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氏家族与诗歌
氏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姓氏之学盛于唐,唐人 拥有浓郁的氏族情结,重视姓氏排名,唐太宗甚至还因姓氏排名与旧家 大族产生过矛盾,编撰氏族谱的人因为最高统治者的干预而妥协,才有 了著名的〃五姓七家〃之说。唐人浓郁的氏族情结表现在强调族属,重 视氏族婚姻,如薛元超人生三恨之一就是〃不得娶五姓女〃。氏族文化 在唐代有大规模发展,其主要表现:一是大规模编辑谱牒,如《氏族志》
《大唐姓系录》《姓纂》等;二是唐代重视土族教育,家学发展很快。 家族教育呈现出注重亲人间的学业传承,注重通过家诫、家规方式化育 家风的特点等;三是氏族女性在文化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卢氏对 柳宗元的影响、权德舆受母亲的影响等。以往对唐代氏族文化与文学关 系的研究,大多关注出现了多少同家族的作家及其作品,但对于家族文 化中的文学教育因素,以及以氏族为基础的文学活动,还有待深入研究。
杜氏是唐代望族,其排名虽不在〃五姓七家〃之内,但也有〃城南 韦杜,去天三尺〃之说。唐代杜氏重要支系:京兆、襄阳、渲水、濮阳 四支。唐代杜氏家族主要影响是在政治和文学两方面。政治影响方面, 唐代仅杜氏宰相就有12人;文学影响方面,则有杜审言、杜甫、杜牧、 杜荀鹤等重要诗人,他们都是唐诗发展链条上的重要诗人。杜审言、杜 甫的祖孙关系自是同一家族,杜牧是杜甫远祖杜预的后人,杜荀鹤也认 同自己与大小杜有族属牵连。有一种说法,杜荀鹤是杜牧出妻之子。此
说虽缺少有力证据,但杜荀鹤确实认同杜氏家族文化对自己有影响,也 在诗中提及过大小杜。
唐代杜氏家族文化促生了杜氏文学家的诞生。当阳侯杜预才兼文武, 是西晋灭吴的重要统帅之一,灭吴功成后耽思经籍,以注《左传》称名, 其对家族后人影响极大,杜甫、杜牧等都推赞远祖的文治武功。唐代杜 氏家族文化教育中很重视道德教育和文学教育,如杜甫姑姑的仁德侠义 和对杜甫的文学教育直接影响了杜甫的性格和文学努力,杜甫在《唐故 万年县君京兆杜氏墓碑》中感念道:〃若其先人后己,上下敦睦,悬罄 知归,揖让惟久……加以诗书润业,导诱为心……〃杜氏诗人特别重视文 学传家,如杜甫说〃诗是吾家事〃,杜牧说〃某世业儒学,自高、曾至 于某身,家风不坠,少小孜孜,至今不怠〃,还在《冬至日寄小侄阿宜 诗》中教导侄子注意文学修养:〃高摘屈宋艳,浓薰班马香。李杜泛浩 浩,韩柳摩苍苍。\"在这样的文学环境下成就的杜氏诗人一般而言道德 修养和文学修养都值得肯定。唐代杜氏文学家注重对家族文学的追随, 如杜甫对杜审言文学成就的认同和追随,说〃吾祖诗冠古〃 〃诗是吾家 事〃;杜牧对杜甫的推崇,包括致君尧舜的思想、读书万卷的努力;杜 牧对杜佑历史学成就的认同;杜荀鹤则说,〃吾宗不谒谒诗宗,常仰门 风继国风〃 〃他日亲知问官况,但教吟取杜家诗〃。
无论其历史事实是否出于同一家族,唐代杜氏诗人在总体上认可〃杜 氏〃诗人的文学主张和创作功绩,这是他们自己在家族文化上的自我认 同。他们在发扬风雅传统、反对浮华文风方面的文学主张有惊人相似的
观点,在讲究诗歌精益求精方面也有共同的努力。杜甫提倡风雅传统, 提出〃有才继骚雅〃 〃别裁伪体亲风雅〃;重视对他人的学习,〃不薄 今人爱古人〃 〃转益多师是汝师重视格律研磨,〃老来渐于诗律细〃; 重视语言的感染力,〃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反对浮艳 文风,〃恐与齐梁作后尘〃。杜牧主张〃树功立业流于歌诗〃 〃兴起教 化〃,注重作品主旨精神,要求〃文以意为主〃;提倡高华大气之作; 反对〃主强盛而辅不飘逸〃;诗歌要〃不务奇丽,不涉习俗〃;诗歌要 有自己的特色,如他认同李贺实因李贺诗有独到处;反对轻艳淫靡,追 求韵律调新而属对不差;反对穷极声韵的排律。杜荀鹤也主张继承风骚 传统,〃常仰门风继国风〃;强调关注时事,〃诗旨未能忘救物〃 〃言 论关时务,篇章见国风〃;反对浮华诗风,〃外却浮华景,中含教化情〃
〃直应吾道在,未觉国风衰〃;作诗强调苦吟,精益求精,〃不是营生 拙,都缘觅句忙〃、〃生应无辍日,死是不吟时〃。于以上诗论中,不 难找到唐代杜氏诗人文学主张的多重一致性。
由于杜氏诗人在家族文化的熏陶下所养成的文学修养和自己的努力, 杜氏文学家在唐代诗歌发展史上始终占有重要席位,著名的杜氏诗人诠 释了唐代诗歌的起承转合。杜审言是唐诗开创期的功臣,其近体诗合律 度达到94% ,仅比李蟒低,故而律诗定型应推功于李蟒、杜审言;内 容开拓上,杜审言的边塞诗、山水诗,也对初唐诗歌离开宫廷和台阁作 出了积极努力。杜甫是唐诗由盛唐转入中唐的代表,他的诗歌既是盛唐 之音的代表,也是中唐之调的开启者。其诗体努力则在于众体兼备,无
体不工,且多新变,在很多方面都有开创意义,既是前代诗歌的集大成 者,又同时开启了中晚唐诗歌、宋代诗歌的先河。杜牧是晚唐诗坛的明 星,他在唐代诗坛的地位:一是诗歌风格明快俊爽,以矫正晚唐诗坛柔 靡风气,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二是遥承盛唐李白、王昌龄,创作了大 量优秀的写景、咏史绝句;三是继承杜甫创作拗体律诗的作法;四是写 出了唐王朝走向衰亡的感受。杜荀鹤是唐代诗歌终结的符号,杜荀鹤出 生比陆龟蒙、皮日休、罗隐晚,去世于唐代灭亡的907年,堪称唐诗终 结者,其终结者的符号意义在于:一是格律诗用到自然无为,基本没有 为合律而改动词序的作法;二是鄙俚近俗的诗风成为走向宋诗的最后桥 梁;三是叙事功能的衰退,远不及杜甫和白居易的水平;四是写出了乱 世文人的落魄形象。
总之,唐代杜氏代表性诗人基本可以诠释唐诗发展的初、盛、中、 晚四个阶段,是唐代氏族文化与文学关系中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