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
一、单选题(共 17 道试题,共 34 分。)
V
1. 学过高等数学后有利于初等数学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属于( )。
A. 顺向正迁移 B. 逆向正迁移 C. 顺向负迁移 D. 逆向负迁移 满分:2 分
2. 不属于严重程度上由低到高几类心理健康问题范畴的是( )。
A. 心理困扰 B. 心理障碍 C. 心理疾病 D. 心理异常 满分:2 分
3. 加涅提出了( )模式。
A. 积累学习 B. 发现学习 C. 观察学习 D. 接受学习 满分:2 分
4. 有些学生虽然知道道德规范,也愿意遵守,但却受个人欲望的支配,不能抗拒诱惑因素,结果干出了违反道
A. 缺乏正确的道德认识
_
B. 缺乏良好的情感 C. 道德意志薄弱
D. 没有掌握正确的道德行为方式 满分:2 分
5. 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而进行划分,迁移可分为( )。
A. 正迁移和负迁移 B. 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C. 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D. 同化性迁移、顺应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满分:2 分
6. 学生刚学英语时,对26个字母的记忆两头容易中间难,这种现象的解释是( )。
A. 痕迹消退说 B. 动机说 C. 同化说
D. 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 满分:2 分
7. 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 )。
A. 陶行知 B. 蔡元培 C. 潘菽 D. 廖世承 满分:2 分
_
8.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 )。
A. 构造一种完形 B. 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C. 形成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 D. 对环境条件的认知 满分:2 分
9. 关于考试焦虑症的处理,以下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
A. 考试焦虑症必要时可以心理治疗配合抗焦虑的药物来处理 B. 学业压力和考试焦虑会形成恶性循环,令考试焦虑症越来越严重
C. 考试焦虑症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学生内部的压力,所以只要处理好学生的心态和观念就可以了 D. 系统脱敏法是治疗考试焦虑症的方法之一 满分:2 分
10. ( )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
A. 认知过程 B. 问题解决 C. 自我意识 D. 行动过程 满分:2 分
11. 提出情绪辅导方法的心理学家是( )。
A. 斯金纳 B. 巴甫洛夫 C. 艾里斯
_
D. 雅各布松 满分:2 分
12.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 )编著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 斯金纳 B. 布鲁纳 C. 华生 D. 桑代克 满分:2 分
13. 一个集体中多数的道德情感可以形成道德气氛,成为一种心理环境,对生活在其中的人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A. 选择功能 B. 鉴别功能 C. 动力功能 D. 陶冶功能 满分:2 分
14. 下列属于资源管理策略的是( )。
A. 计划策略 B. 监视策略
C. 社会资源利用策略 D. 调节策略 满分:2 分
15. 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小红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则她的认知方式是( )。
A. 场依存性
_
B. 发散型 C. 冲动性 D. 沉思型 满分:2 分
16. 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 )。
A. 积极的社会功能 B. 应有的责任能力 C. 应有的责任义务感 D. 道德精神面貌 满分:2 分
17. 研究表明,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表现为( )。
A. 时快时慢 B. 不快不慢 C. 先慢后快 D. 先快后慢 满分:2 分
二、多选题(共 17 道试题,共 34 分。) V 1. 示范法由于范例的不同有( )。 A. 辅导教师的示范 B. 角色的示范
_
C. 他人提供的示范 D. 电视、录像的示范 E. 有关读物的示范 满分:2 分
2. 学习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描述( )。
A. 学习策略是学习方法或技能 B. 学习策略是学习的调节和控制技能 C. 学习策略是内隐的学习规则系统
D. 学习策略是学习方法和学习的调节控制的统一体 E. 学习策略是元认知 满分:2 分
3. 影响个体从众的因素主要有( )。
A. 群体个数
B. 群体凝聚力和群体吸引力 C. 成员在群体中的地位 D. 人的心理特点 E. 群体的性别比例 满分:2 分
4. 教学媒体包括( )。
A. 投影 B. 录像 C. 计算机
_
D. 黑板 E. 图片
满分:2 分
5.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涉及( )
A. 敬业精神 B. 职业素养 C. 专业知识 D. 专业技能 E. 教学风格 满分:2 分
6. 进行专门训练的关键程序有( )。
A. 每天进行回顾 B. 有意义地呈现新材料 C. 有效地指导课堂作业 D. 布置家庭作业 E. 每周、每月都进行回顾 满分:2 分
7. 构成品德心理结构的基本成分是( )。
A. 知 B. 情 C. 意 D. 行
_
E. 态度
满分:2 分
8. 在理解与把握心理健康标准时,主要应该考虑到哪些方面:( )
A. 判断一个人心理健康状况应兼顾个体内部协调与对外良好适应两个方面 B. 心理健康概念具有相对性
C. 心理健康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过程
D. 心理健康与否,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个社会评价问题 满分:2 分
9. 结构化指教材内容的各构成要素具有科学的、合理的逻辑联系,能体现事物各种内在关系如( )。
A. 上下关系 B. 平行关系 C. 并列关系 D. 网络关系 E. 交叉关系 满分:2 分
10. 元认知知识包括( )。
A. 对个人作为学习者的认识 B. 对任务的认识
C. 对有关学习策略的认识 D. 对学习策略使用方面的认识 E. 对教师的认识 满分:2 分
_
11. 正强化的方法包括( )。
A. 奖学金 B. 对成绩的认可 C. 表扬 D. 改善学习
E. 给予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满分:2 分
12. 大多数心理学家都认为,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成分即( )。
A. 给定的条件 B. 要达到的目标 C. 存在的或障碍 D. 存在的疑点 满分:2 分
13.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 )的作用。
A. 描述 B. 解释 C. 验证 D. 预测 E. 控制
满分:2 分
14.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三种直观方式,即( )。
A. 感性直观
_
B. 实物直观 C. 本质直观 D. 模像直观 E. 言语直观 满分:2 分
15. 为了有效地观察直观对象,必须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这些感知规律包括( )
A. 强度律 B. 活动律 C. 层次律 D. 差异律 E. 组合律 满分:2 分
16. 相似性的大小的主要是由两任务中含有的共同成分决定的。那么,两任务的共同成分可能是( )。
A. 刺激 B. 反应 C. 环境线索 D. 学习目标 E. 态度
满分:2 分
17. 教授心智技能或策略的主要目的是( )。
A. 使学生学会学习 B. 学会解决问题
_
C. 成为一个自主的、自我的有效的学者 D. 获得很多知识 满分:2 分
三、判断题(共 16 道试题,共 32 分。)
V
1. 教师讲解的含糊不清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正相关。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直观是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是学生由不知到知的开端,是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称
作强化。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元认知是关于个人对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知识的能力。
A. 错误 B. 正确
_
满分:2 分
5. 神经性厌食可采用行为疗法、系统脱敏法予以矫正。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对于篇幅短小或者内在联系密切的材料,适于采用分段记忆,对于篇幅较长或者较难、
内在联系不强的材料,适于采用整体识记。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交互式教学模式主要是用来帮助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阅读领会。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形式训练说认为,迁移是有条件的、自觉发生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依从阶段的行为主要受控于外在压力,而不是内在的需要。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_
10. 同化性迁移是指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
的一类事物中去。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1. 对问题的表征包括问题的表面特征和深层特征,其中表面特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2. 分散复习是相对于集中复习而言的,它指每隔一段时间重复学习一次或几次。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3. 指导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讲授法十分类似,由激发、讲演、练习、反馈和迁移等环节构
成。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4. 回避条件作用与逃避条件作用都是正强化的条件作用类型。
A. 错误 B. 正确
_
满分:2 分
15. 学生对于知识的概括存在两种不同的类型,即感性概括和理性概括。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6. 学习动机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