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第9期 世纪轿 No.9,2009 (总第184期) Shiji Qiao (General No.184) 关于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诚信就业问题的几点思考 宁宇玫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07) 摘要:诚信是大学生立身处世之本。诚信就业是对大学生毕业生的基本要求。但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由-r-' ̄ 生自身、学校、社会等方面的原因,大学毕业生诚信就业问题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课题。解决这一课题,需要多 管齐下。标本兼治,思想教育是基础,诚信制度建设是保证。 关键词:金融危机;诚信;失信;诚信制度 一、金融危机带来巨大就业压力,大学毕业生诚信就 高的道德修养。从高校毕业生的履约率来看,近年来都 业问题凸显 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总体而言,当代大学生是值得充 国际金融危机自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就不断蔓延和 分信赖、堪当历史重任的。但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 扩散,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就业压力。这种来自金融危 的日趋严峻,特别是不断蔓延和扩散的金融危机带来的 机的就业压力对两个群体就业的影响尤为明显,这就是 巨大就业压力,大学毕业生诚信就业问题日益凸显出 农民工就业和大学毕业生就业。从数量上看,受金融危 来。大学毕业生经过十几年的校园生活后,要求投身于 机影响的农民工远大于大学毕业生,然而我国典型的二 社会实践,参加工作,实现人生价值的愿望强烈。面对日 元经济结构使得农村成为城镇就业的蓄水池,发挥着缓 益激烈的社会就业竞争,有的毕业生为了谋取理想的岗 冲器的作用,失业农民工短期内可以返回农村地区。对 位,把就业诚信道德抛诸脑后,引发了令人担心的大学毕 大学毕业生而言,情况则有所不同,他们往往在走出校园 业生诚信就业危机。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不诚信的现 之后急需找到工作。在农民工和大学毕业生这两大就业 象,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 群体中,农民工的就业问题会随着经济增长速度提升而 一是就业推荐材料造假。向招聘单位提供自荐材料 迅速缓解,甚至会再度出现民工荒的现象,当前,国家推 是毕业生求职的第一道关口,不少招聘者也是据此了解、 出的四万亿投资计划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农民工的 评价、衡量毕业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并决定是否给予面 就业压力。但是,对于大学毕业生而言,形势并不那么乐 试机会,进而影响到录用。为了迎合用人单位的需求,一 观,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的几年时间里,尽管经济形势良 些大学生在制作个人简历和填写就业推荐表时弄虚作 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始终较为突出。 假。如编造学生干部履历;伪造各类等级证书;虚构各种 事实上。随着近几年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毕业生的 荣誉;拔高自己的专长等等。 数量逐年递增,毕业生供大于求,就业市场出现结构性饱 二是面试时弄虚作假。有的毕业生在应聘面试时, 和,就业形势相对严峻。自从2003年以来,大学生就业难 不顾测试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尽力去夸大自己的能力和 的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2009年是近几 优点。一些公司为了节约招聘成本、提高招聘效率,往往 年来对大学毕业生就业最为不利的一年。从供给方来 通过网络投递简历,并对毕业生进行一系列测试。用人 看,统计数据表明,2009年中国将有611万大学毕业生, 单位电话面试时,一些毕业生想方设法钻空子,找同学即 比2008年增加52万。除此之外,截止到2008年,还有 时利用各种工具书、网络搜索进行帮忙。 150万往届大学生没有找到工作,他们将和应届毕业生一 三是不履行就业协议。在就业环境严峻、竞争激烈 起寻找就业机会,这使得2009年毕业的大学生面临着更 的大形势下,许多毕业生往往都会在手上捧着好几份签 加激烈的竞争。从需求方来看,受金融危机和经济周期 约通知书,毁约再签的情况较多。据调查,每年l1月到次 的影响,以企业为主体的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 年6月,是大学生就业找工作的时间,但从7月开始,又 会有明显下降。因此,在2009年,大学毕业生毕业即失业 成了大学生毁约的高峰。签订就业协议后不履约让用人 将成为更加突出的现象。 单位伤透了脑筋。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 四是报到后随意跳槽。许多毕业生频繁盲目地跳 的,他们当中绝大多数学风严谨,为人诚信,普遍具有较 槽。有的毕业生离开学校才一、两个月就换了三、四个单 收稿日期:2009-08-05 作者简介:宁宇玫(1964一),女.广西玉林人,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 ・ 81 ・ 位。应届毕业生的频繁跳槽,加重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 不信任,影响了单位的工作计划。 与社会大环境诚信意识的缺失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当前 五是不按期偿还贷款。助学贷款是国家为解决贫困 大学生上大学难问题而采取的一项有效举措,只有双方 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在市场经济冲击下,社会诚信意识 在消退,“拜金主义”在滋长,在利益面前,诚信已变得脆 弱不堪,失信现象时有发生,涉及信用的经济纠纷、债权 债务件比以往大量增加。管理的不健全,信用监控 系统的不完善,使守信者缺乏保护,让失信者从中渔利, 社会道德规范对众多的不讲诚信现象没有特别的约束 力,不诚信行为也就有了生存的环境。 三、认真解决大学毕业生诚信就业问题需要多管齐 下,标本兼治 都讲诚信,银行按时发放贷款,学生按时足额还款,这项 工作才能更好地长期坚持下去。但近几年个别学生毕业 生拖欠助学贷款的行为,导致银行的风险增大,毕业生被 银行因为贷款问题被告上法庭的事时有发生,造成了极 坏的影响,这也是不诚信的一种表现。 二、大学毕业生就业诚信缺失既有自身原因。也有学 校和社会因素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设和谐文化, 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 培育文明风尚。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 势、沉重的就业压力与强烈的就业愿望的矛盾,是诱发毕 业生就业诚信缺失的直接因素,但这不是唯一的原因。 事实上,大学毕业生就业不诚信行为的发生,有多种主观 客观因素: 1.自身因素 一是法律意识谈薄。很多学生对与用人单位签订的 协议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认为以后不合适时就违约。他 们往往只考虑违约可能承担的经济损失,认为这与找一 份更好的工作相比实在微不足道。二是对就业形势缺乏 整体宏观的把握。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往往依 据旧有经验和感性认识,作为自己的就业指南,一旦发现 一个较好的单位就一拥而上,草率签约,而很少考虑单位 是否适合自己,而如果有了更合适的单位便不甘心,因此 产生违约行为。三是就业时间紧、就业渠道少。大学生 毕业的就业时间集中,就业的渠道大多是人才招聘会,由 于地区发展不平衡,到人才招聘会上的企业数量、规模也 各不相同,不能满足毕业生的求职需要。而学生在毕业 前忙于考研、考公务员及做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受时 间、精力所限,往往抱着有了单位先签一个再说的想法, 待有了更适合的又赶紧违约,造成违约事实的发生。 2.学校因素 当前高等教育中存在的一个显著弊端是重传授知 识,而忽视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特别是学校诚信教育弱 化。在道德教育中,简单化、理想化和公式化的说教难以 培养出有真善美的情感,在市场经济氮面影响的社会现 实面前显得苍白无力。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对诚信教育 的忽视使许多学生并未将违约视为失信,而是将其当作 寻求更好的工作机会的踏板,甚至有的人将虚假包装当 作求职的技巧到处宣扬。道德教育的功能弱化使部分大 学生诚信缺失。 3.社会因素 一是用人单位行为失信。目前毕业生就业市场是买 方市场,一些用人单位在占据主动地位的情况下,遵守协 议条款的意识比较薄弱。用工不规范,承诺的条款不兑 现,收入、福利、住房、三金缴纳无保证等现象时有发生。 个别企业参加招聘会,往往是打广告做宣传,或是碍于主 办方面子来凑数,有的借机招聘廉价劳动力,甚至用欺骗 的手段使毕业生就业陷人困境,无视求职者的利益。招 聘、应聘双方诚信的缺失,使整个人才市场处在一种彼此 不信任的非正常状态,进而导致大学生在求职中的不诚 信行为愈演愈烈。 二是社会诚信意识缺失。大学生不诚信行为的增加 ・ 82・ 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 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这为重构高校毕业生诚信体 系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根本要求。认真解决大学毕业生 诚信就业问题,要着力做好下列工作: 1.强化大学生诚信意识 要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把诚信教育、社会主义荣 辱观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把培养大学生诚实守 信的品格作为重要工作内容和责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 课教学在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教师在 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中,一方面加强管理,严格要求,如教 师给学生写推荐信过程中坚决不能只签字不问内容;另 一方面要及时制止学生中发生的不诚实、不守信的行为, 帮助他们认识错误。积极开展诚信建设的主题活动,营 造人人讲诚信的氛围。广大教职工要树立诚信观念,并 且在教学、管理、服务中以身作则,讲求诚信,言传身教, 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 2.注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要重视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从入学教育 开始就要开设职业生涯教育课,使他们逐步了解认识自 己以及所学的专业,帮助他们确定职业志向,制订职业生 涯路线,设定职业生涯目标,制订行动计划与措施等。通 过实施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大学生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 准备求职时必要的素质和技能,提高求职就业的竞争力。 3.建立健全校内信用体系 要搞好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诚信教育,在全社会信 用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必须建立高校内部的信用体 系。一是实行信用评价,建立个人信用档案。信用评价 可以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日常行为方面展开,形成大学 生个人信用档案,督促学生讲信用并落实到自己的行为 之中。二是构建毕业生一用人单位信用监督机制。就业 过程中的诚信需要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方共同创造。就 业指导部门向毕业生推荐的用人单位要严格甄别、审核, 建立校内诚信纪录良好的用人单位数据库,优先向毕业 生推荐,对于诚信记录差的单位,谢绝接待。 4.主动维护毕业生合法权益 在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尚不够成熟的情况 下,要加强对毕业生维权意识教育,把《劳动法》《合同法》 作为毕业生就业指导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使毕业生 能够与用人单位平等对话,保障自己的权益不受侵害。 高校就业主管部门对于个别用人单位无视法律、不讲诚 信的行为,必须主持公道,协助毕业生维护其合法权益。 [责任编辑:杜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