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人王进喜
作者:洁霄
来源:《新长征·党建版》 2017年第2期
“铁人”是王进喜的雅号。铁人王进喜是大庆人的杰出代表,中国石油工人的光辉典范,中国党人的优秀楷模,中华民族的英雄。他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铁人精神。
1960 年春,我国石油战线传来喜讯——发现大庆油田,一场规模空前的石油大会战在大庆展开。王进喜从西北的玉门油田率领1205 钻井队赶来,加入了这场大会战。
4 月2 日,1205 钻井队职工期盼已久的钻机到了。可是,没有吊车、拖拉机,汽车也不足,怎样才能把60 多吨重的钻机从火车上卸下来呢?王进喜大吼一声:不能等!他对大家说:“没有吊车,咱们37 个人就是37 台吊车,没有汽车,37 个人就是37 台汽车!就是靠大绳拉、肩膀扛,也要把钻机卸下来,运到井场上安装起来!”他们把大棕绳、铁撬杠、方木、枕木、扁担,凡是能撬、能抬、能扛的东西集中起来,用人力把整部钻机拆散化整为零,一件一件从火车上卸下来,又把大部件挪到能够滚动的钻杆上。靠着这种顽强的作风,他们一寸一寸、一尺一尺地把钻机卸下来运到了井位上。
接下来,更大的困难出现了:如何把钻机安装起来?王进喜想,早一天开钻,就早一天出油。他说:“咱们三十几双手能从火车上把钻机卸下来,也能把钻机拉到2 米多高的钻台上去。”他们用几根钻杆作导轨,在钻机前部拴牢大绳,把碗口粗的撬杠插入钻机后部。大家各就各位后,王进喜一边拽着大绳,一边喊着号子,前面的人用力拉,后边的人用劲撬,钻机慢慢地爬上了导轨搭成的斜坡上。但钻机一离开地面,撬杠就借不上力了,王进喜跳下钻台,弓下腰,用肩膀扛住钻机的底座,竭尽全力往上顶。大家也像王进喜一样,用肩膀扛住钻机,咬紧牙关,把钻机往上顶,钻机一寸一寸地慢慢爬到钻台上……
全队工人硬是靠着“人拉肩扛”的办法,把绞车、转盘、柴油机这些钢铁大件,一件一件地抬上钻台,王进喜又带领大家经过一天一夜的努力,把40 多米高的井架在荒原上矗立起来了。
打井需要水,可当时没有水管线,没有水罐车,为了抢时间,他决定用脸盆端。有人说这是“瞎胡闹”,没见过哪个国家端水打井。他说:“有,就在中国。”他表示,就是尿尿也要让机器动起来。他们硬是用脸盆端来了几十吨水开了钻。他与工人们日夜奋战在井场上,饿了
就啃几口冻窝头,困了就躺在钻杆上睡一觉,他率领的1205 钻井队被誉为“硬骨头钻井队”。
在困难面前,王进喜说:“宁可少活20 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他带领全队以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苦干5 天5 夜,打出了大庆第一口喷油井,完钻进尺1200 米。在随后的10 个月里,王进喜率领1205 钻井队和1202 钻井队,双双达到了年进尺10 万米的奇迹。
1960 年4 月29 日,1205 钻井队准备往第二口井搬家时,王进喜右腿被砸伤,但他在井场坚持工作。由于地层压力太大,第二口井打到700 米时发生了井喷。气流水流裹着泥浆冲天而起,如果不及时制止,势必导致井毁人亡。当时没有压井用的重晶粉,王进喜当即决定用水泥代替。成袋的水泥倒入泥浆池中搅拌不开,危急关头,王进喜不顾腿伤,甩掉拐杖,大喊一声“跳”,便跃进齐腰深的泥浆池中用身体搅拌,随后其他工人也跟着跳了进去。奋战了3个多小时,终于制服了井喷。王进喜累得起不来了,房东赵大娘心疼地说:“王队长,你可真是铁人啊!”“铁人”的名字就这样传开了。
1960 年6 月1 日,大庆首列原油外运。
1963 年11 月17 日,周恩来总理在二届全国四次会议上庄严宣布:中国石油基本实现自给。新中国石油工业由此进入一个新纪元。
长年累月高强度的工作,严重透支着王进喜的健康。1970 年4 月,“铁人”被确诊为胃癌。11 月不幸病逝,享年47 岁。“铁人”,用他短暂的生命践行了自己的誓言。■
责任编辑/艾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