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9(6):694-695农技服务,责任编辑胡先祥责任校对胡先祥
优质平菇菌种制作注意事项
李峰,赵建选(河南省新乡市农科院食用菌所,河南新乡453002)
“三选择”、“十严格”、“三检查”摘要提出了平菇菌种生产中等16条注意事项。
关键词平菇;优质;菌种;制作;保障;措施中图分类号S6.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8421(2012)06-694-02
平菇[Pleurotusostreatus(Fr.)Kummer],中文商品名:平菇,
地方名:北风菌、蚝菌等,在生物分类学中隶属于真菌门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是栽培广泛的食用菌。平菇含丰富的营养物质,每100g干品含蛋白质20~23g,而且氨基酸成分种类齐全,
矿物质含量十分丰富。平菇性味甘、温。具有追风散寒、舒筋活络的功效。用干治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筋络不通等病症。平菇中的蛋白多糖体对癌细胞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常食平菇不仅能起到改善人体的新陈代谢,调节植物神经的作用,而且对减少人体血清胆固醇、
降低血压和防治肝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高血压等有明显的效果。另外,对预防癌症、调节妇女更年期综合征、改善人体新陈代谢、增强体质都有一定的好处。近年来,平菇种植已成为河南省新乡市当地一个食用菌主要种植品种,
单辉县市每年秋季种植平菇规模就在1.5万个塑料大棚(320~360m2
/棚)以上,
投料约在3.6亿kg,2010年被命名为国家食用菌生产基地县,是河南省主要城市平菇产品集中供应地,平菇产品远销河北、北京、山西、山东等地。但是作为平菇种植最关键的一环———菌种生产,还存在许多不科学的地方,不能完全保证菌种质量,从而影响种植成功率,
影响部分菇农种植积极性。为此,提出平菇菌种生产“三选择”、“十严格”、“三检查”16条注意事项。1
选择菌种生产场所
选择附近无畜禽圈舍和畜禽养殖,场地通风良好、排水通畅、水电齐备、交通便利的区域作为菌种培育场所。2选择菌种培养基配方2.1原种培养基
2.1.1麦粒培养基。煮熟的麦粒95%+4%发酵好的棉籽壳+1%石膏。
2.2.2棉籽壳培养基。98%棉籽壳+1%石膏+1%石灰。2.2栽培种培养基
2.2.1棉籽壳主料培养基。棉籽壳98%、石膏1%、石灰1%、水分60~65%。
2.2.2玉米芯主料培养基。玉米芯40%、棉籽壳50%、麸皮
8%、石灰2%、水分60%~65%。
3选择菌种生产袋
生产者可根据生产季节、生产需要合理选用适宜栽培袋。3.1
高压灭菌
选用(15~17)cm×(35~37)cm,厚0.04
~0.05cm的聚丙烯袋。
基金项目河南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食用菌创新团队。
作者简介李峰(1965-),男,河南新乡人,副研究员,从事食用菌研究。
收稿日期2012-
05-193.2常压灭菌选用(15~17)cm×(35~37)cm,厚0.04
~0.045cm的低压聚乙烯袋。4严格控制培养室和培养基湿度4.1培养室空气相对湿度
应控制在70%以下。培养室湿
度超过70%,容易滋生杂菌,菌种生产培养期间污染率高;
4.2
培养基湿度应控制在60%~65%。培养基湿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平菇菌种生产的成败和质量,水分过大(﹥65%),培养基透气性差,会直接影响菌丝生长,水分过小(﹤60%),菌种萌发缓慢,菌丝生长稀疏,活力下降。简易测量方法是:手握一把培养料,手缝间有水但不下滴为准。5
严格菌种灭菌程序
培养料灭菌是否彻底是决定菌种生产成败的关键,无论是采用高压灭菌还是采用常压灭菌都可以起到同样的灭菌效果,关键是必须按照操作程序进行。5.1
高压灭菌
灭菌时保证锅盖密封紧密不漏气,当锅内
压力达到0.05Mpa时履行2~3次排气,彻底排除锅内冷空气;当锅内压力达到0.15Mpa(锅内温度127℃)时保持1.5~2h(视培养基,灭菌量决定时间),灭菌结束后待锅内压力自然降至零时可打开锅盖。5.2
常压灭菌
当天装袋当天灭菌,灭菌时要保证汽包鼓
起时间不超过5h,袋温达到100℃(注意将遥感温度计的温度探头放在离地面3~4层栽培种中间部位,不可放在较高部位,
以免测温不准。)保持时间在12~14h,锅内菌袋摆放时菌袋间一定要留有适当间隙,以利于灭菌时蒸汽循环通畅,蒸汽包内菌袋温度一致、灭菌彻底。6
严格无菌接种技术
接种操作一定要按无菌操作技术规程进行操作,对于农村生产种植户,最好在接种箱内接种,也可自制接种帐或在改造过的接种室内进行,接种时一定要严格空间灭菌,使用质好、量足的有效熏蒸式灭菌剂。7
严格控制菌种培养室温度
平菇菌丝生长适宜温度为25℃,培养室温度可控制在20~22℃,三级种袋温可控制在22~23℃;三级种培养袋温度过低,培养好的菌种菌龄偏长;三级种培养袋温度过高,培养好的菌种菌丝稀疏、不健壮;严格控制袋温不得超过30℃,坚决淘汰受过高温影响的菌种。8
严格避光培养菌种
平菇菌丝生长期间不需要光线,尤其强光直射;光线越弱,越有利于菌丝生长,相反,菌丝生长缓慢,不健壮。9
严格控制培养室通风
培养室适当通风,可以保证菌丝生长时有足够的氧气供
29卷6期李峰等优质平菇菌种制作注意事项
695
应,菌丝生长迅速健壮,通风时应考虑发菌室内外温差,如夏尽量晚间通风,低温季节则尽量安排中午。季发菌时,10
严格控制菌种培养时间
平菇菌种培养时间一般受培养环境、培养基、使用容器一般母种培养时间在7~10或菌袋大小等因素影响而不同,
d,原种培养时间在20~25d,栽培种培养时间在25~30d。如培养时间过短,菌丝即使长满也应适当延长培养时间,以增加菌丝密度,保证菌种健利于菌丝在培养料内继续生长,
壮;如菌丝生长缓慢,应及时查明原因采取相应措施,以利于菌丝快速正常生长,如培养时间过长,培养袋长满菌丝后也不能再作为菌种使用。11
严格防止杂菌感染菌种
在菌丝培养过程中,要定时对菌种生产、培养场所进行消毒,防止杂菌感染菌种。12
严格防止害虫侵蚀菌种
防止害虫侵蚀菌种要从优化培养菌种环境着手。12.1安装窗纱或防虫网可以有效防止外来虫源侵害菌种。12.212.3
保持菌种培养室内干净卫生发现害虫及时杀虫处理
在放置菌种前一定要
杀虫、杀虫卵处理,消除培养室虫源发生。做好杀菌、
在菌丝培养过程中,要定时
(每星期或10d喷洒1次食用菌专用杀虫剂)对菌种生产、培养场所进行防虫,防止害虫侵蚀菌种。13
严格防止使用老化菌种
老化菌种菌丝生长势降低、菌丝无力、品种特性可能改变,一旦应用于生产,势必造成种植成功率、产量降低、病害发生等严重现象。14
检查菌丝生长速度、适时刺孔增氧
检查、观察菌丝生长速度,加强菌种生产管理。
14.1根据菌丝生长速度,调节培养室温度温度低时,要
加快菌种生长速度,但菌丝生长速度较快时,适当提高室温,
菌丝生长产生的生物热也较多,管理时应该注意袋温变化,必要时采取相应降温措施。14.215
适当刺孔增氧检查带病菌种
定期检查菌种杂菌感染情况,发现杂菌感染试管、原种瓶或菌袋,应立即淘汰报废,避免较轻污染菌袋应用于生产;对于轻度污染的菌袋可以立即治疗,治疗后的培养袋可作为生产出菇袋使用。161717.1
检查带虫菌种
带虫菌种不能应用于生产,发现虫害菌种应立即挑出。优质菌种标准
对照标准检查自己培养的菌种。二级菌种感官评价标准
菌丝洁白、上下基本一致,
菌丝粗壮、浓密,菌丝生长均匀,培养料含水量适宜;无杂菌污染、稀疏菌丝、湿斑和高温抑制线或杂菌拮抗线等现象,无菌皮过厚、培养基收缩和底部有大量黄褐色液子实体原基、
体沉积等老化菌种的特征。17.2
优质三级菌种标准
菌丝洁白基本一致,两头接种口
处菌丝可稍稀疏,菌袋手感硬实、有弹性,菌龄适宜,一般在30~35d;无虫害、杂菌污染、任何异样斑点、异色等现象,无大量出菇、菌皮过厚、培养基收缩等老化特征。参考文献
[1]张金霞.新编食用菌生产技术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2]苗长海.简明食用菌病虫害防治[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菌丝生长一定时间后生长速度变慢,
可以加大通风和刺孔增氧的方法,促进、保证菌丝正常生长。
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上接第693页)
时,就开始浇水,并用小棒在土球下方穿若干个孔,使细土等空隙全被塞满,继续加土,到随流水灌注到土球的下面,
种植高度比原地面高20cm左右,利于地面稍稍高起为止,
排水,然后将松土踏实,最后在种植穴周围微微掘出环状浅沟内浇足水。常绿树填土时不用浇水,而用棍棒捣土,沟,
使土球下面全部被塞实,不留空隙,然后填土盖住土球,紧紧压实,最后也环绕树的四周掘一环状沟,并在沟中浇水。33.1
栽植后的养护管理树体保护
刚移植的大树,下部新根没有长出,易被
3.2
加盖遮阳网
种植后如阳光很强,要尽快加盖遮阳
网。为防止水分蒸腾过大,可用草绳将树干全部包扎起来,每天早晚各喷水1次,喷水时只要树冠上叶片和草绳湿润喷水时间不宜过长,以免水分过多流入土壤,造成土即可,
壤过湿而影响根系的呼吸。3.3
及时跟踪
对种植完成的大树要及时进行跟踪,观察
树木的生长状况,如发现部分树叶干枯等现象,要分析原因,并将枯枝除掉,做好应对措施,同时,针对季节性的或者部分树种易发生的病虫害要及时根治,以减轻树木的生长负担。4
结语
虽然大树移植比较复杂,技术要求较高,但只要重视大树移植的技术措施,严格按大树移植技术规范操作,并加强不断探索积累经验,就能大大提栽后的科学养护管理工作,
高大树移植成活率。大大缩短缓苗期,尽快发挥绿化效果。
大风吹倒,可根据树的胸径、高度和冠幅大小合理选用支撑材料和方法,常用的支撑材料有钢管、杉木桩、毛竹等,以四角和三角支撑样式比较实用,以保持树体稳定牢固为原则,同时要对树干的支撑部位加以保护,以防铁丝等硬物擦伤树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