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教科书  物理  八年级  上册
第六章  第二节  授课教案
课题         第六章   第二节 密度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2、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 学 目 标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得出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得到可以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来表示物质的一种特性,从而引出密度的概念; 2、学习用图像的方法来表示和研究物质的密度。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特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唤起学生对自然奥秘的探究兴趣。  重点 教学重点:通过探究不同物质质量体积的比值不同,认识密度是物质的特性。 难点 教学难点: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实验并分析得出结论。 教学方法 教具学具 教师:天平、体积相同的长方铁块、铝块、铜块(两组,期中有一组包有白纸); 烧杯、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 学生(分组):天平、砝码、体积相同的长方铁块、体积不同的铁块、刻度尺 教学过程 引入 创 设 情 境 教师活动 一个古老的故事: 学生活动 由一个古老的故事,引 设计意图 实验、归纳、对比 古时候,在地中海上,有一个叙发学生思考:王冠的质 拉古王国,它的国王交给金匠一量与黄金的质量相同,从有趣的实际问题中定质量的黄金,让金匠为自己打是否就是纯金的。 造一顶纯金的王冠,当王冠打造 引入课题,引起学生的研究兴趣。
完毕交给国王时,国王发现这个             引 金冠精美无比,但国王却怀疑金 入 课 匠偷窃了他的黄金而用其它便 宜的金属偷梁换柱。  国王令人用秤去称,结果王冠的 题 质量与国王交给金匠的黄金的  质量是相同的。那么王冠是否是 纯金制成的吗? 提出问题: 1、如何去鉴别王冠是否是纯金制成的?       连续提出几个相关问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2、抗洪抢险的战士穿的救生衣题,引起学生对密度问了解到可能和不同物的材料是什么? 题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关质的种类有关。进而猜测不同物质会有不同的性质。  3、配制鸡尾酒,为什么可以区注,进行初步猜测。 分出美丽的颜色和层次?  4、热气球中为什么要充有氢气、 氦气或热空气? 新课讲授   引 出 探 究 问 题    2、物体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教师活动 一、引出探究问题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生活中鉴别物质种类的方法:  如何区分不同的物质? 学生观察铁块、铝块、 老师展示实验器材:体积相同的铜块的颜色,并进行鉴引导学生从物体的颜长方铁块、铝块、铜块, 别。 色、气味、味道这些特颜色相同的不同液体水和酒精,学生观察液体,说明区性鉴别物质种类。 或水和盐水。  分的方法: 闻气味,可区分出酒精和水;尝味道可区分出水和盐水。
观察及思考一:     (1)老师展示实验器材:包有学生将长方体金属块分促使学生思考其它区白纸的体积相同的长方铁块、铝别放在两只手上。 块、铜块。 提出问题: 分铁块、铝块、铜块的学生预设回答:对手压方法:体积相同的不同力最大的是铜块、其次物质的质量不同。 如何区分哪块是铁块、铝块和铜是铁块、对手压力最小 块?  (2)实验一: 演示验证: 的是铝块。        将金属块分别放在调节好天平 的左右两盘,比较质量。  质量/g 体积/cm3 10 10 10 预设学生回答: 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不同。  铜块  铁块  铝块   (3)能得什么结论? 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不同。
观察及思考二: (1)老师展示实验器材:装在  瓶中的水、酒精、浓盐水;         进一步引导学生用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预设学生回答: (2)提出问题:用天平如何区(1) 倒出体积相同的液值可以鉴别不同物质。 分不同的液体?  (3)实验二: 演示验证: 在两个相同的烧杯里分别倒入水和酒精(或水和盐水),放在调节好天平的左右两盘,调节也体量,当水和酒精质量相同时比较体积。  (3)能得什么结论? 体,称出质量; (2)称出质量相同的液体,体积大小不同       预设学生回答: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体积不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体积不等。 同。
二、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 系 1、提出探究问题: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规范操作、表格设计及正确读取数据。         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存在怎样的 关系?   2、实验方案:    几个不同体积的铁块和几个不 同体积的铝块,用天平分别测量分组实验: 有 效 启 发  学 生 探 究   它们的质量,用刻度尺分别测量 与体积相关的长度,计算它们的选择实验器材。 体积;  一部分小组测量铁块,一部分小 组测量铝块。 实验测量、记录数据。     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数据记录在教材第113页的表格 中。 3、学生分组实验 【实验器材】     天平、砝码、体积不同的铁块 和铝块 【实验步骤】 (1)调节天平平衡;    (2)用天平分别称量不同体积的 铁块(铝块)的质量,并记入表 格;  (3)用刻度尺测量铁块(铝块) 的边长,计算铁块的体积,并记 入表格。
实验过程中教师重点指导: a.天平、刻度尺使用规范; b.学生的分工协作是否合理。   4、【数据分析与归纳结论】   (1)分析各组实验数据表,请分析实验数据,讨论交 学生观察并说明数据反映的规流,得出结论。 律。    预设学生回答:    培养学生分析实验数质量增大,体积也增大,据,用表格和图像的方体积跟质量可能成正法研究分析数据并得
质量/g 体积/cm3           比。 出实验结论的能力。 铁块1  铁块2  铁块3  铁块4  铁块5  铝块1  铝块2  铝块3  铝块4  铝块5  体积增大,质量也增大, 质量跟体积成正比。         (2)用图象描述质量和体积的 预设学生回答:表示某关系。   引导:  个铁块的体积和质量。i.你知道坐标系中一个点所表横坐标表示体积数值,纵坐标表示他的质量数示的意义吗? 值。  学生分析实验数据: 描点、作图,用图象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   ii.把你所测量的各铁块或铝块的体积、质量数据在坐标系中表 示出来。    iii.体积为0时,质量也为0,可 以在坐标系中再加上一个m=0, V=0的点。 iv.把各点连成平滑的一条线。
(3)能得出什么结论?       图象是一种直观、有效的数据分 析方法。你所作出的图象反映了 质量随体积有怎样的变化关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结系? 在数学中学习过,这表示论: 什么函数关系? 计算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归纳结论: 结论1、 质量随体积增大而增大。 过原点的直线是正比例函数。 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成正比,表述结论: 即比值是一定的。  (4)还能得出什么结论? 铁块的质量跟体积成正比。  铝快的质量跟体积也成比较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正比。 关系: 比较铁和铝的图象; 比较铁和铝质量跟体积比值;
结论2、 物质不同,它们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也不同。 三、密度    启发学生根据实验结 根据定义得出公式。        论得出密度的定义。   理解密度公式的内容。   1、定义:某种物质组成物体的 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 物质的密度。  2、符号:ρ。  3. 公式:ρ=m/V。  4、密度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单位 体积的质量。      5. 单位: (1)国际单位: 千克每立方米(kg/m3,kg·m-3 );  (2)常用: 克每立方厘米(g/cm3,g·cm-3  );  (3)单位换算:  1 g/cm 3 =103 kg/m3; 1kg331g /cm=10=103kg/m31m36 10了解密度的单位、单位的物理意义、及单位换算。
三、密度表(找规律) 1、一般:ρ固>ρ液>ρ气       学生在读表过程中:  1、会读物体的密度、会培养学生会查表,并由说明其物理意义; 密度表找到一些规律2、一些物质密度相同:冰和蜡;2、在密度表中找规律。 性的知识。 酒精和煤油;         3、同种物质物态不同密度可能 不同:如冰和水; 4、固体和液体密度用国际单位都表示为×103的形式      例如ρ水=1.0×103kg/m3  气体密度用国际单位不用×103      例如ρ空气=1.29kg/m3 例题分析: 例1、一块金属块的质量是     培养学生解物理题的1.97t,体积是0.25m3,它的密分析已知条件,运用密规范化。 度多大?这是什么金属? 运 用 公 式  解 决 问 题 度公式计算,查密度表,学会查密度表。 确定物质种类。 注意单位换算。 m1970kg解:ρ== v0.25m3=7.9×103 kg/m3 查表可知:此金属为铁块。 例2、有一烧杯内装有质量是    55g、密度为1.1×103 kg/m3的盐根据原始公式 水,盐水的体积是多大?  学会根据已知条件和具有的测量工具,完成题目要求。 mm解:∵ρ=  ∴V= vV =55g=50cm3 31.1g/cmmρ= v导出求体积公式 答:盐水的体积为50 cm3。   四、密度是物质的特性量
深 化 概 念  拓 展 思 维 1、同种物质,密度不变   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2、不同种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复习巩固:    m问题1、根据公式ρ=,物质vm根据公式ρ=进行讨v的密度和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是否有关?物质的密度是否由物论: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加强对物理公式含义体的质量和体积决定?  和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的讨论 关。 问题2、如图所示为A、B、C  及水等物质的m-v图像     说明密度图像(m-V)学会用图像的方法表的物理意义。    (1)在坐标系中做出m随V的 函数变化图像,发现把所有的点 示密度的特性。     连起来,得到近似的一条直线。预设回答:m-v图像近 直线能说明什么?   似是一条直线说明m与了解物理图像的含义 V成正比。  (2)从图像还可以看出什么? 物质具有什么特性?    (3)观察不同种物质在坐标系中的斜率不同说明什么? 预设回答:m与V成正比,说明m与V的比值就不变。即代表同种物质密度不变。  引导学生回答:不同物
如图所示,可以得出: ρA>ρ水>ρB >ρC。 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不同。让学生发现不同的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 内容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密度的知识,我们来总结一下我们所学的内容有哪些? 1、密度的引出 2、密度的定义 3、密度的公式 4、密度的单位  5、密度是物质的特性量  小 结 与 巩 固  6、密度的图像  【回应引课】 我们在上课时提了4个问题: 1、如何去鉴别王冠是否是纯金制成的? 2、抗洪抢险的战士穿的救生衣的材料是什么? 3、配制鸡尾酒,为什么可以区分出美丽的颜色和层次? 4、热气球中为什么要充有氢气、氦气或热空气? 我们能否尝试回答一下吗? 那么密度如何测量,密度知识的应用还有哪些?我们在后面的物理课上继续研究。  学生讨论小结。  学生讨论,互相补充。  预设回答: 1、测定密度; 2、密度小的材料;   回忆巩固本节课知识。 3、密度大的在下,密度 小的在上; 4、氢气、氦气或热空气 密度小,容易在空中上升。
作业:         对当堂的知识进行反馈,落实基础,巩固知识。     1、对于密度公式ρ=m/V的正 确理解为  A. 某种物质的密度ρ跟其质量 m成正比  B. 某种物质的质量m跟其体积 作 业 与 反 馈 V成反比  C. 某种物质的密度ρ跟其体积学生练习、反馈。 V成反比  D.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其答案:1、D。 质量、体积无关   2、有一个质量为237 g,体积2、空心;10cm3。 为40 cm3铁球,它是实心还是空 心的?若是空心,则空心的体积是多大?(ρ铁=7.9×103 kg/m3)   板书设计              第六章    第二节  密度  一、实验研究:   结论1、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且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结论2、不同体积的相同物质质量不同,且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 二、密度 1、定义:单位物质组成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符号:ρ 3. 公式:ρ=m/V 4、密度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
5、单位:(1)国际单位:千克/米3(kg/m3 ,kg·m-3) (2)其他单位:克/厘米3(g/cm3 ,g·cm-3) (3)单位换算:1g/cm 3 =103 kg/m3    1kg31g/cm310103kg/m313m610例1、一块金属块的质量是1.97t,体积是0.25m3,它的密度多大?这是什么金属? 解:ρ=m1970kg3 == 7.9×10kg/m3 3v0.25m查表可知:此金属为铁块。 例2、有一烧杯内装有质量是55g、密度为1.1×103kg/m3的盐水,盐水的体积是多大? 解:∵ρ=mm55g  ∴V= ==50 1.1g/cm3v答:盐水的体积为50 cm3。 四、密度是物质的特性量 1、同种物质,密度不变;  2、不同种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作业: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