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油工程方案设计》综合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油气层损害 2、调整井 3、吸水指数
4、油井流入动态 5、蜡的初始结晶温度 6、有效渗透率
7、蒸汽吞吐采油 8、面容比 9、化学防砂
10、破裂压力梯度 11、高能气体压裂 12、人工井壁防砂法
13、投资回收期
二、填空题
1、砂岩胶结方式可分为 、 、 、 。
2、油气层敏感性评价实验有 、 、 、 、 和 等评价实验。
3、常用的射孔液有 、 、 、 和 等。
4、油田开发过程中电化学腐蚀常用 等方法防腐,化学腐蚀多采用 方法防腐,而细菌腐蚀常用的防腐方法是 。
5、稠油注蒸汽开采主要包括 和 两种方法。
6、油田常用的清防蜡技术,主要有 、 、 、 、 和 等六大类。
7、碳酸盐岩酸化工艺分为 、 和 三种类型。
8、目前常用的出砂预测方法有 、 、 和 等四类方法。
9、采油工程方案经济评价指标包括 、 、 、 、 、 和 等。
10、目前常用的完井方式有 、 、 、 等。
11、酸化过程中常用的酸液添加剂有 、 、 、 等类型。
12、常用的防垢及清垢方法有 、 、 。
三、简答题
1、简述采油工艺方案设计的主要内容。
2、简述油井堵水工艺设计的内容。
3、简述速敏评价实验的目的。
4、简述完井工程方案设计的主要内容。
5、简述油田开发总体建设方案中采油工程方案设计的作用。
6、试分析热采油井中出砂的原因。
7、简述射孔完井工艺参数的设计步骤。
8、简述油藏整体压裂的特征。
9、简述稠油注蒸汽开采方法与常规方法开采的显著差别
10、分析裸眼砾石充填的优缺点。
11、简述采油方式综合评价与决策分析常用的综合决策模式和方法的应用特点。
参
一、名词解释
1、油气层损害:入井流体与储层及其流体不配伍时造成近井地带油层渗透率下降的现象。
2、调整井:油田开发中后期,为了调整井网或者是油水井损坏不能利用,为完善井网重钻的油水井。
3、吸水指数:单位注水压差下的日注水量。
4、油井流入动态:油井产量与井底流动压力的关系。
5、蜡的初始结晶温度:随着温度的降低,原油中溶解的蜡开始析出时的温度。
6、有效渗透率:在多孔介质中如果有两种以上的流体同时流动,则该介质对其中某一相的渗透率称之为该相的有效渗透率(或相渗透率)。
7、蒸汽吞吐采油:向采油井注入一定量的蒸汽,关井浸泡一段时间后开井生产,当采油量下降到不经济时,再重复上述作业的采油方式。
8、面容比:酸岩反应表面积与酸液体积之比。
9、化学防砂:是以各种材料(如水泥浆、酚醛树脂等)为胶结剂,以轻质油为增孔剂,以硬质颗粒为支撑剂,按一定比例搅拌均匀后,挤入套管外地层中,凝固后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渗透性的人工井壁,阻止地层出砂的工艺方法。
10、破裂压力梯度:地层破裂压力与地层深度的比值。
11、高能气体压裂:利用特定的炸药在井底爆炸产生高压、高温气体,使井筒附近地层产生和保持多条径向裂缝,从而达到油水井增产增注目的工艺措施。
12、人工井壁防砂法:从地面将支护剂和未固化的胶结剂按一定比例拌和均匀, 用液体携至井下挤入油层出砂部位,在套管外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渗透性的壁面,可阻止油层砂粒流入井内而又不影响油井生产的工艺措施。
13、投资回收期:以项目净收益抵偿全部投资所需要的时间。
二、填空题
1、砂岩胶结方式可分为基质胶结、接触胶结、充填胶结、溶解胶结。
2、油气层敏感性评价实验有速敏、水敏、盐敏、碱敏、酸敏和应力敏等评价实验。
3、常用的射孔液有无固相清洁盐水射孔液、聚合物射孔液、油基射孔液、酸基射孔液、乳化液射孔液等。
4、油田开发过程中电化学腐蚀常用阴极保护等方法防腐,化学腐蚀多采用化学防腐方法防腐,而细菌腐蚀常用的防腐方法是杀菌。
5、稠油注蒸汽开采主要包括蒸汽吞吐和蒸汽驱两种方法。
6、油田常用的清防蜡技术,主要有机械清蜡技术 、热力清防蜡技术、表面能防蜡技术、化学药剂清防蜡技术、磁防蜡技术、微生物清防蜡技术 等六大类。
7、碳酸盐岩酸化工艺分为酸洗、酸化、酸压三种类型。
8、目前常用的出砂预测方法有现场观测法、经验法、数值计算法、实验室模拟法等四类方法。
9、采油工程方案经济评价指标包括财务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财务净现值、财务净现值率、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和单位采油(气)成本等。
10、目前常用的完井方式有射孔完井、裸眼完井、割缝衬管完井、砾石充填完井等。
11、酸化过程中常用的酸液添加剂有缓蚀剂、铁离子稳定剂、助排剂、破乳剂等类型。
12、常用的防垢及清垢方法有化学防垢、磁防垢、机械清垢。
三、简答题
1、答:
(1)依据地质研究、油藏工程研究、油井生产条件分析等结果确定采油方式选择原则和要求,准备采油方式选择所需要的基础资料。
(2)油藏或区块油井产能预测与分析。
(3)油井生产动态模拟及动态指标计算。
(4)采油方式综合评价与决策。
(5)采油工艺方案的编制。
2、答:
(1)油井堵水时机选择:根据油藏数模结果及理论分析,借鉴同类油田的经验,提出防止不正常出水的措施,并确定堵水的合理时机。
(2)堵剂选择与堵水工艺设计:针对油藏地质及开采特点,提出可供选择的堵剂与堵水工艺,以便做好必要的技术准备。
(3)堵水工艺方案设计,提出实施建议。
3、答:
(1)找出由于流速作用导致微粒运移从而发生损害的临界流速,以及找出由于速敏引起的油气层损害程度;
(2)为水敏、盐敏、碱敏和酸敏等实验确定合理的实验流速提供依据,
(3)为确定合理的注采速度提供科学依据。
4、答:
(1)完井方式选择与钻开油层要求的研究;
(2)基于举升方式优选和尺寸设计结果的生产套管尺寸选择及强度设计;
(3)确定套管程序及井身结构,并提出固井要求;
(4)优化完井方式的技术方案。
5、答:
(1)实现油田开发指标和原油生产计划的工程技术保证。
(2)评价油藏工程方案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
(3)结合地面工程设计与建设方案,衔接油藏工程及地面工程,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4)是油田开发总体建设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总体方案实施的核心。
6、答:
(1)沉积环境形成的储层较疏松;
(2)注入蒸汽后,原油粘度降低,胶质、沥青质及泥质胶结物被破坏,砂岩结构变为松散状态;
(3)蒸汽吞吐作业时,蒸汽强度较大,先“吞”后“吐”,导致岩石颗粒更加松动;
(4)高温高压对油层岩石的溶蚀及粘土的膨胀解体作用;
(5)蒸汽窜流导致油井出砂严重;
(6)注蒸汽热力采油的注采强度大的特点,不仅导致油井易出砂,而且防砂难度极大。
7、答:
(1)建立各种储层和产层流体条件下射孔完井产能关系数学模型,获得各种条件下射孔产能比定量关系;
(2)收集本地区、邻井和设计井有关资料和数据,用以修正模型和优化设计;
(3)调配射孔、弹型号和性能测试数据;
(4)校正各种弹的井下穿深和孔径;
(5)计算各种弹的压实损害系数;
(6)计算设计井的钻井损害参数;
(7)计算和比较各种可能参数配合下的产能比、产量、表皮系数和套管抗挤毁能力降低系数,优选出最佳的射孔参数配合;
(8)预测设计方案下的产量、表皮系数等。
8、答:
(1)宏观上全油藏的压裂规划部署,并用来指导和规范单井压裂的优化设计与现场施工;
(2)它以获得全油藏最大的开发与效益为目标,强调水力裂缝必须与注采井网达到最佳的匹配关系。
(3)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由(油藏地质、油藏工程、岩石力学、渗流力学等)多学科的渗透融合并与工程上(压裂材料、数值模拟、测试检验与工艺水平等)各项配套技术进步相辅相成。
(4)它由研究、设计、实施与评价四个主要环节组成。
9、答:
(1)由于注入介质的温度高、热能大,因此需在地面设备、完井、注采井筒及地面管线、动态监测等方面要能耐高温;
(2)由于要利用热能来提高油层温度,从而降低原油粘度,提高开发效果,因此在注入过程中要进行隔热保温,降低热损失,提高热效率。
10、答:
(1)裸眼渗流面积大,流速低,压降损失小,可减缓出砂。
(2)采液指数高,与射孔完井(不防砂)相比,可提高产量20%~30%。
(3)由于不需要射孔和固井,大大减少了完井对油层的伤害。
(4)裸眼砾石充填的为多井段,则多井段混合开采,如果其中一层段见水,则干扰其他层段的生产。另外,防砂失败,要更换防砂管柱,工艺复杂,重下防砂管柱,井下冲砂困难。又因出砂层出砂很多,已有很大空穴,填砂很难填满,成功率不高。
11、答:
①油田开采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采、注井生产系统则是注水开发油田大系统的中心环节,除了与其它各子系统紧密联系之外,它自身又有独特的规律。油井生产系统是注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必须在充分研究各种采油方式所组成的生产系统自身的生产规律的基础上,把它放在高一级系统的大环境中考察和研究它对整个开采系统的影响,才能对采用什么采油方式作出最后的评价和选择。
②油田开采是一个动态过程,原油生产又必须通过分布在油田上的单个油井来实现。所以,采油方式的选择,也必须从时空观出发考虑油田动态变化及单井产能分布规律。
③采油方式的实施对象是成千上万口油井,机采设备和工程投资及其管理维护费用是油田投入开发之后的主要投入,而不同采油方式的投入产出比不同,为此又需要在技术经济综合评价的基础上选择采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