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中学、宜兴中学、梁丰中学4月联考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茶的“吃”法日益多样化。有古为今用、 的传统吃法。在现代饮食环境中,抹茶愈发魅力彰显。作为甜点的绝佳伴侣,清淡微苦的茶香中和了甜腻,让人 。点茶时,将抹茶粉与水调和,用茶筅搅拌均匀,蘸润笔尖,便仿佛拥有了“ ”的魔力。
A.历久弥新 进退维谷 点石成金 B.历久弥新 欲罢不能 点石成金 C.老而弥坚 欲罢不能 画龙点睛 D.老而弥坚 进退维谷 画龙点睛
1. B(历久弥新:指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或者是指一样东西不因时间而变旧、变腐,反而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比新的还要好。老而弥坚:人虽己老,但志向却更加坚定。此处形容茶的传统吃法,应用“历久弥新”。进退维谷:形容进退两难。欲罢不能:想停止却不能停止。此处用“欲罢不能”符合语境。点石成金:比喻把不好的或平凡的事物改变成很好的事物。画龙点睛: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的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此处说点茶的魔力.应用“点石成金”。 2.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化虚为实手法的一项是( )
A.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王实甫《西厢记》) B.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C.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D.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沙》)
2.D [D项使用的是化实为虚手法,将有形之“飞花”“丝雨”比作无形之“梦”“愁”,清新空灵。
3.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由于只有一个人生,颓废者因此把它看作零,堕入悲观的深渊。________________事实上,在一个热爱人生而又洞察人生的人心中,悲观、执着、超脱三种因素始终都存在着,没有一种会完全消失,智慧就存在于它们此消彼长的动态平衡之中。 ①两者均未得智慧的真髓。
②人生既是零,又是全,是零和全的统一。 ③不过,这只是一种简化的描述。
④执迷者又因此把它看作全,激起占有的热望。
⑤智慧是在两者之间,确切地说,是包容了两者又超乎两者之上。
⑥用全否定零,以反抗虚无,又用零否定全,以约束贪欲,智慧仿佛走着这螺旋形的路。 A.④⑤③①②⑥ C.④①⑤②⑥③
B.②⑥①④⑤③ D.②④①③⑥⑤
3. C [由前一句“颓废者因此把它看作零,堕入悲观的深渊”可知,下一句相对称的句子应是④;①中的“两者”是指前两句中的“颓废者”和“执迷者”;⑤中的“智慧”承①中的“智慧”而来;⑥中的“零”和“全”承②的意思;③中的“这”指代前两句的内容;②⑥③或可放在④①⑤之前,但整个逻辑顺序会被打乱。所以答案应为C项。] 4.阅读下面的材料,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城墙是古代城市的标志,也是研究城市发展的独特角度。对中国城墙的描述,自古以来就大量出现在正史、方志、文学作品或绘图绘画中,并且是都城学、规划学、军事学等多门学科的重要研究对象,这说明城墙并非一堵“墙”那么简单。可以说,每一座古城墙,都是一本厚重的大书,每一块城砖、每一座城门、每一段护城河,都是这本大书中的一行一页。面对如此厚重的中国城墙,我们当心存敬畏。
A.应对古城墙的文化遗产价值予以重视。 B.古城墙的文化价值远高于其商业价值。 C.亟须对现存的古城墙开展保护和研究。 D.城墙为研究城市发展提供了独特视角。
4.A 材料首先介绍了城墙的历史价值,接着引出了作者观点“城墙并非一堵‘墙’那么简单”,我们要对城墙的文化遗产价值予以重视。B项,原文没有提到“商业价值”;C项,原文没有提到“保护和研究”城墙;D项,说的是城墙的历史价值,不是原文想要强调的主旨。
启东中学基地学校四月大联考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文艺张扬家国情怀和民族精神,是时代的必然要求。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应深入认识
个人、
家庭和整个民族命运 ▲ ,通过有艺术感染力、思想穿透力的作品发出 ▲ 的声音, ▲
振奋人心、团结奋进的力量。
A.同甘同苦 振聋发聩 激发 B.休戚与共 振聋发聩 传递
C.同甘共苦 震耳欲聋 传递 D.休戚与共 震耳欲聋 激发 【B.(同甘共苦:共同享受幸福,共同担当艰苦。振聋发聩:响声很大,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喻指言论、文章有使人醒悟、启发愚蒙的作用/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激发:①激励使奋起/刺激使奋发;②使原子、电子等的能量由较低的状态变为能量较高的状态。传递:由一方交给另一方;辗转递送。)】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 , ▲ 。 ▲ , ▲ , ▲ 。
▲ ,是同这个伟大时代格格不入的。只有不断深化对社会规律的认识,才能更好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①在思想日益多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条件下 ②只有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③都会严重影响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④才可能把握和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⑤期待躺在安乐椅上过着逍遥岁月的想法 ⑥任何信仰缺失和庸政、懒政、怠政的现象
A.①⑥③②④⑤ B.①②④⑤③⑥ C.②④①⑥③⑤ D.②④③⑤①⑥ 【C.(从“只有”“才”标志看,②④句衔接紧密;且为一层,②作为首句较合理。①句另转入一层,说明在外部条件下,⑥句是说执政党自身建设所面临的情况和问题;如果存在信仰缺失和各种不良“现象”,就会产生第③句的结果,故⑥在③前。而第⑤句又与下文衔接。还可参照标点符号提示,理清句子间的关系。)】 3.对下面一段文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蜀地的韦庄穷困时,写过一篇文字较为通俗的《秦妇吟》,为众人传诵。待到他显达之后,不但不肯编入自己集中,甚至连别人的抄本也想设法毁灭。但到了清朝末年,又从敦煌洞窟掘出了这诗的抄本,可见韦庄白用心机了,然而那苦心却也还可以想见。 A.人显达后总想擦除穷困时的痕迹。 B.一个人过去的经历是无法抹去的。 C.自以为是的删除过往是白用心机。 D.历史总会还原一些被掩藏的。 【A】
4.下列选项中,对右图漫画寓意的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 A.趾高气昂、目中无人容易摔得粉身碎骨。 B.高处不胜寒,人可没有腾云驾雾的本领。 C.不能只抬头看天,也要当心自己的脚下。 D.凭空搞创作,往往会面临着巨大的危险。 【D.】
无锡市天一中学4月模拟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 )(3分)
《谈美》渗透了朱光潜先生对艺术与人生关系的深刻 。作者以一种对老友交谈的语气平淡道出,其瑰丽思想在清新质朴的文字中缓缓 ,有如“风行水上,自然成纹”,而其在全书最末喊出的“慢慢走,欣赏啊!”则更 ,无怪乎该书一直被视为“科学性,普及性的经典之作”。
A.体悟 流淌 振聋发聩 B.领悟 展现 振聋发聩 C.体悟 展现 醍醐灌顶 D.领悟 流淌 醍醐灌顶
[答 案] A(①体悟:强调在实践中的感受、感悟,领悟:程度更重,侧重于理论性的体会;②流淌:液体流动。展现:明显地表现出。③振聋发聩 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根据语境“喊出”选择“振聋发聩”。醍醐灌顶:佛教指灌输智慧,使人彻底觉悟。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
2.在下面的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D )(3分)
群星之所以璀璨,是因为周围有数不清的热粒子滋养它们。 。 ①而在另一些时代和国土 ②巨人之所以诞生并顽强成活
③由于环境险恶,即使播下了龙种,收获的也是跳蚤 ④也很快被迅速赶来的尘霾所吞,仿佛群蝇强暴一滴蜜 ⑤是因为有充分的厚土、养分和地下水 ⑥偶有星子闪烁 A.①②⑤③⑥④ C.③①②④⑤⑥
B.③①⑥②④⑤ D.②⑤①③⑥④
[答 案] D
3.下列加点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D )(3分)
A.除夕全家人围坐一桌,作为高三学生的小李端起热茶说:“我进步不大,大家还得海.涵。” .
B.2018年表彰大会,某公司经理激动地说:“今年,承蒙我们的努力,公司走上了快车..道”。
C.学生会经过调查研究,写出了《我校男生宿舍管理报告》,及时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
D.诗词协会第一次活动时,刚毕业的大学生说:“今天群贤毕至,我忝列其中,重在学..习。”
[答 案] D(A.“海涵”正式的场合和书面语言中;B.“承蒙”是敬辞,表示心怀感激地接受;C.“责成”,动词,指定某人或某机构办成某事。)
4.为漫画《武大郎开店》店堂门口配一副对联,最合适的一项是( C )(3分)
A.座中美酒佳肴贵客 厅里晋书宋画唐诗 B.有酒既旨每饭不忘 人座饱餐过门大嚼 C.人不在高有权则灵 店虽不大唯我独尊 D.美酒佳肴从心所欲 晚来早到随遇而安
[答 案] C(这幅漫画是著名大师方成于1980年创作的,刊登在当时的《人民日报》上。画家借用矮伙计之口说:“我们掌柜的有个脾气,比我高的都不用”,在这幅画面上的店堂门框上还写一幅对联:“人不在高有权则灵,店虽不大唯我独尊”,横批是“王伦遗风”。辛辣地嘲讽了那些盘踞在权力岗位上妒贤嫉能的人及当今社会用人制度上的弊端,比喻形象贴切,幽默深刻,针砭时弊。)
泰兴中学4月考前预测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2 分)
1.在下列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真的哲人,大智慧的人,在面对世界时是并不吃力的,相反的,倒是 得心应手。谁能像他那样用微笑来面对丑恶?而这微笑,只是轻微的一丝,不易察觉地掠过他的脸,
便如炎阳照雪,那些丑陋悄然 ,而那些涂抹得完美厚实的凶恶,也就狼狈地 了。
A.轻松自如 溶化 原形毕露 B.轻车熟路 融化 穷形尽相 C.轻松自如 融化 原形毕露 D.轻车熟路 溶化 穷形尽相
C、轻松自如:是指做事或活动不感到有负担。 轻车熟路:比喻事情又熟悉又容易。 溶化:固体在液体中化开。
融化,指冰或者是雪由于温度或者是太阳光的照射使它化成水。 原形毕露:本来面目完全暴露。
穷形尽相:原指描写刻画十分细致生动,现在也用来指丑态毕露。 2.下列各项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拔出萝卜带出泥 B.好了伤疤忘了痛 C.各人自扫门前雪 D.干打雷不下雨 C
拔出萝卜带出泥:事情办得不,引起别的麻烦。比喻
好了伤疤忘了痛:疤痕愈合以后就忘记了伤病时的疼痛,过上了舒心的日子就忘了过去的苦日子,不能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比喻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屋上霜:每人只管自己的事,不管别人的事。借代 干打雷不下雨:只有声势而没有实际行动。比喻 3.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
A.“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随着传统实体店的式微,用互联网的思维做实体零售的新零售模式将异军突起。
B.“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纵使赵士程待她千般好,但改嫁后的唐琬心里始终牵挂的还是表哥陆游。
C.“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总是仰望和羡慕别人的幸福,其实,每个人都是幸福的,只是你的幸福常常在别人眼中。
D.“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如果我们都像最初相见时那么自然真诚该多好啊!也不至于落得今天形同路人的地步。 A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运用比喻,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涵哲理。现多指新生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人生如果都像初次相遇那般相处该多美好,那样就不会有现在的离别相思凄凉之苦了。 “人生若只如初见”,回忆当初见面时全部的美好印象。
但是两个人肯定回不到当初,所以那个初见只能留在回忆里。 “何事秋风悲画扇”用了典故:这是指秋风一起,夏天用的扇子就被搁置一边,多指女人人老珠黄。所以才说:何事秋风悲画扇。过期的东西不合用,与过去美好记忆不重合的人在眼前也就不可爱了。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别的山上面的石头坚硬,可以琢磨玉器。既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也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曾经到临过沧海,别处的水就不足为顾;若除了巫山,别处的云便不称其为云。后人引用这两句诗,多喻指对爱情的忠诚,说明非伊莫属、爱不另与。这两句诗还简缩为成语“曾经沧海”,还可比喻曾经经历过很大的场面,眼界开阔,见多识广,对比较平常的事物不放在眼里。
4.某同学从自己所写的文章里选出一下三组,为每组文章拟一标题,编成集子。所拟标题与各组文章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第一组:《梦游天姥吟留别》《烟花三月下扬州》《沈园钗头凤》《三百里阿房》 第二组:《苦昼之短》《只缘身在此山中》《知人者智》《我该如何看待你》 第三组:《在柏拉图的世界里》《对话吕奉先》《佩弦》《雨巷诗人》 A.品咂诗词 我与哲学 遇见文人 B.品咂诗词 思想原力 遇见文人 C.寻踪经典 思想原力 朋古友今 D.寻踪经典 我与哲学 朋古友今 C
第一组中由《三百里阿房》可知与《阿房宫赋》有关,用“寻踪经典”更好。第二组都与思想有关,但是《知人者智》与《我该如何看待你》如果用“哲学”来概括,明显不够准确。第三组中由《对话吕奉先》可知不全是文人。
泰兴中学考前冲刺模拟
一、 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反对“一把手”领导事必躬亲,并不是说就可以当________,美其名曰“无为而治”。有的________,上项目怕被人怀疑,搞改革怕惹是非,该管的事情不管,该负的责任不负,当起了________的“公堂木偶”。不管怎么“伪装”和“铺陈”,都丝毫掩盖不了这种行为敷衍塞责的实质。当“班长”就要敢担当,怕担当就不要当“班长”。
A. 后台老板 滥竽充数 明哲保身 B. 甩手掌柜 滥竽充数 独善其身 C. 后台老板 尸位素餐 独善其身 D. 甩手掌柜 尸位素餐 明哲保身
2. 下列加点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3分)( )
A. 除夕全家人围坐一桌,作为高三学生的小李端起热茶说:“我进步不大,大家还得海涵。” ..
B. 2018年表彰大会,某公司经理激动地说:“今年,承蒙我们的努力,公司走上了快..车道”。
C. 学生会经过调查研究,写出了《我校男生宿舍管理报告》,及时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
D. 诗词协会第一次活动时,刚毕业的大学生说:“今天群贤毕至,我忝列其中,重在..学习。”
3. 下列各句中, 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3分)( )
A. 两条平行直线般的友谊,无论彼此距离怎么近,拉得怎么长,终合不拢来成为一体。 B. 父子之间争执不休,父亲撂下一句“我这辈子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便拂袖而去。
C. 参加完运动会,他很疲劳,睡了一晚就觉得身体里碎屑卷成的疲倦都给睡眠熨平了。 D. 夏夜月光照不到的黑处,几星萤火飞来飞去,忽明忽暗,如同孩童的眼睛眨呀眨的。 4. 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
生活的教科书决不像学校的课本那样单纯,它教人成长的方式往往是严酷的。生活往往是不平衡的,它常常让人丧失一些最宝贵的支撑。但生活又往往是平衡的——当人们失去一些东西后,说不定又有新的东西从另外的地方弥补。
A. 生活的教科书教人的东西较真实。 B. 学校的课本的内容不利于人成长。 C. 失去和弥补对成长有特别的意义。 D. 生活常常由不平衡到平衡的状态。 1. D(甩手掌柜:指光指挥别人,自己什么事也不干的人。也指只挂名,不负责,也不做事的主管人员;后台老板:指背后操纵、支持的人或集团;尸位素餐:空占着职位而不做事,白吃饭;滥竽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内行人之中,以次充好;明哲保身:明智的人善于保全自己,现指因怕连累自己而回避斗争的处世态度;独善其身: 原意是做不上官就修养好自身。现指只顾自己,不管别人)
2. D(A.“海涵”一般用在比较正式的场合和书面语言中;B.“承蒙”是敬辞,表示心怀感激地接受;C.“责成”,动词,指定某人或某机构办成某件事)
3. B(不是比喻,其他是比喻) 4. C(材料中是“说不定”)
兴化市第一中学三模热身试卷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茶的“吃”法日益多样化。有古为今用、 的传统吃法。在现代饮食环境中,抹茶愈发魅力彰显。作为甜点的绝佳伴侣,清淡微苦的茶香中和了甜腻,让人 。点茶时,将抹茶粉与水调和,用茶筅搅拌均匀,蘸润舌尖,便仿佛拥有了“ ”的魔力。
A.历久弥新 进退维谷 点石成金 B.历久弥新 欲罢不能 点石成金 C.老而弥坚 欲罢不能 画龙点睛 D.老而弥坚 进退维谷 画龙点睛
2.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化虚为实手法的一项是( )
A.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王实甫《西厢记》) B.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C.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D.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沙》) 3.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由于只有一个人生,颓废者因此把它看作零,堕入悲观的深渊。________________事实上,在一个热爱人生而又洞察人生的人心中,悲观、执着、超脱三种因素始终都存在着,没有一种会完全消失,智慧就存在于它们此消彼长的动态平衡之中。
①两者均未得智慧的真髓。
②人生既是零,又是全,是零和全的统一。 ③不过,这只是一种简化的描述。
④执迷者又因此把它看作全,激起占有的热望。
⑤智慧是在两者之间,确切地说,是包容了两者又超乎两者之上。
⑥用全否定零,以反抗虚无,又用零否定全,以约束贪欲,智慧仿佛走着这螺旋形的路。 A.④⑤③①②⑥ B.②⑥①④⑤③ C.④①⑤②⑥③ D.②④①③⑥⑤
4.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颜真卿忠肝义胆,视死如归,故其书大气磅礴、雄浑刚健,尽显大丈夫浩然之气;苏轼以“物我相忘”的超然境界应对人生打击,其书则尽显平淡天真之趣;王羲之一生追求心性
与道的结合,其书因此达到了清雅脱俗的境界。
A.书者艺术风格的形成由生活经验所决定。 B.书者是通过书法风格来表现自己的心志。 C.书者取得的艺术成就是刻苦磨炼的结果。 D.书者艺术风格和自身思想境界息息相关。
1. B(历久弥新:指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或者是指一样东西不因时间而变旧、变腐,反而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比新的还要好。老而弥坚:人虽己老,但志向却更加坚定。此处形容茶的传统吃法,应用“历久弥新”。进退维谷:形容进退两难。欲罢不能:想停止却不能停止。此处用“欲罢不能”符合语境。点石成金:比喻把不好的或平凡的事物改变成很好的事物。画龙点睛: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的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此处说点茶的魔力.应用“点石成金”。
2.D [D项使用的是化实为虚手法,将有形之“飞花”“丝雨”比作无形之“梦”“愁”,清新空灵。
3. C [由前一句“颓废者因此把它看作零,堕入悲观的深渊”可知,下一句相对称的句子应是④;①中的“两者”是指前两句中的“颓废者”和“执迷者”;⑤中的“智慧”承①中的“智慧”而来;⑥中的“零”和“全”承②的意思;③中的“这”指代前两句的内容;②⑥③或可放在④①⑤之前,但整个逻辑顺序会被打乱。所以答案应为C项。] 4.(3分)D(语段强调的是人的思想对字体风格的影响)
如皋市四月模拟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汪曾祺把小说当散文来写,其创作风格故意与“戏剧化小说”的传统风格 。一方面是因为他学养丰富,对自己故乡的风俗人情 ,有一种博识的杂家风范;另一方面是因为他生性 ,崇尚自然,反对小说人为的戏剧化,过于巧合的故事化。
A.南辕北辙 耳熟能详 淡泊 B.南辕北辙 如数家珍 淡薄 C.背道而驰 耳熟能详 淡薄 D.背道而驰 如数家珍 淡泊 2.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 ...
A.《古文观止》已被您借走数月,近日我又想重温此书,还望能璧还于我。 B.有幸跟随先生您学琴多年,但我天资不高,尚无成就,真是忝列门墙。
C.这次公司品牌的推广方案有关部门已报上,还请您于百忙之中钧裁。 D.能参与此会我已经诚惶诚恐,现又推举我为作协,我实在愧不敢当。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画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第三届中国设计大展及公共艺术专题展1月11日至4月6日在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展出。 而这种追求,应在“设计”上都能得到体现。另外,面对这些中国设计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本届展览也希望给出一些启示。
①因此,最终确定以“新时代·新生活”作为本届大展主题。 ②创造美好生活,已成为新时代的共同追求。
③与之相关的供给、服务等方面也随之一变,逐渐改造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④当下,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等领域成为新的增长点。 ⑤作为展览,其主题应符合专业要求,也应反映中国设计所获发展特点。 A.⑤①④③② B.⑤①②④③ C.④①③②⑤ D.④②⑤①③ 4.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颜真卿忠肝义胆,视死如归,故其书大气磅礴、雄浑刚健,尽显大丈夫浩然之气;苏轼以“物我相忘”的超然境界应对人生打击,其书则尽显平淡天真之趣;王羲之一生追求心性与道的结合,其书因此达到了清雅脱俗的境界。
A.书者艺术风格的形成由生活经验所决定。 B.书者是通过书法风格来表现自己的心志。 C.书者取得的艺术成就是刻苦磨炼的结果。 D.书者艺术风格和自身思想境界息息相关。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3分)D(“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背道而驰”意思是比喻方向、目标完全相反,结合语境“背道而驰”准确;“如数家珍”好像在数自己家里的珍宝一样,通常用来形容某人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耳熟能详”指听得多了,能够说得很清楚、很详细,结合语境“如数家珍”准确;“淡薄”意思是印象因淡忘而模糊,“淡泊”指对于名利冷淡不看重,“淡泊”准确)
2.(3分)A(“璧还” 敬辞,原璧退还。用于归还原物或推辞谢绝赠品) 3.(3分)A(⑤①因果关系,④③内容紧密,②和后面的内容相承接) 4.(3分)D(语段强调的是人的思想对字体风格的影响)
2019年第一次全国大联考(江苏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重游剑桥大学之后的收获,也是新诗史上少有的经典,一经问世便倾倒无数读者,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它的魅力丝毫未减。人们体味它 的诗情,赞叹它 的语言,领受它 的韵律,欣赏它 的形式,愉悦之余又常常意犹未尽,甚至有一种抓住形骸放走神韵的感觉。
A. 轻俏婉转 匀称漂亮 含蓄蕴藉 雅致妙曼 B. 含蓄蕴藉 轻俏婉转 匀称漂亮 雅致妙曼 C. 含蓄蕴藉 雅致妙曼 轻俏婉转 匀称漂亮 D. 轻俏婉转 雅致妙曼 含蓄蕴藉 匀称漂亮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含蓄蕴藉”,指言语、文字、情感等委婉、含蓄而不显露;“雅致妙曼”,柔美而不落俗套;“轻俏婉转”,轻灵而优美,委婉而动听;“匀称漂亮”,均匀,比例和谐而动人。第一处是形容“诗情”,应使用“含蓄蕴藉”;第二处形容“语言”,应使用“雅致妙曼”;第三处形容“韵律”,应使用“轻俏婉转”;第四处形容“形式”,应使用“匀称漂亮”。故选C项。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下列对联中,与屈原相关的一组是( )
①大节仰忠贞,气吐虹霓,天问九章歌浩荡;修能明治乱,志存社稷,泽遗万世颂离骚。 ②集群圣之大成,振玉声金,道通中外;立万世之师表,存神过化,德合乾坤。 ③亲不负楚,疏不负梁,爱国忠君真气节;骚可为经,策可为史,经天行地大文章。 ④花径故依然,为公拥彗骚除,不教戎马嗟词客;兵戈犹未已,笑我支帷暂住,莫误群鸥认
主人。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文化常识,解读对联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联中,与屈原相关的一组”,然后回顾屈原的有关知识,如字、号、事迹、精神等,再结合对联内容进行辨析。①③都与屈原有关,“大节仰忠贞,气吐虹霓,天问九章歌浩荡;修能明治乱,志存社稷,泽遗万世颂离骚”,“天问”“九章”“离骚”都是屈原的作品,“亲不负楚,疏不负梁,爱国忠君真气节;骚可为经,策可为史,经天行地大文章”,“楚”是屈原的国家,“爱国忠君”是屈原的精神。②“集群圣之大成,振玉声金,道通中外;立万世之师表,存神过化,德合乾坤”,由“集群圣之大成”和“立万世之师表”可知说的是孔子;④“花径故依然,为公拥彗骚除,不教戎马嗟词客;兵戈犹未已,笑我支帷暂住,莫误群鸥认主人”,由“花径”“群鸥”可知是杜甫,“花径”化用杜甫《客至》中“花径不曾缘客扫”一句,而“群鸥”则化用“但见群鸥日日来”一句。故选A项。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置身于传统之外,没有人能够成为思想者。做一个思想者, , 。 , , , 。 ①成为其中积极的一员
②意味着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到人类精神传统中去 ③而阅读经典便是“占为己有”的最基本的途径 ④他必须去把它“占为己有” ⑤对于每一个个体来说 ⑥这个传统一开始是外在于他的 A. ②①⑥⑤③④ B. ②①⑤⑥④③ C. ⑥⑤④③②①
D. ⑥⑤②①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方式,如本题就属于有语境的排序题,考生要结合所给语境确定语段的中心话题,再根据关联词、代词、指示代词确定小句子之间的关系。语段前面说“置身于传统之外,没有人能够成为思想者”,而第一处说“做一个思想者”,相对于前面的“置身于……之外”,那么后面应是说“参与其中”,这就确定第(2)句,排除CD两项;第(6)句中的“他”是代词,那么前面应该出现代指的对象,应该是第(5)句中的“每一个个体”,故(5)应放在(6)前;再看(3)和(4),(3)是“占有的途径”,应放在后面,排除A项,故选B项。 4.下列与《菜根谭》中这段话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 )
帆只扬五分,船便安;水只注五分,器便稳。如韩信以勇略震主被擒,陆机以才名冠世见杀,霍光败于权势逼君,石崇死于财富敌国,皆以十分取败者也。康节云:“饮酒莫教成酩酊,看花慎勿至离披。”旨哉言乎! A. 弓满则断,过犹不及 B. 水满则溢,月盈则亏 C. 全则必缺,极则必反 D. 精益求精,臻于至善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段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与《菜根谭》中这段话观点不一致的一项”,然后分析《菜根谭》中这段话的意思,概括其观点,再分析四个选项,选出不一致的一项。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菜根谭》中这段话的意思,然后再分析四个选项的意思。《菜根谭》中这段话应是说强调“度”,凡事都有个度,做事不拘泥,不偏激,寻求适度,遵循平衡法则,避免两个极端,天地万物就可以各得其所。ABC三项与之一致,D项不一致。故选D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