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江苏公申论
家底
伟大领袖毛曾说过“人多力量大”,的确,在当时国内外及其复杂的情况下,“人”是我们最大的政治军事优势:而时至今日,我国依靠廉价的劳动力,成为世界工厂,一跃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很大程度上受惠于我国的人口“红利”。所以,我们的最大优势是什么?还是“人”。经济的飞速增长,穿越波涛未平的金融风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时代命题,正急切地扣动我国人口与发展的脉搏。我国人口计生事业在破浪前行30年之后,面临新形势、新问题的挑战。而今日中国人口多、底子薄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人口生存发展状况明显改善,人口规模庞大,人口素质、结构、分布等问题日益凸显,并相互交织,呈现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一方面,数量增长问题仍然突出。受人口惯性增长的影响,今后十几年,我国总人口每年仍将持续增长。本世纪上半叶,将先后迎来总人口、劳动年龄人口和老龄人口三大高峰,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现象,正演变为婚姻挤压、就业挤压等社会问题。面对“银发浪潮”的冲击,“未富先老”的中国“未备而老”这都将直接影响到中国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素质、结构和分布问题日益凸显。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人口老龄化加速等结构性矛盾日渐突出。同时,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聚集到城市发达地区,给当地资源环境、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带来空前压力。
哲人说,人口是一个国家的命运。的确,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就是我们的家底。人多会力量大,同时人多还会吃大锅饭,衡量和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力资源能力水平,不仅要关注人力资源数量规模,还要看人力资源素质水平,关键是看怎么样将那么多的人转化为人力资源将增加数量向提高素质转化。在十七大会议上,党远瞩上提出了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目标,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
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首先要做到的是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着力构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机制。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仍然是现阶段人口计生工作的首要任务。新时期人口问题的核心是解决好“两个统筹”,一是“统筹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的关系”;二是“统筹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关系”。前者事关人口自身均衡发展,后者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两个统筹”是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现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基础和前提。计划生育、优生优育、晚婚晚育的基本国策在一定时期内还不能松动。坚持分类指导,关注重点难点地区,稳定低生育水平;大力实施“优生促进”工程,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试点工作,着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深入开展“关爱女孩行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切实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推进全国“一盘棋”服务管理工作;在解决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人口计生工作方在“以人为本”理念指导下,由“单一管理型”向“服务管理结合型”转变,由以行政手段为主向综合治理措施转变。
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要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换和产业结构升级,逐步实现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的产业良性转移与对接;加快知识创新体系建设,逐步打破户籍等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分割格局,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人力资源教育开发、流动 配 置 和 社 会 保 障 中 的 基 础 性 作用。大力开发新能源、新材料,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提高科研人员水平,加强自主品牌保护和建设。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在一定时期内,中国要依然如故地发展和依托劳动密集型产业,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廉的相对优势,来支撑经济在短期内快速增长,从而顺利实现我国由劳动力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化。
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要在2030年老龄化社会前,通过在教育和医疗领域大刀阔斧的制度变革,逐渐走向全方位的制度创新,来全面推动人力资源的经济支撑能力、教育开发能力、市场配置能力和社会保障能力大幅度提升,最终将中国建设成为
名副其实的人力资源强国,实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同时要优先投资教育和健康,加大对低端劳动力群体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安全保护力度,顺利实现人力资源相对优势的动态转换。
在知识经济的今天人,力资源成为第一资源,是我们名副其实的最大“家底”。不同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人力资源具有优先战略地位。美国追赶英国实现的是人力资源优先发展战略,日本追赶美国实现的是人力资源优先发展战略,韩国追赶日本的也是人力资源发展战略。中国今天要追赶其他国家,同样应该选择人力资源优先发展战略,将家底做大做强做实,为实现中国崛起建设美好的中国之家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