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模拟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6小题,计17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练达(liàn) .B.朗润(yùn) .C.绚丽(xuàn) .D.统筹(chóu) .
邀请(yāo) .缭绕(liáo) .涵养(hán) .惟幕(wéi) .
喷薄(buó) .叮嘱(zhǔ) .别墅(shù) .闲暇(xiá) .
亭台楼阁(gé) .与日具增(jù) .妙手偶得(ǒu) .相得益彰 (zhāng)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2分)
A.哨兵 伟岸 屈曲盘旋 咀嚼回味 B.驰骋 耸立 旁逸斜出 如火如茶 C.雄壮 联想 诸如此类 万赖俱寂 D.傲然 靠拢 力争上游 纵横绝荡
3.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2分) (1)语文老师有点石成金的本领,那些写得________(庸碌 平庸 庸俗)无奇的作
文,经他一改动,便成了一篇生动活泼的佳作。
(2)周老师对同学一贯____________(和风细雨 一团和气 和颜悦色),我们遇到
什么问题都愿意向他请教。
4.经典诗文默写。[在(1)~(7)题中,任选五题;在(8)~(10)题中,任选一题](6
分)
(1)攀条折其荣,____________________。(《庭中有奇树》) (2)__________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其二)] (3)柴门何萧条,____________________。(曹植《梁甫行》) (4)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 (5)__________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6)________________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7)___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8)天接云涛连晓雾,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渔家傲》) (9)___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1
(10)微动涟漪,__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采桑子》) 5.阅读语段,回答后面的问题。(3分)
①光阴是一把神奇而又无情的雕刻刀,在天地之间创造着种种奇迹。②它能把坚冰融化成春水,把幼苗扶持成大树。③当然,它也能把园林变成荒漠,把废墟变成城市。④你珍惜它,它就在你周围长出绿阴,结出沉甸甸的果实,你漠视它,它就化成轻烟,消失得无影无踪。 (1)请提取第①句画线句子的主语部分,写在下面。(1分)
(2)第③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1分)
(3)第④句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1分)
6.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水浒传》中的花和尚鲁智深是一个经典人物,他疾恶如仇,粗中有细,
豁达明理,与他相关的情节有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大闹桃花村、倒拔垂杨柳等。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被调去修铁路,工作条件非常
艰苦,他不幸染上了伤寒病和大叶性肺炎,仍坚持和别人一道去上工,最终晕倒在地。
C.《红岩》的很多素材取自真人真事。小说叙述了前夕,在统治下的重庆,以江姐、许云峰为代表的党员们在渣滓洞、白公馆等人间地狱与敌人斗争的故事。
D.1928年,鲁迅将撰写的十篇回忆性散文结集出版,更名为《朝花夕拾》,其中《五猖会》《琐记》《藤野先生》叙述了他远离故乡之后,到南京、日本的求学经历。
二、综合性学习(7分)
7.学校准备举行以“论手机的利弊”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回
答下面的问题。(7分)
(1)请将“机”字按照正确的笔画顺序,工整、规范地书写在下面的田字格里。(1
分)
2
(2)请给下面的漫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0个字)(2分)
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校就“手机在校使用情况”展开了调查,请仿照示例,根据选项内容设计
一个问题。(2分)
示例:问题:你每天使用手机时间大概多长? A.不超过1小时 B.1~2小时 C.2~3小时 D.3小时以上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手机购物 B.玩游戏 C.刷抖音 D.打电话
(4)辩论环节,甲、乙双方就“初中生带手机上学,该禁止还是不该禁止?”各
抒己见,请你为甲方再补充一条理由。(2分) 甲方观点:我方反对初中生带手机上学。 理由:①手机易分散学生注意力。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观点:我方认为学生可以带手机,应正确引导,不应禁止。
理由:①手机进校园已成为大势所趋,过分禁止,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②学校、家庭若善于引导,可使学生通过手机获得最新的新闻资讯等信息,有利于学生关注现实社会、生活。 三、阅读(共15小题,计46分) [现代文阅读](共9小题,计28分)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8~11题。(11分)
材料一:2020年,世界气象组织发布了一份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报告。报告指出,由于气候变化,全球各地的冰原和冰川发生了减少。2006年至2015年,平
3
均每年全球海平面上升至少3.6毫米。2020年上半年,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达到了三百万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并且还在持续上升。
温室气体浓度过高会引起哪些后果呢?一是会令世界上许多地区的土壤肥力下降,不适合耕作,甚至引起饥荒。二是引起“水循环”变化,如山峰积雪减少,季节性河流径流发生重大改变。三是对人类健康造成影响,包括营养不良、空气污染以及疟疾等热带疾病的传播。四最为严重,会造成海平面上升、海洋酸化、飓风加剧等。
材料二:为应对气候变化,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等庄严的目标承诺。我国要实现“碳中和”,一方面需要实现温室气体的深度减排,一方面需要采取植树造林、增加碳汇等方式抵消剩余排放量。这两个方面,【甲】____________是关键,尤其是要【乙】____________。 材料三:
我国当前温室气体年排放量占比
我国当前温室气体年排放量约为14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农林业吸收碳汇每年约增加8亿吨至10亿吨,仅相当于排放量的7%左右。未来,随着新增林地面积潜力减少,主要依靠加强林地管理增加森林蓄积量。
材料四:库布其沙漠总面积1.86万平方千米,曾以“无路无电无水无通讯无医疗”的恶劣条件被外界称作“死亡之海”。就在这片“死亡之海”,经过33年的生态修复,治理沙漠6 000多平方千米,绿化率由之前的3%上升为53%,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库布其沙漠拥有全国I类太阳能资源,太阳辐射强度高,日照时间长,年均日照时数超过3 180小时,发展光伏发电条件得天独厚。据专家测算,吉瓦级光伏治沙基地能够治理超过10万亩沙漠,年发电25.5亿度,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4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16.1万吨、二氧化硫约3.9万吨、氮氧化物约1.9万吨、粉尘约34.7万吨。
4
一方面是植树种草,治理土地退化,持续推动“森林増汇”;一方面是“光伏治沙减排”,发电制氢,发展低碳能源,持续推动“新能源减排”。库布其的这种双向碳中和新模式集治沙、护河、兴业、扶贫等于一体,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实写照。
材料五:生活中常用物品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有多少?据测算,一辆每年在城市里行程达到2万千米的大排量汽车排放二氧化碳2 000千克;电脑使用一年平均间接排放二氧化碳10.5千克;卤素灯泡使用一年平均间接排放二氧化碳10.8千克;洗衣机使用一年平均间接排放二氧化碳7.75千克。 8.依据材料一,完成下面的表格。(3分)
材料信息 冰原、冰川减少;海平面上升 ②______ ③______ 得出的结论 ①____________ 温室气体减排刻不容缓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依据材料三中的信息,在材料二【甲】【乙】两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内容。(2
分)
10.材料四中使用了大量数据,简要说明其作用。(3分)
11.依据材料五,解说践行低碳生活的一种做法,并为此拟写一条标语。(3分)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2~16题。(17分)
爹娘树 张金刚
①我的老家在一个山坳里,树木连绵遍野。那里的树与村里的人一样,绵
5
延了不知多少代,但与我相伴的那些树,令我永远牵念。其中一些树贴上了“老张家”的标签,是属于父母的,我亲切地唤作“爹娘树”。
②“爹娘树”品类不一,凡土生土长的树种都有些,大大小小有百余棵,遍布我家田间地头、屋前屋后。它们有分田地时带的,有老家院儿里祖传的,还有父母亲手培植的。父母把它们视若儿女,精心呵护并时常念叨:“说不定哪天就能沾上它们的光!”
③父亲个头不高,但身形灵活。过去,每年冬季,他都会腰别镰刀,噌噌爬上树干,修理那些疯长的枝丫。经过父亲的精心护理后,钻天杨开始“钻天”,洋槐树不再乖张,一株株如刚理过发的小伙儿般精神、帅气。父亲一边砍枝一边逗我:“小子呀,你也像这树一样,不修理就成不了材!”我叉腰抬头朝树上喊:“那你下来修理我呀!”说完,我俩都笑了。
④冬去春来,修剪过的树木冒出新芽,父亲又会剪些杨树枝,扦插在自家河埂上、沟渠边、农田里。他说:“每年栽一些,以后又是一片树林!”还真是这样,如今几十年过去,我老家的那几片杨树林已郁郁葱葱。
⑤记得哥哥结婚那年,父亲伐了几株高大的杨树和槐树,请了村里盖房的把式、最好的木匠,在山脚下盖起了5间土木新房,让哥哥风风光光将媳妇娶进了家。那些父亲一手培育成材的树木,即使不再撒下阴凉,也换了种方式继续帮着老张家遮风挡雨、开枝散叶。 ⑥那年我考上师范,收到录取通知书那天,父亲高兴地放了一挂鞭,对着老房山墙外的两株老洋槐念念有词:“老洋槐啊,孩子的学费就靠你了!”说完,摩拳擦掌地砍起树来。靠着卖树木赚取的1 000多元,父亲送我走出了大山,我得以进城求学。
⑦母亲虽然瘦弱,却能勤劳持家。母亲总会千方百计地从田野沟谷寻得各种果树苗,有柿树苗、枣树苗、核桃树苗、苹果树苗、石榴树苗……移栽在我家房前屋后和田间地头,费尽心思地侍弄、修剪和嫁接这些果木树。
⑧老房墙角处,有一棵李子树,可心的是竟然还有两枝大黄杏。盛夏,黄杏先熟。我对着黄澄澄的大黄杏,直流口水,“娘呀,这些大黄杏深得我心!”摘下杏来咬一口,酸甜可口,“太解馋了!”母亲喜滋滋地看着我吃,眼中充满了慈爱,说:“小时候带你走亲戚,你吃了人家一瓢大黄杏。我怕你嘴馋,就嫁接了两枝,好几次才成活呢。”我吃着黄杏,想着家里的那些果树,说:“这么多果
6
树,得结多少果子啊,我们也吃不完呀!”母亲说:“吃不完的果子,你爹去集上卖,卖了钱也能贴补家用……”如今,那些树还在,一年年牵动着我回家的脚步。
⑨有一年秋天,我回家帮母亲摘柿子。当年的小树已高大挺拔,硕果满枝。在家的那些天,母亲略显神秘地领我走了几道谷、几块地,让我认认家里的果木树。在母亲的指引下,我知道了村北有三棵核桃树、五棵枣树,村东有两棵杏树、四棵花椒树,村南有两棵柿树、一棵山楂树,老屋附近还有四棵桃树、一棵李子树;也知道了这些果树参差的树龄、挂果的先后以及管理方法、收获时令。
⑩母亲坐在院里的苹果树下喘着气,说:“哪年我都会栽些树。如果真有一天我干不动了,或是不在了,你们照样能吃到应时的果子,摘了送人、卖钱都成。即便顾不上摘,也是个念想不是?”我连连说“是”。母亲满意地笑了,起身做饭,我却坐在原地,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只是默默地将那些树又一棵一棵地种在了心田里。
11一日,父亲打电话说,村里修路要占地,要砍掉一片杨树林。他虽不舍,○
却识得大体。几日后,他招呼我回家,将得的4万元补偿款给我,说:“这些钱你帮我收着,等哪天我们有个大事小情,或者突然走了,就用这些吧。菜园地里还有两棵老香椿树,到时砍了给我俩做寿材,够用,挺好……”
12时光如梭,“爹娘树”年岁日长,明年将继续发新叶、结新果,可爹娘却○
会一直枯萎下去,终将滑向生命的冬季,不再回春。
13恍惚间,我已然站成了一棵树,与妻女、哥嫂一起成了“爹娘的树”○,融在了山坳的密林之中……(有删改)
12.选文第②段画线处,写父母念叨“说不定哪天就能沾上它们的光”,阅读选
文第③~⑧段,概括出“沾光”的几件事。(2分)
13.按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
(1)钻天杨开始“钻天”,洋槐树不再乖张,一株株如刚理过发的小伙儿般精神、
帅气。(从修辞角度赏析)(2分)
(2)只是默默地将那些树又一棵一棵地种在了心田里。(赏析加点字的表达效果)(2.
分)
7
14.概括选文中父母的性格特点。(3分)
15.分析选文结尾段的作用。(4分)
16.选文标题有什么含义?(4分)
[古诗文阅读](共6小题,计18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题。(13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龙井有辨才①大师,以书邀余入山。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②,则曰:“以不时至,去矣。”
是夕,天宇开霁③,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④,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秦观《龙井题名记》)
【注释】 ①辨才:法名元静,与下文的参寥都是苏轼的朋友。②篮舆(yú):竹轿。③霁:雨过天晴。④雷峰:即雷峰塔,位于西湖风景区南岸夕照山上。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月色入户____________ .
8
(2)但少闲人____________ .(3)以书邀余____________ .(4)谒辨才于朝音堂____________ .
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濯足于惠因涧 尝射于家圃 ..B.得支径上风篁岭 横柯上蔽 ..C.殆非人间之境 何陋之有 ..D.明日乃还 家祭无忘告乃翁 ..1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3分)
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
20.【甲】、【乙】两文都写了月夜之景,但写景观察的角度不同,请作具体分析。
(4分)
(四)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5分)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①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释】①西湖:指颍州(今安徽阜阳)西湖。
21.词的上片第一句在整首词中的作用是什么?上片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2分)
9
22.词的下片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描写西湖春色?抒发了词人的什么感情?
(3分)
四、写作(5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幸福充盈的人生是值得回味的,每个人都有不同于他人的经历,都有难以忘怀的记忆,都有常驻心间的“味道”。食物有味道,田野有味道,四季有味道,家乡有味道,青春有味道,亲情有味道,生活有味道……
请以《________的味道》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将作文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⑤不少于600字。
10
答案
一、1.C 点拨:A.“薄”读作bó;B.“润”读作rùn,“具”应写作“俱”;
D.“惟”应写作“帷”。
2.A 点拨:B.“茶”应写作“荼”;C.“赖”应写作“籁”;D.“绝”应写作
“决”。
3.(1)平庸 (2)和颜悦色
4.(1)将以遗所思 (2)岂不罹凝寒 (3)狐兔翔我宇
(4)悠然见南山 (5)感时花溅泪 (6)黑云压城城欲摧 (7)折戟沉沙铁未销 (8)星河欲转千帆舞 (9)无可奈何花落去 (10)惊起沙禽掠岸飞 5.(1)光阴
(2)当然,它也能把园林变成荒漠,把城市变成废墟。
(3)将“果实”后的逗号改为分号。(或将“你漠视它”前的逗号改为分号) 6.D 点拨:应该是《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叙述了他远离故乡之后,
到南京、日本的求学经历。
二、7.(1)
(2)示例:低头族的未来(或:请抬起你高贵的头颅) (3)示例:你一般用手机做哪些事?
(4)示例:手机作为时尚消费品的一种,经常更新换代,容易在学生中间引发攀比之风。
三、(一)8.①全球正在变暖
②温室气体浓度已达三百万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而且还在持续上升 ③温室气体浓度过高,引起的后果极为严重 9.【甲】实现温室气体深度减排
【乙】减少能源相关排放量(发展绿色能源)
10.以数据说明库布其沙漠治理难度大,突出了治理成果显著;表明发展光伏发
电条件得天独厚,建设光伏治沙基地大有可为。
11.示例:因为汽车的年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较高,所以我们应该尽量使用步行等
11
绿色出行方式,或使用清洁能源汽车。
标语示例:出门就开车,耗能有污染;出门多步行,健身又环保。 (二)12.伐树盖房;赚取学费;提供食物;贴补家用。
13.(1)这一句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木经父亲修
剪后长势良好的样子,表现了父亲勤劳能干的特点。
(2)“种”字生动形象地写出“我”被母亲对儿女的眷恋和期望感动,把母亲的期望和自己对父母的爱深深记在心里的心理活动,也表现出母亲对孩子的爱在“我”这里得到承续。
14.勤劳能干;慈爱,有教育智慧;深明大义,支持子女求学;深爱、眷恋儿女;
识大体,顾大局。
15.内容上,写出父母的精神品质对“我”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我”对故乡、父
母的依恋之情,升华文章主旨;结构上,照应文章标题和开头,首尾圆合,完整严谨。
16.①通过分田地、祖传、培植等途径,老家属于父母的一些树;②指父母的精
神品质及“我”对父母的感恩之情;③表达了“我”对故乡、父母的依恋和要承续父母精神品质的情感。
(三)17.(1)门 (2)只是 (3)书信 (4)拜见,拜访
18.A 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的辨析能力。A.介词,在
/介词,在。B.方位名词用作动词,爬上/为位名词作状语,在上面。C.结构助词,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D.副词,便/代词,你的,你们的。 19.(我们)在龙井亭休息,斟起泉水,(背)靠着山石便喝了起来。
20.【甲】文从视觉角度写出月色空明(空灵澄澈),疏影摇曳的美妙境界。【乙】
文从听觉角度写出夜晚环境的幽静(幽寂)。
【乙参考译文】元丰二年,中秋节后的第二天,我从吴兴去杭州,(然后)再向东赶回会稽。龙井(这个地方)有位辨才大师,用书信的方式邀请我到(龙井)山中去。等到出了城,太阳已经西沉,(我)取水道航行到普宁,碰到了道人参寥,问(他)龙井是否有可供遣使、雇佣的竹轿,(参寥)说:“(你)来得不是时候,(轿子)已经离开了。”
这天晚上,雨后的天空格外晴朗,树林间月光很明亮,(甚至连)头发都能数清。于是(我)离开船,跟着参寥拄着拐杖沿着湖边慢走。(我们)过了雷峰
12
塔,渡过南屏一带,赤脚涉过惠因涧,进入灵石坞,发现一条小路,(就沿着它)爬到了风篁岭,在龙井亭休息,斟起泉水,(背)靠着山石便喝了起来。从普宁到龙井亭总共经过了十五座佛寺,都十分寂静,听不到人的声音。路边的屋舍,灯火若隐若现,草木长得葱葱郁郁,水流得很急,发出悲怆的声响,这大概不是人间有的地方。(我们继续)前行,(到了)二更天,才到寿圣院,在朝音堂拜见辨才大师,第二天便回去了。
(四)21.上片第一句总摄全篇,点明题意,直抒赞美之情。上片从视觉和听觉两方
面描写了蜿蜒曲折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堤、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描绘了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
22.动静结合或以动衬静的手法。下片第一、二句把无风的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
琉璃,更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了“静”;第三、四句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动”,而西湖因此愈显其幽静。动静相衬、动静结合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抒发了词人流连山水的愉快心情。 四、23.略。
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