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金融硕士MF金融学综合(汇率基础理论)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金融硕士MF金融学综合(汇率基础理论)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来源:华佗小知识


金融硕士MF金融学综合(汇率基础理论)模拟试卷1 (题后含答案

及解析)

全部题型 2. 不定项选择题 3. 判断题 4. 名词解释 6. 简答题 7. 论述题

不定项选择题

1. 以下关于汇率理论的正确看法有:( )

A.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两国货币的比价反映了两国货币购买商品和服务的能力,因此,汇率变动的原因是货币购买力的变化。

B.根据利率平价理论,汇率变动源于资本在不同利率的国家之间流动和套利的行为,套补利率平价的成立,意味着利用两国货币利率的差异进行无风险套利机会的消失。

C.国际收支说从国际收支和外汇供求的角度对汇率的决定进行分析。现代形式的国际收支说以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为基础。

D.汇率超调模型认为,当货币当局调整货币供应量时,货币市场的价格黏性引起了汇率的超调。

正确答案:A,B,C 涉及知识点:汇率基础理论

2.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利率对汇率变动的影响,正确的有:( ) A.根据利率平价,本国利率相对上升,则本国货币在未来将相对于现在贬值。

B.根据利率平价,本国利率相对上升,则本国货币在未来将相对于现在升值。

C.根据国际收支说,本国利率上升将会使本国货币升值。

D.根据弹性价格的货币分析法,本国利率上升将会使本国货币贬值。

正确答案:A,C,D 涉及知识点:汇率基础理论

3. 汇率下浮可通过下列机制引起物价上升的是:( ) A.生产成本机制 B.货币资产机制 C.货币工资机制 D.债务效应

正确答案:A,C 涉及知识点:汇率基础理论

4. 金币本位制的特点包括:( )

A.黄金是国际货币体系的基础。

B.黄金能够在各国间自由输入和输出。

C.各国货币能按照法定含金量与黄金自由兑换。 D.黄金能自由铸造成金币。

正确答案:A,B,C,D 涉及知识点:汇率基础理论

5. 金币本位制度下,汇率决定的基础是:( ) A.法定平价 B.铸币平价

C.通货膨胀率差 D.利率差

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汇率基础理论

6. 与金币本位相比,金块本位和金汇兑本位下汇率的稳定程度:( ) A.有所升高 B.有所降低 C.保持不变 D.不能确定

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汇率基础理论

判断题

7. 外汇就是以外国货币表示的支付手段。 (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解析:外汇是指外国货币或以外国货币表示的、能用来清算国际收支差额的资产。首先,只有当某种外币满足自由兑换性、普遍接受性和可偿性三个条件时,它才能被认可为外汇;其次,外汇不仅发挥支付手段的作用,还能充当储藏手段。 知识模块:汇率基础理论

8. 在外币间接标价法下,汇率数值下降表示外国货币贬值,本国货币升值。 (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解析:间接标价法下,汇率数值变动的意义与直接标价法相反,即汇率数值下降表示本国货币贬值、外国货币升值。 知识模块:汇率基础理论

9. A国货币对B国货币贬值,对C国货币升值,其有效汇率可能不变。 (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汇率基础理论

10. 利率平价论主要是讲短期汇率的决定,其基本条件是两国金融市场高度发达并紧密相连,资金流动无障碍。 (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汇率基础理论

11. 套汇与抵补套利行为的理论基础是一价定律。 (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汇率基础理论

名词解释

12. 外汇(Foreign Exchange)

正确答案:外汇(Foreign Exchange):外国货币,或以外国货币表示的、能用来清算国际收支差额的资产。一种外币及其所表示的资产(各种支付凭证和信用凭证)成为外汇有三个前提条件:第一,自由兑换性,即这种外币能自由兑换;第二,普遍接受性,即这种外币在国际经济往来中被各国普遍地接受和使用;第三,可偿性,即这种外币资产是可以保证方便地得到偿付。 涉及知识点:汇率基础理论

13. 汇率(Exchange Rate)

正确答案:汇率(Exchange Rate):指两种不同货币之间的折算比价,也就是以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 涉及知识点:汇率基础理论

14. 外币汇率的直接标价法(Direct Quotation)

正确答案:外币汇率的直接标价法(Direct Quotation):固定该种外国货币的数量,以本国货币表示这一固定数量的外国货币的价格。例如,2010年7月28日,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为100美元对人民币677.32元,这就是直接标价法。在直接标价法下,汇率数值上升,表示外币升值,本币贬值。 涉及知识点:汇率基础理论

15. 外币汇率的间接标价法(Indirect Quotation)

正确答案:外币汇率的间接标价法(Indirect Quotation):固定本国货币的数量,以该种外国货币表示这一固定数量的本国货币的价格,从而间接地表示出外国货币的价格。如果直接标价法下的汇率是100美元对人民币677.32元,那么用间接标价法表示美元的汇率就是每100元人民币等于14.76美元。在间接标价法下,汇率数值上升,表示外币贬值,本币升值。 涉及知识点:汇率基础理论

16. 升值贬值和汇率上升下降

正确答案:升值贬值和汇率上升下降:一种货币与外国货币之间的比价如果有法律或上的明确规定时,当该单位货币折算的外币数量增加时,称之为该货币升值(Revaluation)。反之,当该单位货币折算的外币数量减少时,称之为该货币贬值(Devaluation)。如果法律或对该货币的对外比价没有作出明确规定时,那么,上述两种情况就分别称之为该货币汇率上升(Appreciation)和该货币汇率下降(Depreciation)。由于货币升值与货币汇率上升在方向上一致、货币贬值与货币汇率下降在方向上也一致,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被混淆,不过,在理论上,货币升值与汇率上升以及货币贬值与汇率下降还是有上述区别的。 涉及知识点:汇率基础理论

17. 基本汇率和套算汇率

正确答案:基本汇率和套算汇率:若A币和B币双边之间有直接报价关系,A币对B币的汇率根据双边直接报价而获得,那么,这就是A币的基本汇率。若A币与C币没有双边直接报价关系,它与C币的汇率要经过与C币有双边直接报价关系的B币来获得,那么,A币与C币的汇率就是套算汇率。 涉及知识点:汇率基础理论

18. 升值率和贬值率的计算

正确答案:升值率和贬值率的计算:一种货币币值的升值率或其汇率上升率的计算公式为:该币币值的升值率(该币汇率上升率)=; 一种货币币值的贬值率或其汇率下降率的计算公式为:该币币值的贬值率(该币汇率下降率)= 其中,e为该币汇率直接标价法下与用来衡量其价格的某种外币之间的比价,e0为初始比价,e1为变动后的比价。 涉及知识点:汇率基础理论

19. 单一汇率(Single Exchange Rate)和复汇率(Multiple Exchange Rates)

正确答案:单一汇率(Single Exchange Rate)和复汇率(Multiple Exchange Rates):若一种货币只有一种汇率,该汇率适用于该国所有的对外交易,则该货币所用的汇率制度是单一汇率。若一种货币(或一个国家)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汇率,则称该货币所用的是复汇率制度。当一种货币具有两种汇率时,也可称为双重汇率(Dual Exchange Rate System)。在复汇率制度下,不同的汇率用于不同的国

际经济活动。按表现形式,复汇率可分为公开的和隐蔽的两种。对不同进出口商品给予不同标准的财政补贴或附加税、对不同进出口商品结汇采用名义上或实际上的差别汇率等等,都是复汇率的隐蔽形式。 涉及知识点:汇率基础理论

20. 实际汇率(Real Exchange Rate)

正确答案:实际汇率(Real Exchange Rate):相对于名义汇率(Nominal Exchange Rate)而言的某种表示货币实际竞争力的指标。一般教科书上常见的实际汇率标准有外部实际汇率(即包含了本国和外国物价水平对比的汇率)、内部实际汇率(即包含了本国可贸易品和不可贸易品物价水平对比的汇率)、剔除了财政补贴或税收减免的实际汇率及两国劳动生产率对比的实际汇率。《国际金融新编》(第六版)中引入了另外几种实际汇率的概念,其中包括本国外延经济增长和内涵经济增长对比为标准的实际汇率等。 涉及知识点:汇率基础理论

21. 有效汇率(Effective Exchange Rate)

正确答案:有效汇率(Effective Exchange Rate):某种加权平均的汇率,用来观察某种货币的总体波动幅度及其在国际经贸和金融领域中的总体地位。通常以一国对某国的贸易在其全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为权数。 涉及知识点:汇率基础理论

22. 外汇倾销(Foreign Exchange Dumpling)

正确答案:外汇倾销(Foreign Exchange Dumpling):指一国采用过低的本币名义汇率或过度的税收/补贴措施,从而帮助本国出口商品以过低的价格在国际市场上销售,就构成外汇倾销。 涉及知识点:汇率基础理论

23. 均衡汇率(Equilibrium Exchange Rate)

正确答案:均衡汇率(Equilibrium Exchange Rate):汇率水平达到或吻合某种平衡的标准时,这样的汇率水平就称为均衡汇率。平衡的标准是一个多义的概念,如两国物价水平的对比、两国贸易品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对比、国际收支平衡(外部平衡)、内部均衡、外部平衡与内部均衡的交点等,都可以充当平衡的标准。因此,均衡汇率的定义也就成为多种多样的。有鉴于此,在研究具体问题时,首先要明确选用的均衡汇率的定义。 涉及知识点:汇率基础理论

24. 币值高估和币值低估

正确答案:币值高估和币值低估:指相对于某种标准而言的汇率水平的状态。一般情况下,充当标准的是某种定义下的均衡汇率。定义不同,均衡汇率也不同。当本国货币币值高于均衡汇率水平时,称之为本币币值高估;当本国货币币值低于均衡汇率水平时,称之为本币币值低估。举例而言,使国际收支保持平衡的汇率就是均衡汇率,使本国物价水平保持稳定的汇率就是均衡汇率,使购买力平价

成立的汇率就是均衡汇率,使本国经济能稳定增长的汇率就是均衡汇率,如此等等。在这里,国际收支平衡、本国物价稳定、购买力平价成立以及经济增长,就是不同的定义(或标杆)。由此可见,均衡汇率的定义是多重的,相应的,币值高估和低估的含义也是多重的。在实际中,要视和研究目标来进行定义和运用。 涉及知识点:汇率基础理论

25. 即期汇率(Spot Exchange Rate)

正确答案:即期汇率(Spot Exchange Rate):目前市场上的汇率,用于外汇的现货买卖。 涉及知识点:汇率基础理论

26. 远期汇率(Forward Exchange Rate)

正确答案:远期汇率(Forward Exchange Rate):当前约定、在将来某一时刻(如1个月后、3个月后或6个月后)交割外汇时所使用的汇率,用于外汇远期交易和期货买卖。 涉及知识点:汇率基础理论

27. 升水(Premium)

正确答案:升水(Premium):外汇远期汇率和即期汇率之间相互关系的一个术语。外汇汇率直接标价法下,远期汇率在数值上高于即期汇率,高于的部分称作外汇远期汇率升水。外汇远期汇率升水表明,本币如按合约交割,将相对于目前贬值。在间接标价法下,则相反。 涉及知识点:汇率基础理论

28. 贴水(Discount)

正确答案:贴水(Discount):外汇远期汇率和即期汇率之间相互关系的一个术语。外汇汇率直接标价法下,远期汇率在数值上低于即期汇率,低于的部分称作外汇远期汇率贴水。在直接标价法下,外汇远期汇率贴水表明,本币如按合约交割,将相对于目前升值。在间接标价法下,则相反。 涉及知识点:汇率基础理论

29. 套汇

正确答案:套汇:当同一货币的汇率在不同外汇市场上存在差异时,市场参与者通过在汇率较低的市场上买进外汇,并在汇率较高的市场上卖出外汇来获得差价收益的行为。套汇活动使汇率较低市场上的汇率上升,汇率较高市场上的汇率下降,最终使得各个外汇市场上的汇率趋于一致。 涉及知识点:汇率基础理论

30. 抵补套利

正确答案:抵补套利:利用两国金融市场短期利率的差异,将资金从低利率国家调动到高利率国家以赚取利息差额,并同时购入远期外汇以锁定汇率、消除

汇率风险的一系列活动。抵补套利活动是套补利率平价成立的原因。 涉及知识点:汇率基础理论

31. 金本位制(Gold Standards)

正确答案:金本位制(Gold Standards):以黄金作为基础的货币制度,货币的发行需要以等量的黄金作为准备,包括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典型的金本位制是金币本位制,在金币本位制下,金币的形状、重量和成色由国家法律规定,可以自由铸造和自由熔化,具有无限法偿能力,辅币和银行券的发行需要以等量的黄金作为准备,并可以自由兑换成金币,黄金是国际结算的手段,可以自由地输出、输入国境。在金块本位制下,黄金(金币)不再流通,银行发行以黄金为基础的银行券(纸币)作为主要流通手段,银行券和黄金通常不能自由兑换,只能在一定条件下向发行银行兑换黄金,兑换条件往往是较高的数额。在金汇兑本位制下,实行金汇兑本位制的国家,将本国货币与某个实行金块本位制或金币本位制的国家的货币相挂钩,并规定本国货币与该外国货币之间的兑换比价。本国货币在国内不能兑换黄金,只能先兑换成该外国货币,然后再以该外国货币兑换黄金。 涉及知识点:汇率基础理论

简答题

32. 什么是开放经济条件下的一价定律?它成立的条件是什么?

正确答案:在经济活动中存在这样一类商品:首先,假定位于不同地区的该商品是同质的;其次,该商品能自由移动、自由交易,其价格能够灵活地进行调整。若该商品在:不同地区的价格存在差异,套利者就可以在低价地区买入这种商品。然后在高价地区卖出以牟取差价。套利者的持续套利行为将不断改变两个地区的商品供求状况,使低价地区的商品价格因需求增加而上升,高价地区的商品价格因供给增加而下降。最后,两个地区的商品价格会接近,这种由套利机制实现的一致关系称作“一价定律”(Law of One Price)。在两个国家两种货币的情况下,在低价国购入商品后运往高价国首先需要用高价国货币兑换成低价国货币,这种持续的兑换会使低价国货币不断升值,从而低价国商品按汇率折算成高价国货币后的价格不断上升,直到两国的价格水平相等。由此可见,在两国条件下,由套利行为引起的汇率变动也是形成一价定律的机制。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价定律体现为用同一货币衡量的不同国家的同种可贸易品价格相同,即: PdT=ePfT (3.1) 其中,e是外币直接标价法的汇率,PdT和PfT是本国和外国的可贸易品的标价。一价定律描述的可贸易品价格和汇率的关系是购买力平价说的基础,其成立的条件是,货币可以自由兑换,商品可以自由移动、自由交易,货币和商品的价格完全由供求关系决定,并假定商品不存在运输成本和其他移动费用。 涉及知识点:汇率基础理论

33. 论述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的异同。

正确答案: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都从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价值尺度的功能出发,研究汇率水平的决定问题;两者的分析都以不同国家或地区间

可贸易品的一价定律为基础,计算所得的汇率都可以用两个经济体之间物价水平的关系来表示。这些都是它们相同的地方。 绝对购买力平价所得到的基本结论是:汇率的绝对水平是两国物价绝对水平的对比,即 e= 绝对购买力平价的成立,要求两国间贸易不存在交易成本,并且各国物价水平的计算采取完全相同的权重,这些条件较为苛刻。 相对购买力平价放松了绝对购买力平价的苛刻要求,主要关注的是汇率的相对水平和变化,其基本公式为 et= (3.3) 其中,PId,t、PIf,t分别是本国和外国在t期的物价指数,e0是基期的汇率,et是计算期的汇率。相对购买力平价并不要求基期的汇率完全符合两国基期的物价水平对比,从而也并不要求计算期的汇率完全符合两国计算期的物价对比;但在基期之后,汇率水平应当反映两国物价的相对变动。物价上升速度较快(物价指数相对基期提高较快)的国家,其货币就会贬值。将式(3.3)变形后,可得 ρ=πd-πf (3.4) 其中,ρ、πd、πf分别是汇率的变动率(直接标价法)、本国的通货膨胀率和外国的通货膨胀率。式(3.4)表明,货币的升值与贬值是由两国通胀率的差异决定的。如果本国通胀率超过外国,则本币将贬值。由于物价指数和通货膨胀率比较容易得到,因而计算相对购买力平价也就容易得多,其实用性比绝对购买力平价大大提高。 涉及知识点:汇率基础理论

34. 请指出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和购买力平价理论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正确答案: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是以购买力平价成立为条件的。其基本思路是找到本国和外国货币市场平衡的条件,即: pd=mds-αyd+βid (3.5) pf=mfs-αyf+βif (3.6) 并利用绝对购买力平价的公式 e=pd-pf (3.7) 将汇率水平表示成为两国货币供给、国民收入和利率水平的函数,即 e=(mds-mfs)-α(yd-yf)+β(id-if) (3.8) 在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中,本国与外国之间的实际国民收入水平、利率水平以及货币供给水平通过影响各自的物价水平,决定了两国各自货币市场的平衡。而两国之间的联系,则是绝对购买力平价。因此,购买力平价是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推导的重要步骤和前提。 但是,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的内容比购买力平价更为复杂和丰富。首先,购买力平价是基于商品市场均衡所提出的理论,而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还引入了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的均衡,具备了一般均衡分析的特征;其次,购买力平价理论只描述了两国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却没有进一步讨论决定物价水平的是哪些因素,而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所使用的货币供给、国民收入、利率等变量则更具有可操作性;最后,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进一步假设了非套补的利率平价成立,从而成功地将预期因素引入了汇率水平的决定中。 涉及知识点:汇率基础理论

论述题

35. 讨论影响汇率水平的因素和汇率水平变动对宏观经济所可能造成的影响,这给我们以怎样的启示?

正确答案:(1)影响汇率水平的因素主要包括: ①国际收支。当一国的国际收入大于支出即国际收支顺差时,本国货币升值、外国货币贬值;反之,则本国货币贬值、外国货币升值。国际收支对汇率水平的影响,需要在收支差额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情况下才会比较明显。 ②相对通货膨胀率。相对通货膨

胀率持续较高的国家,由于其货币的国内价值和购买力下降相对较快,则其货币相对于外国货币也会贬值。 ③相对利率。本国利率相对于外国利率较高时,投资者愿意持有本币资产,进而本币需求上升,本币升值;反之,则本币贬值。相对利率对汇率的影响,需要和相对通货膨胀率结合起来看。更具体地说,实际利率对汇率的影响,要大于名义利率对汇率的影响。利率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工具的范畴,具有被动性,因而它对短期汇率产生较大的影响,对长期汇率的影响是十分有限的(从长期看,真实利率趋于稳定)。 ④总需求与总供给。总需求与总供给增长中的结构不一致和数量不一致,也会影响汇率。如果总需求的整体增长快于总供给的整体增长,满足不了的那部分总需求将转向国外,引起进口增长,从而导致本国货币贬值。当总需求的增长从整体上快于总供给的增加时,还会导致货币的超额发行和财政赤字的增加,从而间接导致本国货币贬值。因此,简单地说,当总需求增长快于总供给时,本国货币一般呈贬值趋势。 ⑤预期。就经济方面而言,预期包含对国际收支状况的预期,对相对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率的预期,对相对利率或相对资产收益率的预期,以及对汇率本身的预期,等等。预期一方面会改变利率、国际收支等宏观经济变量以间接影响汇率;另一方面还会在外汇市场上直接影响汇率,如集体性的贬值预期可能会推动货币的贬值。 ⑥财政赤字。财政赤字往,庄导致货币供应增加(融资)和需求增加,因此,赤字的增加将导致本国货币贬值。但如果赤字增加同时伴随着利率上升(如支出的挤出效应),那么它对汇率的影响就不确定了。 ⑦国际储备。国际储备,特别是外汇储备的多少,能表明干预外汇市场、稳定货币的能力的强弱。储备增加能加强外汇市场对本国货币的信心,因而有助于本国货币升值;反之,储备下降则会引诱本国货币贬值。 ⑧劳动生产率。在工资水平稳定的前提下,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快速增长,使单位货币代表的价值相对增加,从而使本国货币的对外价值相应上升。不过,劳动生产率对货币汇率的影响是缓慢而长期的,它不易被马上察觉出来。 (2)汇率变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主要包括: ①国际贸易条件。汇率变动对贸易条件的影响与进出口的供给、需求弹性有关。更具体地说,与本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属于大国经济(价格制定者)还是小国经济(价格接受者)有关。一般而言,货币贬值或多或少会恶化本国的贸易条件,当本国属于小国经济时,贸易条件恶化的可能性更大。 ②物价水平。本国汇率变动通过货币工资机制、生产成本机制、货币供应机制和收入机制,有可能导致国内工资和物价水平的变动。从货币工资机制来讲,本国货币贬值带来进口物价的上升,会推动生活费用的上涨,从而导致工资收入者要求更高的名义工资。更高的名义工资又会推动货币生产成本和生活费用的上升,如此循环不已,最终使出口商品和进口替代品乃至整个经济的一般物价水平上升。从生产成本机制来讲,当进口商品是本国产品的重要原料或中间品时,本币贬值会直接导致本国商品价格的上升。从货币供应机制来讲,本币贬值后,由于货币工资机制和生产成本机制的作用,为防止出现紧缩,货币供应量有可能适应性地增加,在外汇市场上,本币贬值后,在等量外汇的结汇方面,将被迫支出更多的本国货币,也会导致本国货币供应的增加。从收入机制来讲,如果本国进口需求弹性和出口需求弹性都较低,从而本币贬值不能增加本国净出口时,本国的收入会减少、支出会增加,并导致贸易收支恶化和物价水平的上涨。 ③总需求。传统理论认为,成功的货币贬值对经济的影响是扩张性的。在乘数作用下,它通过增加出口、增加进口替代品的生产,使国民收入得到多倍增长。但在特定的产品需求弹性、工资水平下,可能也会对总需求造成紧缩性的影响。 ④就业。就业率往往与总需求具有同

向变动的关系。当本币贬值带来总需求扩张时,企业就会通过增加生产要素投入和增加雇员来扩大生产规模,社会就业率就能提高。一般而言,只要货币供应量随贬值而增加等条件得到满足,本币贬值就能够对总需求起到扩张作用,所以本币贬值一般会带来就业提高。 ⑤对民族工业的影响。汇率变动对民族工业的影响,与民族工业的发展战略有关。本币贬值无沦从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可以被看成是一种税赋行为。它是对出口的一种补贴,对进口的一种征税。当一国采取进口替代型战略,希望通过从国外进口基础设施,迅速建立起本国的工业体系时,本币贬值就会增加建设工业体系的进口成本,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因此,采取进口替代性战略的国家大多会将本币币值高估(高估同时也会使进口商品的本币价格便宜,不利于本国生产的进口替代品的销售,因此往往需要对贸易进行)。当一国希望发挥本国比较优势,采取出口导向型战略时,本币贬值就能降低本国出口产品的价格,提高本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但也会造成本国工业偏消费品生产的结构。20世纪50—70年代,拉美国家大多采用了高估本币和发展进口替代型经济的战略,实践证明这种战略效果不佳,目前发展中国家大多都使用低估本币作为促进本国经济增长和工业发展的手段。 ⑥对劳动生产率和经济结构的影响。从短期来说,本币贬值对企业经营一般是有利的,但未必能够带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结构的改善。如果本币贬值后,企业利用销售增加获得的资金来改善生产技术、更新生产装备、研发新产品和向新产业转移,那么从长期看,本国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结构都会改善。否则,贬值就会在客观上保护那些以高成本、低效益生产出口产品和进口替代品的落后企业,甚至使落后企业仍然有能力扩大生产规模,重复原来的生产方式。那样,贬值就会不利于本国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结构的改善。 汇率与其他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给我们的启示是:汇率同时具有比价属性和杠杆属性。所谓汇率的比价属性,就是指汇率的水平由其他宏观经济变量(如国际收支、货币供应量、物价、产出等)的变动所决定;所谓汇率的杠杆属性,就是指汇率水平变动会带来其他宏观经济变量的变动。如果对汇率水平能够施加影响并进行一定程度的控制,那么,在汇率水平决定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到汇率的比价属性,即汇率水平要和宏观经济的基本状况相一致;又要考虑到汇率的杠杆属性,即汇率水平要能对特定的宏观经济目标产生合意的影响。 涉及知识点:汇率基础理论

36. 评述购买力平价理论的意义和局限性,为什么购买力平价理论在实证中不能得到较好的支持?

正确答案:在所有的汇率理论中,购买力平价说是最有影响的。首先,它从货币的基本功能(具有购买力)出发来分析货币的交换问题,符合逻辑、易于理解。同时,它的表达形式也最为简单。所以,购买力平价被广泛运用于对汇率水平的分析和研究之中,并被其他的一些汇率决定理论用来作为长期汇率水平的参照物。 但是,购买力平价说把汇率的变动完全看成一种货币现象,购买力平价的成立意味着反映一国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实际汇率不发生变动,名义汇率的变动完全由通货膨胀引起,这与实证结果存在较大差异。从长期看,实际因素的变动会引起实际汇率以及相应的名义汇率的调整,从而使名义汇率与购买力平价产生长久性的偏离。主要的实际因素包括:生产率的变动、消费偏好的变动、自然资源的发现、各国自然禀赋和经济禀赋的不同、各国经济的不同、本国对外

国资产的积累、垄断性的市场结构、对国际贸易管制的变动、等等。 而且,购买力平价说并不是一个完整的汇率决定理论,它更多的是在描述汇率与价格之间存在的比例关系,但究竟是相对价格水平决定了汇率,还是汇率决定了相对价格水平,抑或两者同时被其他变量所外生决定,这是购买力平价所没有涉及的。其他汇率决定理论,如弹性价格的货币论,就以购买力平价为基础,引入了货币、国民收入、利率等变量对价格的决定,从而具有比较高的实用性和含义。 在实证研究中,购买力平价一般并不能得到经验数据的有力支持。对此现象的解释主要有: 首先,购买力平价的实证检验存在技术上的困难。第一,物价指数的选择不同,可以导致不同的购买力平价。比如,国内生产总值消涨指数(GDP Deflator),是覆盖面最广的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Wholesale Price Index),则是偏重覆盖内外贸商品价格的指数;而消费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是仅仅覆盖消费品价格的一种物价指数。采用何种指数最为恰当,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第二,商品分类上的主观性可以扭曲购买力平价。运用购买力平价来计算汇率,要求不同国家在商品的分类上做到一致和可操作性,否则,就会缺乏可比性。但由于不同国家间价格体系、经济、统计口径上的差异,以及人们主观知识上的差异,商品分类很难达到一致。第三,在检验相对购买力平价时,由于相对购买力平价说隐含地假定了基年的汇率e0是均衡的汇率,但在实证检验时,研究人员根据主观判断选定的基年未必就是均衡汇率实现的时刻,因此,以后的数据自然也就得不到验证。 其次,从短期看,汇率会因为各种原因而暂时偏离购买力平价。例如,购买力平价的分析是以物价水平可以灵活调整作为前提的,如果存在价格黏性,导致其不能在短期内及时调整,汇率就会暂时偏离购买力平价。再如,购买力平价在分析中还假定只存在经常账户交易,如果也存在着资本与金融账户交易,尤其是这一交易在短期内主导了汇率的变动时,现实中的汇率也很难通过商品套利机制使之满足购买力平价。 最后,购买力平价理论假定一价定律首先存在于贸易品的交换中,通过贸易品价格与非贸易品价格之间的联系,一价定律也存在于非贸易品的价格对比之中,从而一价定律存在于两国所有商品的价格对比之中。而事实上,一价定律成立的前提是套利,套利仅存在于可自由移动、自由交易的商品交换之中。购买力平价理论的这个假设,显然也是使其在实证中难以得到有效验证的原因之一。 涉及知识点:汇率基础理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