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加强棘胸蛙种质资源保护促进水产业健康发展--浅谈芦溪棘胸蛙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发展

加强棘胸蛙种质资源保护促进水产业健康发展--浅谈芦溪棘胸蛙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发展

来源:华佗小知识
加强棘胸蛙种质资源保护促进水产业健康发展--浅谈芦溪棘胸

蛙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发展

黄越敏;李思奎

【摘 要】介绍了芦溪棘胸蛙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总体情况与有利条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棘胸蛙保护健康发展的对策。 【期刊名称】《江西水产科技》 【年(卷),期】2016(000)002 【总页数】2页(P2-3)

【关键词】棘胸蛙;种质资源;保护区;对策 【作 者】黄越敏;李思奎

【作者单位】芦溪县农业局,江西芦溪 337200;芦溪县农业局,江西芦溪 337200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S937

中国的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是指为保护水产种质资源及其生存环境,在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遗传育种价值的水产种质资源的主要生长繁育区域,依法划定并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水域、滩涂及其毗邻的岛礁、陆域。2015年11月,农业部发布第2322号公告正式批准芦溪县建立芦溪棘胸蛙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棘胸蛙(Paa Spinosa David)地方名为石鸡、石蛙,属脊椎动物两栖纲无尾目蛙科(Ranidae)。体大肉多、细腻,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蛙肉中含有蛋白质、氨

基酸、铁、磷和多种维生素,脂肪含量低,被誉为“百蛙之王”。棘胸蛙是农林业中对人类有益的蛙类,是具有高经济价值的物种,同时是维持山区完整生态平衡不可缺少的组成,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江西、安徽等省都将其列入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芦溪棘胸蛙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总面积880hm2,是以保护棘胸蛙资源及其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1.1 自然环境优越

江西芦溪棘胸蛙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位于江西省西部,属罗霄山脉北支武功山区,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3°55′至114°16′,北纬27°25′至27°47′之间。冬无严寒,夏少酷暑,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霜期较短。年平均气温17.2℃,年均降水量为1665.4mm,年均无霜期270d,年均日照时间1500-1600h,年均相对湿度82%,境内崇山峻岭,沟深水凉,溪涧河沟纵横交错,优越的自然环境是棘胸蛙等水产生物生长繁衍的理想场所。 1.2 社会条件便利

芦溪县人口29万,其中农业人口占84%,森林面积约500km2,森林覆盖率达67.34%,人均森林蓄积占有量达10m3,是典型的山区林业县。县域劳动力资源丰富,环境污染少,山清水秀,景色优美。水电资源充足,交通便捷,通讯方便,良好的社会基础设施条件,有利于棘胸蛙保护区的管理。本地居民在长期山区生产生活中,对棘胸蛙的生长习性、驯养繁殖条件极为熟悉,近几年自发地进行了驯养繁殖试验并取得了成功,初步掌握了养殖技术,积累了养殖经验,为棘胸蛙的资源保护奠定了基础。 1.3 管理措施到位

经过芦溪县水产管理部门多年宣传与执法,广大人民群众的水产保护意识大幅增强;近年加大了打击违法行为的力度,不定期地对农贸市场进行检查;县下发《关于加强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的通知》,明确了境内珍贵野生动物的保护措施和责任主

体。县财政和民间前期也投入大量棘胸蛙保护资金,为加强芦溪县棘胸蛙水产种质资源保护提供了有利条件。 2.1 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芦溪棘胸蛙保护区水资源丰富,水利工程的建设和工业生活污水的排入,不仅会破坏造成棘胸蛙水域生态系统改变、环境破碎化,也会威胁到其他水生生物的生存,影响保护区的保护功能发挥。同时,包括棘胸蛙在内的特种水生动物往往经济价值都较高,群众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的法律法规认识不够,利益驱动下仍然存在非法捕杀野生水生保护动物的行为。 2.2 管理体系仍不健全

一是棘胸蛙种质资源保护区存在部门间协调和保护管理措施的实施力度欠缺问题;二是保护区管理人员未能纳入公务员管理,经费得不到完全解决,没有纳入编制的人员不能行使执法权;三是管理人员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具有水产保护管理经验及相应学历的人员少,执法及专业水平较低。 2.3 科技水平制约保护区发展

水产种质资源在广义上包括水生生物的群落、种群、物种、细胞、基因等内容。芦溪保护区的建立是对棘胸蛙种质资源进行保护和研究,应涉及到棘胸蛙的基础遗传学、生物学、生态学等多方面的研究内容。目前保护区总体科技力量相对薄弱,科研能力欠缺,并且在棘胸蛙研究经费的申请和投入上存在较大困难,制约保护区的长远发展。

2.4 经费投入仍不充裕

棘胸蛙种质资源保护区属国家级,由国家财政保障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市、县地方财政投入保护区的资金有限,工作经费主要用于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开展,日常巡护管理经费都较为紧张,棘胸蛙基础性研究的投入力度明显不足。 3.1 完善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

要在资源保护和发展基础上,合理利用优势资源,增强棘胸蛙种质资源保护区自身发展能力:一是勘定保护区边界,合理划分功能区,建立永久界址、标牌、宣传牌等,扩大保护区的影响力;二是制定保护区内核心区、实验区的城镇建设的布局与规模控制目标;三是完善保护区内管理站的供电、供水、通讯基础设施,改善保护区基本工作生活条件,促进保护区与外界信息管理互动;四是加强部门合作,监督保护区内工程建设,防止环境污染与棘胸蛙栖息地破坏,减少人为因素对保护区自然环境的干扰。

3.2 加大执法宣传,注重保护管理

加大对保护区内不法分子的查处打击力度,严厉打击捕捉、贩卖棘胸蛙等野生水生保护动物的不法活动,提高保护区内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同时促进当地群众对保护区管理决策的参与度,依托市县电视台、农业信息网站、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多方位宣传保护水产生物的重要意义,吸引更多的人到自然保护中来,使保护区真正成为融保护、宣传、资源合理利用于一体的生态保护区。 3.3 规范管理人员职业与专业素养

稳定棘胸蛙种质资源保护管理人员队伍,学习省内其他23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先进管理经验,取长补短,将他们的优秀管理理念、先进工作手段融入本地棘胸蛙保护中。加强工作人员培训力度,增强工作人员自身的法律素养与水产专业理论知识。

3.4 多方筹措资金协同致力发展

扩大外界联系与合作,加强与本地棘胸蛙人工养殖基地的沟通,多方筹集资金,争取民间资金与力量参与到保护工作中来。设立棘胸蛙保护研究课题,“以保护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保护”,实现保护区科普、宣教、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长期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