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乳腺导管内癌与浸润性导管癌超声声像图特点的比较

乳腺导管内癌与浸润性导管癌超声声像图特点的比较

来源:华佗小知识
・44・ 实用医技杂志2010年1月第17卷第1期Journal of Pmctical Medical TechniⅡues,Januarv 2010,V01.17,No.1 现临床病灶,而且可以发现无症状病灶,对病灶的发现有较 高的敏感性。MS在不足以引起影像学改变时诱发电位可以 记录到电生理异常,尤奇对神经、脑干部位亚临床病灶的发 中环形强化被认为是陈旧病灶的再活动。 5讨 论 MS是常见的、主要发生于年轻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 现或一些微小病灶的确定有重要意义,有利于MS的早期诊 断。 4磁共振表现 鞘疾病,临床症状表现为空间和时间上的多发性,病情可自发 缓解,但有逐渐加重并最终导致病残的趋势。目前MS的病因 不清楚,但普遍认为,它是与环境以及遗传有关的自身免疫反 应性疾病。现在临床上MS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特征、脑脊 液免疫学、诱发电位以及磁共振检查,诊断标准依据的是 病灶多发,分布不对称,主要位于侧脑室周围白质区,半 卵圆中心、皮层下区及胼胝体区,病灶大小不一,以卵圆形、 圆形为主,部分病灶成斑点状、斑片状,边界大多清晰,冠状 位及矢状位上可见病灶长轴多与侧脑室长轴垂直,此征象称 为“直角脱髓鞘征”,是MS的特征性表现,MS具有空间上多 发性和时间上的反复性,而MRI的信号能反映MS的病理变 2005年修订的Mcdona1d诊断标准。对临床 疑似有MS的患 者应做影像学检查,首选MR[,对于急性期或活动期的患者, 应辅以增强扫描和复查,有利于观察病灶进展,并可提示病灶 处于活动期还是缓解期。MS的脑MRI表现具有相对的特导 性,但对不典型的病例需与动脉硬化性脑病(SAE)及脑炎相 鉴别。MRI对不同发病时期MS进行检查,有利于观察病灶数 目及大小的改变,并能直观地显示药物治疗效果,增强扫描将 有助于诊断、分期及鉴别诊断,是确诊MS的酋选检查方法。 化,早期T WI信号呈稍低或等信号,T I呈高信号,边界不 清;后期T,WI呈较低信号,T wI信号增高,边界清晰。MRI增 强检查是发现MS活动性病变的敏感方法,病灶的增强一般 提示血一脑屏障的损害,标志着病变发展的急性炎症阶段,其 图1 T2WI于双侧半卵圆中心见多发结节状高信号病灶 图2 T2flair矢状位侧脑室周边见条片状高信号病灶, 并可见“直角髓鞘”征象形强化. 图3图4为同一患者:GD—DTPA增强后,侧脑室周边白质区见多发病灶,呈结节状、环 参与文献 1 2 朱树龙,朱兴树.脑多发性硬化的临床表现及MRI诊断价值. 3 陈辉,杜龙庭,朱襄民,等.多发性硬化的MRI诊断56例分 析.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1):5Il8—5II9. 上海医学影像,2007,16(3):248—249. 曹恒谦.多发性硬化的研究.医学综述,2007,11,13(21): 1636—1638. 4 杨燕,程琦.多发性硬化诊断标准的进展.中国神经免疫学和 神经病学杂志,2007,14(5):280—283. (收稿日期:2009—10—16) 乳腺导管内癌与浸润性导管癌超声声像图特点的比较 山西省肿瘤医院(030o31) 乳腺导管内癌(dn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在病理、生 郭荣荣 薛改琴杜晨翔 HDI 5000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头频率为(5 12)MHz及 物学行为、治疗原则等方面与浸润性导管癌(invasire ductal carcinoma,IDC)有较大区别.本文总结了经病理证实的184例 DCIS的超声表现,并与IDC做比较,现报告如下。 (5.5 12.5)MHz。仰卧位,先用灰阶超声检查乳腺肿物,记录 大小、形态、内部回声、边界、包膜、周边回声、钙化、液化等特 点,及周围乳管的改变等,腋窝淋巴结的大小形态及回声。然 后启动彩色多普勒分析血流情况,观察血流显示情况。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在山西省肿瘤医 院就诊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184例DCIS及伴局灶性浸润 的患者,年龄21 78岁,平均(44 ̄11)岁;随机选择200例IDC 1-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所获得 的相关数据,结果按有详实记载的有效比例报告。 2结 果 患者,患者年龄23 82岁,平均(50 ̄8)岁作对照。 1.2方法:使用ESAOTE mylab 7.0、ESAOTE technos MPX、 184例DCIS患者中147例超声检查发现肿块,其中单发 结节的112例,2枚及2枚以上结节的35例;超声检查未 实用医技杂志2010年1月第17卷第1期Jouma1 of Practical Medical TechniⅡues,Janua玎2010,V01.17,N0.1 -45・ 发现结节的37例,其中仅表现乳管扩张的11例,仅表现为乳 腺导管结构紊乱的26例。结节距乳头平均2.3 cm,在0.5~2 cm的占55%;大小O.45 3.5 cm,平均直径1.3 cm;平均纵横 比0.87,其他超声表现见第45页表1。 表1 147例DCIS和200例IDC的超声表现比较(用例数表示) 84例患者可见腋下肿大淋巴结,大多为靶环状。多发结 节的结节数为2-6枚,35例患者共计51个结节。147例患者 中超声检查94例提示为恶性,占所有184例DCfS患者的 状生长,对组织间隙、淋巴管、血管不同程度浸润。IDC很少仅 表现为乳腺局部结构不良、导管扩张,IDC的超声表现较典 型,占位周同cooper韧带受牵拉,周围组织高回声晕圈,后方 声衰减;而DCIS缺乏以 表现。声晕、后方回声衰减是浸 润性癌的特征性表现,强回声晕及毛刺为乳腺癌的实质向 51.1%。上述病例137例进行钼靶检查,其中82例(60.0%)发 现钙化,94例(68.8%)提示恶性病变。 IDC结节距乳头平均3.8cm,结节大小0.7 crex0 9 cm ̄0.5 周围组织浸润,并伴有不同程度的间质反应。后方回声衰 减为肿瘤问质的胶原纤维成分增多,排列紊乱造成。另外 DCIS的结节体积较小,与IDC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 DCIS j IDC的结节大多都表现为低回声,并且边界不清、形 态不规则、纵横比增大、结节内沙砾状钙化点、内部可检出血 流旨号。由于除乳头状癌外DCIS肿块都起源于终末导管小 叶单元,终末导管小叶单元是前后纵向生长的H,所以DCIS 和小IDC都是纵横比增大。由于DCIS没有高回声晕、没有衰 cm~15 cmx10 cmx1.9 cn1,平均直径约2.8 cm,平均纵横比 0.91。DCIS和浸润性乳腺癌的超声表现的比较见表1,结节大 小、纵横比的比较较见表2。 表2 DCIS和II)C的结 夫小 及纵横比的比较( ±s) 减、对周围组织牵拉成角不明显,所以超声定性诊断符合率较 IDC低,误诊率高,本组DCIS患者94例超声诊断为恶性,占 51.1%。 本文中有35例DCIS为多发结节,发生率较IDC高, 表1结果分析采用 检验,表2结果分析采用t检验, DCIS与IDC在结节大小、液化、周围高回声带、衰减、乳管扩 DCIS似乎是多灶性病变,分化好的非连续生长,分化差的连 续性生长。但不是多中心性的,多中心性指两者之问由未被肿 张、超声符合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节的纵横比、低 回声、不均质、边界、形态、钙化、血流信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讨 论 瘤累及的5 cm大小腺体分开。DCIS超声表现多种多样,大多 数表现为单发或多发实性结节,部分仅表现为乳腺导管结构 紊乱,这与朱庆莉的研究 结论一致。乳腺导管结构紊乱误诊 乳腺癌是危害妇女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以无痛性乳房 肿块为首发症状,多为无意中发现,外上像限居多,肿块质硬, 形态不规则,活动度差;部分有乳头血性溢液,偶伴红肿疼痛; 为腺病或增生,紊乱的腺体内可伴有点状钙化;当表现为局部 结构较紊乱的数个管状结构时与炎症、乳头状瘤不易鉴别。 DCIS肿物中心腔性坏死可以形成囊实性改变;王怡等 为 腋下转移率约60%m。IDC占乳腺癌的50% 80%,与乳腺癌总 体相比,其预后和治疗效果相似或稍差;DCIS在筛查为乳腺 癌的患者中占10% 30%,DCIS手术范围小,死亡率低_2I。 DCIS是指原发肿瘤局限于乳腺导管内,主要是中小导 导管型DCIS表现为单纯的扩张导管,管壁光整或不光整。管 内透声好或差,有时管内可见低弱团状回声。 DCIS的导管内肿瘤细胞坏死易发生钙化,上述DCIS病 例137例进行钼靶检查,其中82例发现钙化灶。有学者 认 为由于IDC合并有DCIS,所以IDC也会出现微小钙化。二者 管,未侵犯基底膜和周围问质。DCIS有几种形态学表型㈣,粉 刺状癌、乳头状、实性筛状、微乳头状、扁平附壁状、囊性过度 分泌型。所有类型导管原位癌的一个共同病理诊断要点是腔 在钙化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钼靶表现上高分化DCIS常表 现为许多簇状细小颗粒状微钙化灶,这种层状结晶类似沙砾 体,是存在于肿瘤分泌物形成的裂隙内,似珍珠状颗粒。低分 内容物成分。上述结果也表明DCIS伴液化坏死的较IDC多。 不同类型DCIS转化为浸润性癌的概率有差别,大部分并发 不同程度的浸润,局限于乳腺导管内的原位癌发生比例很少, 本研究收集的经病理证实的184例DCIS中仅有12例(6.5%) 化DCIS的钙化灶通常存在于肿瘤的坏死区,x线表现为线 形,通常有分支,或者粗糙颗粒状微钙化灶。与中度分化DCIS 相关的钙化灶既可以是非结晶性小体,也可表现为层状。大约 17%DCIS组织学检查见不到钙化灶 。本组DCIS患者88例 超声检查可见钙化点。有学者 认为钙化形态与病理类型有 病变未发生浸润,其余均有局灶性浸润。 IDC是导管肿瘤有间质浸润,镜下癌细胞呈条索或腺管 ・46・ 实用医技杂志2010年1月第17卷第1期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al TechniⅡues,January 2010,v01.17,N0 关,钙化边缘锐利成角是IDC的特点,钙化边缘圆钝可能是 DCIS的导管扩张。 由上可见,DCIS在超声诊断方面与IDC的超声表现不 3 Juan R,Rosai,Ackerman.外科病理学.回允中,译.北京:北 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 4 Carol R.Diagnostic Ultrasound by Caral Rumack.Mosby Inc, 2o()4. 同,较难定性诊断,误诊病例较多,应进行多角度扫查,从结节 特点、钙化、腺体紊乱等方面综合考虑,以提高对DCIS诊断 水平。 5 朱庆莉,姜玉新,孙强.乳腺癌超声征象与病理组织学类型及 组织学分级的联系.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5.14(9):674— 参考文献 677. 6 王怡.富丽娜.许萍,等.超声诊断乳腺DCIS的价值探讨.中 1 王钟富.现代实用乳房疾病诊疗学.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 社,2000. 国医学影像技术.2007.23(10):1479—1480. 2 付丽,傅西林.乳腺肿瘤病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收稿日期:2009—10—16) 2O08. ・病例报告・ 胸壁脂肪肉瘤超声表现一例 辽宁省阜新市第二人民医院(123000) 葛 新 患者女,34岁。因发现左胸壁逐渐增大肿块,行彩色多普 5 cmx6 cmx6 cm大小,边界不清,与胸大肌粘连严重,钝性切 勒超声检查。查体:左乳腺外上象限一局部隆起,青紫色,触 除瘤体。术后病理诊断:黏液型脂肪肉瘤。 诊肿物5 cmx6 cm大小,表面欠光滑,质不硬,界限不清,无 讨论:脂防肉瘤是脂肪组织的恶性肿瘤,居软组织肉瘤发 触痛。超声所见:左乳腺上方胸壁软组织内可见约3.8 m× 病率的第二位,较常见,好发于大腿、臀部、腋窝深部和腹膜 2.8 emx3.5 till不规则t昆合性同声,轮廓欠规整,与后方肌肉 后。肿瘤无包膜,呈结节状,生长较缓慢 患者年龄较大。声像 组织分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匀,呈低回声,内部彩色血流 冈:肿瘤边缘轮廓较清楚,内部回声呈均匀低回声者,多为黏 稀少,见图1。脉冲多普勒显示动脉血流信号,Vmax=37 cm/s, 液性脂肪肉瘤;呈不规则较强回声者,肿瘤内纤维组织较多。 RI=0.95。超声提示:左侧胸壁软组织肿物。 包绕肌腱、神经生长,发生出血、坏死者,内部回声不均匀,可 见片状、线状或点状强回声。肿瘤后方回声不减弱。肿瘤周边 及肿瘤内可见血流显示,多形性或圆形细胞脂肪肉瘤血流极 为丰富 .此患者为左胸壁无痛、不伴异常感、逐渐增大的肿块, 生长较缓慢。超声诊断敏感性甚高,定位及发现肿瘤较容易, 但特异性较低。诊断胸壁脂肪肉瘤单凭超声有一定困难。本例 肿块与后方肌肉组织分界不清,提示该肿块恶性可能性大,为 明确诊断.需依据组织病理学的检查。超声检查简便、无创、定 位较准确,应作为此病诊断的首选方法,对肿瘤手术方式的选 图1胸壁脂肪肉瘤超声表现 择有指导作用。 手术所见:左腋前胸大肌前缘一瘤体,灰白色,实性,约 (收稿日期:2009—06—2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