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文化传承与保护”主题素材解读
作者:贺小青
来源:《作文通讯·高中版》2020年第01期
坚持立德树人,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文化道德修养、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也是高考命题的重要方向,这就意味着“文化传承”这一主题成了高考的热点主题之一。
如2017年高考作文命题中,传统文化大放异彩,全国卷Ⅰ作文题材料中的“长城”“京剧”“中华美食”是典型的中國传统文化符号;全国卷Ⅱ作文题更是以极具传统文化内涵的名句作为命题材料;2019年北京卷作文题“文明的韧性”,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在肯定和宣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际传承。
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我们在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时候,要有世界眼光。我们需要不断摄取域外的东西,激活我们固有的东西。那么两者相结合,可以在这个时代里创造出一个新的文明。
———孙郁
传统文化作为我们民族的文化,作为文化的因子,就像血液一样流淌于我们每一个生命个体之中,通过它,我们每一个生命个体才得以直立起来。
———袁跃兴
文化的意义,乃是把人类这种猛兽养育成驯良的家畜。
———尼采
汉语成为全球热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019年5月,汉语首次出现在俄罗斯“高考”考场上,数百名俄罗斯中学生参加考试。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世界十大难学语言中,汉语名列榜首。虽然汉语很难学,但汉语学习的风潮席卷全球。目前,除中国之外,全球学习使用汉语的人数已超过一亿。不光俄罗斯,包括澳大利亚、爱尔兰在内的全球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把汉语纳入了中小学考试或高考范畴。
从2016年开始,南非将汉语作为第二外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三年来,汉语教学试点在南非部分中小学顺利启动。继南非之后,毛里求斯、坦桑尼亚、喀麦隆、赞比亚等非洲国家,也纷纷将汉语纳入了自己的国民教育体系,非洲的“汉语热”正持续升温。
根据美国外语教育委员会统计,目前全美有四千多所小学、初中和高中开设了汉语课程,汉语已经成为除西班牙语和法语之外美国学生学习的第三大外语。此外,据BBC中文网报道,英国最大的雇主组织———英国工业联合会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最受雇主欢迎的外语中,汉语的欢迎度达到31%,成为除欧洲语系之外最受青睐的语种。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汉语热”正在全球范围内悄然流行,多国将其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我们为此自豪,同时我们更应从自身做起,学好母语,学好中华文化,为中华文化走出去贡献自己的力量。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樊锦诗:一生择一事,一事终一生
2019年9月17日,国家*签署令,授予樊锦诗“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
“我躺下是敦煌,醒来还是敦煌。”这是挂在樊锦诗嘴边的一句话。樊锦诗初到敦煌时,被精美绝伦的敦煌壁画所震撼,而与精美艺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敦煌恶劣的生活环境:住土房、吃杂粮,没有水、不通电,卫生设备匮乏。20世纪末,正值西部大开发、旅游大发展的热潮,莫高窟的游客数量急剧增长让樊锦诗既高兴又担忧:“洞子看坏了绝对不行,不让游客看也不行。”
一个偶然的机会,樊锦诗接触到了计算机:“那时我就感觉,莫高窟有救了。”那时已经65岁的她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构想:要为每一个洞窟、每一幅壁画、每一尊彩塑建立数字档案,利用数字技术让莫高窟“容颜永驻”。在樊锦诗的推动下,敦煌研究院形成了一整套先进的数字影像拍摄、色彩矫正、数字图片拼图和储存等敦煌壁画数字化保存技术,制定了文物数字化保护标准体系。目前,先后上线中英文版本的“数字敦煌资源库”,实现了30个洞窟整窟高清图像的全球共享。截至目前,“数字敦煌”资源网的全球访问量已超过700万人次。
从樊锦诗来到敦煌的那一天起,这里的每一粒黄沙起舞都是对她的歌颂。她视敦煌莫高窟的安危如生命,坚持改革创新,开创敦煌莫高窟开放管理新模式,为敦煌莫高窟的保护传承与利用做出了突出贡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一元茶馆”坚守百年情愁
2019年10月4日,据“中国新闻网”报道,在浙江湖州荻港有一家拥有近两百年历史的老茶馆———聚华园茶馆。茶馆的第四任掌柜潘平福,考虑到茶客都为老人,他只收很少的茶钱,通常一元钱可以喝上一天。所以,这里也被当地人称为“一元茶馆”。
潘平福今年77岁,接手茶馆已有五十多年了,而一元一杯茶的价格也坚持了数十年。从潘平福口中得知,一直以来,为了保持茶馆原汁原味的风貌,他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他几十年如一日地兢兢业业,即使物价飞涨也依然坚持不涨价。
为了补贴茶馆亏空,他在茶馆的角落里开了一间老式理发店。不忍茶馆一直亏损,茶客们开始把自己的头发交给老潘打理,让他可以通过理发来维系茶馆收支平衡。
喝早茶,是当地人的一种生活习惯。几十年过去了,老茶馆感动了当地的父老乡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亲,也装点了他们平淡的生活,温暖了那些渐行渐远的年华。茶馆不仅成为荻港老人戒不掉的念想,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关注。坐在茶馆中,体味慢节奏的生活,感受浓厚的烟火气息,倾听着潘平福与茶客们谦让友爱的故事,平凡真实又令人感动。
老友相聚,尽情“唠嗑”,不会感到孤单寂寞,笑意写在脸上,幸福感油然而生。潘平福不是在经营“一元茶馆”,而是在坚守一种传统文化,在守护浓浓的乡情,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老人们到“一元茶馆”不只为了喝茶,更是在品味传统。
研究长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2019年9月,*总在甘肃考察时强调:“长城凝聚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要做好长城文化价值发掘和文物遗产传承保护工作,弘扬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凝聚起磅礴力量。”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长城,巍峨峻拔,气势磅礴,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历史结晶,表现了伟大的民族创造力,是世界历史文化奇迹。长城,穿越时空,历经沧桑,上下两千余年,见证和伴随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更替和荣辱变迁。在漫长的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长城成了中华各族人民不断碰撞、交流和融合的地带,在长城以北主要是游牧民族,长城以南主要是农耕民族,二者以长城为纽带,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围绕长城,还产生了数不清的文学艺术作品。有关长城的诗词歌赋、铭文碑刻、民间传说、楹联匾额、雕刻建筑等,以它们独特的内容和风格,成为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随着时代的前进而更加熠熠生辉。
在长城保护上,我们已有初步举措。2019年1月,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了《长城保护总体规划》,阐释了长城价值和长城精神,强调了长城文化景观的特性,明确了长城保护传承利用相关工作原则、目标、内容及管理要求。
今天,我们研究中华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就不能不研究长城文化。只有读懂长城,我们才能更深刻地读懂中国。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