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艺术
当代艺术设计中有效传承与弘扬中华美学精神的路径探索
俞静荷
(华南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广东 广州 5100)
摘 要:对于中华美学精神进行传承和弘扬是艺术设计建立自信的很重要基础,本文首先对于艺术设计传承与弘扬中华美学精神的重要性进行分析,从而对于艺术设计传承与弘扬中华美学精神的路径进行研究。希望通过本文,能够为我国的当代艺术设计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关键词:艺术设计;中华美学精神;传承
一、艺术设计传承与弘扬中华美学精神的重要性
首先,我国的艺术设计所特有的美学传统包括了诗性艺术语言、天人合一精神以及现实社会生活等方面。以造园艺术为例,苏州拙政园中的倚玉轩和玲珑馆以及海棠春坞的名字就很有诗意,很显然对于该园进行建造的人员就是按照诗文的意境俩进行园林的建造,使得诗文艺术与园林景观相互交融,从而获得了更高的艺术设计境界。再比如园林建造中对于梅兰竹菊的运用,除了起到了造景的作用之外,也象征着高雅脱俗,通过植物来代表高贵的品质,在园林设计中也得到了非常生动的体现。到了本世纪,我国的艺术设计获得了重要的变革,建立了正确的艺术设计美学观,实现了对中华美学精神的传承和弘扬,为当代艺术设计实践指明了方向。其次,中华美学精神被称之为自然,西方美学精神被称之为惯例,这也为我国的艺术设计理论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引。例如我国民间非常典型的风筝艺术,不但有着一定的审美价值,同时也承载着重要的文化内涵。风筝设计中多运用我国的传统图案和文字,利用比拟或者象征等方式来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代表着人们对于幸福和平安的心意,有着强烈的民族色彩。除此之外,风筝艺术也与我国的年画和戏曲艺术以及绘画艺术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当代艺术设计必须对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的了解,利用我国所特有的审美方式来对艺术设计发展进行准确的把握,为我国的艺术设计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美学基础。最后,从设计评论的层面上来看,对中华美学精神进行传承和弘扬,有利于正确艺术设计美学评论观念的树立。近些年来,艺术上合计已经成为了一种大众的消费文化,同时也是对于我国意识形态进行输出的一个重要的渠道,很多艺术作品中掺杂着媚俗和恶搞等元素,对于我国的艺术上合计主流审美观形成负面的影响。到了新世界,我国的艺术设计产业需要通过文化自律和创新来进行推动,必须通过对中华美学精神的传承与弘扬来解决艺术设计评论精神衰落的情况。
族精神,在这个过程中只有立足于全球视野,才能够设计出更具我国民族文化个性特征的作品。例如一些进口的汽车在进入到中国后,都需要根据中国人的审美特征和价值理念来进行设计,这样才能够获得我国对该产品的友好度,这一切都是源自于本土化设计。我国的当代艺术设计,应跟上时代的发展,将传统美学的哲学和设计的创新发展和实际需求相结合,为艺术设计实践提供重要的支持。
(二)创造性的将中华传统美学融入到艺术设计中
当代艺术设计实际上是对西方美学的一种承载,所以将其在我国进行设计实践时必然会出现一定的问题,一方面是文化激进,另一方面是文化自贱,虽然我国的现代美学从出现开始就已经偏离了传统美学的轨道,而是直接与西方美学进行了对接,在这个过程中,简单的将中华美学中的一些特点简单的和西方美学中的一些概念进行类比,使得艺术设计无法对我国的传统美学思想进行准确的把握。中国和西方的艺术设计对接并不是单向的,不要轻视东方文明对西方艺术设计的影响。不管是文化的激进还是文化的自贱实际上都是一种缺乏自信的表现。对于中华美学精神进行传承和弘扬,根本目的是摆脱掉西方艺术语境下的不自信,将中华美学精神融入到艺术设计中,明确当代艺术设计的美学原则和精神。
(三)将传统美学与现代美学进行融合
当代艺术设计的需求正在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艺术设计中的素材也更加的丰富,利用中华美学精神来作为艺术设计实践的指引,找准现实流动的脉搏,才能够真正符合当代艺术和顺街的潮流。在艺术设计中,要建立我国传统文化为设计思想的美学自信,建立我国艺术设计美学的文化品格。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有很多还没有被挖掘的内容,特别是对文化内容和符号的传承方面,需要当代艺术设计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对于中华美学精神进行弘扬和传承,是对当代艺术设计实践的重要指引,同样也是当代艺术设计者应有的历史抉择。
二、艺术设计传承与弘扬中华美学精神的路径探究
(一)建立适应时代发展的艺术设计美学内涵
只有从中华美学精神中挖掘有价值的艺术设计美学观念,才能够真正树立具备我国传统美学特色的中华艺术设计美学观念。例如在中国纹样全集当中,就对我国的艺术设计历史进行了梳理,我国的传统纹样设计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涉及到的题材非常广泛,其中包含了器物的彩图由三百多幅,内容包括了织绣、玉器、青铜器和陶瓷等等。民族化是对我国民族传统的重要认同,这是一种价值上的回归,这与本土化的设计策略有着本质的区别。所谓设计的本土化,就是在设计当中传承和创新我国的民
三、结语
传承中华美学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艺术设
计确立美学自信、理论自信的重要保障。重新审视中国艺术设计的发展历史,确立具有中华美学特色的设计史观、美学观和评论观,指导当代艺术设计实践,凝炼中国艺术设计的民族特色与美学特色,是值得当代艺术设计人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重要命题。
参考文献:
[1]权英杰,冀思涛.中华传统美学在平面设计中的体现与影响[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9,40(2):136-137.
作者简介:俞静荷(2000— ),女,汉族,江苏兴化人。主要研究方向:艺术设计、美学。
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