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第22期
素质教育
Quality education
浅析小学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姜秀玲
(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摘要】随着当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目前学校越来越呈现出开放办学的姿态,所以家校合作是促成孩子健康成长非常重要的一环。虽然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目的是为了孩子的茁壮成长,但家校合作还是会出现很多问题,因此,要增强家长与学校的合作意识,提高教师与家长的合作能力,同时也要加强各部门监督指导,促使家校合作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
【关键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家校合作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家校合作”的含义
家校合作,是一种家庭教育者与学校教育相互配合下的双向循环活动,家校合作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是家校活动的中心人物。在教育中,家庭和学校的地位是平等的,二者是合作伙伴的关系,其联系行为具有互动性和合作性。家校交流、家长参与、家长教育等是家校合作的具体内容。
二、小学阶段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
当今社会,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视,家校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频繁。虽然家校合作的目的都是为了孩子更健康快乐地成长,但目前的家校合作中仍存在不足和误区。
(一)家校合作的责任不清楚、边界不够明确
随着小学家校合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出现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的现象。
家长的责任首先是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使家庭教育对孩子能够产生好的影响,学会当好父母,尽到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职责”。其次是积极参与学校教育,配合教师做好教育和管理工作。
家庭和学校的责任边界往往是具有弹性的,教师不能把本该自己承担的职责交给家长完成。但现在的家校合作之间,学校往往是处于“领导”地位,一些情况下会过于干预家庭甚至随意使用家长,不时地给家长布置任务,这就会导致家长们苦不堪言。
(二)关于学校层面的责任问题
对家校合作存在问题研究得不够深入,学校管理人员对此问题的研究缺乏广度和深度,没能够形成一个系统的体系。
对教师的培训不充分,导致了许多教师不能正确地看待家校合作关系,容易形成家校合作关系紧张的局面。
学校缺乏对学生家长进行全面的指导与培训。很多家长没有认识到家校合作中的家长义务和权利。
学校对家校合作的规范制度不够完善。对于家校合作的活动内容、沟通情况等方面没有一个完整的制度进行规范。
学校普遍仍以成绩为主,为了提高自己学校的教育成效,在家校配合上也大多以成绩为讨论点,一些通信软件的运用基本也成了方便给学生家长们布置任务的工具。
(三)关于教师层面的问题
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交流大多都是关于学生的学习问题,教师缺少对学生的全面性的关注,忽略了对学生其他方面健康成长的关心。
教师对于学生出现突发或者严重问题时,教师错过了与家长进行沟通的最佳时机,有时会导致事情变得更加严峻。
(四)关于家长层面的问题
家长对家校合作的权利和义务在认识上不够明确。一些家长不清楚家庭和学校的地位是平等的,误以为家长的参与只能是在服从
学校要求的基础上进行。
有的家长参加家校活动不是很积极。对于学校举行的需要家长参与的活动,部分家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导致家校合作没起到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家长们在认识上存在误区。有的家长没有认识到家校合作活动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有的竟认为在对孩子教育方面应该是学校负全部责任的这种不正确的教育思想。
三、对小学家校合作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提高家校合作意识、明确双方各自的教育责任
学校、教师和家长在教育观念上应有所改变,当家长和学校充分认识到家校合作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时,学生才能够进行健康愉快的教育活动,家校合作才能有效展开。教师应改变一人掌权的态度,不能打着为学生好的旗号随便指使家长,应尊重家长,联合家长共同把学生教育好。应尽量避免由于教育的不一致而导致学校教育效果的削弱甚至抵消的情况。
“真正的合作文化是深层次的、个人的和持久的,是教师日常工作的中心部分。”所以,教师们应该把“家校合作”融入自己日常的工作当中,想要把学生教好,首先应该全面地了解学生,除了掌握学生的在校情况,更要了解到学生在家的生活状态及表现。所以教师也要主动地与家长取得联系,懂得倾听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从中吸取对学生发展有益的部分,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提高学生家长对家校合作重要性的认识,家长要明确参加家校合作的权利与义务。家长和学校要成为合作伙伴的关系。对于学校举行的一些有关家校合作的活动,家长应积极地参与并给予一定的支持。在家校合作中了解学校教育的现状,学习更先进、有益的教育方法,为孩子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家长还应努力地提高自己的个人素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这一阶段的孩子具有极强的模仿性,因此,家长应加强自身的知识储备与修养,也应主动地与教师取得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里的各方面情况的表现。教师和家长在很多情况下应该学会换位思考,以便能够更好地进行和参与家校合作活动。
(二)家庭教育不是专门设定的教育
许多家长对科学教育知识掌握得都不够丰富,所以,可以开设有针对性的家长课程,一方面教师可以对家长做相关的培训,一方面还可指导家长如何对孩子进行科学的教育。除此之外,不定期地举办一些家庭教育类型的讲座等,可为更好地进行家校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于教师来说,在他们入职之前,学校和教育部门可以开设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教师学习的课程,使得教师们从一开始就从心里
1532018年第22期
素质教育
Quality education
增强教育效果。
利用建立微信群或通过校讯通等类似的网络平台形式提高家校合作水平。现在是网络信息时代,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加强教师、家庭和学校之间的交流是十分有必要性的。校讯通软件的利用和微信群等的建立是现在教师和家长沟通的一个普遍的工具,通过这样的沟通桥梁,当出现问题时,教师可以与家长进行及时的交流与沟通,不错过问题解决的最佳时机。学校教师还可通过微信群等网络形式,通知一些学校下发的消息,这样能够更加方便快捷。通过这个平台,教师还可以告知家长在学校近期的生活中学生们的各种表现,例如学生在学校里一天的学习情况、参加学校活动情况,容易且方便地指出每个学生在阶段时间出现的一些不利于学生成长的问题,能够及时有效地为家长提供一些教育指导方法,以便家长们可以在家庭教育中及时纠正孩子在成长中出现的问题,最后达成家校合作的真正目的。此外,家长可以通过群接触到其他家长,学习其他家长好的家庭教育方法,从而提高自身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水平。
学校应对学生家长实行定期开放校门的学校教育制度。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心理发展不够成熟,学生对家庭和学校的依赖程度较大,所以学校的大门应该定期地为家长们进行开放。例如举办亲子活动,让家长们参与进来,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同时家长也能够更加全面真实地了解到自己孩子的在校生活,以便能同教师进行更好的交流合作。家长走进学校参与学校活动,一是丰富了对学生的教育生活,二是可以为学校办好学提供新思路,因为从家长们的视角下发现的学校办学中存在的问题,是提高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资源,家长们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可以让学校的办学质量不断地提高。
明白家校合作对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在学习的过程中,为了能在未来走上教师工作岗位之后可以更好地与家长进行沟通协调,教师应该学会一些如何与家长沟通交流的技巧,教师与家长们的和谐相处,能够推动家校合作的有效开展。
在对教师进行培训的时候,学校也可通过定期举办家校合作讲座这样的形式,来传递教育的新理念与新思想;还可以请一些在家校合作方面有经验的教师分享与传授自己的交流经验。
为了家校合作的有效性,当地教育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因地制宜地推制出符合地方特征的教育方法来促进家校合作,也是为家长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孩子提供一个好的平台。
(三)家校合作应有制度上的保障
家校合作想要推进实施,首先应该建立比较完善的家校合作制度。学校应该开展多种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家校合作活动。另外有一套健全的法律制度也是家长行使合法权利、提高家校合作有效性的保障。1970年,美国把家长参与学校的权利纳到入联邦的教育法规中,为美国中小学家校合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这里有我们可以借鉴的地方,相关部门可以明确地指出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权利与义务,在平等的家校合作关系中使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所以,在这样健康有保障的制度保护下,家长们对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生活与心理发展的情况会有更加仔细的了解,如果一些家长能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一些有采用价值的建议,这样会使得学校决策更符合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现实需要,从而能够更好地去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当家长们的建议被学校广泛采纳时,家长容易更积极配合学校的各项家校活动,家长参与学校活动的积极性和动力就会增强,甚至一些家长也会把自己当作学校的一分子,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下,家校合作的真正意义就表现出来了,家校合作的水平也达到了新高度。
(四)通过利用多方面渠道,加强家校之间的合作
学校定期召开以讨论为形式的家长会。在这个家长会上,由家长们先提出对孩子教育方面的难题,然后对于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分析问题出现的关键所在,最后经大家共同讨论与努力下,给出合理的解决策略,使讨论会成为一项有意义的家校合作活动。教师要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的行为习惯与学习的状况,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家长们也要向教师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各方面状态,从而也有利于进行有效的家庭教育。教师在一定程度上要指导家长们如何进行家庭教育,为家长提供合理的建议,为学生的快乐成长共同作出努力。
学校以定期分发问卷等活动来增强家校间的联系并对这些活动结果做适当的评价。在问卷中可以提出一些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家校问题,来统计家长们的想法与建议。教师也可以更为全面地掌握学生的总体情况,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上接第148页)
参考文献
[1]侯娟.谈家校合作的问题与对策[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4).
[2]陈鹃.美国家校合作特色及对我国的启示[J].教学与管理,2010(6).
[3]林玲.家校合作关系的检视 [J]. 教育科学研究,2013(6).[4]宋改敏.教师是怎样营造合作文化氛围的 [J].教育学术,2011(5).
[5]李国强.家庭社会资本:家校合作的重要影响因素[J].中国教育学刊,2009(11).
[6]朱红.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与家校合作关系构建[J].教育探索,2012(10.
作者简介:姜秀玲,女,1994年生,辽宁省大连市人,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教育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小学教育。
(编辑:张驰)
思路,将朗读和鉴赏作为教学的重点,尤其是采用了不同的朗读方式,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朗读中从语言层面理解诗歌的内容,用心去体验诗歌的情感,品味诗歌的感情。直接抓住康桥的景物描写进行鉴赏,充分欣赏这首诗景中含情,融情于景,在亦情亦景、情景交融的意境美。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是以教师为教学中心,体验式教学则是将教学开展的中心变成学生,让学生更好地进行知识的接受,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杨向宁.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相关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7(11).
[2]薛凤秋.浅析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与传承[J].中国校外教育,2017(19).
[3]沈纪阳.高中语文教学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2).
[4]吕萍惠.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6(12).
作者简介:刘福,1973年生,四川资阳人,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为中学语文教学。
(编辑:马梦杰)
四、结语
通过传统文化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要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独特的人格魅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教学渗透,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水平,在教学中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