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济宁市重点高中高考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 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以逻辑素养培育创新精神
何向东
近些年,社会上非理性思维现象逐渐增多,在一些重大问题争论中经常出现概念混乱、判断失当、论证无理等逻辑错误。显然,这与一些人忽视逻辑知识学习、逻辑素养降低有着很大关联。例如,有时在报刊上可以看到类似表述: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取得好成绩,那么就是没有努力学习。事实上,导致‚没有取得好成绩‛的原因可以有多种,并不限于‚没有努力学习‛,前后两个句子不是等值的,不能用‚换句话说‛来连接。
逻辑学不仅影响民众素质,而且能左右科技进步。爱因斯坦说过,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的,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形式逻辑体系(在欧几里得几何学中),以及通过系统的实验发现有可能找出因果关系。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据此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在法拉第电磁理论的基础上,英国科学家麦克斯韦把数学方法引入这一研究,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这一预言为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的实验所证实。15年,意大利电气工程师马克尼据此发明了实用的无线电报系统,人类由此进入无线电通信时代。科技发现、发明和发展一环扣一环,充分彰显了理论演绎、逻辑推导的巨大威力。
讲不讲逻辑,结果大不一样。在个人层面,讲逻辑就是讲道理、守规矩,这是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在社会层面,讲逻辑就是照章办事,理性声音上升、非理性声音受抑,这是社会和谐有序的前提条件。在决策层面,讲不讲逻辑这关系到一个团队乃至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普及逻辑学知识,培养广大民众的逻辑素养,既有助于发挥逻辑学的社会功能,又有助于涵养创新精神。
教育界的有识之士高度重视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认为培养学生的思维素质与思维能力,尤其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必须重视逻辑学。创新本质上是运用逻辑思维工具对事物进行再认识的过程。如果不懂逻辑常识和学习方法,对别人说的、书里写的不加分析地照单全收、机械记忆,那么,人的大脑就会变成没有生产能力的杂货间,发明创造也就无从谈起。
有位科学家曾经说过,连思维都不科学,哪里还有什么科学?所以,下一步还要‚严‛字当头,进一步强调精细化,杜绝‚差不多‛‚马马虎虎‛的思想,力求精心、精细、精致;启发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通过深入的实证分析得出精准的结果。
当然,这并不是说可以忽视中华文化的整体意识和宏观思维训练,而是说要把西方文化严谨的逻辑思维和中华文化整体性的哲学思维有机结合起来,把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结合起来,更好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思辨能力,更好培育突破成例、敢想敢试的创新精神。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7年9月15日,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近些年,在一些重大问题争论中经常出现逻辑错误,导致社会上非理性思维现象逐渐增多。
语文试题第1页(共11页)
B.环环相扣的科技发现、发明和发展,把理论演绎、逻辑推导的巨大威力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C.不论在个人层面、社会层面,还是在决策层面,讲逻辑结果就好,不讲逻辑结果也不会差。
D.不加分析地照单全收、机械记忆别人说的、书里写的,人的大脑就可能失去生产力、创造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运用法拉第、麦克斯韦、赫兹、马克尼等事例是为了证明逻辑学不仅影响民众素质,而且能左右科技进步。
B.文章从三个层面论述了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讲逻辑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得出普及逻辑学知识、培养逻辑素养必要性。
C.作者从反面论证了不懂得逻辑常识和学习方法就谈不上发明创造,因为创新本质上就是运用逻辑思维工具的。
D.作者主张以逻辑素养培育创新精神,并没有否定中华文化的整体意识和宏观思维训练的价值,使论证更加严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一个人忽视逻辑知识学习、逻辑素养降低,就可能会造成非理性思维现象,从而在论述中产生一些逻辑错误。
B.教育者认为,如果不重视逻辑学,那么学生的思维素质与思维能力,尤其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就会受到影响。
C.如果要科学地思维,就要“严”字当头,进一步强调精细化,而且还要启发学生进行实证分析,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D.只要把西方文化严谨的逻辑思维和中华文化整体性的哲学思维有机结合起来,把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结合起来,就能培养好创新精神。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东海隅”遐思
陈歆耕
①友人邀约去看山,看连云港的海上云台山。
②从山脚观其全貌,并无特别之处,与名山大川比,只能算丘陵地带的一座小山包。等到步入法起寺,再登观海台,又入陶渊明文化园,精神倏然为之一振,对海上云台山不得不刮目相看。常言: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有陶公遗迹在,有陶公千古诗文在,云台山自是非同寻常了。
③陶渊明与云台山的关联,是有诗文可以佐证的。陶公著名的《饮酒》诗之十写道:‚往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道路迥且长,风波阻中涂。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余。恐此非名计,息驾归闲居。‛诗中第一句写到的‚东海隅‛,宋代称‚东海郡‛,正是指云台山这一带。彼时,陶渊明随同刘牢之率领的晋朝廷,讨伐叛军孙恩,到此住过一段时间。在南唐诗人李中和苏东坡的诗中,也能寻找到陶渊明曾到‚东海隅‛即今海上云台山的线索。到了清道光年间,一位陶家族系后人名陶澍者,先后任两江总督、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他先后两次来海上云台山一带,并向道光皇帝面报在‚东海郡‛考察的情形,皇帝听后大悦,谓:‚此境与桃花源何异?‛因为道光的这句话,陶澍通过各种方式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与云台山联系到一起了。当然有牵强的地方,但是连云港的前身确实是一个小渔村,这里的人靠海吃海,捕鱼原本就是他们的主业。《桃花源记》中所写的山口、良田、美池、桑竹,也与这里的某处地貌酷似。陶澍为纪念这位陶家的先贤,在云台
语文试题第2页(共11页)
山法起寺东侧修建了陶公祠,并仿照陶渊明诗文中的描述,营造陶公祠的环境——门前植五棵柳树,于大殿周边遍植桃树。每逢春天,桃红柳绿,如一团团绯红的彩云缭绕,微风拂过,落英缤纷,让人恍若进入桃花源了。遗憾的是,陶公祠因日军侵华的炮火以及后来历史的,被彻底毁坏,其遗迹已不可寻。
④登上观海台后,我对陶渊明在诗文中表现出的恢宏气度和豪放,有了新的认知。那日,金秋温暖的阳光洒在脸上,如美人纤指轻轻地抚摸,天空纤尘不染,没有一丝云彩,只见深邃无垠的蓝与碧波浩渺的海相连而浑然一体,让人分不清哪儿是天空哪儿是海,让人感觉置身在茫茫的宇宙之中,自己不过是一粒微尘,在海天间飘浮。此刻,顿有心胸开阔之感,宠辱烦恼也瞬间消失。我想,陶公来云台山,见到的不仅有溪水、山石、花树,也一定曾面对大海,是大海给了陶公海一样的情怀,忧戚苍生、心怀天下的胸襟。
⑤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有三首诗写到了陶渊明。其一:‚陶潜诗喜说荆轲,想见《停云》发浩歌。吟到恩仇心事涌,江湖侠骨恐无多。‛其二:‚陶潜酷似卧龙豪,万古浔阳松菊高。莫信诗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骚》。‛其三:‚陶潜磊落性情温,冥报因他一饭恩。颇觉少陵诗吻薄,但言朝叩富儿门。‛在人们心目中,陶公是一位与世无争、超然物外、寄情山水的隐逸之士,而在龚自珍的笔下,陶公却是一位如同荆轲、屈原、诸葛亮般充满家国情怀、心系苍生的豪侠之士,隐逸只是不得已而作出的人生选择。他所处的时代,无法让他的抱负得到施展。鲁迅对陶渊明也有类似的论述。他在《题未定草·六》中说:‚被论客赞赏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潜先生,在后人的心目中,实在飘逸得太久了,……就是诗,除论客所佩服的‘悠然见南山’之外,也还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刚怒目’式,在证明着他并非整天整夜的飘飘然。‛在另一文中,鲁迅又说:‚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他的追求个性自由的隐逸之态与心系天下的豪情壮志,是筋骨相连的。
⑥从海上云台山归来后,忍不住打开李长之撰写的《陶渊明传》,又将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陶渊明全集》从书柜里取出,反复品读,时有所感,时有所悟。那些隽永的诗句,如闪电般超越历史时空,滋润着现代人枯寂的心灵。虽然历史没有给予陶公立功立业的机遇,但他的诗文烛照千古,冲出‚樊笼‛,成为中国历史文化的一座高峰。
⑦海上云台山,不仅有山,更有海,山海相连,就有了排山倒海的磅礴;海上云台山,因有陶公遗迹在,诗文在,就有了非同寻常的人文高度。不妨到海上云台山走走,登上观海台,通向未来的人生路径或许会变得更为宽阔和高远。
(选自《光明日报》2018年1月5日)
4.下列对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赴约来到云台山,深深吸引他的不是此处并无特别之处的云台山,而是这里陶公的遗迹。
B.从《饮酒》之十诗句中,我们可以知道陶公在此暂住停留,他们讨伐叛军,并建功立业。
C.篇末叙写作者从云台山归来反复品读陶渊明诗文的感受,传达出作者对陶渊明的崇敬之情。
D.虚实结合是本文的特征,文章实写后转为虚写,描绘景色又引诗句阐发,丰富了文章内涵。
5.文中引用龚自珍的三首诗,其用意何在?请进行简析。(5分) 6.文章标题是“‘东海隅’遐思”,作者产生了哪些思考?(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语文试题第3页(共11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民间的石磨、古老的推车……墙上挂的、玻璃柜里储藏的老物件让人目不暇接。展厅里的实物展示、多媒体演示,更是让游客们亲身感受到几十年乃至几百年前的民俗文化,这些都为汶上文化旅游业增添了一道亮丽的民俗风情。
县旅游局副宋毅告诉记者,在当前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如何抓住汶上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并且促进旅游产业的繁荣发展,并借机承载传统的民俗文化,打造独具汶上魅力的旅游品牌,是目前旅游产业发展中应该思考的问题。来到汶上县旅游,就是要让游客有来到后留得住、看不完、还想来的感觉,这样传统旅游与文化的融合发展,会让汶上县这座充满激情、活力和灵性的魅力之都以更加完美的形象展示给四面八方的游客。
(人民网《融合旅游资源 济宁市汶上县旅游实现华丽转身》)
材料二:
当前,旅游业已从‚景点旅游‛演进到了‚全域旅游‛的新阶段。济宁市将积极适应‚全域旅游‛大趋势,变革旅游发展模式,以全域的理念、全域的视野,把整个济宁市域作为一个大景区来谋划。按全域旅游要求统筹规划,既要编制好旅游发展专项规划,又要充分考虑全域旅游需要,做好旅游规划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城乡建设等规划的统筹衔接、多规合一,实现要素全域配置、线路景区全域统筹、品牌全域整合、形象全域提升。
济宁市将着力打造孔孟文化之旅、水浒古典文化之旅等精品旅游线路,开发建设‚济宁记忆‛主题文化街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传播基地,打造文化圣地、魅力渔家、文化寻根、乡愁记忆等特色品牌。树立‚文化旅游+一切、一切+文化旅游‛的理念,推动文化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打造文化旅游新业态。
乡村游既是当前旅游的热点,也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措施。各县、乡、村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规划建设一批有特色的采摘乐园、观光农园、家庭农场、农家乐等乡村旅游项目,形成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格局。
(齐鲁网《 “文化+一切”战略下的济宁旅游路径》)
材料三:
济宁市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旅游业发展全局,紧紧抓住、省建设西部经济隆起带和曲阜文化经济特区的历史机遇,实施文旅融合战略、全域化战略、品牌战略和集群发展战略,重点完成六大任务。力争到2018年,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达到1家,省级旅游度假区达到4家,5A、4A级景区分别达到2处、15处,四星级以上饭店达到12家;年接待游客达到66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600亿元,其中境外游客超过65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突破4亿美元;游客平均滞留时间达到1.5天;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超过15万人,旅游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6%以上,这将成为全市经济支柱产业,把济宁市建设成为国际著名旅游城市、全国文化旅游高地和旅游产业强市。
(选自《大众网》)
材料四:
语文试题第4页(共11页)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游客们在汶上县城看到的是实物展示和多媒体演示,感受到的却是几十年乃至几百年前的民俗文化。
B.要抓住汶上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并且促进旅游产业的繁荣发展,就要把传统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
C. 济宁市要积极适应“全域旅游”大趋势,变革旅游发展模式,因为旅游业将从“景点旅游”发展到“全域旅游”的新阶段。
D. 2007-2016年十年间,旅游业总收入和旅游总人数一直呈现上升趋势,说明我国的旅游业不断在攀升新高度。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以全域的理念、全域的视野,把整个济宁市域作为一个大景区来谋划,既符合旅游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济宁市旅游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B. 要满足全域旅游的需要,要做的工作是要素全域配置、线路景区全域统筹、品牌全域整合、形象全域提升。
C.济宁市将成为国际著名旅游城市,是因为济宁市重点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开发建设主题文化街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传播基地。
D.各级要规划建设一批有特色的乡村旅游项目,这些乡村游既是当前旅游的热点,也是帮助贫困人口脱贫的重要措施。
E.2018年,济宁市建设高级别的度假区、景区、饭店多处后,旅游总收入将突破600亿元,届时旅游业成为全市经济支柱产业。
9.根据上述材料,简要概括济宁市促进旅游产业繁荣发展的做法。(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梅福字子真,九江寿春人也。少学长安,明《尚书》《穀梁春秋》,为郡文学,补南昌尉。后去官归寿春,数因县道上言变事,求假轺①传,诣行在所条对急政,辄...报罢。 是时,成帝委任大将军王凤。凤专势擅朝而京兆尹王章素忠直讥刺凤为凤所诛王...氏浸盛灾异数见群下莫敢正言。福复上书曰: 闻箕子佯狂于殷,而为周陈《洪范》;叔孙通遁秦归汉,制作仪品。夫叔孙通非不忠也,箕子非疏其家而畔亲也,不可为言也。昔高祖纳善若不及,从谏若转圜,听言不求其能,举功不考其素。陈平起于亡命而为谋主,韩信拔于行陈而建上将。故天下之士云合归汉,争进奇异,知者竭其策,愚者尽其虑,勇士极其节,怯夫勉其死。合天下之知,并天下之威,是以举秦如鸿毛,取楚若拾遗,此高祖所以亡敌于天下也。 文皇帝②起于代谷,非有周、召之师,伊、吕之佐也,循高祖之法,加以恭俭。当此之时,天下几平。由是言之,循高祖之法则治,不循则乱。何者?秦为亡道,削仲尼之迹,灭周公之轨,坏井田,除五等爵,礼废乐崩,王道不通,故欲行王道者莫...语文试题第5页(共11页)
③
能致其功也。孝武皇帝好忠谏,说至言,出爵不待廉茂,庆赐不须显功,是以天下..
布衣各厉志竭精以赴阙廷自炫鬻④者,不可胜数。汉家得贤,于此为盛。使孝武皇帝听用其计,升平可致。于是积尸暴骨,快心⑤胡、越,故淮南王安缘间而起。所以计虑不成而谋议泄者,以众贤聚于本朝,故其大臣势陵不敢和从也。
今布衣乃窥国家之隙,见间而起者,蜀郡是也。及山阳亡徒苏令之群,蹈藉名都大郡,求党与,索随和,而亡逃匿之意。此皆轻量大臣,亡所畏忌,国家之权轻,故匹夫欲与上争衡也。
(《汉书·杨胡朱梅云传》 【注】①轺:yáo,指轻便的迎宾车、先导车。②孝文皇帝:即汉文帝。③廉茂:孝廉与茂材的并称,是汉代察举、提拔的主要考核科目。④炫鬻:炫耀。⑤快心:以攻打胡越为痛快。
10.下列对文章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凤专势/擅朝而京兆尹/王章素忠直/讥刺凤/为凤所诛王氏阿/浸盛灾异数见/群下莫敢正言
B.凤专势/擅朝而京兆尹/王章素忠/直讥刺凤/为凤所诛王氏/浸盛灾异/数见群下/莫敢正言
C.凤专势擅朝/而京兆尹王章素忠直/讥刺凤/为凤所诛/王氏浸盛/灾异数见/群下莫敢正言
D.凤专势擅朝/而京兆尹王章素忠/直讥刺凤/为凤所诛/王氏浸盛灾异/数见群下/莫敢正言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3分)
A.“行在所”,也简称“行在”,意为“皇帝在的地方”,也指天子行幸之地。 B.“大将军”,先秦、西汉时将军的最高称号,魏晋之后渐成虚衔而无实职。 C.“五等爵”,特指古代五个等级的爵位,即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 D.“孝武”,汉武帝刘彻的年号,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年号的皇帝。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梅福忠于朝廷。辞官回寿春后,仍多次上书,他还曾求借驿站的辊车,到天子所在的地方将皇上询问的紧急政事一一记录并逐条对答,虽然总是不被采纳。
B. 梅福不惧权贵。他在王凤专擅朝政的情况下,面对忠臣王章被诛、群臣不敢言的危险局势,敢于冒死进谏孝武帝,足见其不畏权贵。
C.梅福熟谙历史。无论是箕子、叔孙通、陈平、韩信,还是汉高祖从谏如流,孝文帝遵循高祖法令,孝武皇帝爱纳忠谏、喜欢至理之言,他都了如指掌。
D.梅福针砭时弊。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孝武帝攻打匈奴、南越,造成了积尸暴骨的深重灾难,还准确地判断出淮南王刘安乘机谋反不成是因为众贤士聚于朝廷。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合天下之知,并天下之威,是以举秦如鸿毛,取楚若拾遗,此高祖所以亡敌于天下也。(5分)
(2)及山阳亡徒苏令之群,蹈藉名都大郡,求党与,索随和,而亡逃匿之意。(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14~15题。
【双调】水仙子 元朝 无名氏
夕阳西下水东流,一事无成两鬓秋。伤心人比黄花瘦,怯重阳九月九,强登临情思悠悠。望故国三千里,倚秋风十二楼①,没来由惹起闲愁。
注:①十二楼:黄帝时,有五城十二楼之说,后常代指精致的楼阁。
语文试题第6页(共11页)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小令一开始就以“夕阳”和“流水”起兴,说明时光易逝,定下凄凉忧伤的感情基调;“秋”字则暗示节令已至深秋。
B.“人比黄花瘦”,借用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中的诗句,运用了对比手法,写出诗人形象的形销骨立。
C.“怯”是“害怕”的意思。“每逢佳节倍思亲”,诗人害怕九月九日重阳节会勾起思乡怀人的悲愁情绪来。
D.“强”是“勉强”的意思,说明人生旅途劳顿,疲惫不堪,不得已强撑病体,登高临远。“悠悠”状思乡之情,让人回味。
E. 诗人背井离乡,“三千里”极言故土渺远,只能徒然凝望。登高倚楼,秋风扑面,凄凉萧瑟之感油然而生。
15.诗歌末句说“没来由惹起闲愁”,诗人究竟“愁”从何来?请进行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1)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写老少生活得幸福欢乐的句子是:“ △ , △ 。”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 △ , △ , △ ”几句话,引刘义隆草率北伐而招致大败之事,以忠告朝廷不要鲁莽用兵。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南京大惨案发生80周年纪念日,韩国总统文在寅在谈及历史问题时表示,韩国人民对中国人民遭受的深重苦难感同身受。 .....②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陆地勘查卫星二号发射升空,送入预定轨道,这一消息实在是大快人心。 ....③“咱们也建一个吧!”科学家南仁东一语成谶,大国又添重器,“中国天眼”....终于在贵州“睁眼”探苍穹。
④我国空气污染、土地污染、水污染状况相对较严重,生态脆弱区域较多,治理环境污染,建设生态文明,山高水长,任重道远。 ....
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搞变通、打折扣,确保令行禁止,坚决杜绝“舌....尖上的”,切实保障禁酒规定落到实处。
⑥在2017年国际乒联巡回赛德国公开赛上,张继科的表现实在差强人意,首轮....就被淘汰出局,他目前的身体状况、实战能力让人担忧。 A. ①③④ B.②④⑥ C. ①③⑤ D. ②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设置安全密码至少应该由8个不同种类的字符组成,其中应包括大小写字母、数字和特殊符号。
B.美国一意孤行地宣布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这将使巴以关系和整个地区局势面临进一步复杂化的风险。
C.根据《联合国宪章》设立的规程和规定,联合国大会决议不像联合理会决议具有强制性,相关国家必须接受并履行。
D.我记得《红岩》里的烈士,他们虽然身陷囹圄,还不忘读书,这样一种精神,在带给我感动的同时,我也多了一份坚定。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语文试题第7页(共11页)
A.送君千里终须一别,青山不改绿水长流,请恕小弟就此留步了! B.劳驾先生将贵公司的垂询电话预留下来,改日我一定去电叨扰。 C.在下略备薄酒,为阁下接风洗尘,实在不成敬意,请一定赏光! D. 回到朝思暮想的母校,他紧握恩师的手说:“老师,您健在啊!”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① ,不如说我是在适应浪潮,顺着浪潮的起伏而起伏,顺着浪潮的奔涌而奔涌。‛一冲浪高手说,‚当一种力量强大到你无法去驾驭时,最好的办法就是适应、顺应它,甚至干脆就变成它,这不仅是一种智慧的选择,② 。当你真正顺应了浪潮,也就拥有了这种高超的能力,③ !‛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校园欺凌事件,常有发生,甚至愈演愈烈,让人触目惊心。校园欺凌事件不只对受欺凌者造成严重伤害,势必对欺凌者也会造成同样的伤害。只要对他们进行正面的教育,他们一定能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也一定能找到他们自身的定位和价值,拥有快乐的青春时光。
① 校园欺凌事件对欺凌者不一定会造成同样的伤害。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天,苏格拉底上课时,从短袍中掏出一个苹果:‚大家集中精力,嗅闻空气中的气味。‛然后,他回到讲台,举着苹果问:‚哪位同学闻到了苹果的味道?‛几位同学回答:‚我闻到了,淡淡的苹果香味!‛其他同学你望望我,我看看你,都不作声。
苏格拉底再次举着苹果从学生丛中走过,‚请务必集中精力,仔细嗅闻空气中的味道。‛回到讲台,他问:‚大家闻到苹果的味道了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回答:‚闻到了!‛
苏格拉底说:‚非常遗憾,这是一个假苹果。‛
你对这样的事有什么想法、认识?请围绕以上材料内容及含意,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试题第8页(共11页)
语文参
1.B(A.“导致”错,“在一些重大问题争论中经常出现概念混乱、判断失当、论证
无理等逻辑错误”是“社会上非理性思维现象逐渐增多”的具体表现,而不是原因;C.“结果也不会差”,与文意相悖;D.原文表述是“人的大脑就会变成没有生产能力的杂货间„„”,不是“可能” )
2.A.(A.作者引用事例主要是为了证明逻辑学能左右科技进步。)
3.D( “只要„„就„„”说法太过绝对。或者必要条件误为充分条件了 ) 4. C(A.既有自然也有人文,从第4段可以看出。B.看不出建功立业。D.“实写后转
为虚写”不正确,应该是“实虚+实虚”)
5.①内容上,交代龚诗笔下的陶渊明是充满家国情怀、心系苍生的豪侠之士,不同于
人们心目中对他隐逸之士的简单认知。(2分)②结构上,印证了上文对陶渊明其人的看法,也引起下文作者对陶渊明的深读。(2分)③增加文章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厚度。(1分)
6.①这里能让人产生个体渺小、心胸开阔、烦辱皆忘的感觉。(2分)②陶渊明身上
既有追求个性自由的隐逸之态,也有心系天下的豪情壮志。(2分)③陶渊明诗文的恢宏和气度能滋养今人的心灵,能对人们未来的人生有所影响。(2分) 7.C(材料二第一段说“当前,旅游业已从“景点旅游”演进到“全域旅游”的新阶
段”,而C项说“将从„„发展到‘全域旅游’的新阶段”,把已然说成未然了) 8.A D(A2分,D3分。B项,这是目标,要做的工作应是做好旅游规划与产业发展、
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城乡建设等规划的统筹衔接、多规合一。C项,前后没有因果关系。E项,建设„„多处后,旅游总收入将突破600亿元,推断关系有悖于原文)
9.①抓住济宁市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②既要编制好旅游发展专项规划,又要充分考
虑全域旅游需要。③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开发建设主题文化街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传播基地,打造特色品牌。④规划建设一批有特色的采摘乐园、观光农园、家庭农场、农家乐等乡村旅游项目。(答出一点1分,共4分)
10.C(凤专势擅朝,而京兆尹王章素忠直,讥刺凤,为凤所诛。王氏浸盛,灾异数
见,群下莫敢正言) 11.D(“孝武”是谥号) 12.B(应为“成帝”)
13.(1)汇集天下的智慧与威武,因此推翻秦朝就像举根鸿毛那样轻松,打败项羽如
同弯腰拾东西那样容易,这就是高祖皇帝无敌于天下的原因啊。(关键词:知、举、拾遗、所以、亡)
(2)等到山阳郡的亡命之徒苏令之伙造反时,他们践踏名都大郡,寻求党羽,网罗
追随他们的人,而没有逃窜隐匿的意图。(关键词:及、群、蹈藉、与、亡) 附参考译文:
梅福,字子真,九江郡寿春县人。年轻时在长安求学,通晓《尚书》《谷梁春秋传》,为郡里的文学,补任南昌县县尉。后来辞官回了寿春,多次通过县道的使者上书谈论非常之事,还曾求借驿站的迎宾车,到天子所在的地方将皇上询问的紧急政事一一条录下来,然后逐条对答,总是不被采纳。
这时成帝把政事托付给大将军王凤,王凤专擅朝政,而京兆尹王章一向忠正刚直,讥刺王凤,被王凤诛杀。王氏的势力逐渐强盛,灾异多次出现,群臣中没有人敢说直话。梅福又上书说:
臣听说箕子在殷佯狂保身,却给周武王陈述《洪范九畴》之书;叔孙通在秦朝时逃遁隐身,后来归附汉朝,为刘邦制定了礼仪制度。叔孙通先生不是不忠于秦朝,箕
语文试题第9页(共11页)
子也不是疏远家族背叛亲人,是因为他们无法进献忠言。以前高祖皇帝采纳善言惟恐有失,从谏如流,听从善言而不管提意见者的才能如何,行赏而不问立功者过去的行为和来自何处。陈平由亡命之徒而跃身为众谋士之主,韩信从小军官被破格提拔为大将军。所以天下的贤才异士云集归汉,争先恐后地进献奇谋异策,智者竭其计,愚者尽其虑,勇士更加勇敢,懦夫变得不怕死。汇集天下的智慧与威武,因此推翻秦朝就像举根鸿毛那样轻松,打败项羽如同弯腰拾东西那样容易,这就是高祖皇帝无敌于天下的原因啊。
孝文帝从代国来即皇帝位,没有周公、召公那样的师傅,也没有伊尹、吕尚那样的辅臣,遵循高祖皇帝的法令制度,增加了谦恭节俭的作风。在这个时候,天下将近太平。由此说来,遵循高祖皇帝的法令制度就安定,不遵循就会出现混乱。这是为什么呢?秦朝无道,禁止孔子的学说,毁灭周公的制度,破坏井田制度,取消公、侯、伯、子、男五等封爵,礼义废弛,音乐崩坏,圣王的仁政之道中断,所以想推行王道的没有谁能收到功效。孝武皇帝爱纳忠谏,喜欢至理之言,谏诤合乎武帝之意即可获得官爵,不必经由荐举和军功,所以天下的平民磨砺意志竭思尽虑,到朝廷来炫耀自己才能的人数不胜数。汉朝招揽贤才,在这时最为众多。假使汉武帝听取这些人的建议,天下是可以升平的。在这时候,汉武帝却发动战争,死人无数,以攻打匈奴、南越为快,所以淮南王刘安乘机谋反。刘安之所以谋反不成而谋议泄露,是因为众贤士聚于朝廷,因此淮南王的大臣不敢追随刘安反叛。
如今平民百姓竟然窥测国家可乘之机,一旦认为有机会就举行反叛,像蜀郡就是这样。等到山阳郡的亡命之徒苏令之伙造反时,他们践踏名都大郡,寻求党羽,网罗追随他们的人,而没有逃窜隐匿的意图。这些人都轻视朝廷大臣,无所畏忌,这是因为国家权轻势弱,所以平民百姓才敢于要和皇上争权啊。 14.A B(A“秋”字一语双关,既点明时令,又暗示诗人头发已斑白。B“对比”错,
应为“比喻”或夸张。5分)
15.①时光易逝,人生迟暮,形容消瘦;(2分)②重阳节日登高,思亲想家;(2
分)③心怀壮志,一事无成(功业未成、壮志难酬)(2分)。(需结合诗句分析)
16.(1)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2)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17.B(①感同身受:原指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受到对方的恩惠一样(多用来代替别人
表示感谢)。现多指虽未亲身经历,但感受就同亲身经历一样。正确。②大快人心:指坏人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愉快,贬义词。这里褒贬误用。③一语成谶:指将要应验的预言、预兆,一般指一些“凶”事,不吉利的预言。褒贬误用。④山高水长:原比喻人的风范或声誉像高山一样永远存在,后比喻恩德、情意深厚。望文生义。⑤令行禁止:下令行动就立即行动,下令停止就立即停止。形容法令严正,纪律严明,执行认真。正确。⑥差强人意:大体上还能让人满意。差:稍微。望文生义) 18. B(A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在“设置”和“安全密码”加上一个“的”字。C有
歧义,“具有强制性,相关国家必须接受并履行”的主语是“联合国大会决议”还是“联合理会决议”,不明确。D末句句末主语错换,“我”前加“让”) 19.C(A留步:停步。是主人送客,客人辞让之语。B垂询:敬辞,称别人对自己的询
问,旧称上对下有所询问。D健在:指健康地活着,多指老人。一般不用于当面对话中)
20.①与其说我是在驾驭浪潮 ②也是一种高超的能力 ③你就会成为一股强大的
浪潮(或者,你就会成为一个冲浪高手)
语文试题第10页(共11页)
21.②对他们进行正面的教育,他们不一定能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③对他们进行正面
的教育,他们不一定能找到自身的定位和价值,拥有快乐的青春时光。
语文试题第11页(共11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