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火灾是企业常见事故,火灾具有突发性,且后果比较严重。引起火灾事故的原因主要包括: 1.锅炉运行中,可能发生粉舱内煤粉自燃等事故,引起着火; 2.电气设备(漏电、设备故障、电器及线路老化、线路过载、设备过热)导致着火; 3.电气设备违章操作引起的火灾; 4.电工作业产生的火花; 5.可燃气体漏气接触火源,可能引起火灾; 6.焊机接地不良导致发热,可能引起电缆、气带着火; 7.可燃物遇到热源; 8.闪电或雷击; 9.危险化学品库存在明火(违章用火、在禁烟区内吸烟、机械碰撞、摩擦等)、电气设备短路、雷击、地震等突发事件可能发生火灾事故; 10.乱扔烟头引起火灾。 事件类型及危险性分析 应急事件危险区域、特征 地点或装由各相关部门负责人确定存在该危险的区域 置的名称 可能导致应急事件发生的隐患 1.主要有锅炉运行中,粉舱内可能发生煤粉自燃等事故,引起着火; 2.违章动火、吸烟、装卸作业中引发的火种;临时照明和动力电线短路超负荷、摩擦火星、电线碾压等; 3.设备长期工作,负荷大,线路软化,易出现火灾; 4.化学危险品通风散热条件不周。防潮防火、防暑降温措施不力、堆放不规范,缺乏专业知识致使库存物品发生生物、物理或化学反应引起自燃、燃烧或爆炸; 5.未安装防雷防静电装置或未定期检测合格; 6.未安装通排风设施或通排风设施故障,通风不良。物品没有分类分项存放; 7.雷击、地震等突发事件可能发生火灾事故; 8.作业人员违规作业,消防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电气设备无专人定期检查; 事发部门负责人、现场作业人员、厂区医护人员、安全监督。 组织机构 事发部门负责人职责 现场作业人员职责 厂区医护人员职责 安全监督职责 应急处置措施 现场应急处置 应急组织机构和职责 组织、协调本部门人员参加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 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事发部门负责人职责,做好伤亡人员的先期急救处置工作。 接到通知后迅速赶赴事故现场进行急救处理。 监督安全措施落实和人员到位情况。 1.最早发现火情者应立即向负责人汇报情况;负责人组织救火人员立即到达现场救火,启动本预案; 2.医护人员接到通知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急救; 3.负责人立即到达事故现场,作出相应的应急决定,进行应急处理,指挥疏散现场无关人员,各应急救援队伍立即开展救援; 4.事故扩大无法控制时,拨打119消防电话请求市消防队支援; 5.火灾伤亡事件进一步扩大时,立即上报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启动专项方案。 1.发现火灾,立即向负责人汇报,请求支援; 2.火灾初起时,在确保人身安全的情况下组织人员搜集各处的手提式干粉灭火器或连接消防水龙带与水头现场救援; 3.发生人身伤害时应开展人员自救,根据人员伤害情况通知医护人员到达现场; 4.救护组对伤员进行初步急救,并负责转送当地医院做好救护工作; 5.为灭火人员配备适当的防护用品,如带过滤装置的呼吸器等,如火灾现场有废油漆/稀料随消防水流出,应对消防水进行引导或堵截,以防止其流入附近的下水管网而造成污染。 6.向所有可能受到火情影响的单位发布警报,要求其组织人员协同灭火或疏散; 7.如火势无法控制,应立即组织人员撤离火灾现场到安全地带,请求辖区消防队支援。 8.在人员撤离前组织大家关掉相关电源。 9.在保证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在人员撤离前组织大家抢救贵重物品。 10.疏导组负责疏导人员,爆炸现场警戒,疏导交通,保证消防车、救护车的畅通,确保救护工作顺利进行。 11.非灭火人员在撤离至紧急集合区后,要按专业集合待命。 12.清点本专业人数,向公司领导或应急办公室汇报。 13.组织人员封锁火灾现场,设置隔离警戒,清理无关人员。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注意事项 1.未经培训,不懂消防器材使用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的人员不得使用消防器材。 2.负责人应立即向上级主管领导汇报人员火灾伤亡情况以及现场采取的急救措施情况,除特殊任命外,灭火现场最高行政级别的人员默认为灭火行动指挥。 3.火灾伤亡事件扩大时,如发生重伤、死亡、重大死亡事故,应当立即报告当地安全监察部门、门、人民、工会,最迟不超过1小时。 1.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 事故发生部门、具体地点; (2) 事故发生的时间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3) 事故的简要经过; (4) 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5) 已经采取的措施。 2.相关电话号码: (1) 应急值班室:xxxxxxxxx (2) 急救室:xxxxxxxxx (3) 负责人:xxxxxxxxx (4) 安全监督:xxxxxxxxx 报告内容及有关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