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三 教科书版本及章节 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第四单元 单元(或主题)名称 1. 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说明 学会预测 (依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简述本单元(或主题)学习对学生学科素养发展的价值;简要说明教学设计与实践的理论基础。学习单元可以按教材内容组织,也可以按学科学业发展和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进阶来组织,还可以按真实情境下的学习任务跨学科组织。) 本单元要教学生学习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学着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让学生的阅读之旅充满乐趣。 2. 单元(或主题)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 (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指向学科核心内容、学科思想方法、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设计单元学习目标,明确重点和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感受阅读的乐趣。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安排了与预测有关的内容。《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练习根据故事情节预测故事,《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练习续编故事接下来的情节,《不会叫的狗》训练预测故事的结局。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分配充裕的时间进行预测训练。 3. 单元(或主题)整体教学思路(教学结构图) (介绍单元整体教学实施的思路,包括课时安排、教与学活动规划,以结构图等形式整体呈现单元内的课时安排及课时之间的关联。) 12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2课时 13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 1课时 14小狗学叫 1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习作 2课时 语文园地 2课时 在教第12课时,教给学生预测的方法,如:根据课题、插图、阅读经验、生活经验、故事中的线索等进行预测,在教第13.14课时,指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进行预测。 第1课时教学设计(其他课时同) 课题 12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课型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 教学内容分析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课文旁边有批注,引导学生借助旁批中学习伙伴的思维过程,进一步完善自己的阅读行为。本文故事性强,适合引导学生进行猜测。文章具有童话情节反复的特点,“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在文中出现了三次,每一次都预示着将有事件发生,使它不会倒下,而且事件都是有弱小者前来请求帮助,适于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进行猜测。其中小猫事件和老母鸡事件结构和语言表达均相似。请求者的话语方式是唤起听话者的注意,然后用疑问的方式征求寄宿时间,最后说明原因。文中老屋面对请求者的回答结构一致,都是先寻找说话者,然后确认说话者是谁,最后是同意说话者的请求。小蜘蛛事件与前面事件有了不同之处,适于引导学生寻找线索,对预测作出调整。 2. 学习者分析 (学生与本课时学习相关的学习经验、知识储备、学科能力水平、学生兴趣与需求分析,学生发展需求、发展路径分析,学习本课时可能碰到的困难) 学生有阅读童话的经验,有阅读这篇童话故事的兴趣,但是第一次学习预测,对预测的方法没有任何了解。 3. 学习目标确定 (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指向学科核心内容、学科思想方法、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进阶,描述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后应达成的目标和学生应能够做到的事情。可分条表述) 1.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 2.根据旁批、课后习题、课后“泡泡”提示语,学习根据题目、插图、故事内容等线索预测。 3.了解预测要有一定的依据,预测内容可能跟故事实际内容一样,也可能不一样。 4. 学习重点难点 1.根据旁批、课后习题、课后“泡泡”提示语,学习根据题目、插图、故事内容等线索预测。 2.了解预测要有一定的依据,预测内容可能跟故事实际内容一样,也可能不一样。 5. 学习评价设计 (从知识获得、能力提升、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思维发展、价值观念培育等方面设计过程性评价的内容、方式与工具等,通过评价持续促进课堂学习深入,突出诊断性、表现性、激励性。体现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进阶,课时的学习评价是单元学习过程性评价的细化,要适量、适度,评价不应中断学生学习活动,通过学生的行为表现判断学习目标的达成度) 对积极参与预测、预测有依据的学生奖励学习卡。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环节一:(根据课堂教与学的程序安排) 教师活动1 板块一:故事激趣,体验“猜想” 1.故事导入。 课前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故事,请同学们边听边想,接下来可能发生什么呢?谷希是一只小鹅,一只小小的、黄色的、喜欢穿红色雨靴的鹅宝宝。它每天都穿着它的红雨靴,吃饭的时候穿,睡觉的时候穿,玩骑马游戏的时候穿,玩捉迷藏的时候也穿。不过谷希最最喜欢的就是穿着它的红雨靴去散步,每天都去。她穿着红雨靴往后走,穿着红雨靴朝前走,她穿着靴子爬上坡,穿着靴子走下坡。她穿着红雨靴在雨中散步,她穿着红雨靴在雪中散步,她穿着靴子还童蝴蝶玩耍呢,她爱极了她的鲜红色的雨靴。一天早晨,谷希的红雨靴突然不见了,她到处找,急得眼泪都止不住掉下来了。谷希的红雨靴究竟去哪了?她能找到她的红雨靴吗?大家大胆地进行猜测,根据你看到的、听到的来猜一猜谷希的红雨靴有可能去哪儿了? 学生活动1 听故事、猜故事、说依据 学生活动 2.在学生猜测的过程中,相机追问:你为什么这样猜? 3.这节课我们来读故事《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活动意图说明: 一开课,配以绘本图画,为学生讲述《穿雨靴的小鹅》系列中的第一个故事,巧妙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想象猜测接下来的故事,同时给学生提示了预测的线索。在相机追问中,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自己是怎样预测的,为后面的学习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环节二: 教师活动2 板块二:读题预测,对比故事 1.根据题目预测,初识阅读策略。 出示题目,提出自己的疑问,猜猜故事会发生什么,说说猜想的理由。在学生猜测的基础上,出示课文题目的旁批:“老屋总也倒不了,是被施了魔法吗?” 提示一:引导学生猜这个预测的理由:可能是因为读过关于魔法的书里有类似的情节。 提示二:可引导学生懂得这是看题目猜内容,运用了预测的阅读策略,板书(预测)。在阅读中预测,就是在阅读中预先推想和猜测文章的主题、内容、写作方式等。 2.故事对对碰。 读通课文,说说有没有猜到后面会发生什么?故事的内容和自己读题目预测的内容有什么不一样? 板块三:阅读旁批,学习预测 1.发现不同,激发愿望。 同学们发现了吗?这篇课文同我们以前学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学生活动2 听故事、猜故事、说依据、学方法 吗? “旁批”——是一个同学在第一次读到这篇课文的时候,一边读一边进 行预测,他把自己想到的内容写在了书本的旁边。所以我们在读这篇课文的时候不仅仅要关注课文的内容,还要看看旁边写了什么。这些提示语呈现了预测的过程,会带给我们哪些预测的好方法呢?这些预测是怎么来的呢?我们来寻找秘密吧! 2.出示课后表格,同学们思考:这些预测是怎么得出的? 读例子。 仿照例子说一说旁批的中的其他预测是怎样得出来的。 其他句式:读到_______,我猜到了老屋会怎样回答,因为______。 (设计理念:学习预测阅读策略的过程中注意体现层次性,先从课后题中表格给的例子入手,通过读表格内容,设计补充填空给学生一个梯子,使其初始预测的思维过程。) 3.小组合作学习:读课文,对照旁批,说说旁批中的其他预测是怎样得出的。提示预测不是随意猜测,要有一定的依据。 4.小组讨论交流展示。 5.说说预测的秘密。 话题一:细心的同学一定会发现,课后“泡泡”提示语告诉我们了:文章的题目、插图、文章内容里的一些线索,都可以帮助我们预测。那么还有哪些线索也能帮助我们预测呢? 提示一:可以联系上文中故事写作的结构预测: 老屋说:“再见!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一读到这句话,我就知道一定又有谁来请老屋帮忙了。同学们读到老屋这句话,你熟悉吗?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在文中画一画这样的句子。每当这个句子出现的时候,你有什么发现?(前两次中每当老屋说这样的话的时候就会有一个小动物出现,第一次小猫出现了,第二次老母鸡出现了,联系上文抓住规律,发现规律就可以很好的进行预测。) 老屋答应了小猫和老母鸡的请求,你看出了老屋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吗?是啊,它多么慈祥,多么善良啊,多么期待对别人有帮助啊!这一次善良的老屋怎么回答小蜘蛛呢?我们再一次找找规律吧! 发现语言表达的规律。 当小猫请老屋帮忙的时候,老屋是怎么回答的?“哦,是小猫啊!好吧,我就再站一个晚上。” 当老母鸡请求老屋时老屋怎么回答呢?“哦,是老母鸡啊!好吧,我就再站二十一天。” 那么谁来大胆地预测一下,老屋会怎么回答小蜘蛛呢? 话题二:预测的内容可能跟故事的实际内容一样,也可能不一样。 现在请同学们再看课文的旁批,看看学习伙伴的预测是否和故事内容一样,如果一样在旁批的边上画小星星,如果不一样,就在旁边太阳。 有两处和预测的不同,说说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体现出老屋的善良与对自己还有用的期待! 活动意图说明 板块二的设计一方面想让学生明晰根据题目可以进行大胆的预测,进而对比阅读文中的故事体会和自己预测的有何不同,自然而然地弄清楚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板块三的设计由课后题到文后泡泡,再到课文中深入探究发现还可以根据故事结构进行预测以及语言表达的规律,紧紧围绕预测阅读策略展开学习,通过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展示点拨提醒学生关注细节,促进学生深度阅读与思考。 环节三: 教的活动3 板块四:布置作业,体验预测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预测的阅读策略,这让我们的阅读之旅充满了期待与快乐。小蜘蛛的故事一直没讲完,因此老屋到现在还站在那儿,边晒太阳边听小蜘蛛讲故事。后面会发生什么?老屋会倒吗?猜猜老师会怎样继续讲故事!课后请聪明的你们大胆预测,和同伴说说预测的依据。下节语文课我们一起来揭开谜底! 活动意图说明 由课内学习向课外学习延伸,大胆预测后面的故事,激发学生想象的热情,并注意提醒学生思考预测的依据,学以致用。同时孩子们的预测也是第二课时学习的起点,教师也会根据作者的创作初衷进行预测与同学们交流,使孩子们对后面的学习也会充满期待。 学的活动3 听故事、猜故事、说依据、学方法 7.板书设计(板书完整呈现教与学活动的过程,最好能呈现建构知识结构与思维发展的路径与关键点。使用PPT应注意呈现学生学习过程的完整性) 总 也 倒 不 了 的 老 屋 预测 小猫 文章题目 善 老母鸡 联系上文 良 小蜘蛛 文章插图 期 发现规律 待 8.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设计时关注作业的意图、功能、针对性、预计完成时间。发挥好作业复习巩固、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的作用;面向全体,进行分层设计;检测类作业与探究类、实践类作业有机衔接;分析作业完成情况,作为教学改进和个性化指导与补偿的依据) 1.小蜘蛛的故事一直没讲完,因此老屋到现在还站在那儿,边晒太阳边听小蜘蛛讲故事。后面会发生什么?老屋会倒吗?继续预测。 完成时间:5分钟 9. 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结合教学特色和实际撰写) 课件 10. 教学反思与改进(单节课教与学的经验性总结,基于学习者分析和目标达成度进行对比反思,教学自我评估与教学改进设想。课后及时撰写,突出单元整体实施的改进策略,后续课时教学如何运用本课学习成果,如何持续促进学生发展) 教学这一课,采用了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教学方法,课堂上我更加关注的是学生阅读策略的学习,关注的是孩子们思维品质的提升,我与孩子们一起经历想象、思考、发现的过程。同时我也注重文本中形象的语言表达,让孩子们自然而然地进行语言实践,提高表达能力。在听、想、读、思、议的教学活动中,孩子们也体验着阅读带来的快乐,丰富了认知的图式。但是教学中就孩子们批注与内容对应学情了解不够,没有及时发现个别孩子存在的困惑;加之虽然没有进行预习,但是孩子们对童话特别感兴趣,之前已经多次读了课文,在这种情况下预测阅读就难以发生。我甚至想,如果把文本的前面部分,或者关键信息,在教材上呈现出来,需要预测的内容编到教学用书中,这样,孩子们也许可以真正体验预测阅读的过程。不过,教材已经在这里,我们还是要尽力引导学生关注文章旁边的批注,尝试去经历预测的过程,初步学会从“故事里的内容”和“生活经验和生活常识”两个维度猜测,并懂得“文章的题目、插图、文章内容里的一些线索,都可以帮我们预测”。同时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批注,向教材学习一边读一边思考,老师还可以选编类似文本,让学生试着做简单批注,边读边思考。 总之,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从点点滴滴中力求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精心选择教学内容,课堂追求简洁实在,让语文学习真正发生,让语文课成为真正的语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