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家庭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成果的总结
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特殊的意义,它对人的成长和发展起着奠基和长期影响的作用,即使孩子进入学校接受专门的教育和走进了社会,在扩大社会接触面的情况下,家庭教育也仍然在发挥它潜在的影响。今天的父母比以往任何一代父母都更加关注孩子的教育,但却屡屡出现家庭教育的“负效应”,许多父母在教育子女中存在不少困惑。作为从事家庭教育研究、家庭教育教学和家庭教育实践工作的我,一直想写一本给父母亲看的书,让父母们认识到他们在教育孩子成长成才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教育子女的新观念,学会教育子女的科学方法,使他们真正成为孩子优秀的第一任教师和终身教师。我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着手准备规划写一本有关家庭教育的书。我长期从事教育学、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和家庭教育学的教学,以教育自己两个孩子为实验,利用到福清实验幼儿园、福清实验小学、福清一中、福清妇联讲座的机会搜集资料并进行学术研讨。论文《家庭中儿童文明礼貌的教育》、《家长素质与家庭教育》、《现代家庭环境与家庭教育》等先后在福州市家庭教育理论研讨会和福建省家庭教育理论研讨会上获奖,并在福建省家庭思想品德教育理论研讨会上发言。论文《不要扼杀孩子生命的原动力——亲子教育》(英文)发表在权威刊物《中国临床康复》上,《幼儿的智力潜能开发——蒙台梭利儿童观的启示》发表在核心刊物《江西教育科研》上,《瑞吉欧教育的魅力》发表在《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上,《论独生子女的同伴关系》发表在《莆田学院学报》上,《反思型教师和反思性教学》发表在《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上,《反思性教学的传统及其启示》发表在《零陵学院学报》上。本人是福建省家庭教育研究第二届理事会理事。本人于1987年被福建省妇联、教委、家教会联合会评为“福建省好家长”;1994年论文“家长素质与家庭教育”获得福建省妇联、福建省家庭教育研究会三等奖;1996年获福建省总工会授予的1995年度省女职工标兵称号;1998年被福建省福州市总工会授予“教子育才之花”称号;多次被福建师大评为优秀教师、教学积极分子。因为家庭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很受学生欢迎,因此我于2006年被福建师大福清分校评为首届“教学名师”;福清市电视台于2008年7月在《侨乡纪实》栏目播放了我的家庭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录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产生良好效果。本人参与了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九·五”重点课题“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并负责主持“新基础教育”发展性、推广性研究在福建省福清实验小学的子课题研究,因此能有机会广泛接触家长、小学生和小学老师,收集、积累了相当资料。其间,我的大学老师叶澜教授的渊博知识、
1
生命激情对我产生巨大的感染和教育,于是,我着手写《家庭教育研究》一书。虽然我长期从事心理学、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家庭教育学的教学、科研,以及长期从事家庭教育实践探索,但作为教育科学重要组成部份的家庭教育理论,如何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仍然是我国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面临的一项艰巨的任务。我感谢我的爱人张恒忠教授,在此书的雏形以及之前提供有关科研工作的指导和协助。《家庭教育研究》阐述了家庭教育的产生、发展、内容、特点、原则、方法;论述了家庭教育与儿童全面发展的关系、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关系,并从实际出发,阐述了如何培养儿童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以及早期教育的开展、独生子女的教育等问题。本书融我国家庭传统教育与外国家庭教育理念、古代家庭教育渊源与当代家庭教育现实为一体,进行理论提升和实践探究。《家庭教育研究》在关于传统的家庭教育理论的批判与继承、现实生活中家庭教育的价值导向与家庭教育的科学化,各类家长的心态及其教育素质的提高,家庭教育如何面对信息社会的挑战、独生子女教育、亲子教育、亲子沟通、亲子关系等家庭教育的热点和重点问题都作了一些开拓性的研究。书中系统地论述了家庭教育的心理学、教育学、生理学、人类文化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基础,同时又能针对家庭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作出一些可操作性的解答。书中的第十二章: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和第十三章:成功家教的启示对家长们具有警示和示范作用。《家庭教育研究》运用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乃至社会学基础理论去建构家庭教育理论,不少观点是原创的,做到既关注理论,又关注实践,以及可操作性策略探究,具有启迪和导引实践的作用。本书出版后,自2005年以来做为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教材,心理学专业的家庭教育学必选选修课教材和全校家庭教育学的公共选修课教材。为此,我很有成就感。尤其是学生的反馈意见令我真切地感到:《家庭教育研究》一书付梓,我做了一件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儿童,有益于家长的事情。我用《家庭教育研究》为教材去上家庭教育学这门课程,在教学中依靠《家庭教育研究》内在的内容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认识需要,并使学生把课堂上的学习和将来组建家庭、做合格的父母以及贡献社会联系起来,以激发学习动机、产生学习需要和兴趣。在教学中贯彻启发式原则,我经常通过举例引起学生思考,我举的例子尽量做到“约而达”,使学生学会分析和解决例子中给予的条件与要求之间的矛盾,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通过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学生在各抒己见中往往生成新的问题,发现矛盾,于是就碰撞出思维火花。我谆谆诱导,抓住逻辑思维和解题技巧进行分析,从而培养学生学会倾听、捕捉信息和判断信息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性、批判性、逻辑性、灵活性、敏捷性等思维品质。通过
2
布置作业、课堂讨论,要求学生结合日常的生活和实践活动(不少学生都从事“家教”)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并运用所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使学生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产生兴趣。在课堂上,我对学生的发言都给予不同程度的肯定,进行赏识教育,学生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我注重教书育人。我遵循“教不严,师之惰”的道理,做到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处。如,为避免学生在电脑上通过剪贴应付作业,我要求把作业填写在方格纸上。通过试卷的评讲,作业的批改,传递给学生的信息是做学问必须严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塑造学生个性,学生反映很好。学生在作业中写道:林老师,您给我们上的家教课我特别喜欢,相信班级的同学都有同感,让我知道了今后为人父母时应该怎样教育孩子。这可是一门大学问,也让我知道了我周围的亲人们存在的一些教育孩子的弊端,我也会努力用我所学到的知识来帮助我的亲戚朋友们如何更好地教育孩子;林老师,真的很感谢您这一学期教会我这么多关于家庭教育的知识。这将对我们以后在家庭中扮演优秀的父母角色很大的帮助;林老师,很感谢您让我们了解了很多做父母的道理,其实也是教我们如何做人。上课的内容经常使我联想到自己家中的情况,甚至有一次上完家教课后就打电话回家,只说了两个字“感恩”。谢谢您让我重新认识到或是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父母的爱和父母的伟大。点点滴滴的小事,点点滴滴的成功;林老师,《家教》这门课很轻松,每次都在案例中了解知识,每次都能在对事例的评价中学到很多家庭教育的知识,不只是课堂中教科书里的知识,也包含很多生活中的道理和对人生的态度等等;林老师,上《家教》给我的感受是:通过听您的课及您举的大量生动的实例,我不由会常常联系到我小时候父母的教育教养方式,以此检测我父母在家教中的得失;谢谢您给我们上的每一堂课,现在我明白了家庭教育的真谛是什么,也理解了父母教育孩子的责任之大,同时也看到了身边一些小孩子他们所受的家庭教育方法的不当,我希望自己能把所学到的知识去帮助他们;亲爱的林老师,您的课,特别是家教课我非常喜欢,也受益匪浅,我想这对我以后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教育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哲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陆有铨教授为本书作序,使我非常感动,谨表深深的感谢!他指出《家庭教育研究》是“家长们和从事家庭教育工作的同志们以及广大青年都值得一读。”《家庭教育研究》一书能对儿童、父母、准父母们
3
有所帮助,这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林碧英
二〇〇九年三月四日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