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创新性学
习探究
摘要:高中阶段生物这一学科需要进行重点把握。在课程改革的要求下,生物教师需要注重核心素养的相关理念,在原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开展创新性教学,丰富生物课堂的内容,让学生积累生物知识的同时感受生物学科的魅力,并对其产生极大的兴趣,进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在开展创新性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尊重学生在生物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本文通过对高中生物核心素养与创新性学习相关概述、核心素养下高中生物创新性教学实践策略等内容的论述,强调创新性教学的重要性,意在帮助学生在生物学习方面取得进步。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生物、创新性学习 引言
高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而言至关重要。生物作为高中的必修学科,可以成为渗透核心素养的良好载体。通过对教学策略的把控,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上提升教学质量,实现对于生物知识的深入理解。基于此,高中生物教师应当以学生需求为核心,帮助学生实现创新性学习,真正取得进步,具备良好的核心素养。
1. 高中生物核心素养与创新性学习相关概述 1.1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高中生物课程一般情况下会利用期中、期末考试来测试学生的学习成果。但是教师仍然要重视知识和能力的同步培养,意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中生物的学科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在学习生物期间需要掌握的知识和应当形成的品质与
能力,包括正确的生命观念、科学探究意识、理性探究思维等,加深学生对各种生命物质的认识,让学生领悟生命与自然的意义。
1.2创新性学习概述
创新性学习应当在原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对课程进行改革与优化,丰富课堂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性的、合作式的多元化学习,从而打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核心素养理念的影响下,教师更需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并乐于将自己的热情投入到生物学习中,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有效培养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
2. 核心素养下高中生物创新性教学实践策略 2.1开展课外小实验
生物课程具备很强的实践性特点,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学校的生物实验室和现有的教学工具,为学生设计生物实验,启发学生的生物思维并强化其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明确反应现象,掌握实践经验,通过总结和探究掌握生物实验的能力。以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为例,在利用教材进行知识讲授的过程中也需要利用实验对结论进行强化。在生物实验室中教师应当让学生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并区分好染色试剂,甲基绿使得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得RNA呈现红色。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后可以利用颜色判断具体的分布情况。在这个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正确使用酒精灯、石棉网等工具。在学生实验期间教师应当对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进行记录,后续进行总结和评估,课后指出学生在实验中的优点与不足之处。面对实验失败的小组,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总结与思考,通过对实验的回顾发现实验出现问题的原因。
2.2培养问题意识,养成良好习惯
学生具备很强的问题意识,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做好知识渗透之外应当适当地提出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结合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究,并在后续的学习中形成良好的习惯。同时,教师应
当营造一个相对自由的生物课堂环境,让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疑惑并得到相应的解答。为提升培养问题意识的效果,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等帮助学生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并利用感官刺激使得学生产生问题火花,增强学生的思维灵活性,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2.3加强教学设计,激发学习热情
良好的课程设计可以促进生物创新性学习效果的提升。在教学设计期间教师需要强化教学设计,注重先进教学理念的应用,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使得高中生物教学活动可以顺利稳定地开展。与此同时,强化课程设计也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学习知识并解决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在开展教学设计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需求,确保教学设计内容的有效性与新颖性,全面强化思维引导,顺利实现创新性学习。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我国未来教育行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在生物教学中教师需要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视为自己的教学任务,在实践中通过开展课外小实验、培养问题意识、加强教学设计等方式确保创新性学习可以真正发挥自身的价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为学生创造更好的生物学习环境,真正地实现对于知识的深化理解,帮助学生取得进步。
参考文献:
[1]徐宏武.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促进创新性学习[J]. 考试周刊,2020,(01):149-150.
[2]王建辉.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创新性学习探究[J]. 基础教育论坛,2019,(23):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