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与兰花
兰花以其独特的形态、优雅的风姿,以及四溢的幽香,从而赢得“天下第一香”、“花中君子”称号,历代不少名人仁士养兰爱兰,留下不少趣事。
《乐府》上说,孔子见山谷之中的兰花,不禁感叹“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于是作了《漪兰妇》。孔于把兰花的品格用到处世上来:“与善人处,如人芝兰之室”。     屈原种兰,佩兰,且以兰自比。他的诗歌《离骚》多次提到兰花,并广为传播,使“兰”成为君子、佳人的代称,从而成为一种文化符号。
陶渊明爱兰,并弃官归故,采菊养兰,并写有咏兰诗:“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消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丛”。       宋代诗人苏轼爱兰,他的咏兰诗别具一格:“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时闻风露香,篷艾深不见”,诗人把兰花比喻成美人,散发清香。      宋代朱熹也写过不少咏兰诗,对兰花极有研究,有诗云:“今花得古名,旖旎香更好”。      元初诗圣郑思肖,画兰名家,画的兰无根无土,以元朝入侵。传世画《春兰图》有诗:“向来俯首问羲皇,汝是何人到此乡。未有画前开鼻孔,满天浮动古馨香”。
名人与花草
历史上,有不少文人墨客钟情花草,各有所爱,寓情于物,借物言志,留下了许多千古名篇。陶渊明爱菊,他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屈原爱兰,他说“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陆游爱梅,他说“零落成泥碱作尘,只有香如故”;白居易爱桃花,他说“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