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律师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律师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来源:华佗小知识


1. 像海绵一样吸收知识的能力

生活无小事,留心处处皆学问。从律师做业务角度讲,每一个律师都需要从琐碎、复杂、基础做起,留心每一个点。比如写法律尽职调查报告,初级律师就是要从历史沿革的每一条写起,就是要从一个个案件的每一页证据看起,每一个起诉状答辩状写起。我个人并不认可一开始就接触看上去高大上,实际上跟生活严重脱节的业务的发展路径,比如一上来就接触所谓交易结构设计的活。这种活含金量虽然高,但是所需要的知识储备,已经远远不是法律、政治、经济、税收筹划,甚至还有心理学、谈判学。没有底层经验,做这样的项目有点浪费。但是,我同时反对初级律师重复大量做琐碎、复杂、基础的事情。因为这样的活不需要脑子,也许做一个月就掌握了,接下来无非是体力劳动,适可而止最重要

从琐碎、复杂、基础做起,能够保证每一个环节自己都是清楚的。律师说到底要解决问题,而每一个待解决的问题是分很多环节和要素的。律师只有从微观做起,才能保证在宏观层面发现和把握风险。

如果说哪里是学习法律最好的地方,我觉得除了法庭上,就是律所里。如果把一个客户放在律所里一个星期,光是听着律师们讨论案子,交流技巧,估计他也能成半个专家。我也是刚进所里就有这种感觉。因为大家坐得比较近,经常会听到同事的讨论,感觉有意义的、受启发的都会立马在微信收藏夹里记录下来。比如某些诉讼开庭经验、对某个法条的理解、律师行业的一些不成文规则。由于初入律师行业,每一个人讲的每一个案子,每一种思路和观点,对我来说都是崭新的。因为每天都在大量接触各种信息,所以,及时的记录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不及时总结,就像一个人在海边漫无目的散步,走马观花。虽然做不到每天复盘和总结,但是每周一次粗浅地总结,还是可以做到。如果不把所里律师们的心得体会记录下来,真的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就像水龙头的水在白花花流淌。

2. 总结的能力

在第一步的留心积累的基础上,如果不进行总结,那么就是知识的简单积累叠加。总结,就是复盘,将积累的知识分类整理。总结的能力,不仅仅是总结成功经验的能力,还有反思失败教训的能力。每一次总结和复盘,对知识的吸收都是呈指数一样的增长。总结的方式,除了口头的,还可以书面的。

如何将总结的理念实践呢?我尝试过有道云笔记、印象笔记等软件,但是经过实践发现,还是微信收藏夹最好用。有内容的聊天记录、图片等都可以收藏,也可以直接在微信收藏里新建内容,手机端和电脑客户端都可以同步更新。使用微信收藏夹是因为现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已经和微信收藏夹紧密结合在一起,微信能够保持时刻在手边。每天的微信收藏夹多的时候可能记录十几条,最后周末的时候再汇总记录。

每天每周的汇总记录,就是今后业务研究或者写文章的原始素材。只要保持记录的能力,每天坚持思考,积累到一定程度,文章自然信手拈来。

3. 写作的能力

其实上面提到的总结和留心观察,是写作的前提。因为如果不留心观察,不总结,那么根本没有东西可以写。

最开始我对自己的工作要求是工作流程化、流程成果化、成果书面化(尤其是初期的法律检索和法律研究)。这里面核心的要点就是当你着手做一项工作时,首先大致流程需要在脑海里过一遍,每一个步骤做了哪些工作都需要记录,最后最终的记录需要以书面的形式保留下来。这个过程是一个逼自己不断总结的过程,而且书面化的记录更加有利于自

己后期不断更新总结。这就是最初期的思考和总结。

写作的确花时间花精力,但也是有好处的。根据我个人的经验,比如律师见证和律师鉴证,我新建一个word文件夹,命名为“律师鉴证和律师见证研究”的时候,我真的不知道两者的区别。但是随着对问题的逐步搜集和梳理,查资料,查案例,看判决,文章还没写完,我就豁然开朗了,解决问题的效率远远超出我预期。正是基于这样写作的神奇体验,所以对写作的重要性非常重视。因为及时理解了律师见证是怎么一回事,于是就趁热打铁读了一些律师见证风险的文章,也顺手总结了,读来大有收获。所以一直在改进工作周记,从最初的记录每天工作内容,到后来以客户分类记录,再到现在的每周根据做过的项目、案例,结合之前的经验去总结。自己也是受益者,几乎没想过工作记录总结只是为了发给老板看,更重要的也是对自己的一个交代。有时候翻看以前的工作周报,就像在放电影,好多事情和细节跃然纸上。有时候感动,有时候遗憾。以后在笔记本上和工作周记记录得更加详细。

二、工作技能和心得总结

1.合同审查

进入律所工作后才知道,原来日常工作之一就是审合同。无论是自己,还是同事同学朋友,有时候最无力吐槽的就是合同审查了。客观讲,常年法律顾问的主要工作内容也是审查合同,不然别人为什么要花钱请律师呢。如果零零总总的合同审查算下来,审查过大概120份合同。120份合同在我眼里不算多,我以前在想,审查过500份合同,甚至1000份合同是什么样一种感觉。合同审查是过去9个月里取得进步比较大的地方,自己也一直在总结合同审查的基本流程。但是我认为,合同审查经验的进一步提升,一定需要建立在项目经验或者诉讼经验之上,才能更好地做好事前风险风范。

2.法律检索

之前的法律检索,一直是流于表面。虽然说也大概做了二十多个法律检索,但是现在想想结论,基本上都忘得差不多了。原因就是没有深入检索案例(当然也没有时间)。我以前有取巧的捷径,先在网上找观点,然后根据文章里面去找案例,再把案例找出来仔细阅读一下。而且对我们有利的和不利的都要找出来,不能只看到对我们有利的。这里需要总结两个工作经验:第一,法律检索一定要留痕,一旦开始一项新的工作,就应当建立一个文件夹,今后找到的相关资料,都放进去。相关的检索、记录、关键案例、工作内容都应当放入这个文件夹。第二,搜索案例的时候,利用案由,绝对比单纯输入关键字更加靠谱。如果只是找关键字,那么跳出来的很多都是不相关案例。一定要好好利用好案由纠纷去检索。

3.对律师以及律师行业的认识的转变--律师营销的重要的重要性(开拓案源)

以前觉得律师就是用精通法律,然后就会有客户找上门来,后来发现,律师也要去开发客户,找案子做。《造雨人》(《The Rainmaker》)中,老律师带着男主跟着救护车跑到医院到刚刚发生车祸的病人,去推销自己,甚至握着病人的手签代理协议。老律师在路上碰到受伤的孩子,会问他母亲在哪里,然后告诉孩子母亲,我可以免费帮你代理,你获得的赔偿金分我一部分就可以。以及以前在君合的出版物《律师之道》那本书里,君合人在某公司年会上听到客户抱怨自己的常年顾问不满意时,就在席间当场毛遂自荐,最后赢得了这个客户。以前这些事情我也就是当做电影里或者书里的情节,但是现在看来,一切都是那么真实,那么能够理解,而且必要。

4.客户维护跟客户开发一样重要,尤其是大型公司客户。如何搞定法务部是一个问题。业务给谁做都一样,而且公司又不是他的,律师拿下了法务部,可能就拿下了公司这个客

户。很多人常说客户开发很难,怎么开发客户,我现在接触不多,因为老板也不让我们接触。但是怎么维护客户关系,我倒是看到了。整整6大箱茶叶和茶具,从某礼品城发货过来的。这绝对是老板要给大客户的。对于自然人和小公司,没有那么多纠纷。但是大型公司除了常顾,还有很多诉讼和衍生业务。以前听过有律师从来不给客户送礼,但是我觉得这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中国人向来礼多人不怪。想起来律所创收最高的合伙人因为是做新型创新业务的,光是中秋就送出去100多盒高级月饼(每份两盒)。当初是怎么拿下的,现在拿下了就不搭理别人了么。打个不恰当的比喻,睡了别人就拔D无情了么。不管是家庭关系、恋人关系,还是客户关系,任何一段关系,都需要用时间、精力和金钱去经营和维系。

5.直面客户的能力

这10个月来,去街道讲课、去居委解答、去客户公司沟通、跟客户电话沟通,尽调和交易所场所核查中锻炼的沟通能力,自己的状态有了质的改变。面对面的交流(Face-to-face talk)是最锻炼人的,因为不仅仅考验你的知识储备,还考验你的心理素质,尤其是思维卡壳、脑子短路的时候,还能不能装作镇定讲下去。每天直接面对面或者通过电话跟客户沟通,最大程度上让我快速摆脱了学生的稚气。这样的积累对将来开庭也是大有脾益的。而且老板是一个语速极快、思路清晰、几乎不卡壳的人,所以这方面也起到了正面作用。

6.强化法条意识(请求权基础的方法)及与行业性知识的辨证思考

现在审查合同,写文书,一定要写法律依据。以前觉得这是律师的偷懒行为,一篇文章里面有许多法条援引,纯粹就是充篇幅。现在已经能够理解了,这不是偷懒,反而是专业。因为律师的任何专业意见,一定是依据法律作出,否则就跟普通人没有区别了。这些

法条的罗列,能不能找准确、完整,这本身就是一个技术活,这也是体现思维的过程。现在哪怕是跟人讨论一个非常基础的问题,我也倾向于在法条里找到这个规定的来源。这样一来可以训练自己的法律检索能力,也可以去验证我们平常一直所说的东西是否完整,也可以从侧面验证一下自己的法条解读能力。今后,这个意识只能加强而不能减弱,即使会使得文章篇幅加长,即使很花费时间,但这是一个磨剑的过程。因为找到了法条,就找到这个问题在法律法规的坐标系。只有体系化的知识掌握方式,才更可能提出系统化的解决方案。

行业知识的重要性。刚才提到的法条意识,但并不是法律至上,最重要的,一定是行业知识。因为有一个非常朴素的真理,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当你接到一个生产线买卖合同的纠纷,你必须先去了解这条生产线是干嘛的,你接到一个汽车索赔纠纷,你就必须先了解汽车知识。做中票、ABS融资业务,如果你一开始先去搜法条,依照法条去理解,那么就走弯路了。因为法律首先是抽象的,第二法律也是基于对这些工具的事实的理解去撰写的。在不了解一个事情的时候,直接去看法律,无异于空中楼阁。而且即使你懂了事实,如果你能更加扎根于事实,你也会对法律有更深的理解,而且可能有创新的解决问题的途径。首先应该先去了解中票和ABS到底是是什么,这种一种怎么样的企业融资方式和工具。就像一个娱乐法或医疗法的律师,不知道什么是经纪人,也不知道最新的“双票制”,这样去代理或者沟通的时候,完全找不到重点。

7.靠谱比专业更加重要(及时回复+不犯错)

以前一直以为律师最重要的是专业,在非诉业务中能够一针见血指出问题所在,在诉讼业务中力挽狂澜。只有这样客户才能让留住客户。但是,看过一项调查发现,客户最看重的竟然是回复及时(keep responsive)。我专门想过这个问题,后来发现站在客户的角度去想,就能明白这个道理了。客户找律师的时候一定是比较着急的,他们认为律师是

专业的,能够提出中肯意见的。而且更多的时候,面对公司客户,可能是领导安排,你回复了,对于公司对接人员来说,他的任务就完成了,他的压力就小了。对于律师来说,先回复,哪怕是不完整的回复,也算是前期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对双方都没有坏处。

除了回复及时性,还有就是不能犯错。律师这个行业的容错率很低,或许可以不成为叱咤风云的上海滩律师,但是一定不能眼高手低犯错误。初期的试错成本可能相对较低,后期的犯错成本可能是致命的。危机公关当然是一门艺术,但是最好不要危机公关。

8.跟的法官和员沟通不是不可以,而是尽量多积极、有效沟通

读书的时候觉得法官一定是极力跟律师撇清关系的,在法庭上冷眼旁观的。后来才发现,律师要善于跟法官沟通,尤其是庭下,电话里。法官绝对不是想象得那样不近人情,法官很多时候也会跟律师商量,这个案子能不能撤掉,是不是可以换个思路,这个案子能不能有个更好得解决方案,能不能调解。在为当事人的利益考量前提下,律师可以跟法官进行积极的沟通。很多疑难案件法官也是头大,法官也希望代理律师更够拿出更多更具有说服力的证据,让他断案更加合情合理。从这个层面上,律师和法官的利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让当事人、让社会满意,取得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9.跟当事人的关系--律师执业风险

当事人,当面是人。曾经有人问律师,跟律师沟通的时候的录音,在法庭上有没有证据效力。听起来毛骨悚然,既然不相信这个律师,那请他干什么。把跟律师的谈话录音,这个又是出于什么心理。其实话说回来,很多律师在跟法官打电话的时候也会录音,一样的道理。所以说,不要被表面的谦恭骗了。如果你知道你的讲话可能会被录音而且在对你不利的时候拿出来作为证据或筹码,那么你就会看淡这个行业的名和利,觉得不值得。虽

然不值得,但又不得不做下去。这段总结,说起来,就是律师执业风险的总结。

10.证据的原件意识,核对每一个点的重要性

很多时候当事人来咨询或者接待客户的时候,一定要把客户手上的资料拿过亲自看一下。因为客户基本上是法盲(跟律师相比),客户理解的东西,和我们理解的东西,一定是有差别的。如果仅仅听客户讲会被客户误导,认为这个案子完蛋了或者这个案子一定会赢。作为律师,一定要让他们提供资料,我们自己来看。这点在法律尽职调查里几乎就是常识,但是在诉讼案件的承办中却非常具有启发意义。核心要点就是,让当事人把手里的每一份材料,所有的,以及他所能知道的,了解的,见过的,或者听说过的材料,全部拿到,这样才能最大程度还原案件的事实。这样做经常能够发现案件的突破点,也能提前知道案件的不利点,提前做好准备,以防被对手打个措手不及。听过所里一个同事抱怨,接案子的时候当事人说什么材料都有,结果办了委托手续之后才发现什么证据材料都没有,或者根本不是当事人说得那回事。所以说,接到一个案子,第一步就是让对方先把所有的证据材料发过来,最好先发微信发过来。如果感觉有希望可以代理,就约到所里面谈。如果案情比较复杂,胜算不大,也要及时如实告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