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静电事故小常识
1.什么是静电?
静电(static electricity),是一种处于静止状态的电荷。在干燥、多风的秋冬季节,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碰到这种现象:晚上脱衣服睡觉时,黑暗中常听到噼啪的声响,而且伴有蓝光,见面握手时,手指刚一接触到对方,会突然感到指尖针刺般刺痛,令惊失色;早上起来梳头时,头发会经常“飘”起来,越理越乱,拉门把手、开水龙头时都会“触电”,时常发出“啪、啪”的声响,这就是发生在人体的静电。 2.静电是如何产生的?
任何两个不同材质的物体接触后再分离,即可产生静电,而产生静电的普遍方法,就是摩擦生电。材料的绝缘性越好,越容易产生静电。因为空气也是由多种气体分子组合而成,所以可以这么说,在人们生活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有可能产生静电。 3.常见的静电
3.1固体静电 固体物质大面积的接触分离或大面积的摩擦,以及固体物质的粉碎等过程中,都可能产生强烈的静电。橡胶、塑料、纤维等行业工艺中的静电高达数万伏、甚至数十万伏,如不采取措施很容易引起火灾。
3.2人体静电 人的活动过程当中,人的衣服、鞋以及所携带的用具与其他材料膜材或接触-分离时,均可能产生静电。因为人的活动范围较大,人体静电又容易被人们忽视,所以由人体静电引起的放电往往是造成静电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进入静电危险场所前,触摸静电释放铜球或接地导体可以有效释放人体静电,减少人体静电事故。
3.3粉体静电 粉体是处在特殊状态下的固体 ,因此其产生静电的原理基本相同。粉体物料的研磨、搅拌、筛分或高速运动时,由于粉体颗粒与颗粒之间及粉体与管道壁、容器壁或其他器具壁之间的碰撞摩擦,以及由于破断都可能产生静电。药粉、面粉、煤粉、金属粉等各种粉体都可能产生静电。粉体静电电压可高达数万伏。
3.4液体静电 液体在流动、过滤、搅拌、喷射、飞溅、冲刷、灌注和剧烈晃动等过程中,可能产生十分危险的静电。
3.5蒸气和气体静电 蒸气或气体在管道内高速流动或阀门、缝隙高速喷出时会产生危险的静电。完全纯净的气体是不容易产生静电的。但是由于气体中往往含有灰尘、粉末、液滴等固体颗粒或液体颗粒。通过这些颗粒的碰撞、摩擦、分离等过程可产生静电。喷漆是含有大量杂质的气体高速喷出,会产生比较强的静电。
4.静电有什么危害?
4.1爆炸和火灾 静电能量虽然不大,但因其电压很高而且容易发生放电。如果所在场所有易燃物质,又有易燃物质形成的爆炸性混合物或者爆炸性粉尘,就有可能由静电火花引起爆炸或火灾。
4.2静电电击 静电电击不是电流持续通过人体的电击,而是静电放电造成的瞬间冲击性的电击。生产和工艺过程中的静电所引起的电击一般不致直接使人致命,但是人体可能因为静电电击而坠落或摔倒,造成严重的二次事故。
4.3妨碍生产 在某些生产过程中,如不消除静电,将会妨碍生产或降低产品质量。在粉体加工行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静电除带来火灾和爆炸危险外,还会导致降低生产效率,影响产品质量。例如,粉体筛分时,由于静电电场力的作用吸附微小的粉末,使筛目变小而降低生产效率;计量器具由于吸附粉体,还会造成误差;粉体装袋时,由于静电的斥力作用,粉体四散飞扬,既损失粉体,又污染环境。 5.常见的预防静电事故的措施? 5.1环境危险度的控制。
(1)使用不易燃的物料取代易燃的物料;
(2)使用通风、抽气等措施降低静电爆炸性混合物的浓度; (3)使用充填氮气或二氧化碳等减少助燃气体的含量。 5.2工艺控制
(1)材料选用,使用导电性较好的金属管道代替塑料管道,在存在静电危险的场所,工作人员穿防静电工作服或纯棉制品,不穿化纤、羊毛制品。
(2)摩擦和流速。降低摩擦速度和流速等工艺参数可静电的产生。一般情况下,易燃液体的流速和管径应满足以下关系 : V*V*D≤0. (V流速 m/s, D管径 m)。
(3)增强静电消散过程。为了防止静电放电,在液体灌装、循环或搅拌过程中不得进行取样、检测或测温操作。进行上述操作前,应使液体静置一定时间,使静电得到足够的消散或松弛。 (4)选择合理的液体抽注方式。为了避免液体在容器内喷射或溅射,应将注抽管延伸至容器底部,而且其方向应有利于减轻容器底部水或沉淀物搅动。
5.3接地 凡用来加工、存储、运输各种易燃气体、液体和粉体的设备都必须接地。可能产生和积累静电的固体和粉体作业中,各种过筛机、辊轴、磨、筛、混合器等工艺设备均应接地。 5.4 增加湿度 通过洒水、拖地、空气加湿等措施增加空气湿度,能够增强静电沿绝缘体表面的泄漏。一般相对湿度低于30%时,比较容易产生静电,当相对湿度大于50%时,能够有效提高防静电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