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建设家校共同体推进家校共育课程的探讨

建设家校共同体推进家校共育课程的探讨

来源:华佗小知识
教|育|观|点

建设家校共同体推进家校共育课程的探讨

付卫平

(佛山市顺德区龙江里海学校

广东·佛山

528000)

摘要在开展初中教育过程中,家校共育是重要的内容,通过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合作,构建家校合作教育体系,有助于实现教育的创新,提升初中教育综合质量,给初中生营造更良好的家校共育环境。关键词初中教育

G627中图分类号:

家校共建

共育课程探讨

A文献标识码:

分交流意见,工作中教师也基本都按照自己的想法开展,这对

于班级工作是非常不利的。

2.2教育观念相对陈旧,无法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形势在初中教师工作过程中,班级管理观念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在新时期背景下,教育形势发展较快,各种全新的教育观念也接踵而来,对于传统教育理念形成了巨大的冲击,这就需要初中教师能够积极学习,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这样才能很好的适应教育形势的发展。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还有一部分初中教师没有从传统的工作中走出来,依然按照既有的教师管理形式进行工作,这些传统的教师工作形式虽然是在大量的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的,但是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教育的发展趋势。所以说,新时期初中教师工作中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观念更新,只有这样才能高质量的完成班级管理工作。

2.3对于教师自身教育素质要求更高对于初中教师来说,除了承担学科教育任务之外,还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管理,为初中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尤其在新时期,这就对初中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也就是说,初中教师应该具备学科教育能力和班级管理能力,还要对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有所了解,能够在了解初中生学习特点的基础上,选择最适合的班级管理模式。因此一些教师在新时期的工作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这主要是因为部分初中教师缺乏学习意识,不能及时通过专业知识学习弥补自身教育素质方面的缺陷。除此之外,初中教师还应该学习一些信息化教学方面的知识,善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初中班级管理和教育的实效性。

3在初中发展中打造家校共同体的策略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新时期初中教师工作中还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挑战,为了实现工作质量提升,教师应该牢固树立学生意识,从学生实际出发,积极探寻有效的工作方式,打造家校共同体,改进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3.1尊重学生,加强与家长沟通教师在与家长沟通过程中,要将初中摆在首要位置,理解学生的想法与认知能力。通过与学生进行平等沟通,也可以提升对教师的接受能力,通过和谐的沟通交流,可以在教学中融入生活情感,让学生感受到平等、公正,对于初中家校共育,以及家校共育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加强引导,摒弃灌输式的教育方式,比如说,可以利用各种节日开展家校互动活动,让家长参与到学校活动中来,通过亲自活动,校园参观、户外活动等形式,提升家长对初中校园教育的参与程度。如此一来,通过和谐、平等的交流,可以让学生有更深的感悟,理解家校共育的真正内涵,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3.2利用网络,打造家校共育特色活动

传统的初中家校共育都是依托课堂开展,但是由于教师时间及交流机会的,这样的教育模式仍然(下转第34页)

在开展初中家校共育过程中,很多教师没有将家庭与学

校联系起来,处于一种脱节的状态,总体教育效果不够好。基于此,作为初中教师,要创新家校共育理念,搭建起家庭与之间的有机联系,实现生活化教育目标。

1在初中家校共育中打造家校共同体的意义

在教师工作中,应该充分发挥家长和学校之间的协同作用,共同实现初中家校共育水平的整体提升。这就需要教师积极与初中生家长进行交流,采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建立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机制。听取家长对于教师工作的意见和想法,对照家长的合理要求,积极改进自己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同时,对于初中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与家长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最有效方式,让家长参与到新时期的教师工作中来,切实发挥家长的有效作用,打造学校和家长联动的家校共育管理模式,促进初中生更好的学习和成长。

2当前初中家校共育面临的发展形势与问题

在研究和分析新时期教育策略之前,首先有必要对教师工作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简要阐述,这样才能在工作过程中有所侧重,提升教师工作的整体质量。总体来看,新时期初中教师工作过程中主要面临以下几方面问题:

2.1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脱节

在开展初中家校共育过程中,很多教师没有将学校与初中的家庭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家校共育与生活处于一种脱节的状态。在开展初中家校共育中,很多老师的教学理念较为滞后,很多教师不注重组织家校共育创新活动,固守传统的教育方式,家庭的积极性得不到有效发挥,整个教学过程都是按部就班开展,学生也是被动接受知识,自身对的理解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提升。作为初中教师,如何创新自己的思维,是开展教育创新的关键,也是组织创新活动的核心。在开展初中教学中,要提升教学效率,必须加强学校和家庭之间的交流,很多老师不注重沟通,将教学精力集中在自己讲授课程知识上,与初中生和家长的交流互动十分肤浅,导致教师不了解家长想法,家长也很难领会教师的理念。作为教师,要充分重视沟通的重要性,通过创建交流机会,让家长融入到体系中来。在开展初中教学中,互动交流仍是一个明显短板,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对于初中生来说,最有效的管理方式就是老师和家长积极配合,共同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样才能促进初中生更好的成长。但是在新时期的教师工作实践中,仍然存在教师和家长沟通不足的情况。对于初中生来说,家长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也是最了解初中生的。因此,只有教师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家长对于班级管理的诉求,听取家长对于班级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才能不断完善班级管理工作,提升教师工作的整体效率。但是目前还存在教师和学生家长沟通机制不健全的情况,教师与家长之间不能充32

—科教导刊(电子版)·2019年第01期/1月(上)—

教|育|观|点

的活动机制来巩固家长与学校之间的关系,加强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沟通,从而进一步促进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的开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通过加强联合活动机制开展相应的心理健康活动,如聘请专家为家长办讲座,召开家长育儿经验交流会,主题亲子活动等,都能够为家校沟通提供良好的平台,这样一来能够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心理健康进行指导。例如,当很多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因为学习压力大或是学习成绩不理想时,我们可针对这种情况,家长和学校应当及时的进行沟通,讨论问题的细节,展开有效的解决策略。在学校,教师可以通过表扬、激励、打气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在家庭,家长可以通过家庭互动的形式,讨论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也可以通过兄弟姐妹的安慰缓解学生的不安情绪。

3.3改进教学评价体系

家校合作背景下的心理健康教学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因此原有的教学评价体系,已经不能够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评价孩子的尺子不止一把,学生的能力千差万别,因此家校合作背景下的心理健康教学,应当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放在首位,所以我觉得应该从教育性、差异性、主体性和发展性这四个方面来建立家校合作的教学评价体系,做好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咨询和引导工作,从而使得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更有效率。在2011年新接的四(4)班有个叫司徒浩的孩子,他整天都是紧握拳头,脸红耳赤,瞪圆眼睛,怒视四周,嘴里喃喃自语,典型内心灰暗的性格。我几乎天天接到关于他的投诉,不是打人就是破坏公物,屡教不改。通过家访和多方了解情况后知道司徒浩由于学习成绩十分差,经常打同学。鉴于这种情况,我与家长沟通好,达成共识后,把孩子的学业标准降低,先进行人格的塑造。一是每次司徒浩随意打人后,先不找家长反映情况,而是好好和他聊天,让这只竖着刺的“小刺猬”冷静后,再委婉地进行批评教育,让他了解到自己的错误。二是司徒浩如能完成某些作业等小小好的转变,及时给予肯定。慢慢地,孩子打人的行为减少了,被批评时已能低头认错了。三是开展针对性的主题班队会,从意识上潜移默化。到五年级

时,同学们渐渐地接纳了他,一向独来独往的他开始和同学一起玩耍,他的脸上有了微笑,眼神柔和了。老师的肯定,同学的接纳让孩子的生活有了阳光的照耀,不再阴暗了。六年级后,司徒浩再没有被投诉现象,还积极参加了班级活动能主动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东西,我真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3.4创新教学模式

通过学校自上而下的教学模式改革,引导学生心理健康的教师,应当充分的运用为课堂的教学,通过微视频,丰富心理健康教学的内容,支持学生在课余时间运用多种设备观看微视频来达到学生对于心理健康知识点的掌握以及课后复习的目的,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存在的局限性。因此我建议学校应当通过多种多样的途径来鼓励心理健康教师运用微视频进行教学,也可以通过资源库的建立,比赛等等的模式来整理教学资源,建立与课堂教材相适应的微课堂资源库,从而丰富教学内容。建立以新媒体教学为核心的教学环境,但这并不是意味着教师应当完全的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是在新媒体技术的帮助之下,进一步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使心理健康知识的教学更加具有效率,进而建立一个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接受知识,并且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效率。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家校合作用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当迎合大众的要求,不断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此外,还应当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实时地进行调整。参考文献

[1]杨越,赵颖,鞠微.家校合作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开展研究[J].科普童话,

2018(15):33.[2]

田敬国,于林红.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途径[J].长江丛刊,2018(08):298.2017.

[3]韩美超.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个案研究[D].秦皇岛: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上接第32页)比较传统。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当前家校共育也呈现出新的发展方向,教师要将家校共育与现实生活中普遍运用的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实现在线视频互动教育,网络家校共育等实践教育,提升初中家校共育改革效果,让家长参与进来。作为初中教师,要积极推动,利用现代网络建立网络平台,不断上传完善教育资源,提升网络教育平台的应用效果。比如说,教师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组织学校开展“家庭学习之星”、“家校网络活动”等和生活实践内容息息相关的家校共育内容,实现家校互动。可以让学生在家庭生活中,与父母积极分享学校的见闻和学习内容,然后与家长进行交流互动,提升家长对学校工作的参与程度,满足教育目标。

3.3抓好初中班级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班风

在当前的教师工作过程中,班级文化建设存在不受重视的问题,这也是影响教师工作质量的主要原因,要想打造家校共同体,离不开班级文化的支撑。要想有效提升教师工作水平,班级文化建设必须摆在首位,但是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当前的初中教育实践中,教师都将教育精力集中在学生的文化教育之上,认为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考试成绩,班级文化建设自然就会提升,这一观点是错误的,也是不可取的。初中生处于教育的初始阶段,各方面的能力和思维都尚未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建设可以帮助初中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34

惯,让初中生在潜移默化之中接受班级文化的影响,塑造健全的人格和意志品质,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因此,初中教师应该积极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将班级文化建设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来抓,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不断创新和转变教育思路,探寻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进而将好的班级文化渗透到家庭中。

4结语新时期,教师工作对于初中生教育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工作实际中,教师应该重视家校共同体建设活动,摒弃以往的陈旧工作观念,积极学习教育管理知识,听取家长对于教师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初中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初中生健康成长。参考文献

[1]李大庆.家校共同体:协同育人模式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24):

8-10.

[2]李殿清.家校育人共同体有效构建的几点思考[J].中初中校长,2018(07):60-63.

[3]夏金娟.城乡结合部学校构建家校教育共同体的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7

(10):4-6.

[4]魏同玉,李祥文.家校共同体的内涵、特征及建设[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17(07):21-23.

—科教导刊(电子版)·2019年第01期/1月(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