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朗读教学

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朗读教学

来源:华佗小知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朗读教学

作者:高芳

来源:《收藏界·名家探索》2018年第08期

朗读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语感,提高理解、欣赏的重要方式。课堂上良好的朗读习惯、声情并茂的朗朗书声,不仅能将课文的情感渗透于学生心灵,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敏锐感受,还能再现作品的人文想象,品味作品的人文内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语文课程标准》把“读”提到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指出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品味、揣摩、感悟、积累,逐步学会欣赏;要求通过朗读、诵读、背诵等不同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通过整体感知、感悟、积累和熏陶的读书心智过程,以养成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积累丰富的语言养料,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潜移默化地受到人文思想的熏陶。

随着新课标的落实,语文教师都深切的感知到朗读在课堂中的重要性,每节课都加大了学生对读的训练。但效果究竟如何,走进课堂我们不难发现:朗读的教学过于笼统,朗读目的不明确,读前缺乏明确要求,读中没有具体指导,读后忽视评价反馈。学生人人在朗读,但朗读水平普遍低下。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解决: 1、教师必须明确朗读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中把“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为朗读的总要求。然而,在很多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对这三个层面的目标并不是一视同仁的,重视“感情”朗读,忽视“正确、流利”。朗读前,提出的要求往往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而很少把朗读的时间和精力花在指导读“正确”,读“通顺”上面。其实,“正确”、“流利”、“有感情”这三个目标,是三个有递进性的要求。我们在朗读训练时,要步步落实,循序渐进。只有在读“正确”的基础上,才能达成“流利”的目标;只有落实了“正确”、“流利”这两步,“有感情”才有可能得到实现。 2、每次朗读的目的、要求必须清楚明确。

在课堂上,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请同学们朗读课文”、“下面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老师对朗读教学如此笼统的提示与要求是屡见不鲜。为读而读,目标模糊,学生盲从,学生只是被老师驱赶着为读而读,有口无心地念着,毫无美感可言,长年如此,学生不能达成课标中提出的朗读目标,不能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文本语言,不同的语言风格和不同的文章内涵,非常明确地提出每一次朗读训练的具体要求,应达到哪个层面的目标,并将之细化为课堂中哪个教学环节和时段,如何训练或示范等等。比如:“请同学们读这个自然段,看谁能做到一字不错。”“谁能读得更流利一些?”“我们体会到了主人公的心情,再来读读这一段。”教师类似的导语对学生来说是有目标有方法有路子可走的,学生按要求训练朗读的效果就完全不一样。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加强教师的示范朗读以及对学生的读中指导。

朗读训练是师生参与的双边活动。教师的示范朗读,可以融情于声,把书面语言变为口头语言,并声情并茂地感染学生,创设富有感染力的语感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范读时,首先要入情,通过眼神、面部表情、姿势等体态语言把课文所表达的喜怒哀乐直接传递给学生,让学生直观、形象地进行情感体验;同时,根据范读时的轻重、缓急、停顿、语气、语调,全面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加上有意识的模仿,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还可根据教材的情况,结合学生的实际,在读时给学生以提示、暗示。当范读到要求学生掌握的字词时,在这些词前稍为停顿一下,或读重一点,以引起学生注意,强化记忆。当范读到新词及难理解的词、句、段,教师可以用平缓稍低的语调给予适当提示、简释,帮助学生揣摩教师是怎样读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

在朗读训练中,教师指导要“精”,学生的练习稍“多”,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教师的精心指导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A、选取指导的训练点要精,帮助学生抓住一些关键性语句,把握个别用词特别形象的地方进行训练,这样教师既可以让学生知晓文章遣词造句的准确、形象,又能训练学生在朗读中传情达意;B、训练要求精细,每次训练应有一个侧重点,不可贪多求全;C、训练过程需精心设计,紧扣文章中别有深意的重点句子,指导学生品读,尽量避免朗读的随意性。教师每一次指导学生朗读都要考虑到朗读训练的要求,教师的指导方法,读后如何进行评价等。同时既要注意对个别学生的指导,也要重视对全体学生的训练:在优秀学生展示之后,将优秀学生的朗读点评给其他学生听,将之朗读方法扩大到全体的。

4、重视读后评价,激发学生的朗读体验。

卡耐基曾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儿童尤其喜欢鼓励和赞美。课堂上,老师和同学们鼓励的话语,满意的微笑,赞许的眼神,会使孩子们感受到器重、关切和敬佩,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朗读评价做得好,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有效地促进朗读目标的达成。因此,在评价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注意评价方式的新颖和多样性,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评价,可采取教师评价 、学生自我评价 、学生互相评价 、学生评价教师等方式;在评价语言上要善于发现学生朗读中的闪亮点,善于使用鼓励性语言,语言要丰富不能一成不变,要给学生以新鲜感,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有时,还可以用体态语言来给予评价:翘翘大拇指,鼓鼓掌,发自内心的微笑,连连点头,或开展评比活动……

总之,课堂中的朗读教学还需要教师把握好原则多揣摩,寻找到适合自己的训练方法。这不仅仅是对学生的训练,同时也是对教师自身教学技能的训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