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
(一)研究思路
目前我校大部分学生是农村留守学生。这些学生家庭条件比较差,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由于这些学生从小受所处环境的影响和所受教育的局限性,因而在学习习惯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最为突出的有以下几点:
1、缺乏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
2、书写潦草不规范,坐姿差;
3、喜欢做小动作,缺少认真倾听的习惯;
4、课堂上不善于动脑,盲目听信教师和同学,缺少个性;
5、学习缺乏自觉性,作业懒散,做事拖拉;
6、不善于使用工具书,缺乏查资料和朗读背诵、课外阅读的习惯;
7、学习缺乏探究问题、大胆质疑的习惯……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同时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老师教学工作被动。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我校的教学质量,进一步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我校决定以“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途径与策略研究”为题,开展教学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收集材料,学习理论,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深入研究低年级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在这基础上研究制定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具体目标和工作策略。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新经验,研究新问题。
2.调查研究法。
本课题通过精心设计师生问卷,在实验班进行问卷调查。
3.个案研究法
本课题一方面面向全体学生,努力促使全体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将随机选取一些孩子,建立个人学习档案,进行追踪分析,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调整对策。选取典型班级,进行追踪分析,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调整对策。
4、对比实验法。
课题研究过程中立足于研究班级中发现的各种不良学习习惯行为,通过实验前、后学生逐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变化,找到适合学生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途径和策略。
5、经验总结法。
利用课题组会议不断总结研究经验,交流总结形成理论,并有效指导研究实践活动。
(三) 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
1、成立课题组,搜集相关资料,确立研究课题,拟定实施方案,申报课题,进行课题论证。
2、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培训,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学习和理解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相关教育理论,明确学习习惯培养目标和内容。
3、进行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调查,分析不良习惯的成因。
第二阶段:实践研究阶段
1、修改课题方案,启动研究,指导教师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育行动。
2、运用个案分析法 、行动研究法循序渐进地开展研究活动,探究培养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策略。
3、通过课堂教学考察、家访、教师观察等活动,探索提炼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评价方法。
4、不断进行阶段性的反思和总结,在行动研究中归纳研究成果。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1、做好实验的后测及效果的评估。
2、进行检测,数据处理和分析,形成成果。
3、撰写研究报告,收集整理论文、案例,编印成集,准备结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