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1、在总体规模较小时,简单随机抽样常用的办法是( )。
A.问卷法  B.访谈法  C.抽签法  D.随机数表
2、社会科学学科方主要是指(  )在社会研究中的指导地位和作用。
A.社会科学方法 B.社会科学理论 C.社会科学思想 D.社会科学体系
3、等距抽样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提,就是总体中每一个单位应是( )。
A.随机排列  B.非随机排列  C.有序排列  D.无序排列
4、组织是由具有( )的一群人组成的单位。
A.共同民族与正式分工  B.共同民族与非正式分工  C.共同目标与非正式分工  D.共同目标与正式分工
5、抽样单位就是一次(  )所使用的基本单位。
A.主观抽样  B.客观抽样  C.直接抽样  D.间接抽样
6、效度是指测量的( )。
A.可信性  B.可靠性  C.真实性  D.准确性
7、方便抽样又称( )。
A.判断抽样 B.立意抽样 C.配额抽样 D.偶遇抽样
8、操作化定义就是对概念从经验事实方面给予具体的规定,使理论定义转变为可用于实际调查的( )。
A.理论指标  B.经验指标  C.研究指标  D.客观指标
9、结构式访谈通常采用( )。
A.概率抽样
B.非概率抽样  C.方便抽样  D.判断抽样
10、定比测量是对测量对象的( )的测量。
A.性质或类别  B.等级或顺序  C.数量差别或间隔距离  D.比例或比率关系
11、()是各种社会研究课题的最主要、最丰富的来源。
A.个人的想象  B.现实社会生活  C.个人生活经历  D.各种文献资料
12、研究内容是指分析单位的( )与特征。
A.数量  B.质量  C.属性  D.表象
13、探索性研究主要收集()。
A.定性资料  B.定量资料
C.主观资料  D.客观资料
14、统计值也称为( )。
A.参数值  B.样本值  C.总体值  D.变量值
15、操作化定义就是对概念从( )方面给予具体的规定,使理论定义转变为可用于实际调查的经验指标。
A.理论  B.经验事实  C.研究  D.社会
16、抽样框就是一次( )时所有抽样单位的名单。
A.主观抽样  B.客观抽样  C.直接抽样  D.间接抽样
17、参数值也称为( )。
A.统计值  B.样本值  C.总体值
D.变量值
18、判断抽样又称( )。
A.方便抽样  B.立意抽样  C.配额抽样  D.偶遇抽样
19、(  )是社会研究方法体系的基础。
A.恩格斯主义哲学方 B.马克思主义哲学方 C.社会科学的学科方
D.逻辑方法
20、把概念从理论层次逐渐降低到操作化层次就是寻找( )来说明概念的属性。
A.一组指标  B.一组数字  C.一组文字  D.一组图表
二、多选题
1、操作定义的设定的方法有( )。
A.用主观存在的具体事物来设计操作定义  B.用看不见的社会现象来设计操作定义  C.用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来设计操作定义
D.用看得见的社会现象来设计操作定义  E.用社会测量的方法来设计操作定义
2、抽样基本步骤包括()。
A.界定总体  B.编制抽样框  C.确定样本数和抽样方法
D.实际抽取样本  E.评估样本质量
3、社会研究中的分析单位主要有( )。
A.个人  B.群体  C.组织  D.社区  E.社会产物
4、对概念进行理论定义的步骤有( )。
A.将概念进行归类  B.将概念进行分解
C.从各类型中抽出它们的共同属性和特征,对概念进行理论定义
D.从各类型中抽出它们的表象,对概念进行理论定义  E.从各类型中抽出它们的共同点,对概念进行理论定义
5、内容分析的具体抽样阶段包括( )。
A.名称的抽样  B.期号的抽样  C.内容的抽样  D.数量的抽样  E.性质的抽样
6、历时研究可以分为哪些具体研究方法( )。
A.趋势研究  B.同期群研究  C.同组研究  D.非同期群研究  E.异组研究
7、检测效度常用的方法有( )。
A.内容判断法  B.重复检验法  C.对分法  D.标准法  E.交互检验法
8、下面哪些原则是任何一个研究课题的确定都必须遵循的( )。
A.客观性  B.系统性  C.逻辑性
D.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E.选择的课题要切实可行
9、影响样本代表性的主要因素包括( )。
A.抽样方法  B.总体的界定  C.样本容量  D.样本性质  E.总体的性质
10、社会研究的三种主要方式包括(  )。
A.方研究 B.社会调查研究 C.实验研究 D.文献研究 E.问卷研究
11、设计研究方案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
A.关于研究内容的统筹与设计 B.关于研究方向的统筹与设计 C.关于研究时间的统筹与设计 D.关于研究方法的预先规划与安排  E.关于研究事务的预先规划与安排
12、社会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包括(  )。
A.正确地认识和了解社会 B.描述社会的客观状况 C.提高人们的素质
D.解释社会现象产生、发展和变化的原因
E.预测和控制社会现象的发展
13、社会研究的基本程序包括(  )。
A.确定研究课题 B.设计研究方案 C.编制研究方案 D.资料收集 E.资料分析、总结和评估
14、获得社会研究课题的灵感通常来自(A.现实社会生活  B.个人生活经历  C.各种文献资料  D.他人生活经历  E.个人的想象
15、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包括(  )。
A.方 B.社会研究的目的 C.社会研究的方式
)。
D.社会研究的内容
E.社会研究的具体方法和研究技术
16、在实际社会研究中经常会发生由于分析单位不明确、分析层次混乱等造成的错误,主要有( )。
A.区位谬论  B.单位谬论  C.繁化论  D.简化论  E.简便论
17、与其他资料收集方法相比,文献法具有的优点包括( )。
A.没有时空 B.无反应性  C.费用低,省时省钱  D.研究成功的机率相对较大  E.研究成功的机率相对较小
18、影响样本容量的确定的因素主要包括( )。
A.统计学依据  B.总体规模  C.总体的同质性程度  D.研究的精确度  E.分析要求
19、下面的抽样类型中,既可能是等概率抽样,也可能是不等概率抽样的有( )。
A.简单随机抽样  B.等距抽样  C.分层抽样  D.整群抽样  E.多阶段抽样
20、按研究时间维度的不同进行分类,社会研究主要可以分为( )。
A.探索性研究  B.截面研究  C.描述性研究  D.历时研究  E.解释性研究
一、单选题
1、社会科学学科方主要是指(  )在社会研究中的指导地位和作用。
A.社会科学方法 B.社会科学理论 C.社会科学思想 D.社会科学体系
2、等距抽样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提,就是总体中每一个单位应是( )。
A.随机排列  B.非随机排列  C.有序排列
D.无序排列
3、组织是由具有( )的一群人组成的单位。
A.共同民族与正式分工  B.共同民族与非正式分工  C.共同目标与非正式分工  D.共同目标与正式分工
4、在总体规模较大时,简单随机抽样则采用( )来抽样。
A.问卷法  B.访谈法  C.抽签法  D.随机数表
5、抽样调查就是成为( )的途径与手段。
A.“由部分认识总体”  B.“由总体认识部分”  C.“有理论认识现实”  D.“由现实认识理论”
6、抽样单位就是一次(  )所使用的基本单位。
A.主观抽样  B.客观抽样  C.直接抽样  D.间接抽样
7、方便抽样又称( )。
A.判断抽样 B.立意抽样 C.配额抽样 D.偶遇抽样
8、二次分析的对象是( )。
A.现实性文献  B.第一手文献  C.第二手文献  D.回顾性文献
9、定比测量是对测量对象的( )的测量。
A.性质或类别  B.等级或顺序  C.数量差别或间隔距离  D.比例或比率关系
10、( )就是访谈法成功的重要保证。
A.对问卷的设计  B.对问卷的整理  C.对访谈员的挑选和培训
D.对访谈的记录
11、把概念从理论层次逐渐降低到操作化层次就是寻找一组指标来说明概念的( )。
A.属性  B.表象  C.特征  D.意义
12、( )是区别解释性研究与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的关键之处。
A.有无客观依据  B.有无主要观点  C.有无理论假设  D.有无理论结果
13、研究内容是指分析单位的( )与特征。
A.数量  B.质量  C.属性  D.表象
14、探索性研究主要收集()。
A.定性资料  B.定量资料  C.主观资料  D.客观资料
15、参数值也称为( )。
A.统计值
B.样本值  C.总体值  D.变量值
16、判断抽样又称( )。
A.方便抽样  B.立意抽样  C.配额抽样  D.偶遇抽样
17、私人文献是( )。
A.现实性文献  B.第一手文献  C.第二手文献  D.回顾性文献
18、把概念从理论层次逐渐降低到操作化层次就是寻找( )来说明概念的属性。
A.一组指标  B.一组数字  C.一组文字  D.一组图表
19、社会研究的(  )是社会研究的一般方法,是社会研究方法的指导思想。
A.方 B.社会研究的方式
C.社会研究的目的
D.社会研究的具体方法和研究技术
20、信度是指使用同一计量方法时能产生相同的( )。
A.思路  B.结果  C.信心  D.程度
二、多选题
1、操作定义的设定的方法有( )。
A.用主观存在的具体事物来设计操作定义  B.用看不见的社会现象来设计操作定义  C.用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来设计操作定义  D.用看得见的社会现象来设计操作定义  E.用社会测量的方法来设计操作定义
2、抽样基本步骤包括()。
A.界定总体  B.编制抽样框  C.确定样本数和抽样方法
D.实际抽取样本  E.评估样本质量
3、按研究目的的不同进行分类,社会研究主要可以分为( )。
A.探索性研究  B.理论性研究  C.描述性研究  D.应用性研究  E.解释性研究
4、社会研究的方由相互联系的三个部分组成,具体包括(   )。
A.恩格斯主义方
B.演绎方法
C.马克思主义哲学方 D.社会科学的学科方
E.逻辑方法
5、对概念进行理论定义的步骤有( )。
A.将概念进行归类  B.将概念进行分解
C.从各类型中抽出它们的共同属性和特征,对概念进行理论定义
D.从各类型中抽出它们的表象,对概念进行理论定义  E.从各类型中抽出它们的共同点,对概念进行理论定义
6、内容分析的具体抽样阶段包括( )。
A.名称的抽样  B.期号的抽样  C.内容的抽样
D.数量的抽样  E.性质的抽样
7、根据测量内容的数学特征的不同,可以把社会测量分为四个层次,具体包括( )。
A.定类测量  B.定序测量  C.定性测量  D.定距测量  E.定比测量
8、内容分析的程序包括( )。
A.确定研究总体范围、分析单位
B.选择样本抽样方法
C.按照一定程序和规则收集文献资料
D.确定资料整理与编码方法 E.通过对资料的统计分析得出结论
9、历时研究可以分为哪些具体研究方法( )。
A.趋势研究  B.同期群研究  C.同组研究  D.非同期群研究  E.异组研究
10、马克思主义哲学方的主要观点包括(  )。
A.普遍联系的观点 B.发展的观点 C.系统的观点 D.矛盾的观点 E.对立的观点
11、检测信度常用的方法有( )。
A.内容判断法  B.重复检验法  C.对分法  D.标准法  E.交互检验法
12、下面哪些原则是任何一个研究课题的确定都必须遵循的( )。
A.客观性  B.系统性  C.逻辑性
D.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E.选择的课题要切实可行
13、社会研究的三种主要方式包括(  )。
A.方研究 B.社会调查研究 C.实验研究
D.文献研究 E.问卷研究
14、设计研究方案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
A.关于研究内容的统筹与设计 B.关于研究方向的统筹与设计 C.关于研究时间的统筹与设计 D.关于研究方法的预先规划与安排  E.关于研究事务的预先规划与安排
15、社会研究的基本程序包括(  )。
A.确定研究课题 B.设计研究方案 C.编制研究方案 D.资料收集 E.资料分析、总结和评估
16、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包括(  )。
A.方 B.社会研究的目的 C.社会研究的方式 D.社会研究的内容
E.社会研究的具体方法和研究技术
17、研究内容大致可以划分为(  )。
A.特征  B.意向性  C.行为  D.表象  E.思想
18、影响样本容量的确定的因素主要包括( )。
A.统计学依据  B.总体规模  C.总体的同质性程度  D.研究的精确度  E.分析要求
19、社会研究的特殊性主要是由于(  )导致的。
A.人的特殊性 B.社会现象的复杂多变性
C.偶然性 D.主观性 E.干扰性
20、按研究性质的不同进行分类,社会研究主要可以分为( )。
A.探索性研究  B.理论性研究  C.描述性研究
D.应用性研究  E.解释性研究
一、单选题
1、社会科学学科方主要是指(  )在社会研究中的指导地位和作用。
A.社会科学方法 B.社会科学理论 C.社会科学思想 D.社会科学体系
2、等距抽样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提,就是总体中每一个单位应是( )。
A.随机排列  B.非随机排列  C.有序排列  D.无序排列
3、抽样单位就是一次(  )所使用的基本单位。
A.主观抽样  B.客观抽样  C.直接抽样  D.间接抽样
4、效度是指测量的( )。
A.可信性  B.可靠性
C.真实性  D.准确性
5、方便抽样又称( )。
A.判断抽样 B.立意抽样 C.配额抽样 D.偶遇抽样
6、( )是二次分析和既有统计资料分析中最主要、工作量最大的阶段。
A.确定研究课题和研究方向
B.寻找合适的资料  C.整理资料  D.分析资料
7、操作化定义就是对概念从经验事实方面给予具体的规定,使理论定义转变为可用于实际调查的( )。
A.理论指标  B.经验指标  C.研究指标  D.客观指标
8、定比测量是对测量对象的( )的测量。
A.性质或类别  B.等级或顺序  C.数量差别或间隔距离
D.比例或比率关系
9、重点调查多使用于( )。
A.社会文化领域  B.社会科学领域  C.社会政治领域  D.社会经济领域
10、把概念从理论层次逐渐降低到操作化层次就是寻找一组指标来说明概念的( )。
A.属性  B.表象  C.特征  D.意义
11、( )是区别解释性研究与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的关键之处。
A.有无客观依据  B.有无主要观点  C.有无理论假设  D.有无理论结果
12、探索性研究主要收集()。
A.定性资料  B.定量资料  C.主观资料  D.客观资料
13、操作化定义就是对概念从( )方面给予具体的规定,使理论定义转变为可用于实际调查的经验指标。
A.理论  B.经验事实  C.研究  D.社会
14、参数值也称为( )。
A.统计值  B.样本值  C.总体值  D.变量值
15、私人文献是( )。
A.现实性文献  B.第一手文献  C.第二手文献  D.回顾性文献
16、(  )是社会研究方法体系的基础。
A.恩格斯主义哲学方 B.马克思主义哲学方 C.社会科学的学科方
D.逻辑方法
17、把概念从理论层次逐渐降低到操作化层次就是寻找( )来说明概念的属性。
A.一组指标  B.一组数字  C.一组文字  D.一组图表
18、信度是指使用同一计量方法时能产生相同的( )。
A.思路  B.结果  C.信心  D.程度
19、理论定义是用文字概括说明一个概念的( ),从而将概念所指的某类现象与其他现象区分开来。
A.内涵  B.外延  C.内涵和外延  D.性质
20、( )是社会研究中最常用的分析单位。
A.个人  B.群体  C.组织  D.社区
二、多选题
1、社会研究中的分析单位主要有( )。
A.个人  B.群体  C.组织  D.社区  E.社会产物
2、内容分析的具体抽样阶段包括( )。
A.名称的抽样  B.期号的抽样  C.内容的抽样  D.数量的抽样  E.性质的抽样
3、根据测量内容的数学特征的不同,可以把社会测量分为四个层次,具体包括( )。
A.定类测量  B.定序测量  C.定性测量  D.定距测量  E.定比测量
4、历时研究可以分为哪些具体研究方法( )。
A.趋势研究  B.同期群研究
C.同组研究  D.非同期群研究  E.异组研究
5、马克思主义哲学方的主要观点包括(  )。
A.普遍联系的观点 B.发展的观点 C.系统的观点 D.矛盾的观点 E.对立的观点
6、根据是否亲身经历,文献可以分为( )。
A.现实性文献  B.第一手文献  C.第二手文献  D.回顾性文献  E.文字性文献
7、检测信度常用的方法有( )。
A.内容判断法  B.重复检验法  C.对分法  D.标准法  E.交互检验法
8、检测效度常用的方法有( )。
A.内容判断法  B.重复检验法  C.对分法  D.标准法  E.交互检验法
9、影响样本代表性的主要因素包括( )。
A.抽样方法  B.总体的界定  C.样本容量  D.样本性质  E.总体的性质
10、整群抽样与分层抽样的不同主要表现在(  )。
A.抽样样本数量  B.依据不同  C.抽样方法不同  D.适用范围不同  E.目标不同
11、设计研究方案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
A.关于研究内容的统筹与设计 B.关于研究方向的统筹与设计
C.关于研究时间的统筹与设计 D.关于研究方法的预先规划与安排  E.关于研究事务的预先规划与安排
12、社会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包括(  )。
A.正确地认识和了解社会 B.描述社会的客观状况 C.提高人们的素质
D.解释社会现象产生、发展和变化的原因
E.预测和控制社会现象的发展
13、获得社会研究课题的灵感通常来自(  )。
A.现实社会生活  B.个人生活经历  C.各种文献资料  D.他人生活经历  E.个人的想象
14、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包括(  )。
A.方 B.社会研究的目的 C.社会研究的方式 D.社会研究的内容
E.社会研究的具体方法和研究技术
15、在实际社会研究中经常会发生由于分析单位不明确、分析层次混乱等造成的错误,主要有( )。
A.区位谬论  B.单位谬论  C.繁化论  D.简化论  E.简便论
16、与其他资料收集方法相比,文献法具有的优点包括( )。
A.没有时空 B.无反应性  C.费用低,省时省钱  D.研究成功的机率相对较大  E.研究成功的机率相对较小
17、社会研究者对非私人文献常用的分析方法有( )。
A.目的分析  B.性质分析 C.内容分析  D.二次分析  E.既有统计资料分析
18、下面的抽样类型中,既可能是等概率抽样,也可能是不等概率抽样的有( )。
A.简单随机抽样  B.等距抽样
C.分层抽样  D.整群抽样  E.多阶段抽样
19、社会研究的特殊性主要是由于(  )导致的。
A.人的特殊性 B.社会现象的复杂多变性
C.偶然性 D.主观性 E.干扰性
20、按研究时间维度的不同进行分类,社会研究主要可以分为( )。
A.探索性研究  B.截面研究  C.描述性研究  D.历时研究  E.解释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