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音乐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效性探索

音乐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效性探索

来源:华佗小知识


★音乐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效性探索★

小学部 音乐 王 丽

2011-6-16

内容提要:“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当今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我们不难看见在各级各类的比赛课、研讨课中教师们都喜欢采用这样的组织形式,但在一些教学中只成为一种时尚摆设,一种“目的不明确、训练无实效、学生无所得”的时尚摆设而已。怎样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效性呢?是当今时下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时效性

课堂教学是学生后天习得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培养技能、提高能力、发展智力、形成态度和培养优秀质量的主要管道,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同时也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因此本人有理由认为,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线,这是课改必须考虑解决的问题。

多年的课堂改革实践,我们深感以学生为中心,伴随着多样活动的课堂教学其实并没取得很好的效果,新模式的变化遮蔽了我们的眼睛。课堂中,学生主动参与活动,讨论热烈、思维活跃,教师采用多种现代媒体作为教学辅助手段,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等各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大家为此感到新奇,因为这些都是传统课堂中从来不会出现的场景,从来没有使用过的方式。然而,如果我们认真观察课堂教学,冷静下来仔细研究分析:我们的教学模式是否有效?教学手段学生可否接受?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学生在自己活动的20~30分钟内学到了什么?又培养了什么能力?这些我们都不得而知。

新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成为活动的设计者、指导者,既不能成为课堂主体,又要掌握全局,而且整个课堂呈现出动态的多层次的复杂局面,教师在课堂组 织、教学的流程设计、动态生成等方面如果没有充分的准备和较强的驾御能力,不重视合理使用各种教学资源、教学辅助工具,不重视活动中各环节的紧密性,课堂教学的效果会在不知不觉中大打折扣,甚至会低于传统的课堂模式。这就使得新的课堂模式不能真正促进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更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不到培养,课改也就失去了意义。当前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了新课改的一个亮点,甚至每节课教师都在搞合作学习,人们很关注这个时髦的举措。然而在现实中合作学习却没有实效性,很多时候都只是在走过场、搞形式,小组合作学习很滥,情况不容乐观。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效性呢?

一、 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学生如果有探究欲望,他才会在组内积极发言;反之,如果没有动力,他就只会坐在那里默不作声。所以,激发其探究欲望是关键。如何才能激发其探究欲望呢?我认为,必须得创设一个良好的生活情境。

例如,我在上四年级音乐教材《多年以前》这节音乐课时,这节音乐课所教唱的歌曲是要告诉大家:很多年前,森林里有很多的动物,很多鸟叫声,可是森林被砍伐以后,动物们无处为家,再也不见鸟儿的叫声,森林里失去了原有的欢乐,从歌曲声中教大家要注意环保。上课之前,我将事先做好的动物头饰发给各个小组,小组里同学带上头饰并且讨论如何用身体语言去模仿这些动物和这些动物的叫声,有了这些漂亮的动物头饰,学生立马被吸引了注意力,也会很自觉的在感性认识上主动去摸索动物的叫声,而对于那些胆小怕事的学生,我就多留了个心,注意下去多在他(她)身边走动,小声问问他(她)是哪里不会,为什么不主动参与?他(她)喜欢什么动物?最熟悉什么动物?能否学学她喜欢的动物的样子或叫声?试图用聊天的方式打开她的心扉,最后再肯定他(她)做的很好,

并鼓励他(她)用同样的方法参与到同学中一起思考模仿其它动物的样子和叫声。

二、 个别谈心,教师巡视指导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常常会出现每个小组均由胆大好强、能说会道的个别好学生独自“包办”,其它组员任听其说、沉默寡言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我会课前先把这些好胜逞强的“霸王龙”单独找来谈心,使他们明确,小组合作学习不是由他们一人说了算,要集合众人的智能,才能得出一条最佳的解决方案,并让他们带领其它组员一道进行讨论质疑,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一定要下台进行巡视。如果还发现类似“霸王龙”的学生,要走到他身边,轻声提醒他:要多听听别人的发言;让别的同学先讲,你最后再讲等等。教师在巡视时倘若发现那些坐在底下一言不发,省得“没事找事”的学生,也应该走到他身边,轻声鼓励他:你也来讲几句好不好?大家也来听听他的意见好吗?教师切不可在学生讨论的时候只站在讲台上看,一定要下到学生当中去,和他们一起参与讨论,发现上述两种情况要及时制止,只有这样,小组讨论才能收到一定的成效。

三、 树立威信,组长模范带头

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都面向讲台,教师很容易发现哪个学生没有认真听讲,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大家围桌而坐,难免有那么几个学生不自觉,混在里面似在讨论,其实是在讲闲话、开小差,而分组讨论的时候教师又不可能照顾到每个小组。这时候,每个小组长就成了一名名“小老师”,针对上述现象,组长就应该履行起自己的职责,制止“开小差”,使小组合作学习正常开展。 俗话说:“鸟无头不飞,兵无将不勇。”没有组长的组织和指挥,学习小组只是徒有其名,学生或盲目行动,或迟疑不动,根本无合作可言。况且小学生自制力有限,贪玩好动,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就会导致课堂组织纪律散乱,教学只能是事倍功半。因此,为了能有效地进行合作交流,选拔并培养小组长就显得

至关重要。首先,确定智力水平良好,发言积极,操作能力较强,表现欲望强烈的学生当学习小组的组长,并且要正确树立小组长的威信;其次,对组长进行有效的培训:第一,督促组长积极主动地组织合作交流,使组员养成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合作意识;第二,指导组长组织合作交流时,要先进行有序的安排,如鼓励组员大胆发言,让会说的先说,不会说的先听后说,促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第三,指导组长在交流过程中进行灵活协调,如对于回答正确的同学报以掌声,当出现意见分歧时,组长应问个为什么,请组员说出理由,当出现冷场现象时,组长应带头先发言,起表率作用;第四,指导组长善于收集组员在交流中对同一道题目所作出的不同解答,并及时准确地向老师汇报。从而培养组长的组织、安排、协调、归纳能力,促进小组合作交流的有效进行。

四、 鼓励为主,教师评价有方

在每次小组合作学习完了之后,教师要及时给予适当的评价。评价应强调小组整体的表现,主要围绕这么几个方面进行评价:是否能够有序地主动地参与合作讨论;发言是否勇跃;探索的问题是否有所发现等等。教师可以说几句激励的话,例如:XX小组今天发言最勇跃;XX小组今天起了变化,其它小组要向XX小组学习;XX小组今天只有一个人在说,其它组员都没有表态,等等。当然,教师的话还是应该以鼓励为主,适当的批评也还是应该有的。对于那些表现较好的小组,教师应该多表扬,或给五角星,或发小红旗,或让全班为他们鼓掌。经过多次评价之后,就无形当中促进了组与组之间的竞争,久而久之,小组合作学习就会有了新的面貌。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意识的有效途径。作为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深度挖掘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效性,真正把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