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使学生学会使用统计表中的数据来求取各组的平均数。 ②使学生学会看条形统计图。 2、能力目标
①会通过求取平均数来比较各组的情况。 ②会分析各种不同的统计图。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能力,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学会使用统计表中的数据来求取各组的平均数。 2、使学生学会看条形统计图。
3、会通过求取平均数来比较各组的情况。 4、会分析各种不同的统计图。
【教具、学具】
投影仪、统计表、空白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投影出示书上的例题1,第一个笔筒放了3支铅笔,第二个笔筒放了4支铅笔,第三个笔筒放了2支铅笔,第四个笔筒放了5支铅笔,第五个笔筒放了1支铅笔。问:要使每个笔筒放的铅笔同样多,可以怎样做?每个笔筒放几支?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四(1)班一、二组同学进行投球比赛,每人投10个。你能根据统计表说出哪组的成绩好吗?怎样才比较公平呢?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汇报。
2、亮亮把自己加一个星期丢弃塑料袋的情况作了统计。算一算:平均每天丢弃几个塑料袋?(先算出一个星期丢弃塑料袋的总个数。)
思考:求出的“3个”是每天实际丢弃塑料袋的个数吗?
3、某市举办小学生篮球友谊赛,进入决赛的两支球队部分球员的身高和体重汇总成了两张统计表。读统计表,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呢?
思考:
①求出的平均身高是每个队员的身高吗?
②某个队员的身高能代表整支球队的平均身高吗? ③个子最高的队员超出本队平均身高多少厘米? ④个子最爱的队员低于本队平均身高多少厘米? ⑤两支球队队员的平均体重和平均身高有关系吗?
4、在一次“保护环境”活动中,三(2)班第四组5名同学收集废旧电池的数量如统计表所示。你知道该怎么用统计图来表示统计表中的信息吗?两种表示数据的方法,各有什么特点呢?(用统计表表示数据简单;用统计图表示数据直观、形象。)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86页第1题。 (1)投影出示题目。
(2)教师指导,求出两组同学的平均体重。 2、90页第2题。 (1)观察统计表。
(2)根据统计表补充统计图。 (3)从图中得到了什么信息? 四、归纳小结、课外延伸
通过求平均数和根据统计表完成一份统计图。你得到了哪些信息?进一步体会统计的作用。你想说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