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培训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构建
摘要:课程思政可以融合在任何教学内容中,职业教育培训也是如此,职业院校中职业培训内容中课程思政是不可或缺的,因此构建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很关键,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才。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构建需要和教学评价体系保持同步,教学过程中的课程思政内容才是有意义的。本文主要就职业教育培训中融入课程思政进行评价体系构建分析,旨在完善课程思政构建体系,使其可量化并为专业教师有的放矢地实践课程思政提供指导。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职业院校 1. 引言
职业教育是教育类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很多人对职业教育存在或多或少的误区,对职业教育培训更是误解,认为这是一种不正规的教育形式,因此在教育学习过程中没必要像学校教育那样融入思政教育的内容,更不要说是将课程思政的评价纳入评价体系。评价体系是对教和学的量化性体系,其中包含的指标是可量化的,而课程思政内容的评价就在于很多内容无法量化,而且教育内容是的,而不是显性的。通过文献资料查阅发现目前研究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期刊文章较少,大部分文章的关键词都是课程思政的内容。本质上将课程思政和学科教育的关系是依附关系,课程思政的内容是教学内容中潜移默化的内容之一,是借助于课程内容传递出来的附加性内容,但是对学生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却起到了关键性的指导作用。学科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内容才能形成协同效应,才能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既然课程思政内容融合在学科教学中,那么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构建就很有必要。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构建应该和学科教学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打破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教育培训相互隔绝的“孤岛效应”,以科学的标准构建过程性教学评价,协同课程思政内容评价形成完整的评价体系。本文的研究对于职业教育培训课程中融合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建设具有显著的现实借鉴和参考意义,对于规避建设误区,提升建设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职业教育培训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构建的意义
课程思政融入学科教育是国家教育部对教学改革的要求,课程思政促进了学科教育,而学科教育又是课程思政内容实施的载体。首先要从教育理念上改变,在职业教育培训中树立课程思政内容的思想,然后在实践中再进行实施和评价。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中课程思政是关键词,也是高频词,大多数内容聚焦于课程思政融合的方法、策略及建议,而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如何构建还处于探索阶段。陆道坤认为,专业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内容最为有效,而不是通过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去渗透。很多学生很方案思政课程中的说教性内容,但是思政教育如果融入在学科教育中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评价体系的构成而言和学科教学的评价体系融为一体有可能是最佳途径之一。评价体系的构建离不开考核方式,而考核方式可以是终结性的,也可以是过程性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理论上讲一定是过程性的,只有在过程中才能更容易把握考核内容和项目。本质上将课程思政是的,那么其评价体系也不是能量化的,课程思政隐性的意识形态教育模式,意味着需要更加健全有效的评价方式。从这个角度出发说明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构建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学科教育实践的过程中积累。
三.职业教育培训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构建的方向 (一)课程思政有效性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思路
首先要厘清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的建设思路,从查阅文献资料开始,掌握课程思政的前言动态和性文件内容,并从最新的课程思政成果中收集数据,在理论上能找到评价体系构建的依据,然后借鉴学科课程的评价方式提出假设,选定评价主体,对专业教师、思政教师、学生与课程育人专家等各方评价进行调研,为课程思政有效性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寻找实践依据。对于调研结果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看看是否和之前的假设保持一致,如果是一致的,那么说明调查结果是有效的。将有效的评价体系应用到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在实践中再探索该评价体系的合理性,根据应用的反馈结果不断改进和完善评价体系,增强实用性。职业教育培训中课程思政的评价体系重点和难点要区分开来,其重点是课程思政有效性教学评价标准的指标化与量化,应从专业目标和思政目标两方面展
开。上文已经分析过,课程思政在学科教学中的融入是借助于课堂教学内容这个载体,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互动及内容呈现的主要场景,教学目标也是借助于课堂教学才得以实现的。而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难点在于其有效性教学评价主体的评价维度及所占比重,那么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的比例要保持一个平衡。教师包括学科课程教师、直接或间接参与课程思政的人员,如育人专家、专业教师、思政教师、班主任和辅导员,他们都能从不同角度对课程思政的实施情况进行专业评价。不同的主体对教学评价的视角是不一样的。专业教师的评价视角是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效果及质量,还有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力、学习态度等。而学生作为主体对评价体系的出发视角是学习过程、学习难度、学习的趣味性及结果。思政教师则是在理论和实践视角指导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构建。
(二)明确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内容
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实际上就是思政内容,和思政课程的区别在于课程思政不是存在的教学内容,职业教育培训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建设关键点可以从课程、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等五个层面进行构建。课程思政的载体是学科,也就是课程,因此课程才是课程思政的附着点和关键点。课程评价的对象包括“课程的计划、实施、结果等”一级指标,一级指标主要是课程计划、参与课程实施的教师、学生、学校,还包括课程活动的结果。二级指标主要是一些细节内容的构建,以学生为例,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注意力、讨论结果、小组活动等都是二级评价内容,也就是说学生和教师的发展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又是课程内容呈现的主要承担者,因此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构建要以课程合力为轴心、以环境创设为半径,借助于课程的具体内容来辐射才能真正做到课程思政内容的融合。另外,教师教学理念及校园文化也是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构建的关键。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构建需要从顶层设计开始,包括建设理念、基本原则、渠道途径,微观视角等。像职业教育培训中很多平台课程,类似公民课、社会类型课程、历史课程、人文课程等通识课程是很容易融入课程思政的内容,而评价体系的构建就可以在通识课程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进行。
(三)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
课程思政因为其特殊性,因此其评价原则也要遵循其隐蔽性和复杂性,也就是说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构建要注重过程性评价,以学生思想的发展过程为评价主体,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思想全面发展。课程思政的内容不是显性的,而是在润物细无声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由于学生的思想变化是动态的,所以制订科学的评价方法才能开展系统有效的评价工作。课程思政的评价体系可以通过调研、问卷调查、访谈、建立思想动态档案记录、追踪调查等形式展开。将教育教学目标进行量化和细化,针对职业教育培训的特点进行目标的设定。明确评价主体的基础上保证评价工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从不同角度和主体进行课程思政评价内容的设定,注意各主体之间的评价维度及所占比重, 然后根据确定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主体,生成全面的评价结论,并将该结论反馈,用于完善评价标准,改进教学设计与完善制度建设,为后续优化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这是该体系构建的关键环节。
参考文献
[1]李国娟.课程思政建设必须牢牢把握五个关键环节[J].中国高等教育,2017(Z3).
[2]史巍.论以“课程思政”实现协同育人的关键点位及有效落实[J].学术论坛,2018 ,41(04).
[3]吴月齐.试论高校推进“课程思政”的三个着力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01).
[4]梅强.以点引线 以线带面——高校两类全覆盖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