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卷第4期 2007年8月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Jiangnan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Vo1.6 NO.4 Aug. 2007 文章编号:1671—7147(2007)O4一O414一O5 模糊模型PID优化控制在非线性系统中的应用 李园, 李平 (浙江大学工业控制技术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27) 摘 要:通过提出一种基于T—s模糊模型的非线性系统PID优化控制算法,将该算法应用于具有 强非线性与不稳定性的填料塔热交换装置,为非线性控制系统的实际应用提供一种方案.在机理 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分段非线性模型,设计了该装置的模糊模型PID优化控制器,对系统温度进 行控制.实验结果与传统的PID控制结果对比表明,采用文中提出的模糊模型PID优化控制方法 能够有效解决非线性控制问题. 关键词:非线性控制系统;模糊模型PID优化控制;填料塔热交换过程;实验装置 中图分类号:TP 271.72;TP 273.3 文献标识码:A Fuzzy Model PID Optimization Control Applied in Nonlinear System LI Yuan,LI Ping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Process Control,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 310027,China) Abstract:At present there is no versatile control plan for nonlinear system.The paper proposes PID optimization control algorithm of nonlinear system based on T—S fuzzy model and applies the algorithm to heat—exchange packed tower which has strong nonlinearity and instability to provide one kind of plan for the nonlinear control system actual application.The paper establishes nonlinear model in sections based on mechanism analysis.The paper also design PID optimization controller based on fuzzy mode1.The experimental result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PID control indicates fuzzy model PID optimization control method can effectively solve the nonlinear control problem;and the control effect is satisfying. Key words:nonlinear computer control system;fuzzy model PID optimization control;packed tower heat—exchange process;experimental equipment 虽然线性系统的控制已经比较成熟,在工业控 制等许多应用场合得到很好的应用效果,但非线性 型的控制方法研究以理论推导居多,结构复杂,不 易在实际控制系统中实现;或只是经过仿真验证, 系统的控制仍然有很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也就 成为当前先进控制研究的热点之一u ].在非线性 在实际非线性系统中应用效果尚无可靠保证.文中 提出一种控制器可用普通PID控制器实现的基于 T-S模糊模型[5 描述的非线性控制系统方案,为非 线性PID优化控制器的实际应用提供了一种实用 控制系统的各种方法中,基于模糊模型的控制口 ] 是一个重要的方向.然而,现有的各种基于模糊模 收稿日期:2006—02—20;修订日期:2006—04—05. 作者简介:李园(1979一),女,浙江永嘉人,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 *通讯联系人:李平(1954一),男,广西北流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复杂工程系统建模、控制与优化等研 究.Email:pli@iipc.zju.edu.cn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4期 方便的选择. 李园等:模糊模型PID优化控制在非线性系统中的应用 415 )一Kpjy㈤+ 』 )d£ (5) 令z1(£)一I (£)dt,z2(£)一 (£),则式(5)可写为 “( )一K巧z 2(£)+ z1( ) (6) 1 非线性系统的模糊控制器设计 1.1基于模糊模型的PID优化控制器 考虑一个单输入单输出非线性系统 又由传递函数模型式(3)变换可得状态方程模型: (£)一尢“(£)] (1) 尘(£)一A z(£)+BJU(£) (£)一Cjx(£) (7) 其中: (£)为输出变量;“(£)为控制变量;尢・]为 非线性函数.下面分别介绍模糊模型和PID优化控 制策略设计. 1.2模糊模型 该系统可以用具有T—S模糊模型形式的模糊 规则表示,即有 if Y is A1,then Y=:=f1[“(£)]; if Y is A2,then Y一 [“(£)]; if Y is A ,then Y一 [“(£)] (2) 其中:A (i一1,2,…, )为定义在论域Y(y∈y) 上的模糊集;尢・]为连续非线性函数; [・]( 一 1,2,…, )一般取为线性函数. T—S模型采用局部线性模型的集合来表示整体 的非线性特性. 在文中提出的模糊模型PID优化控制算法中, 模糊模型采用式(2),即根据检测得到的系统输出Y 值所处的模糊集决定采用的线性函数, [・],可以 得到非线性系统的模型输出值. 1.3 PID优化控制策略 在本模糊模型PID优化控制算法中,控制器用 一般的PID控制器实现,然而控制器的PID参数则 是通过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 设计方法获得的. 在进行PID参数最优控制设计时,首先对系统 的模糊模型式(2)中 个分段模型, [・],根据其非 线性程度,分别进行一阶Taylor展开为近似线性 模型. 对于一阶近似线性模型,有传递函数: y(s)=== U(s) (3) 』・ 1_1 其中: ∈1,…,irn,表示第J个分段近似线性模型 的相应参数;K 为模型增益;TJ为模型时间常数. 对用一阶近似线性模型近似的第J.个分段系 统,考虑采用PI控制,即有 , 1 、 u(s)一(K PJ+ )y(s) (4) 其中,K 和K,,分别为PI控制器的比例系数和积 分系数. 将式(4)在时域展开,有 其中 一 为状态变量,A ,B,和C 分别为常系数系统矩阵、输 入矩阵和输出矩阵,分别有 厂1) AJ—I o B — G—LO 1.J 对式(7)所表示的系统采用线性二次型状态调 节器方法求取最优控制U (£),有性能指标为 一 。堑 —............L 1 r∞ J一÷I[z (厶J fO £)Qz(£)+ __= U (t)R “(£)]dt (8) 对其求极小,可得最优控制为 U (£)一一R B7P (£)一 K1,z1(£)一Kziz z(£) (9) 其中,P,为黎卡提代数方程 P JAi—P JB JR BTpi+A。Pi+QJ一0(10) 的对称正定常数解,KJ一[K K ]为最优控制 反馈增益阵. 比较式(9)与式(6)可直接求得PI控制器的比 例系数K巧和积分系数K D. 式(3)所示一阶近似线性系统的结构如图1所 示,其中虚线框内为PI最优控制器. 图1一阶近似线性系统的PI最优控制器结构 Fig.1 PI controller’s structure of one step approximately linear system 1●●●,,●j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416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6卷 2 换热塔计算机控制系统 2.1 实验装置及工艺流程 以浙江大学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建 立的填料塔实验装置 蜘为基础,建立了一套填料 塔热交换系统,并将模糊模型PID优化控制策略应 用于该装置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系统由填料塔装 置、蒸汽发生装置、水供给系统以及计算机控制系 统等组成.填料塔是流程工业生产中非常普遍、非 常重要的装置 0],填料塔热交换系统正是具有不 确定性、非线性、变量间关联性及信息的不完备性 和大纯滞后等特点的系统.该装置可模拟塔类装置 的各种过程,以此为对象进行各种控制策略的实践 和理论研究. 实验装置的工艺流程如图2所示.来自水源的 冷水经过泵、调节阀和转子流量计,进入填料塔顶, 由喷头而下,通过两层塔板与蒸汽进行热交换,进 入水槽;电热蒸汽发生器产生水蒸气,经过调节阀 后,从底部进入填料塔,与冷水在塔内相遇,蒸汽冷 凝释放热量,使冷水升温,从而达到水和蒸汽进行 热交换的目的. 圈2填料塔买验装置工艺流程圈 Fig.2 Flow chart of packed tower equipment 计算机控制系统在硬件设计中,采用了上、下 位机的结构方式.下位机采用的是Allen—Bradley 公司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上位机采用一台 研华公司的IPC一610工业PC.在软件方面协同使用 Intouch、visual Basic和Matlab.Intouch显示工艺 流程、实时数据,进行系统监控等;Matlab作为后台 应用程序进行数据处理和控制算法的编程;VB应 用程序实现Intouch和Matlab之间测量数据和控 制量的显示与传递,并决定是否启用Matlab进行 自动控制.这种软件结构有利于发挥Intouch、 Visual Bas{c和Matlab各自的优势,提高编程工作 效率E“]. 2.2系统的模型 本控制系统的目标是控制填料塔第二层塔板 温度为某一定值,或按某一规律变化. 对上层填料的热量平衡,有 Em“+(1一a) ]c 一 一c T + (1一a) ∞H 一Em 1+(1一a)m∞]CpT2 Tz+ 一 + … 其中,a为蒸汽在下层填料内的冷凝量与进入填料 塔的总蒸汽量的比.它与总蒸汽量 、进水量 . 及填料层的高度有关. 式(11)是温度T 与蒸汽流量 的关系,而实 际控制中采用蒸汽调节阀的开度u(0≤“≤20)作 为控制量,而蒸汽流量、,∞与阀开度U呈近似线性 关系.通过多次实验得到如下关系: V。3—2.4 X U (12) 将有关数据口 代入式(11)可得 dT2 T.10 467.5+3 724.992(1一a)・U 一 十—— i 一 (13) 实际上,式(13)中的参数a是随温度与蒸汽量 的变化而变化的,这就大大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 对经过实验得到的数据,采用最小二乘的辨识 方法m],可将30~70℃下的a值写成蒸汽阀开度 U的函数: G[30一一0.70 4-1.65u一0.66u 4-0.0917u。 (14) a4o一一0.514 4-0.424u一4.95×10一 U 4- 2.04×10-。“。 (15) 口 。一一0.749 4-0.328u一2.52 X 10一 U 4- 6.72 X 10一 “ (16) a6o一一1.18 4-0.364u一2.57×10一 U 4- 6.47 X 10~“。 (17) OfTO一一1.21 4-0.277u一1.46 X 10一 U 4- 2.76×10一 “。 (18) 将口与U的关系式(14)~(18)分别代入式(13) 得分段非线性模型. 2.3换热塔模糊模型PID优化控制器 为了采用以上所述的模糊模型PID优化控制 方法,对换热塔中部的温度T 进行控制,对分段非 线性模型关于变量U用泰勒级数展开并近似线性 化得 l 一一 Zl】+14.53“ l… ¨ (19)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4期 李园等:模糊模型PID优化控制在非线性系统中的应用 417 dTzz一一.dt 丁22+12.94“ 。。 (20) d一一丁 。+14.95“ (21) t dTz4.d一一t 丁24+19.49“ ‘ (22) dTzs一d一一t 丁2。 + 18.89“ (23) 同时对模型进行模糊化,隶属度函数采用三角 形函数(见图3).对于模糊集之间的转换采用加权 平均的方法进行. k 憾 哩 懈 塔板温度/℃ 图3三角形隶属度函数 Fig.3 Triangle membership function 由式(19)~(23)所不的分段街化模型和隶属 度函数定义,可以得到如下T-S模糊规则模型: i is A1,then 一丁 +14.53“; i is A2,then 一丁 +12. ; i is then 一丁 。+14.95“; i is then 一丁 +19.4 if丁2 is A ,then _d d 一一丁2 +18.89“(24)t 根据文中所提的PID优化策略可得各段PI控 制器的比例系数K巧和积分系数K。,如表1所示. 表1模糊模型PID优化控制器参数 Tab.】PID controller parameters of fuzzv modeI 不同篓 的AlPI 系数 A2 A A4 A。。 K 一1.074一1.084一1.072一1.054~1.056 K“ 一1 —1 —1 —1 —1 2.4运行结果 文中以给定值40℃为例,图4为PID控制下 的系统响应,图5是采用模糊模型PID优化控制下 的系统温度响应. p 、 赠 按 0 图4 PID控制下的系统响应 Fig.4 System reponse under PID control 、 赠 按 图5模糊模型PID优化控制下的系统响应 Fig.5 System reponse under fuzzy model PID optimization control 由图4,5对比可以看出,采用模糊模型PID优化 控制,能使系统温度较快地到达设定值,稳定在设定 值附近,且波动幅度较小.经过多次实验证明,模糊模 型PID优化控制确实能够取得较好的控制效果. 3 结 语 文中提出一种控制器,可用普通PID控制器实 现基于T-S模糊模型描述的非线性系统控制方案, 为非线性控制器的实际应用,提供了一种实用、方 便的选择.由于非线性系统的复杂性和理论研究相 对落后,对非线性系统的研究方兴未艾.展望未来, 将传统的控制理论和方法,与现代先进的控制理论 和方法相结合,形成新的理论和方法,将是非线性 系统研究的重要方向和出路.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418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6卷 参考文献: [1]陈虹,刘志远,解小华.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的现状与问题EJ].控制与决策,2001,16(4):385—391. CHEN Hong,LIU Zhi—yuan,XIE Xiao—hua.Nonlinear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the state and open problems[J].Control and Decision,2001,16(4):385—391(in Chinese). [2]胡国龙,孙优贤.预测控制进展及其应用研究EJ3.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03,15(1):109一l14. HU Guo—long,SUN You—xian.Advances and application reasearch on predictive controlEJ3.Proceadinggs of the Csu— epsa,2003,1 5(1):1O9一l14(in Chinese). [3]Takagi T,Sugeno M.Fuzzy identification of system and its application tO modeling and control EJ3.IEEE Tran on SMC, 1985,15(1):115—132. [4]Sousa J M.Fuzzy predictive control applied tO an air—conditioning system EJ3.Control Engineering Practice,1997,5(10): 1395—14O6. [5]贺玲芳.一种新型的TS-PID模糊控制方法EJ3.西安科技学院学报,2001,21(2):16O一163. HE Ling—fang.A new type of TS—PID control based on fuzzy rules EJ].Journal of Xi 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1,21(2):16O一163(in Chinese). [6]黄孝平,朱秦洲.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在倒立摆系统中的实现EJ3.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6,14(12):1641—1 642,1662. Huang Xiao—ping,NIU Qin—zhou.Realization of second—order linear optimal control in the inverted pendulum systeml'J]. Computer Measurement and Control,2006,14(12):1641—1642,1662(in Chinese). [7]陆浩,王慧.填料塔实验装置系统的设计与研究EJ3.实验技术与管理,2002,19(4):7-10. I U Hao,WANG Hui.Design and research of experiment equipment for a packed towerl,J].Experimental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2002,19(4):7—10(in Chinese). [8]陆浩,王慧.填料塔控制系统实验装置的实现EJ3.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2002(6):48—50,53. I U Hao,WANG Hui.The implementation of control system experiment equipment for a packed tower ,lJ].Industry Instrument and Automation Equipment,2002(6):48—50,53(in Chinese). [9]陈大昌,魏建华,刘乃鸿.塔料塔的工业应用及评价EJ3.化学工程,1995,23(3):15—23,64. CHEN Da—chang,WEI Jian—hua,L1u Nai—hong,et a1.Industrial application and evaluation of column packing[J]. Chemical Engineering,1995,23(3):15—23,64(in Chinese). [10]王亚刚,邵惠鹤.一种基于InTouch,Visual c++和Matlab的控制软件实现EJ3.计算机工程,1999,25(5):31-33. WANG Ya—gang,SHAO Hui—he.Realization of an industrial control software based on InTouch。Visual C++and Matlabl,J].Computer Engineering,1999,25(5):31—33(in Chinese). [11]施建强.InTouch、VB和Matlab之间的DDE接口方法EJ3.南京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1):29—35. SHI Jian-qiang.DDE interface methods among InTouch,visual basic and matlab[J].Journal of Nan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03,1(1):29—35(in Chinese). [123刘桂玉.工程热力学I-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133方崇智,萧德云.过程辨识I-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8. (责任编辑:杨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