs/R· [gs· λ0(1+△1+△2)+(β1· til)
4
/(12 × 1012)]
各参数代入上述公式得:
λ1\"=
护套单点接地或交叉互联环流损耗等于零即:
λ1'=
金属铝护套的损耗
λ1= λ1= λ2=
三根单芯电缆品子形排列
λ0=
3[m
2
0.0392
0
λ1'+λ1\" 0.039 0.000
/(1+m 2)](Ds/2S)2
λ0= △1=
0.0137 (1.14m
2.45+0.33
)(Ds/2S)(0.92m+1.66)
△1= △2=
涡流损耗由下式给出:
λ1\"=
1.10E-02 0
Rs/R· [gs· λ0(1+△1+△2)+(β1· til)
4
/(12 × 1012)]
各参数代入上述公式得:
λ1\"= λ1'=
金属铝护套的损耗
λ1= λ1= λ2=
5. 绝缘热阻 T11的计算(单根导体和金属套之间热阻为
已知:
交联聚乙烯热阻系数
T1=T 11+T 12)
ρT=
3.5 λ1'+λ1\" 0.020 0.000 0.0198569 0
12 / 28
导体直径 dc= 26.6 绝缘厚度
ti=
17
绝缘热阻 T11由下式给出:
T11=
(ρT/2 π)· ln(1+2ti/dc)
各参数代入上述公式得:
T11=
0.4977 6. 阻水带热阻 T12的计算
阻水带热阻系数ρ T= 4.8000
T12=
0.0456 7. 外护层热阻 T3 的计算
已知:
PE/ 沥青热阻系数 ρT= 3.5 铝套外径 Dl= 84.5 外护层厚度 te= 4.5 铝套厚度
til=
2.0
内衬层热阻 T3 由下式给出:
T3=
(ρT/2 π
)· ln[(Dl+2t e)/(Dl/2+Dit/2+til)] 各参数代入上述公式得:
T3=
0.0731 8. 外部热阻 T4 的计算空气中敷设
已知:
电缆外径 De= 9.4
吸收系数
h=
7
内衬层热阻 T4 由下式给出:
T4=
100/( π·De· h)
各参数代入上述公式得:
T4=
0.4838
9. 单回路、空气中平行敷设电缆的载流量
电缆载流量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Δθ=50 λ1= 0.039 λ2= 0.000 R= 4.85E-05 Ω/m Wd= 0.1695 W/m T2=
0
K.m/W
T3=
0.07314
K.m/W
13 / 28
mm mm
K.m/W
K.m/W
mm mm mm
K.m/W
cm W/m 2
· ℃
K.m/W
n= T1= T4=
1 0.5433 0.4838
K.m/W K.m/W
电缆载流量计算如下:
I=
(Δθ,Wd,R,T1,T2,T3,T4,λ1,λ2)
I=
958
备注:
1.考虑在同一遂道放两回电缆,故为保险期间空气温度按
50℃。
2.考虑在同一遂道放两回电缆 ,载流量修正系数为 0.9,故载流量为 862A。
10. 单回路、空气中品子形敷设电缆的载流量
电缆载流量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Δθ=50 λ1= 0.020 λ2= 0.000 R= 4.85E-05 Ω/m Wd= 0.1695 W/m T2=
0
K.m/W
T3=
0.07314
K.m/W
电缆载流量计算如下:
I= (Δθ,Wd,R,T1,T2,T3,T4,λ1,I=
962
备注:
1.考虑在同一遂道放两回电缆,故为保险期间空气温度按
50℃。
2.考虑在同一遂道放两回电缆 ,载流量修正系数为 0.9,故载流量为 866A。 11 土壤敷设载流量的计算 电缆载流量计算公式如下:
土壤热阻系数 ρT= 1.0 埋设深度
L=
1000
L1= 220.0 L1'= 2012.0 L2= 220 L2'= 2012 L3= 440
14 / 28
A
2)
A
mm
n= 1 T1= 0.5433 T4=
0.4838
K.m/W K.m/W
λL3'= 2048 L4= 440 L4'= 2048 L5= 660 L5'= 2106 Fe= 5782.02 Fe=
83. 双回路 T4= 1.98 单回路 T4=
1.30 双回平行
Δθ= 65 λ1=
0.039 λ2=
0.000 R= 4.85E-05 Ω/m Wd= 0.1695 W/m T2=
0
K.m/W
T3=
0.07314
K.m/W 双回平行排列 I=
706
双回品子
Δθ= 65 λ1= 0.020 λ2= 0.000 R= 4.85E-05 Ω/m Wd= 0.1695 W/m T2=
0
K.m/W
T3=
0.07314
K.m/W 双回品子排列 I=
712
单回品子
Δθ= 65 λ1= 0.020 λ2= 0.000 R= 4.85E-05 Ω/m Wd= 0.1695 W/m T2=
0
K.m/W
T3=
0.07314
K.m/W 单回品子排列 I=
829
单回平行
Δθ=65 λ1= 0.039 λ2= 0.000 R= 4.85E-05 Ω/m Wd= 0.1695 W/m T2=
0
K.m/W
T3=
0.07314
K.m/W 单回平行排列 I=
823
穿管敷设载流量的计算
15 / 28
T1= 0.5433 T4=
1.9766
T1= 0.5433 T4=
1.9766
T1= 0.5433 T4=
1.3021
T1= 0.5433 T4=
1.3021
K.m/W K.m/W
K.m/W K.m/W
K.m/W K.m/W
K.m/W K.m/W
12 电缆载流量计算公式如下:土壤热阻ρ
T= 埋深 L=
1.2 1000
管材ρT= 4.7 管材 D 内=230 管材 D 外=250 管道温度= 35 系数 U= 系数 V= 5.2 0.91 L1= 250.0 L1'= 2016.0 L2= 250 L2'= 2016
电缆至管道内壁的热阻
管道本身的热阻
管道外部的热阻
L3= 500 L3'= 2062 L4= 500 L4'= 2062 L5= 750 L5'= 2136 Fe= 3149.77 Fe=
65.03
T 4 U /( 1 0 . 1 ( v
m
) D e )
T4'=
0.40 T 4
ln( Do / Dd )
T4
ln( Do / Dd
4
) /( 2
T4''=
0.0624
T
c 4L
4
2
ln Fe D
p
双回 T4'''= 2.07 单回 T4'''=
1.33
双回穿管敷设热阻
T4=
2.54 单回穿管敷设热阻
1.79
16 / 28
系数 Y=
k· m/w
k· m/w
0.01
T4=
双回平行
R= T2=
Δθ= 55 4.85E-05 0
Ω/m K.m/W
λ1=
0.039 Wd= T3=
0.1695 0.07314
λ2=
0.000 W/m K.m/W 588
K.m/W
T1= T4=
0.5433 2.5362
K.m/W K.m/W
双回平行排列 I=
双回品子
Δθ=55 λ1= 0.020 λ2= 0.000 单回品子
单回平行
R= 4.85E-05 T2=
0
Δθ=55 R= 4.85E-05 T2=
0
Δθ=55 R= 4.85E-05 T2=
0
/m /m /m Wd= 0.1695 W/m T3=
0.07314
K.m/W 双回品子排列 I=
593
1= 0.020 λ2= 0.000 Wd= 0.1695 W/m T3=
0.07314
K.m/W 单回品子排列 I=
679
1= 0.039 λ2= 0.000 Wd= 0.1695 W/m T3=
0.07314
K.m/W 单回平行排列 I=
674
4 短时过负荷曲线
17 / 28
T1= 0.5433 T4=
2.5362
T1= 0.5433 T4=
1.7948
T1= 0.5433 T4=
1.7948
K.m/W K.m/W
K.m/W K.m/W
K.m/W K.m/W
ΩK.m/W
ΩK.m/W
λΩK.m/W
λ5 导体和金属套热稳定计算书
绝热情况下短路电流:
f
KS ln
i
I
AD
t
其中:IAD :在绝热基础上计算的短路电流(整个短路期间有效值) ,A t:短路持续时间, s
K:取决于载流体材料的常数, As
1/2
/mm 2
θf :最终温度,℃ θi :起始温度,℃
β:0℃时载流体电阻温度系数的倒数, K。
18 / 28
2
S:载流体几何截面, mm 对于导体非绝热因数的公式如下 :
t t 1 X
S Y( )
S
对于 XLPE 绝缘铜电缆,其中参数取值如下 X:0.41 Y:0.12 S:导体截面 t:短路时间
对于铝护套非绝热因数的公式如下 :
0.0043( )3
1 0.61M t 0.069(M t) M t
2
M
式中,
2 / 2 2 1
3 / 3 3
10
σ2:2E+06J/K.m3 σ3:2E+06J/K.m4 ρ2:6K.m/W ρ3:6K.m/W
3
σ1:3E+06J/K.m δ:2.4mm M=0.0925
非绝热情况下短路电流计算公式如下:
I
式中,
I
AD
I:非绝热下的允许短路电流 IAD :绝热情况下的短路电流 计算结果如下:
19 / 28
短
电缆 规格
材料
K
β
S (mm 2)
θi
路
θf(℃) 时
间
绝热短 路电流
非绝热
导体因 素ε
非绝热 短路电
1kV
2
(℃) )
2
铜导体 226 234.5
铜导体 226 234.5
铜导体 226 234.5
50 50 50
90 90 90
250 250 250
s
3 2 1
A 41305 50588 71542
1.016 1.013 1.009
流值 A 41970 51251 72203
50mm
电缆 规格 1kV
2
材料 2)
K
β
S(mm
2
短
θi 路
θf(℃)
(℃) 时
间 s
70 70 70
160 160 160
3 2 1
绝热短 路电流 A 22036 269 38168
非绝热 护套因 素ε 1.10 1.08 1.06
非绝热 短路电 流值 A 24150 29110 40298
)
铝护套 148
铝护套 148
铝护套 148
228 228 228
52 52 52
50mm
6 电缆绝缘厚度计算书
项
标称电压 系统最高电压 对地最高电压 交
设计寿命 V-t 系数 流 老化系数
产品实验等不确定要素系数 AC 最低破坏电位梯度 必要绝缘厚度( AC) 冲 系统耐雷电冲击电压
温度系数
n K2 K3 Elac tac BIL I1
kV/mm mm kV/mm 年
30 9 4.0 1.1 26 13.6 1.26 1.25
温度系数(常温 /90℃)
目
符 号 E Em E0 K1
单 位 kV kV kV
数 值 1 1.26 0.73 1.1
20 / 28
老化系数
产品实验等不确定要素系数 击 IMP 最低破坏电位梯度
必要绝缘厚度( Imp)
I2 I2 Elimp timp
kV/mm mm
1.1 1.1 60 13.9
投标绝缘厚度:根据 GB/T 11017 规范取值为 17.0mm。 Tac= E0× k1× k2× k3/ E ac Timp= BIL × I1× I2× I3/ E imp
7 牵引头及封帽结构图
8 电缆安装使用维护说明书
1、使用环境
电缆可直埋地下、隧道或穿管中等;可在潮湿环境及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方使用,并 能承受一定的压力和拉力。
2、使用条件: 2.1电力系统额定电压
电缆允许的额定电压 U0、U、Um 值如下:
电缆名称 1kV 电缆
U0(kV) 0.
U(kV)
1
Um(kV) 0./1.12
表中:U0:电缆设计用的导体与屏蔽或金属屏蔽之间的额定电压(相电压)
U:电缆设计时用的导体之间的额定电压(线电压) Um:设备最高电压(使用设备的系统最高电压的最大值)
2.2频率:49~61Hz
2.3电缆导体最高额定工作温度: 90℃。
2.4电缆导体短路时最高额定工作温度(短路时间不超过 2.5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直接接地系统。 3、吊装、贮存、运输
3.1 吊装电缆应用满足重量要求的起重机及钢缆吊装,严禁几盘同时吊装,严禁从高处 扔下装有电缆的电缆盘,严禁机械损伤电缆,吊装时不得磕碰、吊斜,起吊点要正确, 要轻吊轻放。
3.2 电缆盘不允许平放或溜放,电缆附件应避免在露天存放,电缆及附件应避免接触有 腐蚀性的物质,并应采取必要的防火措施。并有专人经常巡视,防止因意外情况造成电 缆及附件受到损伤。
3.3 装在车、船等运输工具上的电缆盘必须平稳放置,采用合适方法固定(如线盘托) 防止互相碰撞或翻倒。
3.4 电缆盘(不论有无托架)放置的位置要平整,不得存放于大于 盘侧板上标有“电缆盘滚动方向”和“牵引头拉出方向” 一致,放线前,应确认无误。 4、电缆敷设、安装
4.1 敷设电缆前,应首先核实电缆的型号,规格及数量是否与设计图纸相符。同时检查
5 度的斜面上。电缆
,
5s):250℃。
,牵引头拉出方向与放线方向
22 / 28
电缆沟及隧道等转弯处的弯曲半径是否符合要求,电力电缆最小允许弯曲半径如下:
20D± 5%
式中:D:电缆实际外径 电缆固定后,最小弯曲半径为: 15D± 5%
式中:D:电缆实际外径
4.2电缆敷设时环境温度应不低于 0℃,环境温度若低于 0℃时,须采取加温措施。 4.3 电缆盘打开包装时,有托架的先拆除托架,由上而下、由外向里进行,注意拆卸铁 皮时,不要损伤电缆。打开包装后,应检查电缆外观是否完好无损。 4.4电缆敷设前应进行外护套绝缘电阻测量及直流耐压实验(推荐 验数据进行记录。如有异常,请与我公司联系。
4.5 电缆敷设放线时,应选择足够强度的放线支架,放线架要牢固固定,不得倾斜,电 缆宜采用上放线和张力放线,不得无放线架放线。放线时应有专人指挥,前后密切配合 停、动一致,防止电缆局部受力过大而损伤电缆。同时保证最大牵引力不大于铜芯
2
、铝芯 4kg/mm2(按电缆导体标称截面计算, mm2);电缆转弯处,按牵引力 = 7kg/mm
15kV/1min.),并将实
侧压力× 转弯处弯曲半径进行控制。电缆侧压力控制在 300kg/m 以下。
4.6 在隧道、沟、浅槽、竖井、夹层等封闭式电缆通道中,不得含有可能影响环境温升 持续超过 5℃的热源。严禁含有易燃气体或易燃流体进入电缆通道。 4.7电缆敷设时应避免遭受其它机械外力、过热、腐蚀、擦伤、扭曲等损害。
4.8 敷设电缆过程中,使用牵引机时要牢固固定,对张力要进行控制经管,多台牵引机 同时使用时,要注意同步控制;同时,注意与导轮配合使用。特别是一条电缆线路要经 过隧道、竖井、支架、沟道等复杂路线时,要有专人检查,在一些重要的部位如转弯、 井口等处应有转角滑车或定向滑轮等,并安排具有敷设经验的工作人员进行监护,避免 电缆敷设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
4.9 穿管敷设时,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将管道清理干净,不应有沙石、玻璃等尖锐物 存在,防止电缆经过穿管时,损伤电缆外护套。
4.10电缆施工应备有专用工、机具,要保证良好的使用状态,并妥善保管。
23 / 28
4.11电缆附件安装必须由具备相应资质的专操作。 员人业
4.12电缆附件安装,现时场应保持清洁并应光线充足,周围空气不应含有粉尘或腐蚀性 气体应尽量避免在潮湿或风沙天气下进行,必要时应搭篷并采取防尘、防潮措施。 4.13电缆在剖开做及其相关工作时头,必须在尽短时续进连内间行,中间需停顿时,必 须采取防措施。电护缆割断需用利工具,严锐等锯钢禁用火燃熔割断,电缆与接盒等 线电器必连接牢固可靠、密封、防水良好。 须5、电缆运行和护 维
5.1电运行前要检送缆查电连各缆接处是否牢固、可靠,接地系统是否良好。 5.2安装后应对电缆进行电性能实验,合格后方可投入运行。 5.3定期检查电端接线终与缆盒等连接情况,如有异常或松动,要及时处理。 5.4 不定期检查电线电区域的环设敷缆境情况,如有违章施工或重物压、挂、撞电 等缆情况时,应及时排除。
5.58经常查看电区域有无新增热设敷缆源,如有应排除或采取相应保护措施,防止电缆 不正常升温。
5.6要定时、定人检记、查录电缆运行期电压间、电流等数据,发现异常要及处时理。 5.7对于直埋地下电应,缆在地面上设置明显标志,以防止其它原因误伤电 。缆
9 原材料一览表及报关单复印件
序号
原材料及牌号
来源
常州市大江铜业有限公司、南
铜杆伸率≥ 35% 1 长
铜
京华新铜业有限公司、江西铜
电阻率≤ 0.000001724Ω1.m 业团集
公司
2 3
HFDB-0801 半导电带BLND
导体屏蔽
沈阳天荣电缆材料有限公司
/
密度( 23℃):1.14g/cm 3。
性能指标
3
。
陶氏化学公司
直 流 体积 率 (23℃ ): 20 阻电
24 / 28
Ω.cm
绝缘介电常数 2.3。直流体积 阻电
4 陶氏化学公司
率
15
:10Ω.cm(23HFDB-4201SC
15
℃) Ω.cm(23℃)
绝缘屏蔽
密3
度( 23℃):1.14g/cm 。直
3
。直
5
陶氏化学公司
HFDB-0801
流体积电阻率 (23℃): 20Ω.cm。
山东信发业铝信华有限公司、
6电工铝
山东
岳能源泰山业铝有限公
司、中国铝业股份公司山分东
纯度≥ 99.6%
公司
膨胀速度:> 1.5mm/第 1 分
半导电缓冲层
7钟,>7mm/ 第 10分钟,表面电
BHZD
沈阳天荣电缆材料有限公司
阻率< 1000Ω/cm
上海凯波特种电缆料厂、防鼠、防白蚁
杭州 密度(3 23℃):0.94g/cm
。
3
。
8
万瑞达塑化有限公司、扬州奥
体14
积电阻率:≮ 10
Ω.cm
麦龙机械有限公司
PE
护套料
10 生产实验设备一览表
10.1主要生产设备清单
序号设备名称 型号 台数进厂时间
1
无氧铜杆生产线
D8313-SY
2
1995
MT501.12.13大( 拉机部分 )
1992
2铜大拉机
R50.1.1.500(0 退火部分)
2
1998
TE/63/B (收线部分)
3进口框绞机 RS 1+6+12+18+24/630 2 1996 4进口盘机绞
4000型
1
2001
Ω.cm
14
25 / 28
5 屏蔽机
进口 220kV 立式交联生
600型 2 2000
6
产线
进口 500kV 立式交联生 7
产线 8 9 10 11
铠装机 氩弧焊机
进口双护套生产线 脱气室
VCV POW51-135 1 1998
VCV 1 2002
STK-60 HAT-200 型 双护套挤出机 /
1 1 1 12
1998 1998 2002 2002
10.2 主要实验设备清单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度实验终端
10 11 12
流变仪 拉力实验机 导体电阻测试仪
SDY2800kV,280kJ ZV-401 815700
1 2 1
2006 2006 2006
设备名称
串联谐振实验系统 350kV 水终端 800kV 水终端 规范电容器 西林电桥 水处理装置 热循环实验系统 局部放电检测仪 500kV 交联电缆冲击裕
——
1
2006
型号
2× 375kV 27A CTT350 CTT800L 400kV 2801 CTTCW120 5476A TE571
50PF
台数 2 1 1 1 2 1 1 2
进厂时间 2006 2006 2006 2006 2006 2006 2006 2006
26 / 28
11 电缆制造工艺说明
我们公司 90 年生产 110kV 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以来,公司的生产设备及生产 的工艺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已形成了完整的高压及超高压电缆的生产工艺,工艺流程如 下。
产品工艺流程图
原材料
铜 杆
工序
拉 丝
设备
大 拉 机
单 线 绞 线 框式绞线机
包 带 导 体 包 带 屏蔽机
超光滑屏蔽料、 超净绝缘料 绝缘线芯三层共挤 干式交联、应力消除
VCV 生产线 (MAILLEFER )
去 气 专用烘房
缓冲阻水带 绕包缓冲层 铠 装 机
电工铝 挤包或焊接铝套、 轧纹 金属套生产线
涂沥青、挤护套
沥青、护套料 石墨粉
护套生产线
涂抹半导电层
成 品 试 验 局放耐压测设备
电 缆 盘 包 装 包装设备
27 / 28
28 / 2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