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师说》同步检测
班级 姓名 得分
1. 以下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
A. 槁暴 (p ù)
靛青( dìng) 舆马 (y ú) .輮使之然
. (r óu)
.
.
B. 蛟龙 (ji āo)
跬步 (ku ǐ)
骐骥 (j ì)
帮凶 (zh ǎo) .
.
.
.
C. 镂金弩马 (n ú)
生非异 (sh ēng) 洞窟 (xu é) . (l óu)
.
.
.
D. 跂而望. (q ì)
持之以恒 (q ì) 二螯 ( áo)
参省 乎己 (x ǐng)
.
.
.
2. 以下句中加点的词语解说正确的一项为
( 哪一项
A. 輮使之然也 ( 曲折 )
其曲中 规( 符合 )
砺( 磨刀石 )
. .
.
B. 假舟楫. ( 借助、利用 ) 声非加疾 ( 疾病 )
劝学 (鼓舞,鼓舞 ) .
.
C. 绝江河(渡) 驽马十驾(劣马)
生非异也 ( 通“性”,资质、天赋 ) . ..
.
D. 金石可镂 ( 雕琢 ) 圣心备 焉( 准备 )
.风雨兴 焉( 盛行 )
.
.
3. 选出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①吾妻之美 我者
②非能水 也 ③晋军 函陵
.
. .
④填然鼓 之
⑤树 之以桑 ⑥既来之,则安 之
.
. . ⑦君子博学而日 参省乎已
⑧登泰山而小 天下 ⑨远人不服而不可以来 也
.
. .
A. ①⑧ /②③④⑤ /⑦/ ⑥⑨ B. ①② /③④⑤ /⑦⑧ /⑥⑨
C. ①③/②④⑤ /⑥⑧/⑦⑨
D.
①⑧/②③④ /⑤⑥⑦ /⑨
4. 以下选项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君子博学 而日参省乎己 B.
故不积跬步 ,无以致千里
..
..
C.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望 者,专心躁也
..D.
蚯无帮凶 之利,筋骨之强
..
5. 找出与 “蚯无帮凶之利, 筋骨之强” 的句式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不拘于时
B.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D.
句读之不知
6. 以下句子中加点介词 “于” 的意义, 用法同样的一组是:
( ①青取于 蓝,而青于蓝
②善假于 物也
③于 其身也
. . .
④不拘于时,学于.余 ⑤师不用贤于.弟子
⑥冉有、季路见于.孔子
A. ①④⑤
B.
①②③
C.
③⑤⑥
D.
②④⑥
7. 以下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 A. 金就砺则利
B.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C. 輮认为轮
D.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8. 选出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
( A. 假舟楫者,非能水B. 也,而绝江河。
君子博学而日 参省乎己。
.
.
C. 积水成渊,蛟龙生上食埃土,下 焉。 D.
. . 饮黄泉。 .
9. 以下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郯子 (t án)
苌弘 (ch āng)
老聃 (d ān)
.六艺经. 传 (chu án) 贻(y í)
B.
句读. (d òu)
.
.
.
)
)
)
)
)
)
)
)
)
C. 阿 (y ú) 授之 (sh òu)
. .
10. 以下句子停 不正确的一 是 A. 道之不 也 / 久矣
蟠(p ān) .
D.或不 焉(f ǒu)
.
媚 (ch ǎn) .
嗟乎 (ji ē) .
(
)
B.
D.
其 道也 / 固先乎吾 吾进而 / 之
C. 夫 / 庸知 / 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11. 以下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 是 A. 有槁暴,不复挺者 C. 者,所以 道受 解惑也
(
)
B.
D.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巫医 百工之人,君子不
12. 与“ 者,所以 道受 解惑也” 句式同样的一 是 (
)
A. 贤人无常
B.
余嘉其能行古道
C. 道之所在, 之所在也
D.
欲人之无惑也 矣
13. 以下加点 的含 与 在的用法剖析正确的一 是
①古之学者 必有 。
② 者,所以 道授 解惑也
..
..
③今之大家 ,其下贤人也亦 矣。
④小学 而大 ,吾未 其明也
.. ⑤弟子不用 不如 , 不用 于弟子
.. ⑥年十七,好古文
..
..
A. 全不同样 B. ②③⑤和 在的用法同样
C. 全都同样
D.
①③⑥和 在的用法同样
14. 以下加点 含 同样的一 是
A. 道之不 也久矣 六 皆通 之
B. 道之所存, 之所存也 贤人无常
.
. .
. C. 吾从 而 之 乃大惊, 所从 来D.
其 道 也亦先乎吾 余嘉其能行古道
.
. 15. 以下各句中的虚 意 和用法同样的一 是
. . A. 欲人之 无惑也 矣
道之 所存, 之所存也
.
. B. 于其身也, .耻 焉 三人行,
.必有我 C. 不拘于 ,学于.余不拘于 ,学于余
.
D. 其皆出于此乎
庸知其 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
.
.
16. 以下各句文学常 的表述,
不正确的一 是
A. 愈,字退之,唐朝河南河阳(今河南孟 )人,有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 的倡 者。因 昌黎( 河北
省昌黎 ) 氏是望族,所此后代称 愈 昌黎,后代又称他 文公。
B. 愈和柳宗元一同倡 了古文运 。古文运 , 是以复古 名的文 改革运 ,主 学 先秦、两 “言之有物” 、
“言 新”的 秀散文, 决摒弃只 形式不重内容 而不 的文 。
C. 愈的散文, 材宽泛,内容深刻,形式多 , 言 朴,气 雄伟,因今后代尊他 唐宋家( 愈、柳宗元、
范仲淹、 、 拭、 、曾巩、王安石)之首。
D. “ ”是一种 文的文体,能够先叙后 ,也可 叙 。像《捕蛇者 》
《 》都属“ ”
一 文体。“ ”,古 述和解 ,因此 文体,都可按“解 ⋯⋯的道理”来理解。
》意思是解 对于“从 ”的道理。
)
)
)
)
《
((
(
(
段一,回答 。
吾 日而思矣,不如 臾之所学也;吾 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 也。登高而招,臂非加 也,而 者 ; 而呼,声非加疾也,而 者彰。假 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 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土成山, 雨 焉; 水成渊,蛟 生焉; 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 焉。故不 跬步,无以致千里;不 小流,无以成江海。 一 ,不可以十步; 十 ,功在不舍。 而舍之,朽木不折; 而不舍,金石可 。蚓无帮凶之利,筋骨之 ,上食埃土,下 黄泉,专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 之穴无可寄望者,专心躁也。
17. 以下句中加点的 的解 的一 是
(
利: ⋯⋯有益
无以:没实用来⋯⋯的( 法) 水:游水,游泳
.也
)
A. 假 者,非利.足也 B. 不 小流,无以 ..
C. 假舟楫者,非能水
成江海。 . 也
D. 上食埃土,下 黄泉,专心一 一: 一
18. 以下句中加点的虚 意 和用法同样的一 是
(
)
A.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 .物也 B. 假舟楫者 ,非能水也
.
C. 知明而 行无 矣
. D. 土成山, 雨 焉 .
青,取之于 ,而青于 .
有槁暴,不复挺者 .,輮使之然也
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 焉
水成渊,蛟 生焉 .
19. 以下表达不切合文意的一 是
(
)
A. 在第二段中,作者用了十个比 学 要逐渐 累,要 持不懈,要 心致志。 B. 人 掌握知 、培育道德的 程,也是一个逐渐 累、逐渐 展的 程。 C. 木与金石对比, 明“不折”与“可 ”的关 在于“不舍”与“舍”。
D. 蚯蚓的“专心一”和螃蟹的“专心躁” 比 ,意在 明学 必 心致志、专心 一。
段二,回答 。
嗟乎! 道之不 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 矣!古之贤人,其出人也 矣,犹且从 而 焉;今
之大家, 其下贤人也亦 矣,
而耻学于 。 是故圣益圣, 愚益愚。 贤人之所以 圣, 愚人之所以 愚,
其皆出于此乎? 其子, 而教之;于其身也, 耻 焉,惑矣。彼童子之 ,授之 而 其句
者,非吾所 其道解其惑者也。
,惑之不解,或 焉,或不焉, ,吾未
其明也。巫医 百工之人,不耻相 。士医生之族,曰 曰弟子云者, 群聚而笑之。 之,
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像也,位卑 足羞,
。” 呼! 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
百工之人,君子不 ,今其智乃反不可以及,其可怪也欤! 20. 以下各句中加点字 与
“不耻相 ” 中的“耻 ”用法不一样的一 是
.
B. D.
授之 而 .其句 者 既来 之, 安之
.
之
( )
A.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C. 卒廷 相如, 礼而
.
21. 在以下句中与例句 “句 之不知, 惑之不解” 句式同样的句子是
( )
A. 道之所存, 之所存也
B. D.
蚓无帮凶之利,筋骨之
古之人不余欺也
C. 李氏子蟠⋯⋯不拘于
22. 将文中画 的句子翻 成 代 。 ( 12 分)① 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 焉。
②蟹六跪而二螯,非蛇 之穴无可寄望者,专心躁也。
③ 者,所以 道受 解惑也。
④ 道有先后, 有 攻,如是而已。
23. 文默写。( 12 分) ①故木受 直, ②吾 日而思矣, ③故不 跬步, ④
⑤孔子曰:“三人行, ⑥位卑 足羞, ⑦是故无 无 , ⑧
,
;
;不 小流,无以成江海。
,善假于物也。
。”
。
,道之所存,
,惑之不解,或 焉,或否焉,
, 知明而行无 矣。
,不如登高之博 也。
。
,吾未 其明也。
号 答案 号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分
参照答案: (A 中“靛” “
di àn”; C 中“ ” 作
l òu,“生” 作
xìng; D 中“ ” 作 D 中“ ”意 :具 。
)
qi è)
(A 中“揉”意 :使⋯⋯曲折;
B 中“疾”意 : ;
(A “博学”,古 是广博地学 ,宽泛地学 ;今 是知 、学 的渊博。
C “寄望”,古 是
安身的意思;今 是交托。
D “帮凶”,古 是爪子和牙 ;今 是歹人的帮凶。) A 前置,
B 状 后置,
D 固定句式。 )
(与例句 定 后置句。
(①于,介 ,用在形容 后,表比 ,并介 出比 的 象;②④⑤⑥介 作行 出的 、 所 ,可 “在” “到”“从”等。③介 作行 波及的 象, 、 于。
)
(B 中“有”通“又” , C 中“輮”通“ ” ,D 中“生”通“性” 。)
(A 中“水”名 用;
B 中“日”名 作状 ; D “上”“下”名 作状 。 )( A. zhu àn B.
cháng C. 蟠 pán) (吾从 / 而 之)
(A. 有—又,暴—曝 B. 生—性 C. 受—授)(判断句)
(“利” 解 “使⋯⋯走的快” (两个“焉”都是兼 ,相当于“于此”
)
,可 “从 里” “在 里” 。 A ,介 ,表示比
/
介 ,相当于“向” ; B ,用在形容 、 或 短 后边, 成名 性的 构,表示“⋯⋯
的人”、“⋯⋯的事物”的意思
/ 用在由 果推出原由的句子里,表示略作停 ,并提示下边要 明 / ,表示 承,相当于“就”
、“于是”。)
的原由; C , ,表并列
. 更为 B. 以⋯⋯ 羞愧 C. 弃 D.不屑一提,看不起
22. ( 1) 累善行养成崇高的道德,贤人的心境由此具 。
( 2)螃蟹有六只脚和两只 , 除了蛇洞和 洞就没有能够安身的地方, (是因 ) 专心烦躁。 23. 文默写。 ①金就砺 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②不如 臾之所学也 吾 跂而望矣
③无以成江海。 ⑤ 必有我
⑦ 无 无少 ④君子生非异也 ⑥官盛 近
⑧句 之不知 小学而大
之所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