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信息技术德育渗透计划

信息技术德育渗透计划

来源:华佗小知识


古邳中学信息技术德育渗透计划

近年来,许多中小学校先后建成了校园网络并与因特网连接,社会上网吧也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学生上网人数和上网机会大大增加。据对我校初中学生调查显示,多达50%的学生对网络特别青睐,他们用上网取代了原来很多课余活动。但是,网络上的东西良莠不齐,让不少家长和教师不无担心。面临这样虚幻的网络世界,怎样对学生进行德育显得更加重要。信息技术作为一门课程在新课程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如何在信息技术课中加强德育渗透,引导学生学会做人成为一个全新的研究课题。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谈谈如何将德育融合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

一、发挥教师“教育智慧”

1、课前准备充分,学生受益。

课前准备是搞好教育教学的必要前提,但同时也给德育教育提供了无形的途径。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了电脑的功能,更加喜欢电脑,这时进行爱护机房的教育便水到渠成,打动心灵。

2、课堂教学,为人师表

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注意分析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循循善诱,使他们认识到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3、课后评价,立足学生

评价是对目标是否达成的透析和反馈,它是多向的,是我与你、你与他之间的评价。评价往往是一节课的压轴戏,有的老师常因时间紧张就草草收兵,而忽视它举足轻重的地位。评价过程中,更要渗透德育教育,信息社会对学生信息道德的培养至关重要。如学生在完成电子小报任务之后,组织学生互相交流、讨论,评价作品,有些同学提出:为什么该作品同样的内容他排版的比较工整,设计比较美观呢?该同学解释,因为他在排版电子小报的时候,主要利用了自选图形和文本框的容易定位特点,而对文章内容进行排版。大家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很快。在互相评价的同时,培养了学生们欣赏作品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交流合作能力。

二、结合教材,运用媒体,联系生活

1、结合教材,渗透德育。

教材是课堂教学内容的载体,在教材中挖掘教育切入点进行直接或间接的德育教育,这是在学科中进行德育渗透的主要方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从教材内容出发,在知识讲授与技能训练之中,寻找德育教育的契机进行德育渗透。还有,在画美丽校园的内容中可以渗透爱校、护校的教育;在“制作贺卡”的任务中进行友爱教育、亲情教育、敬老爱老教育等。

2、运用媒体,渗透德育

3、联系生活,渗透德育。

三、关注学生,热爱学生

1、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生命价值

2、注重学生品质的完善

3、培养个体主动发展的能力

4、注重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四、趋利避害,加强引导,把握网络道德教育主动权

1、热爱祖国热爱党的教育。

2、信息筛选和评价能力的培养。

3、版权和知识产权的教育。

4、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5、意志品质的培养。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品质,自觉抵制诱惑,远离不良信息。

总结语:“最好的教师是和最重要的人生课程结合在一起的。”我们教师必须认清德育渗透的重要性,把握德育渗透的隐含性,注重德育渗透的实效性,在课堂教学中有机进行德育渗透,在“润物细无声”中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目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