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aowang
瞭望
共情:心理主题班会“痩身”的秘钥
—-由一次心理主题班会《别让故事只是故事》引发的思考
江苏省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卢崇斌李栋
[摘要]心理主题班会需要教 师去触及学生的内心世界,去发现学 生的真实想法,去感知学生的迫切需 求,“共情”则是一种简化旁枝错节、 直击学生内心的有效方法。它需要教 师创设真实情境,鼓励孩子大胆表 达,倾听尊重,携手家庭,多向共情, 并注重长效关注,移情促行。
[关键词]共情心理辅导主 题班会
一堂思想有深度、情感有温度 的主题班会课,必定是能够关注学生 内心,引发学生共鸣,激发学生思考, 解决集体性班级问题的课堂。心理主 题班会则能从多方位、度地解决 学生共性心理问题。现实生活中,面 对融人新集体、自尊自信、异性交往、 逆反心理、焦虑心理等共性问题时,
班主任更多是说教,或是直接和家长 双向夹击,让孩子“束手就擒”。失当 的心理疏导方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 学生的心理问题,常常适得其反。其 症结就因为班主任在没有做到“己所 不欲、勿施于人”,没有共情意识,更 没有共情行为,最终因为我们的不知 情、不动情、不传情,让学生彻底的站 在教师的对立面。
下面试以一节心理主题班会 为例来谈点想法。
一、创设真实情境,心诚情动,共情以.等为前提,以真诚为 支撑,实践中我们要以真实的情境 作为铺设,要让学生产生情感共 鸣。教师创设的情境要来源于学生 的生活中,要有浓厚的生活性和可 供实践的操作性。教师更需要树立.等的教育观,以.等、真诚的心
态面对班级学生,以民主、和谐的 师生关系去处理班级问题,做一个 性情中人。教师只有把学生看做是 一个有内在情感、外在追求的独特 个体时,表达出自己的真实关心和 充分耐心时,学生才会放下心理戒 备,真实表达自我,教师才能真正 地做到共情,而非“虚情假意”。
班会课上,我直接引用班上娜 娜的青春故事(征得本人同意),以 其求助微信为引子开启活动,很快 便引起学生、家长的关注(邀请部 分家长代表出席)。引用生活片段, 引发学生思考,学生共鸣强烈,因 为这些片段在他们的生活中也一 样遇到过,一样跟父母“斗争”过。 为了让学生完全放下心理防备,我 创设心理实验环节,学生在不断的
(2)参与指点,改进活动
三月份的家委会活动,我们邀 请家长参与课本剧排演,让他们成 为孩子们的评委。在与家委会成员 商量之后,这次的活动便在同学中 选拔主持。最终由五个大男孩主 持。他们告诉我为了写主持稿竟然 工作到晚上九点,足以见到他们对 此次活动的重视。活动当天,报名 的家长们如约而至,孩子们分成\" 个小组上台表演。家长们作为评委 忙着打分。小主持人与记分员紧张 的忙碌着,我们自导自演的课本剧 也在进行着.小组成员们真是八仙 过海各显神通。有的带着公仪休的 帽子,有的还拿出事先做好的栩栩 如生的“鲤鱼”,别看台下坐着自己 的爸爸妈妈。但他们竟不怯场,响 亮的对白,到位的动作,引得台下 的同学们以及“评委们”不时发出 会心的微笑。在评委们“首次亮分” 的时候,台下的同学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最终我们评出“最佳表演组”
以及“最佳表演者”。有家委会成员 颁发奖状,并适时点评,气氛达到 了高潮。
(3)参与拓展,丰富主题在一诺妈提出“圣诞活动”这 个主题之后,又有妈妈提出元旦活 动计划。但元旦我们另有迎新年观 看星小活动,且考试在即,会让孩 子分心,于是我当机立断,联系了 宝爸宝妈,要求他们还是选择庆祝 圣诞节活动。接下来,家委会成员 都投人到了积极的准备之中,购买 圣诞节的服装、帽子、礼品、装饰 品、猜谜游戏等。当然,我这个班主 任也不能做甩手掌柜,我在财政部 长核算出费用之后收取钱款,发动 学生准备节目。我们的孩子积极响 应,踊跃参与,连我们的邵嘉轩都 报名要展示他的航模作品。猝不及 防的是家委会推荐我担任主持人, 不过这应该是小k&。节目按部就班,圣诞老爷爷给孩子们送上礼 物,掀起了圣诞活动的一■个小小高 潮,教室里不时发出阵阵笑声,孩 子们沉浸在欢乐之中。家长们望着 台上表演的孩子,眼里是无尽的喜 悦。活动顺利结束,我想今年的圣 诞庆祝活动一定在孩子们的心中 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 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 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 性,那么学校的教育和教学过程就 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通 过现在学校班级家委会的建立,多 种渠道的交流沟通,家校教育更为 顺畅。我们家长的教育观念也在不 断更新,从一开始对孩子的不闻不 问,到现在的倾情付出。从一开始 抱怨事务的麻烦到现在愿意尽心 竭力地奔波,改变还是挺大的呢! 让我们师生都能转变观念,付诸行 动,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9l|H
瞭望 j Liaowang
讨论中忘却了顾虑,打开了心扉, 真实想法脱口而出。此时,我们只 :做一件事,那就是和孩子们在一
起,想他们所想,说他们所说。当师
生关切和理解的都是同一个情境,
面对的也都是同一种心理状态时, 教师真爱学生,学生信赖教师,就
更容易表达彼此的真实想法,为接
下来的心理疏导奠定更加真实有 效的情感基础。
二、 鼓励大胆表达,倾听尊准确共情
师生共情的重要前提是尊重,
就是要尊重学生生活实际,尊重学
生年龄特点,尊重学生生命体验。
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的表达自己 的想法,从倾诉开始,唤醒并鼓励
他们敞开自己的内心世界。学生倾
诉时,善于倾听比说教更重要,倾
听时不带偏见,不作任何价值判 断,甚至是学生表达了过激的言行
时也要给与理解和尊重。在真实情
境中大胆表达是学生心理开放的
开始,如果教师和家长可以在倾听 中予以尊重,就可以顺利走进学生
的内心世界。在心理活动实践中,
学生表达的信息越多越真实,师生
共情的定位就越准确,也就越能在 孩子心尖上共舞。“打开青春心结”环节中,孩子
们就青春烦恼敞开心扉,大胆表
达。鼓励孩子们表达自己的真实想 法的同时,我们教师和家长也要敞 开自己的心扉,表达自己在逆反时 期的切身感受,这样极大程度上提
升学生的表达欲望,初步实现“倾
诉不设防,倾听不迷茫”的共情效果。压轴环节----“对青春说出爱”,让孩子们写给父母和教师最 想说的话。孩子们竞相讲述自己对 家长和教师的种种想法,有对爸妈 武断态度不满的,对教师要尊重学 生,包容学生个性行为的,也有诚
恳向爸妈、教师致歉的。无论是合
理的要求还是无理的宣泄,这些想 法都真实的反映学生内心世界,我 们都要耐心的倾听,在碰撞交流中 共融,给爸妈和老师提供真诚的建
议,为孩子们营造更和谐更优质的 成长环境。三、 强化家校共建,借力融多向共情
邏92
有效的共情应该是教师和学 生、家长和学生、教师和家长等具
有关联性主体间的双向互动的心 理过程。如果只有教师的共情,没 有学生的共情,往往只是教师的自 我感动,而学生却无动于衷;反之,
只是要求学生去共情,就更是收效 甚微。心理主题班会:要教师、学 生和家长的多向共情,这个过程是
心灵上的沟通、灵魂间的交融、个 体, 间的对话、
生命体的碰撞。活动 中教师和家长既是倾听者、倾诉 者,也应是情境的组织者、参与者, 引领学生也共情到我们的内心世 界中,教师、家长、学生的多向共情 才能产生更好的效果。
课上,我特别邀请五位逆反心 理比较强烈的学生的父母,请他们 也放下自己的姿态,以孩子朋友的 身份一起参加活动,课上真诚的倾
听孩子们的心声,走进孩子心里去 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在课上,五位 家长静静的倾听孩子们的言论和心 声,感受孩子在青春期的喜怒哀乐。
各位家长遵守诺言,在孩子比较出 格的言论上,也没有反驳孩子,并且 还感谢所有孩子对他们敞开心扉, 多向共情在这个场景中得以实现。 活动中,我们始终和学生在一■起,去
设问和解答,教师的共情,让学生在 班会中释放了情绪,获得了方法;家 长的共情,让孩子在班会中表达了 心迹,提升了认知;学生的共情,让 教师和家长懂得了理解,学会了尊
重。特别是“妈妈心语正能量”环节, 妈妈心语真挚感人,孩子们听得人 心动情,现场父母热泪盈眶,此刻多 向共情的目的水到渠成。四、注重长效关注,移情促行, CD共情”可夫和皮尔斯曾建构了一 个区分调查表,用来确定咨询者“共
情”反应的5个等级,其中水肀5定 义为理解、指导和行动都有。“咨询 者对求助者做出了情感反应,指出 对方的不足,并提供了行动措施。” 对于学生未曾意识到的错误价值观
或是不当的认知以及表达,教师在 积极关注后,指出完全理解学生这 种观念或做法并进行情感反映后,
还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指出可以 ,
替代的做法或想法,让学生学会反思对错,而后再持续给予学生可实
施的措施或步骤。要在心诚情动、倾 听尊重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进行 引导,促使他们的认知、态度、情感 产生内化,从而对自己的行为作出 评价、选择和调整,最终学会解决自 己的困惑和烦恼。
在心理主题班会课上,教师的 共情要在理解和尊重基础上,做出 指导性意见和可供实施的行动方 案。我在主持逆反心理班会时,不仅 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更注重引导 学生在真实表达基础上的自我剖 析,去思考克服逆反心理的方法。比 如,“我为娜娜换台词”环节,让学生 在为娜娜写剧本时,引发自己青春 期逆反心理的思考,移情于己,逐渐 产生共情,做出内化调整。在与父母 真情对话中,很多孩子表达了自己 的真实想法和对父母的真挚情感。 在这一刻,他们学会了感恩父母,理 解父母。最后,“心心相印书”环节, 让学生课后自己汇总课上的想法, 形成一份给自己、家长和教师的建 议书。让共情的结果加以巩固和落 实,延展了班会课课后的育人功能。
主题班会要以班级学生为中 心,要紧紧围绕学生和班级近期出 现的状况来展开相应的活动。而心 理主题的班会更:要去触及学生 的内心世界,去发现学生的真实想 法,去感知学生的迫切:求,那么 “共情”就是一种简化旁枝错节、直 击学生内心的有效方法。我们如果 能在心理主题班会中发挥“共情” 之用,熟稔“共情”之技,真实准确、 多向高级的去共情,必然可以让心 理主题班会课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1]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写.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一心 理咨询师[M].北京:民族出版社出 版,2005.
[2] 吴增强.现代学校心理辅导 [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 社,1998.
[3] 李镇西.做最好的班主[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3.
[4] 郑学志.初中主题班会设计 技巧与优秀案例[M].北京:中国轻 工业出版社,2014. |
重力编 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