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研究

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研究

来源:华佗小知识


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研究

[摘要]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做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证,但目前,一些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文章据此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

[关键词]高校 学生党建 思想政治教育

高等院校承担着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传播精神文明,为党和国家培养思想政治素质好、科学文化素质硬、身体素质强的高素质人才的历史重任。而高素质人才的首要素质是思想政治素质,它关系人才为谁服务的根本问题。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根本任务是通过积极向大学生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引导他们主动向党组织靠拢,并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培养,把其中有主义觉悟的优秀大学生培养成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为党输送新鲜血液,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所以,大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在根本任务上是一致的。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党建工作是做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证。

一、加强党建工作对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学生党建工作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与灵魂

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为了实现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必须在政治思想上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培养和教育。因此,要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党的基本理论教育,加大大学生党员发展力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自觉树立主义远大理想,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总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做推动历史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实践证明,充分发挥中国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做好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把优秀大学生吸纳到党的队伍中来,既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对开展新时期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最有效的途径。

(二)加强学生党建工作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

加强党建工作的过程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当代大学生有着积极的政治热情和要求进步的强烈愿望。对于他们的成长而言,加入党组织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包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学生要加入党组织,必须参加党校系统

学习党的基本理论知识;经过定期的思想总结、汇报,不断地反思自己思想、言行与党员标准的差距;党组织经过严格的考察、考验,并派专人进行谈话,从而进一步端正入党动机;成为一名党员后,严格的组织制度、学习制度、组织纪律,使学生能够时刻置身于群众的监督之下,使他们更加坚定信仰,更加对自己严格要求。加强党建工作还有利于在学生中形成追求进步、崇尚先进的良好风气。发展一名合格党员,他的突出成绩和模范表现会对周围同学产生积极的示范、辐射作用,从而带动学风、校风的好转。另外,学生党员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既是工作对象,又是开展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他们会在各项教育工作中发挥带头、带动、领导的作用,协助教育工作者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由此可见,加强党建的过程就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

(三)加强学生党建工作可以有力地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开展

近年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维护学校和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存在的问题同样不容忽视:少数学生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趋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这些问题的形成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关键在于缺乏有力、有效的引导。如何克服呢?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发挥中国党的优势,培养教育学生。通过加强党建工作,努力提高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全体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在学生中实现“三个带动”:一是通过鼓励和保护学生的入党积极性,加大学生党员的发展力度,使学生感到加入党组织不是遥不可及,从而带动学生政治热情的高涨;二是通过把思想政治素质作为素质教育的先导,把培养青年学生入党作为提高全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从而带动素质教育的开展及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三是通过党的作风建设带动团的作风建设,发挥党建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以及日常学生管理工作的龙头地位和重要作用,从而带动团建工作的深入展开,形成党建带团建的工作格局。这种带动作用的发挥,可以有力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当前大学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存在问题

1.党员意识淡漠。有的大学生党员忘记了自己的党员身份,平时看不出来,关键时刻站不出来。具体表现在服务意识薄弱、奉献意识缺失、大局意识淡薄。

2.党员形象弱化。在思想政治素质上,少数大学生党员主义理想信念动摇,价值观不明确;在作风上,少数大学生党员缺乏团队意识和奉献精神,在工作中重形式轻内容、重轰动效应轻实际效果,不深入群众,作风不踏实,表现出个人主义和官僚主义作风的不良倾向。

(二)原因分析

1.角色定位不准。学生党员是一种特殊的称谓,在现实生活中同时扮演着学生和党员的双重角色。学生党员自身在“学生”和“党员”双重角色的天平中,往往倾向于“学生”这一角色,“党员”的角色意识较弱,部分高校基层组织在党的工作中,在方式方法上侧重于传统的教条式灌输,学生党员基本上处于被组织召唤、服从组织安排的被动地位,在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几乎失去了主动探索、主动实践的意识,仅满足于完成组织或领导交给的任务,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影响了学生党员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的培育,也促使学生在角色定位上更多地把自己看做是一名学生而忽视了党员这一重要角色的存在。

2.重入党前教育,轻入党后教育。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严把党员入口关,加强入党前教育与培训已成为当前高校发展学生党员工作的准则。然而,学生一旦入了党,组织往往就放松了对他们的继续教育。部分高校基层党组织对学生党员队伍中出现的新问题不善于调查、分析和研究,在工作中缺乏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一些学生党员的缺点得不到及时纠正,个别自觉性较差的学生党员甚至产生麻痹大意,滋生骄傲自满、不接受群众批评的现象,影响了党员形象,最终影响党组织的形象。

3.重使用,轻培养。1999年以来,高校在校生人数不断扩张,专职党务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无法应对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繁重任务。一些学校把刚发展不久的没有经过系统培训和必要传、帮、带教育的学生党员,安排到党团组织、学生会等骨干岗位上,让他们参与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使他们在思想、作风以及能力上得到较大的锤炼,但由此也带来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部分党组织在使用学生党员中布置工作多、检查工作少,交任务多、教方法少,要求多、总结提高少,使得学生党员的工作难以在质上得以提升,表现出工作能力上与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一致的现象。

三、加强学生党建工作的对策

(一)明确思路,建立学生党建工作的科学体系

第一,明确学生党建的总体目标:一年级有党员,二年级有党小组,三年级有党支部。第二,建立在学院统一领导下的学生党建系统:学生工作组对发展学生党员的数量和质量进行总体控制,负责指导、督促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在院风、学风建设与学校的各种活动中发挥作用;各学生党支部负责学生党员发展的具体实施工作;院团委负责对团员青年进行党的基本知识的普及教育并重点做好“推优育苗”工作;业余党校负责对入党积极分子的系统培训和教育工作。第三,针对学生党建工作基层力量比较薄弱的情况,可以实行支部共建、教师党

员到学生党支部做组织发展工作,并且担任学生的日常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第四,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参与的作用。这样就形成了“统一领导,学生工作系统分工负责,学生党支部具体落实,学生党员积极参与”的学生党建工作格局。

(二)加强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

党员的政治思想水平是评价党建工作的主要标准。加强学生党员的教育,发挥学生党员的作用,就是要促使学生党员在校风、学风建设中做出积极的贡献,全面推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一是严格对预备党员的培养教育,使其在预备期内有明显进步;二是通过严格的组织生活,提高学生党员的政治素质和党性修养;三是在学校各项活动中压担子,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四是通过表彰先进党员,处理不合格党员,使学生党员从中受到教育,增强其党性观念。

(三)摆正角色定位,增强党员意识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要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学生党员首先要摆正角色定位——是学生,更是党员。既然是学生,就要认真学习、刻苦钻研,成为有扎实知识基础、健康体魄和身心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既然是党员,就要在学习上、生活中时时成为先锋、处处做出表率,特别是必须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具体言之,就是要有服务意识、奉献意识、大局意识,做到深入群众,以身作则,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从小事做起,真正做到“一个党员一盏灯、一个党员一面旗”。

(四)培养“四自”能力,提升党员形象

“四自”能力指的是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能力。要成为大学生群体的带头人,学生党员应具有更高的素质。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树立威信,成为广大学生群体的学习榜样,真正提升大学生党员在同学中的形象。要树立一名学生党员的良好形象,还必须正确处理好自我发展和服务群众的关系,在重视学生党员个体发展提高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党员服务群众的功能,要求学生党员和党组织牢固树立全心全意服务青年学生的观念,成为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使党组织取得广大青年学生的信任,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感召力。

(五)建设高素质的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队伍

高校学生政工干伍是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具体操作者,在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发展党员和党员教育等工作中担负着重要职责。要按照德才兼备和专兼结合的原则,选好配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进一步提高思政人员的政治地位和生活待遇,加大对学生政工干伍的培训和教育力度,不断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和政治觉悟。

(六)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首先,高等学校要创造出一种鼓励竞争,力争上游,支持学生党员开展工作、做好工作的氛围;要形成尊重学生党员,尊重他们的劳动,鼓励创新的风气。其次,要营造良好的环境。学生党员在学习好的同时,还要协助教师做好各项教学管理工作,要用激励学生党员多动脑筋,协调好学习和工作的关系,把教学管理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最后,要加强民主管理。院系领导与老师要多听取学生党员的建议和意见,对正确合理的建议和意见予以采用,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党员参与工作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陈尚云,解秀琴.大学生党建工作与高校思想道德建设[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10).

[2]石国亮.试析全国高校党建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意义[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5).

[3]刘新华,胡孝红.新时期大学生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可行性分析[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