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钱钟书围城的讽刺艺术

钱钟书围城的讽刺艺术

来源:华佗小知识
Història de la literatura xinesa 中国现当代文学 Profesor: Manel Ollé

钱钟书《围城》的讽刺艺术 广东省电白县环城中学

黄兆科 作者 2005-1-15 11:12:47

【内容提要】本文拟从讽刺艺术的角度分析《围城》的语言艺术。钱钟书先生独树一帜,活用讽刺恰到好处,可谓新奇巧妙,充分体现了作者驾驭语言的高超技术,不愧是一位“语言魔术大师”。本论就对作品中的讽刺艺术作以下四方面的研

究:

一、运用比喻进行讽刺;

二、运用活用词语进行讽刺;

三、运用英文词语进行讽刺;

四、运用文言文词语进行讽刺。

【论文内容】在致老友郑朝宗教授的信中,钱钟书先生恳切地说:“大抵学问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朝市之显学必成俗学。”面对“钱学”高涨的局面,钱钟书先生就是这样保持一个真正学者的谦虚谨慎的态度的。钱钟书

先生的为人、为文都如此可贵。

《围城》是钱钟书的第一部也是唯一一篇小说。作品以留法回国的青年方鸿渐为中心,描绘了一群留学生和大学教授的生活、工作、婚姻恋爱等方面所遇到的 矛盾和纠葛,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猥琐灵魂与灰色人生,色彩生动地描绘了中国病态社会中学术圈子里伪文化人的真实故事。《围城》是一部具有很深的悲剧意味的 讽刺小说,但又充满浓郁的喜剧色彩。作品思想沉潜,寄慨深远,理胜于情,是小说中的宋诗。钱先生的创作基调是讽刺。《围城》语言的独特性在于强烈的讽刺 性。社会、人生、心理、道德的病态都逃不出作者敏锐的观察力。钱先生在通篇作品中没有用说教来揭露他所看到的社会弊病,而是用讽刺。由于钱先生这位语言的 魔术大师在小说中运用了妥贴而出人意表的比喻,辛辣冷峭的

Història de la literatura xinesa 中国现当代文学 Profesor: Manel Ollé

讽刺,机智的幽默以及洞悉入微的心理分析,作品深深地吸引着广大读者。小说一经载,便风行一时, 更一版再版,引发了一股《围城》热潮,甚至被译成英、俄、法、德等十多种语言在国外发行,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堪与矛盾的《子夜》 媲美。小说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不能不归功于钱

钟书那非同一般的语言技巧。

值得一提的是《围城》中高明的讽刺艺术。《围城》的讽刺 不像同时期“左联”作家那样的长大戟,勇猛直前地同恶势力作战。在《围城》中钱钟书先生是冷眼旁观,忽而冷嘲,忽而热讽,出尽了那些庸俗知识分子的洋 相。读《围城》,必然是一次轻松舒适的经历,小说对人物稍纵即逝的细微心理变化的把握,对人情世态的精确入微的描写,均堪称独到。他的讲述,处处流露出俏 皮、诡异、聪明的评论者本色,而幽默之中又可让人体会到潜藏于后的悲剧意味。钱钟书在《<围城>序》中说:“在这本书里,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 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写这类人,我没忘记他们是人类,只是人类,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也就是说钱钟书是着眼于整个人类的。这种忽略阶层和时代 的描写手法,也许是《围城》在刚面世时不如《家》、《春》、《秋》那样受欢迎的原因,但也使《围城》的魅力长存——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这里窥见自己的影 子。

一、运用比喻进行讽刺

《围城》的成功离不开大量妙趣横生、联篇缤至的新鲜比喻的创造和运用。他在比喻的创辟 运用及建设独具风姿的批评语体上开了一代之风气。《围城》用喻之繁富令人叹为观止,随手拈来即妙语成珠,益人神智。在《围城》的讽刺语言中,给人印象最深 刻的就是比喻。据有人粗略统计,书中的比喻多达七百余条。钱钟书的比喻别出心裁,超出常人的想象。他利用喻体和本体在价值等级上的强烈反差逻辑性,达到对 对象的嘲讽贬抑,使作品显得更加机智、诙谐、幽默。他的比喻之所以取得特别强烈的讽刺效果,关键在于他所用的喻体。书中的

喻体既丰富又新奇,实在令人叹 服。

如对沈太太的描写:“她眼睛下两个黑袋,像圆壳行军热水瓶,想是储蓄着多情的热泪,嘴唇涂的浓胭脂给唾沫带进了嘴,把黯黄崎岖的 牙齿染道红痕,血淋淋的像侦探小说里谋杀案的线索。”——连用几个想象奇特的比喻来铺陈渲染,读之令人忍俊不禁而又厌恶至极。又如:说“鲍小姐那类女人” 是不“伤春”的,“一切

Història de la literatura xinesa 中国现当代文学 Profesor: Manel Ollé

衣服在她身上像只软木塞之于酒瓶口,不需要酒的时候才需要瓶塞”,一个生动的比喻就能使读者对鲍小姐的生活作风了然于胸。还有方鸿 渐在本县省立中学作报告时大谈鸦片、梅毒,“令那记录的女生涨红了脸停笔不写,仿佛听了方鸿渐最后

的一句,处女的耳朵已经当众失去了贞操”,形象而又俏 皮,耐人寻味。

《围城》丰富的比喻,风趣幽默,大大增强了作品的讽刺艺术效果。比如作者在嘲讽李梅亭时说他“脸上少了那副黑眼镜,两 只大眼睛像剥开壳的煮熟鸡蛋”。又挖苦他“本来像冬蛰的冷血动物,给顾先生当众恭维得春气入耳,蠕蠕欲活”。暴露出李梅亭贪图虚荣,一顶“高帽”就使其飘 飘然。在描写以嫖娼与赚“外快”为其能事的“侯营长”的长相时则形容他“有个桔皮鼻子,鼻子上附带一张脸,脸上应尽应有,并未给鼻子挤去眉眼,鼻尖生几个 酒刺,像未熟的草莓。”尖酸刻薄地讽刺侯营长那丑陋的嘴脸……诸如此类显示出作者丰沛的联想力。巧妙而生动的比喻,仿佛一枚枚辣味十足的野山椒、俯拾即是 地散布在作品的情节、肖像、人物心理、细节、性格以及自然景物等各类描写中,令人目不暇接。既大大地提高了作品的讽喻性,又增强了读者的阅读趣味,对于绘 声绘色地刻画人情物

态,常能收到画龙点睛之效。

《围城》有如此众多的妙喻,这与作者对比喻有深入的研究有关。钱钟书在他的学术名著 《宋诗选注》和《管锥编》等著作中强调“广譬喻”。在《旧文四篇》里又提出:“比喻正是文学语言的根本”、“比喻包括相辅相成的两个因素,所在的事物有相 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不同之处愈多愈大,则相同之处愈烘托,分得愈开,则合得愈出意外,比喻就愈新奇,效果就愈高。”对比喻艺术的精深研究,加上高 超的分类取譬能力,使他能够在小说中把各种新鲜奇妙、生动形

象的比喻散布在各方面的描写中,使《围城》的讽刺语言更机智幽默。

可以 说,在《围城》里的“芸芸众生”中,几乎每个人物(唐晓芙例外)出场时作者都对其肖像进行了一番讽刺性描绘。常常采用既含蓄而又挖苦的漫画式笔法,令其形 神毕露。例如,那位出场一次的“哲学家”,他的名气是靠同外国著名哲学家通信和会面猎取来的。当他沾沾自喜吹嘘他同罗素会面的对话时,其实是在揭露自己的 空虚和无聊。再如三闾大学校长高松年,自称是一位研究生物的老科学家,人们却看不到他的科学家风范。其实是一位心术不正,好色贪杯玩弄权术的学界官僚,他 本身就是那所黑暗的大学的化身。在法国取得文学博士头衔的苏文纨号称“才貌双全”的“女诗人”,但她的“得意之作”竟是抄袭的一首德国民

Història de la literatura xinesa 中国现当代文学 Profesor: Manel Ollé

歌。自称是 “诗人”的曹元朗,其“杰作”《拼盘姘伴》,令人发噱作呕。这两个最后却结成,确是“珠联璧合”。还有,韩学愈从美国的爱尔兰骗子那里买了子虚乌有的 “克莱登大学”博士文凭,骗取了大学教授的头衔,还让他的白俄妻子冒充美国国籍,以便到英文系任英语教授。为了灭迹消踪,杜绝后患,他勾结陆子潇,教唆学 生蓄意搞垮方鸿渐,勾勒出了一个厚颜无耻、奸险残毒之徒……像这样的例子,在《围城》中随处可见。每一个人物,在钱钟书的笔下都化作一幅幅

讽刺性极强的漫 画。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品尝到漫画式的幽默。

钱钟书的作品文笔犀利,奇想联翩,语言中常有一些神来之笔,使作品顿增了幽默的效果。《围 城》的比喻中,也不时流露出幽默讽刺的风格,给作品的语言增添了无穷的美感,“桌子就像《儒林外史》里范进给胡屠户打了耳光的脸,刮得下半斤猪油”,写的 是乡村小旅馆里肮脏的桌子;“侍者上了鸡,碟子里一块像礼拜堂定风针上铁公鸡施舍下来的肉”,写的是西贡酒家里坚韧异常的“佳肴”;“这不是煮过鸡的汤, 只像是在里面洗过一次澡”,写的堂堂的三闾大学系主任宴请宾客的清淡如水的鸡汤;“鱼像海军陆战队,已经登陆了好几天;肉像潜水艇士兵,会长期伏在水里; 除醋以外,面包、牛油、红酒无一不酸”。这一串不相宜的事物写是方鲍二人一整天“什么都别扭”的倒霉相,作家撷取人生中富有讽刺喜剧色彩的片断,调色画 像,渲染加工而进行的轻松的幽默,那么下面各例侧是作家刻意用他那支战斗的笔,对当时社会上的政治群丑、无聊文人的丑态所制作的活画像:“可是方鸿渐也许 像这几天报上战事消息所说的‘保持实力,人造战略上的撤退’”。借方鸿渐的表现批判了投降的。又如把方鸿渐一行人在泥泞路上鞋底上沾满的泥 巴比作“抵得贪官刮的地皮”,把店里长久销售不掉的半生不熟的肥肉的颜色比作“像红人倒运,又冷又黑”,锋利而贴切,逗人发噱。这些脱口而出的比喻,看似 漫不经心,实质包含着作家对那些食人者无情的鞭笞和批判。对书中刻画的那些道貌岸然、整日挂着牛津、剑桥的幌子标榜自己,招摇过市,实则不学无术的无聊文 人,作家同样地用他那支辛辣的笔触,借用讽刺性的比喻,将他们的面纱揭去,还之以本来面目。“据说曹元朗在十五岁时早下决心不结婚,一见了苏小姐,十五年 来的人生观像大地震时的日本房屋”。标榜为“全是天性”的褚哲学家“害馋痨地看着苏小姐,大眼睛仿佛哲学家谢林的‘绝对观念’,‘像手里弹出的子弹’。 险些突破眼眶,迸碎眼镜。”生动地勾勒出褚慎明卑鄙下流的丑相,揭示出其腌臜的灵魂。微妙的比喻,勾出群丑的嘴脸。品味之余,我们会从钱先生的幽默讽刺的 比喻中,增加对人生社会的领悟和认识。

Història de la literatura xinesa 中国现当代文学 Profesor: Manel Ollé

二、运用活用词语进行讽刺

运用词语进行讽刺,这在《围城》中大胆运用,使到语言有别样的异味,给

人一种新的感觉。例:

(1)后来跟中国“并肩作战”的英美两国,那时候只想保守中立,中既不中,立也根本立不住。结果这“中立”变成只求在中国有个立足之地,此外全让给日本

人。

“中立”作者在这里分拆开来变成“中不中”“立也不立”“在中国有个立足之地”这几种思想,滑稽地嘲讽了英美两国的。其中“并肩作战”也属于词语的超常用

法中的变异方式。

作者常用半是讽刺半是悲怜的口吻调侃“芸芸众生”,他是饶舌的、俏皮的、促狭的,联想特别活泼、思维敏捷,下笔不能自休。他总是尽情地挥洒着那种博引经 传,融贯中西,联类无穷的超越具体描写对象驰向更广阔思维空间的讽刺幽默笔画,能造出一种由博识、睿智、谐趣构成的有智性之类的审美世界和巧喻迭出、纵横 恣意的独特文体。在调侃方鸿渐购买假文凭时,作者引用《圣经》里的故事作比:“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在嘲讽他 的自我解嘲时,又拉来了中西古代哲人柏拉图和孔子作陪衬:

“撒谎欺骗有时并非不道德,柏拉图《理想国》里就说士兵对敌人,医生对病 人,官吏对民众都应该哄骗。圣如孔子,还假装生病,哄走了儒悲。孟子甚至对齐宣王也撒谎装病。父亲和丈人望自己是个博士,做儿子女婿的好意思教他们失望 么?买张文凭去哄他们,好比前清时代花钱捐个官或英国殖民地商人向帝国府库报效几万镑换个爵士头衔,光耀门楣,也是孝子贤婿应有的承欢养志,反正自

己将来 找事时,履历是决不开这个学位。”

如此调侃,活画出主人公自欺欺人的阿Q相。正如作者所说“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虚,寡陋,愚笨 都掩盖起来。”在谈到方老爷给孙儿取名“阿丑”时,作者也要引经据典戏谑一番:“人家小儿要易长育,每以贱名为小名,如犬羊狗马之类,又知道司马相如小字 犬子,桓熙小字石头,范晔小字砖儿,慕容农小字恶奴,元叉小字夜叉,更有什么斑兽、秃头龟儿、獾朗等等,才知道儿子叫‘阿丑’

Història de la literatura xinesa 中国现当代文学 Profesor: Manel Ollé

还算有体面的。”从中看出方 遁翁父子的迂腐、是典型的封建“遗老”、“遗少”。

在调侃鲍小姐“只穿绯霞色抹胸,海蓝色贴肉短裤,漏空白皮鞋里露出涂红的指甲” 时,说她是“熟食铺子”,因为只有熟食店会把那许多颜色暖热的肉公开列陈;又有人叫她“真理”,因为据说“真理是赤裸裸的”,鲍小姐并未一丝不挂,所以他 们修正为“局部真理”。写出了鲍小姐的行为放荡,惹得“那些男学生满腔邪火,

伤害及中国国体”。

在《围城》中,作者不但对“知识分子”行车走卒之辈进行尽情调侃嘲弄,就连那些没有生命的机器也要戏谑一番。如对方鸿渐、赵辛楣等人去重庆途中所乘

的车就有这样精彩的一段描写:

“这辆车久历风尘,该庆古稀高寿,可是抗战时期,未便退休。机器是没有脾气癖性的,而这辆车撒依卖老,成桀骜不驯,怪僻难测的性格,有时标劲像大官 僚,有时别扭像小女郎,汽车夫那些粗人休想驾驭了解。它开动之际,先

前头咳嗽,后面泄气,于是掀身一跳,跳得乘客东倒西撞,齐声叫唤。”

用车象征抗战时期上层人物口头上高喊抗战,实际消极不战,倚老卖老,压迫百姓。像这样拟人化的调侃,读过之余,每有会意,一种舒心的感觉便油然而生。在行文中,《围城》通篇都是嬉笔。因此,它又是一部以看似超然的

调侃语调述说人生无奈的笑面悲剧。

钱钟书常用漫画式的笔法勾勒“众生”,他以锋刃的笔法高超地概括出一幅幅神情毕肖的漫画形象,使人未见行藏,便已看出人物的性格及作者的情感态度,

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第七章开头对汪处厚的肖像描写:

“胡子常是两撇,汪处厚的胡子只是一画……他只想有规模较小的红夌尖角胡子,不料没有杆的人,胡子都生不像样,又稀又软,挂在口角两旁。既不能翘然而 起,也不够飘然而袅。他两道浓黑的眉毛,偏偏根根可以跟寿星的眉毛竞赛,仿佛他最初刮脸时不小心,把眉毛和胡子一股脑儿全剃下来了,慌忙按上去,胡子跟眉 毛换了位置,唇上的是眉毛,根本不会长,额上的是胡子,所以欣欣向荣。……为了二十五岁的新夫人,也不能一毛不拔,于是剃去两缕,剩中间

一撮,……这也许 还是那一缕胡子的功效,运气没坏到底。”

Història de la literatura xinesa 中国现当代文学 Profesor: Manel Ollé

看到这段惟妙惟肖的肖像刻画,一幅活灵活现的漫画就形象地浮现在读者脑中了。作者在描绘这位汪大人可笑的容貌时,对他的历史、思想、心理也一并作

了讽刺,使他一亮相,就给人滑稽、迂腐的印象。

三、运用英文词语进行讽刺

在《围城》中,英文真是大放异彩。英文属外来词,外来词是指被借用到汉语中的外国的或其他民族、地区的词汇。一般来说,行文中,现代汉语能表达清楚的,就不需再借用外来词语了,胡乱地使用会有反效果。然而,钱钟书先生在

小说中运用了英文,却是达到了讽刺人物的效果。

如:张吉民接待方鸿渐时所说的一段话:

“Hello!Doctor方,好久不见!”“Sure!have a look see!”“Sure!值不少钱呢,Pleny of dough。并且这些东西不比书画。买书画买了假的,一文不值,只等于Waste paer。磁器假的,至少还可以盛菜盛饭。我有时请外国Friends吃饭,那就用那个康熙窑‘油底蓝五彩’大盘做Salad dish,他们都觉得古色古香,菜的味道也有点Old-time。”在这里,作者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张先生那种崇洋媚外的丑态,讽刺了他善于卖弄自己,炫耀 自己的走狗身份。通过引用洋泾浜英语,没有使张吉民成为模糊的典型,没有成为那种陈旧的象征性人物,而是成为一个生活在上海大都会的,真实的,有血有肉的 买办。张吉民话中那些无谓的英文字,恰切地表现出他附庸风雅赶时髦又俗不可耐,浅薄虚荣,炫耀卖弄,甘当洋奴的丑态,同时把这一丑态挖苦得活灵活现。这一 段话的妙处,不在于张吉民是个妙人或者他的浅薄难于识破,而在于只用很经济的笔墨,无需另加评语便把这种浅薄准确地展示了出来。无怪乎钱钟书在前面曾用绝 妙的比喻提醒过读者留意这段话,这一比喻就是:“他说话里嵌的英文字,还比不得嘴里嵌的金牙,因为金牙不仅妆点,尚可使用,只好比牙缝里嵌的肉屑,表示饭 吃得好,此外全无用处。”

直接借用外国字,模仿美国人读音,惟妙惟肖,也许鼻音学得过火了,不像美国人,而像伤风塞鼻子的中国人。他说“very well”二字,声音活像小洋狗在咕

噜——vurry wull。

Història de la literatura xinesa 中国现当代文学 Profesor: Manel Ollé

这段描写作者大量运用了英文,生动形象描画出张先生那种“外国的月亮特别圆”的丑态,善于卖弄自己,炫耀自己的洋奴才身份,生动有趣地表现了他的可憎形象极具讽刺性。正如方鸿渐认为的,他说的英文好比牙缝里嵌的肉屑。大大地

调动了读者的主观情绪。

又如在曹元朗与苏文纨的婚礼上,一个男傧相说的一段话。

他撇着英国腔向曹元朗说道:“Dash it!That girl is forget-me-not and touch-me-not in one,a read rose which has some how turned into the blue flower.”曹元

朗赞他语妙天下,他自以为这句话会传到唐小姐耳朵里。

这段英文出自男傧相之口,看上去很有学问。因为他是曹元朗 在留学时的朋友,他说这话的目的是追求唐小姐,希望得到唐小姐的青睐。加上曹元朗的赞许,使他信心大增。但是,他却不知道这也是暴露了他那种“外国的月亮 特别圆”心态。作者通过这段英文,讽刺了男傧相、曹元朗等一大批留洋知识分子的不学

无术,崇洋媚外的虚伪嘴脸。

另外还有一点值得注意 的是:钱先生常常利用谐音在人名,词语的翻译上做文章,以达到讽刺的效果。例如:李梅亭在自己的名片上将“李梅亭教授”译成英文“professor may din lea”(五月,吵闹,草地),钱先生还假借赵辛楣之口将“梅亭”与“mating”(交配)联系在一起,饱含讽刺之意,使假道学李梅亭的好色本

性再一次 自然地流露出来。

四、运用文言文词语进行讽刺

钱钟书先生接受过良好的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有着丰富功底,在《围城》中,钱先生灵活地运用了文言词语对人物进行刻画与讽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文言词语是指文言文中所使用的词语,在古代曾经作为基本词语来用,但在现代文学中一般少用。然而,在现代汉语中有意恰当使用文言词语能更好的突现

人物性格,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如写到方遁翁时,就有下面一段话:

Història de la literatura xinesa 中国现当代文学 Profesor: Manel Ollé

“女人留洋得了博士,只要洋人取要她,否则男人至少是双料博士,鸿渐,我

这话没说错罢?这跟‘嫁女必须胜吾家,娶妇必须不若吾家’,一个道理。”

这里的“嫁女必须胜吾家,娶妇不若吾家”是一句文言文,作者通过这一句话,就讽刺了方遁翁的男尊女卑的思想,也讽刺了他卖弄学问的本质。

还有点金银行周经理的这样一段话:

“贤婿才高学富,名满五洲,本不须以博士为夸耀。然令尊大人乃前清孝廉

公,贤婿似宜举洋进士,遮几克绍箕裘,后来居上,愚亦有荣焉。”

这段话整段都是文言文。周经理本来是想在方鸿渐面前抬高自己的身份,希望方鸿渐感恩图报。这段话本来使用白话文是显浅易懂的,但是现在文绉绉的,这样使 读者阅读时也产生麻烦,同时产生厌恶感。作者就利用这样的方法让读者与自己产生共鸣,一同来嘲讽他。也通过这段话讽刺了周经理的虚伪、虚荣、市

侩的嘴脸。

而在《围城》中方遁翁劝戒儿子方鸿渐的一封家书中如此与道:“吾不惜重资,命汝千里负笈,汝埋头攻读之不暇,而有余闲照镜耶?……吾不图汝甫离膝下,已 濡恶习,可叹可恨。当是汝校男女同学,汝睹色起意,见异思迁;汝托词悲秋,吾如汝实为怀春,难逃老夫洞鉴也。”方老先生文如其人:喜欢用典,自矜,偏狭, 保守,迂腐。通过家书,使到方遁翁这个满口“之乎者也”的行将退出历史舞台却又不死心不息的封建遗老形象跃然于纸上。方遁翁的形象之所以能够塑造得如此成 功,主要是由于作者对那些身在二十世纪的当代,观念却还在过去了的封建时代的乡绅之流的空洞造作的深入了解。此外,还有一位跟着老子作旧体诗的英年洋派人 物——董斜川,“口气活象遗少”,他作的诗如“好赋归来看妇靥,大惭名字止儿啼”,“石齿漱寒濑,松涛泻夕风”,“泼眼空明供睡鸭,蟠胸秘怪媚潜虬”等, 诗的意思非常晦涩难明,每句必有出处,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不知道出处,就不要穿凿附会。”如此一位“同光体”诗人,竟然狂妄地贬斥中国著名诗人

苏东坡和苏 诗。

以上的种种事例,可以看到《围城》这部篇幅不长的小说,在语言上的高

Història de la literatura xinesa 中国现当代文学 Profesor: Manel Ollé

深、精致。行文中的比喻句,处处妙语连珠;变异词语标新立 异;文言文词与外来词语层出不穷。无论在人物的塑造上,还是凸现寓意上,都极具讽刺性。它把现代主义思想与讽刺艺术有机地运用在一起,是现代文学史上的一 个创举。难怪被世人称为是现代的《儒林外史》。这就是它独特的讽刺艺术的魅力所在。

2004年3月1日完稿

参考文献:

①钱钟书:《围城》,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

②温锁林:《喻海明珠——<围城>比喻研究》,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

学版),1994年第3期。

③《围城文学<围城评论>》http://www.zawen.net/,2004年2月。

④《中国教育报》2002年1月15日第7版。

⑤顾之川:《解读围城》,京华出版社2001版。

⑥郭志刚、孙中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

http://www.edu-first.com/discourse/show.asp?id=99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