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论文排版规范及校稿说明
一、论文所有项目及其顺序:
1、 【标题】 2、 【作者名】
3、 【作者单位名及所在省市和邮政编码】 4、 【中文摘要】 5、 【中文关键词】 6、 【正文】 7、 【致谢】(若无可免) 8、 【注释(脚注)】(若无可免)
9、 首页页下脚处依次应包含以下项目:
1) 【收稿日期】 2) 【基金项目】(若无可免) 3) 【作者简介】(最好包含作者的Email地址) 10、 【参考文献】 11、 【英文标题】、【作者名】、【单位名】 12、 【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 13、 【责任编辑姓名】
二、例文及相关说明:
分论易 整合难
——现代通俗文学的整合入史研究
范伯群
(苏州大学 文学院,江苏 苏州215006)
摘 要:如何把现代通俗文学整合进现代文学史,长期困着分别论述易、整合入史难的问题。究其原因,乃是因为文学史构架,对侧重于面向传统进行“继承改良”的现代通题,现代通俗作家在五四之前的创作已经展现了改良社会开了对现代激进思想如“非孝”等的反思。现代通俗作家开始“现代化”。因此有必要修正过去以“知识精英话语”的学术研究,解决现代通俗文学的入史问题。
关键词:现代文学史;现代通俗文学;整合入史
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
收稿日期:2005-12-28
基金项目: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 (项目批准号09040-1131008)
作者简介:范伯群,男,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电子邮箱地址:fanboqun@mail.szu.edu.cn。
第 1 页 共 4 页
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1](P12)
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①。
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 [2](P350) 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
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3](P245)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
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1](P28-29)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
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1](P56-60)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
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②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4](P78)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 [5](P98) 正文正文正文。
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③。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6](P105)
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7](P168)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
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 [6](P59) 正文正文正文。
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8](P63)
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
[9](P121-122)
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10](P6)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
①
知识精英文学侧重于“借鉴革新”,而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则侧重于“继承改良”,主要继承的还是中国古典小说中志怪、传奇、话本、讲史、神魔、人情、讽刺、狭邪、侠义等小说门类,随着时代的进展而加以改良和发展,并进行新的探索和开拓。 ②
说到以商人为主角的问题,《谭瀛室笔记》中说:“书中人名,大抵皆有所指。熟于同光间上海名流事实者,类能言之。”接着点出了书中人物在现实生活中的10个名流的姓名。日本平凡社出版的《中国古典文学大系(49)〈海上花列传〉》的译者太田辰夫按图索骥地找到了其中8个人的传记,除小柳儿是京剧名武生外,其他7人的背景皆与商界有密切的关联。在这里我们不想指出真名实姓,对小说的原型可做考证,但也不宜一一坐实,因此下面只做介绍,说明原型的某些背景,使读者有所参照。如黎篆鸿乃“红顶”巨商,曾得钦赐黄马褂;王莲生从事外事工作,担任过招商;李鹤汀是财界大亨,曾任邮传部大臣等等。 ③
至于现代通俗文学的服务对象当然是对知识精英文学不易了解的“古国一般的人们”,尤其侧重于市民大众,其功能则是“极摹世态人情”,“主在娱心,而杂以惩劝”。
第 2 页 共 4 页
参考文献:
[1] 鲁迅.关于《小说世界》[A].鲁迅全集(第7卷)[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2]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宋之话本[A].鲁迅全集(第8卷)[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3]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明之人情小说(下)[A].鲁迅全集(第8卷)[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
社,1963.
[4]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明人拟宋市人小说及其后来选本[A].鲁迅全集(第8卷)[C].北京:人
民文学出版社,1963.
[5] 鲁迅.宋人之“说话”及其影响[A].鲁迅全集(第8卷)[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6] 范伯群.在19世纪20世纪之交建立中国现代文学的界碑[J].复旦学报(社科版),2002,(4). [7] 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A].鲁迅全集(第8卷)[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8] 胡适.胡适《红楼梦》研究论述全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9]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清末之谴责小说[A].鲁迅全集(第8卷)[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
社,1963.
[10] 胡适.官场现形记·序[A].胡适文存(第3集)[C].合肥:黄山书社,1996.
A Study on Reorganizing the Modern Popular Literature into
Literary History
FAN Bo-qun
(Department of Chinese, Suzhou University, Suzhou, 215006)
Abstract: The academic circle has been harassed for along time by the problem of how the modern popular literature could be included in the modern literary history. In the study of modern popular literature, it is easy to discuss specifically, but difficult to reorganize it into history. The reason might lie in the structure of literary history of modern intellectual elites who base on the western study, and who exclude the modern popular literature which inclines to the tradition. However, rooted in the native resource and confronted with Chinese issues, the writers of modern popular literature act as the torchbearers and their works display the modern enlightening themes such as the social reformation, the advocation of science, human rights and so forth. Thus modern popular literature has been modernized. It is necessary to revise the modern literature history dominated by the doctrine of intellectual elites’ discourse. The problem of how modern popular literature could be included in the modern literary history should be solved in an open-minded manner.
Keywords: modern literature history; modern popular literature; reorganizing into history
【责任编辑:李青果】
备注:
1) 2)
本例文原出处:《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本规范根据需要对该文进行了较大修改。 本规范及说明不尽之处请参考《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修订本)》【另附】【下载网址:http://c79.cnki.net/oldcnki/wxpj/down/CAJCD.doc】
第 3 页 共 4 页
说明:
每篇文章除了正文以外,都应有题目、作者、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该五项内容都必须有中文与英文。格式请参考例文。
尤其注意注释与参考文献的格式。
如果是引用性的注释,就用尾注形式,文中标出页码。如果是说明性的注释,就用脚注形式,文中以 ①的上标格式显示,每页重新编号。
注释如果来自同一本书或同一篇论文,参考文献中不需要重复列出。文中的注释并不是按1、2、3……这样的顺序的,而是与参考文献的编号对应。比如说,如果文中的第一个注释是参考文献中的第五本书,那你应该在文中标[5],而不是标[1]。不太明白的请注意看前面的例文。
第 4 页 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